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现实生活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社会的竞争、多方面的压力,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基于此,下面从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健康心理发展的学校教育环境、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调整心理结构等多方面的教育策略,对做好中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心理教育
引言
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随着独生子女数量逐渐增加,大众的现代化观念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教师与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中学阶段属于较为特殊的时期,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叛逆心理、抵触情绪等,甚至受到外界的诱惑与影响。因此,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后续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并且引导中学生处理学习、生活,与教师同伴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压抑心理
当前社会的竞争较为激烈,而就业难、升学难也是大部分学生都要面临的压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其处于关键的身体发育阶段,本来应该更加愉快的生活和学习。而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下,其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属于关键的身体发育阶段,本来应该更加愉快的生活和学习,而在竞争的社会中,其需要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还要面临家长施加的压力与教育人员带来的压力[1]。因为,中学生的升学率,就是教育部门以及社会评价学校的关键指标。基于此,升学率就能成为学校关键的目标,学校则会在潜移默化中将压力施加到学生身上。受到学校压力的影响,导致许多初中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状态。
1.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主要就是人们对对各项事物产生逆反的情绪,表现为不满情绪、抵触情绪等。初中生的自尊心日益增强,并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更加习惯独立思考,但是可能存在情绪偏激的情况,更加关注自我,或是有意反其道而行之。在日常生活中,其经常会利用反抗的行为,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表达出来,以此体现自身的实际价值。如果心理上没有积极的引导,则可能会形成固执偏激的不良行为。
1.3脆弱心理
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都是在家长的宠爱中成长的,涉世不深。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承受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儿,解决不及时,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的心理,甚至出现精神崩溃的情况。
2.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2.1构建健康心理发展的学校教育环境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场所,能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所以,打造出舒适、干净、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基于此,学校需要打造出愉快的校园环境,并打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感染与熏陶学生,使得学生能愉快的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直面人生中的挑战。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人员应当积极的预防,并且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是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的方式,系统化的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正面引导学生,并且实现健康心理重塑的基础目标。
2.2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从根源上转变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理念,并且实现体育、德育、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目标[2]。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理念层面,培养其不怕困难的品质,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2)家长作为示范,还要以身作则。在保证父母心理健康的同时,子女心理才能健康。家长需要为孩子创设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才能促进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
(3)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孩子没有觉察的条件下,以自己的耳朵、眼睛等感官,了解其行为。在日常的生活中,促进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家长要更加关注其精神面貌,行为动作、兴趣爱好等。为了能直观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就需要与孩子建立心灵对话,并且鼓励其能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家长也能定期查看,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状况。通过采用合理化的策略,帮助孩子对心理进行调整[3]。而对于子女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需要正确对待、耐心的引导,不能一味的批评与训斥孩子,而是要创设公平宽松的家庭环境。
2.3提高学生自我修养,调整心理结构
(1)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的理想信念,并且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将学生培养成为不患得患失、知足常乐的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道德修养。
(2)需要正确的对待与认识自己。在全面正确了解自己实际情况的同时,促进自己与多种环境相互适应,还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勇敢的表现自己[4]。对于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务,要尽可能避免,才能达到愉悦身心的目标,不断调整心理结构。
(3)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树立宽容大度、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懂得信任与尊重对方,并且打造出更加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始终处于愉快、轻松的交流氛围中。
(4)学生要学会自觉减压。学生需要完成学习任务,还需要自觉为自己释放压力,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还需要适当的增加丰富的课外活动,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能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还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目标。
结束语:
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健全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也是当前中学教育的关键构成内容。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幸福、国家未来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教育人员需要对教育手段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以便于合理化的利用教育资源,从多元化的渠道开展教育工作。从学生课堂学习、日常生活等,都需要积极的引导与规范,并且加快校园文化的建设脚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人员引导其完善自我,成为有理想、心理健康、有追求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京俊.心理咨询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9(36):318-319.
[2]李鹏翀.心理教育在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探究[J].现代交际,2019(12):146+145.
