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需要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兴趣以及好奇心的驱动下对物理现象以及基本原理进行探究。本文将基于兴趣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兴趣;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期间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状态以及课程开展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方式,由此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以下将对其教学实践方式进行分析:
一、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前置性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前置性学习模式融入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参与物理学习的兴趣,由此促使其能够从观念上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此更好地强化物理现象的认知。例如在学习“浮力”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运用乒乓球进行浮力的试验,期间需要将乒乓球放到一个底部被剪掉的倒置的饮料瓶当中。之后,教师让另一名学生向饮料瓶中倒水,观察水会从饮料瓶和乒乓球的接缝中流出,乒乓球所在的位置没有出现任何变化。这时,再让另一名学生将瓶口封住,再次向瓶中倒水。此时乒乓球在饮料瓶中漂浮了起来,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提问:“在这两次实验当中,乒乓球是否都受到了浮力?乒乓球受到浮力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趣味性实验的设置和教学问题的导入,由此使得初中生能够在实践中感知物理原理,并且能够更好地感知物理学习的乐趣。而在讲授“杠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对生活中关于“杠杆原理”的物品进行收集,如跷跷板、开瓶器、筷子以及缝纫机的踏板等,以此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前的内容收集中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能加深对杠杆原理的印象,进而为提升前置性学习的效率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探究自信心
学习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的要素,使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掌握物理的规律。但因为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所以在介绍元素时,老师要注意介绍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元素,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增加理解与感悟。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了解物理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从而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物理问题,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且教师要经常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物理学的原理,并由此感受物理知识的生成。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做实验,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有些声音听起来很尖而有些声音听起来很浑厚,通过做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声音是由物理的振动而产生的,但是是什么决定了声音的尖锐程度呢?在做实验前,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任务。小组成员可以将钢尺放到桌子的边缘,让其他组员分别拨动尺子,再有一名记录员记录尺子的振幅,然后在进行第二轮的实验,让学生将尺子逐渐缩短,按照上一个实验中的振幅继续拨动尺子,学生要仔细听声音的变化,通过这样简单的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尖锐程度与振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实验中,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三、融入微课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是网络教学中的一种,因其时间短、内容精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老师可根据微课中的教学内容录制视频,并可在课堂上播放,一般时长为5-8分钟左右,对主要教学内容进行阐述。老师要求学生在上课开始时先看一段微课视频,然后在看完微课视频后再提问相关内容。
我们以《压强》课程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同学们,什么是压强?压强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压强指的是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压力,压强公式为P=F/S,这里的P为压强,F为压力,而S为面积。”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学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压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压强公式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题1:如下图所示,一个木块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时,沿着虚线将木块截掉一半,那么发生的变化是( )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无法判断
解:
当学生思考完毕后,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同学里任意选择一名同学进行课堂讲解,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可以及时有效对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讲解和指导,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做题能力,同时也能使得学生的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結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其深入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动力,对于具有实验以及探究性质的初中物理,教师更加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实践探究空间,促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现象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而为深化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超.基于“前置性作业”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文学少年,2020(7):0321-0321.
[2]吴志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J].物理教师,2019,40(03):37-39.
关键词:兴趣;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期间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状态以及课程开展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方式,由此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以下将对其教学实践方式进行分析:
一、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前置性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前置性学习模式融入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参与物理学习的兴趣,由此促使其能够从观念上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此更好地强化物理现象的认知。例如在学习“浮力”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运用乒乓球进行浮力的试验,期间需要将乒乓球放到一个底部被剪掉的倒置的饮料瓶当中。之后,教师让另一名学生向饮料瓶中倒水,观察水会从饮料瓶和乒乓球的接缝中流出,乒乓球所在的位置没有出现任何变化。这时,再让另一名学生将瓶口封住,再次向瓶中倒水。此时乒乓球在饮料瓶中漂浮了起来,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提问:“在这两次实验当中,乒乓球是否都受到了浮力?乒乓球受到浮力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趣味性实验的设置和教学问题的导入,由此使得初中生能够在实践中感知物理原理,并且能够更好地感知物理学习的乐趣。而在讲授“杠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对生活中关于“杠杆原理”的物品进行收集,如跷跷板、开瓶器、筷子以及缝纫机的踏板等,以此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前的内容收集中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能加深对杠杆原理的印象,进而为提升前置性学习的效率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探究自信心
学习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的要素,使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掌握物理的规律。但因为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所以在介绍元素时,老师要注意介绍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元素,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增加理解与感悟。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了解物理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从而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物理问题,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且教师要经常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物理学的原理,并由此感受物理知识的生成。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做实验,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有些声音听起来很尖而有些声音听起来很浑厚,通过做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声音是由物理的振动而产生的,但是是什么决定了声音的尖锐程度呢?在做实验前,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任务。小组成员可以将钢尺放到桌子的边缘,让其他组员分别拨动尺子,再有一名记录员记录尺子的振幅,然后在进行第二轮的实验,让学生将尺子逐渐缩短,按照上一个实验中的振幅继续拨动尺子,学生要仔细听声音的变化,通过这样简单的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尖锐程度与振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实验中,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三、融入微课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是网络教学中的一种,因其时间短、内容精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老师可根据微课中的教学内容录制视频,并可在课堂上播放,一般时长为5-8分钟左右,对主要教学内容进行阐述。老师要求学生在上课开始时先看一段微课视频,然后在看完微课视频后再提问相关内容。
我们以《压强》课程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同学们,什么是压强?压强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压强指的是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压力,压强公式为P=F/S,这里的P为压强,F为压力,而S为面积。”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学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压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压强公式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题1:如下图所示,一个木块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时,沿着虚线将木块截掉一半,那么发生的变化是( )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无法判断
解:
当学生思考完毕后,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同学里任意选择一名同学进行课堂讲解,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可以及时有效对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讲解和指导,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做题能力,同时也能使得学生的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結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其深入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动力,对于具有实验以及探究性质的初中物理,教师更加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实践探究空间,促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现象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而为深化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超.基于“前置性作业”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文学少年,2020(7):0321-0321.
[2]吴志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J].物理教师,2019,40(0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