[3]苗殿卿.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发展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6(30):162-163.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心理教育
引言
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随着独生子女数量逐渐增加,大众的现代化观念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教师与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中学阶段属于较为特殊的时期,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叛逆心理、抵触情绪等,甚至受到外界的诱惑与影响。因此,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后续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并且引导中学生处理学习、生活,与教师同伴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压抑心理
当前社会的竞争较为激烈,而就业难、升学难也是大部分学生都要面临的压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其处于关键的身体发育阶段,本来应该更加愉快的生活和学习。而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下,其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属于关键的身体发育阶段,本来应该更加愉快的生活和学习,而在竞争的社会中,其需要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还要面临家长施加的压力与教育人员带来的压力[1]。因为,中学生的升学率,就是教育部门以及社会评价学校的关键指标。基于此,升学率就能成为学校关键的目标,学校则会在潜移默化中将压力施加到学生身上。受到学校压力的影响,导致许多初中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状态。
1.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主要就是人们对对各项事物产生逆反的情绪,表现为不满情绪、抵触情绪等。初中生的自尊心日益增强,并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更加习惯独立思考,但是可能存在情绪偏激的情况,更加关注自我,或是有意反其道而行之。在日常生活中,其经常会利用反抗的行为,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表达出来,以此体现自身的实际价值。如果心理上没有积极的引导,则可能会形成固执偏激的不良行为。
1.3脆弱心理
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都是在家长的宠爱中成长的,涉世不深。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承受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儿,解决不及时,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的心理,甚至出现精神崩溃的情况。
2.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2.1构建健康心理发展的学校教育环境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场所,能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所以,打造出舒适、干净、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基于此,学校需要打造出愉快的校园环境,并打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感染与熏陶学生,使得学生能愉快的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直面人生中的挑战。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人员应当积极的预防,并且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是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的方式,系统化的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正面引导学生,并且实现健康心理重塑的基础目标。
2.2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从根源上转变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理念,并且实现体育、德育、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目标[2]。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理念层面,培养其不怕困难的品质,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2)家长作为示范,还要以身作则。在保证父母心理健康的同时,子女心理才能健康。家长需要为孩子创设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才能促进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
(3)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孩子没有觉察的条件下,以自己的耳朵、眼睛等感官,了解其行为。在日常的生活中,促进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家长要更加关注其精神面貌,行为动作、兴趣爱好等。为了能直观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就需要与孩子建立心灵对话,并且鼓励其能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家长也能定期查看,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状况。通过采用合理化的策略,帮助孩子对心理进行调整[3]。而对于子女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需要正确对待、耐心的引导,不能一味的批评与训斥孩子,而是要创设公平宽松的家庭环境。
2.3提高学生自我修养,调整心理结构
(1)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的理想信念,并且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将学生培养成为不患得患失、知足常乐的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道德修养。
(2)需要正确的对待与认识自己。在全面正确了解自己实际情况的同时,促进自己与多种环境相互适应,还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勇敢的表现自己[4]。对于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务,要尽可能避免,才能达到愉悦身心的目标,不断调整心理结构。
(3)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树立宽容大度、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懂得信任与尊重对方,并且打造出更加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始终处于愉快、轻松的交流氛围中。
(4)学生要学会自觉减压。学生需要完成学习任务,还需要自觉为自己释放压力,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还需要适当的增加丰富的课外活动,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能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还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目标。
结束语:
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健全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也是当前中学教育的关键构成内容。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幸福、国家未来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教育人员需要对教育手段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以便于合理化的利用教育资源,从多元化的渠道开展教育工作。从学生课堂学习、日常生活等,都需要积极的引导与规范,并且加快校园文化的建设脚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人员引导其完善自我,成为有理想、心理健康、有追求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京俊.心理咨询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9(36):318-319.
[2]李鹏翀.心理教育在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探究[J].现代交际,2019(12):146+145.
[3]苗殿卿.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发展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6(3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