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元勋(1923年~),贵州省贵阳市人,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学习.由于学习刻苦,他仅用5个学期时间就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50年从美国回国后,秦元勋先参加解放大西南的革命工作,后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从事微分方程的研究,以后又在国防科委从事有关“两弹”的计算研究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又回到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并担任应用数学所副所长及数学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后来又担任过黄河大学第一任校长.
秦元勋一生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选择,他每次都以祖国的需要为重,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在美国学习期间,美国政府要求凡参加过美国要害部门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必须宣誓、签字作出保证:美国一旦与另一国(包括中国)交战,必须效忠美国.对此,秦元勋严词拒绝,毅然回到祖国,投身到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中.
解放初期,海内外诸多知名人士汇集北京,当时陈毅同志代表党中央动员大家去边疆工作,秦元勋又一次面临两种选择:留在北京当教授教书,这里条件较好,又能学有所用;去边远地区工作,但那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秦元勋选择了后者,他脱了西装,穿上灰棉布军装,背上简单的行装进入重庆,与妻子冯敏两人一起参加了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当时享受供给制待遇,每月只有两元零用钱.有人问他:“你这样一位留洋博士,怎么愿意丢掉自己的专业,去过如此艰苦的生活?”他回答说:“现在,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如雨后春笋,迫切需要人才,个人生活又何必计较!”1950年至1953年,他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调研室副主任、科学普及处处长,参加接管、整顿西南大行政区的文教事业,制订高校调整方案,建立西南科学普及机构和协会以及文化馆系统等,工作十分繁忙.1953年,西南大区撤销,他调回北京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从事常微分方程的研究.
1960年是秦元勋研究工作的又一个转折点,他放弃了出席莫斯科会议的机会,调到国防科研战线上工作,停止了在微分方程纯理论方面的研究.从此他隐姓埋名,在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819部队”的理论部任副主任及研究员,从纯粹数学理论研究转向结合国防应用任务的研究,负责抓核武器设计中的威力计算方面的工作.在“任务带学科”的口号下,秦与参战人员一起,解决了核装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对原子弹威力计算的误差作出整体估计,给出原子弹威力计算的粗估公式等等.他还把自己从事核科学计算方面的成果加以总结提高,写成百万字的《核装置分析》一书内部发行,同时还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核威力计算的工作队伍.由于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成绩,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秦元勋荣获了重大成果奖;1982年,国家科委授予“原子弹及氢弹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的理论问题”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秦元勋是荣誉证书上9名列名代表者之一.
秦元勋是一位极善于思考的数学家.1968年他受到批判冲击,在“五七”干校过着艰苦的生活,边劳动边接受批判,被剥夺了科研和读书的权利,但他并没有意志消沉、忘记自己的责任,脑子里仍然不停地在思考着数学问题.如在食堂里劳动,他边烧火边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物质燃烧来获得最大的有效能量问题;在割麦子时,抓住根部去割,就可以割干净,一点不漏,由此联想到极限环若从复域里面去抓“根”就可能不漏的问题;坐在汽车、火车上时,就在想象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因此,岁月虽艰苦,但他总能在数学海洋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
参考资料
张锁春,俞元洪.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
秦元勋一生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选择,他每次都以祖国的需要为重,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在美国学习期间,美国政府要求凡参加过美国要害部门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必须宣誓、签字作出保证:美国一旦与另一国(包括中国)交战,必须效忠美国.对此,秦元勋严词拒绝,毅然回到祖国,投身到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中.
解放初期,海内外诸多知名人士汇集北京,当时陈毅同志代表党中央动员大家去边疆工作,秦元勋又一次面临两种选择:留在北京当教授教书,这里条件较好,又能学有所用;去边远地区工作,但那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秦元勋选择了后者,他脱了西装,穿上灰棉布军装,背上简单的行装进入重庆,与妻子冯敏两人一起参加了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当时享受供给制待遇,每月只有两元零用钱.有人问他:“你这样一位留洋博士,怎么愿意丢掉自己的专业,去过如此艰苦的生活?”他回答说:“现在,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如雨后春笋,迫切需要人才,个人生活又何必计较!”1950年至1953年,他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调研室副主任、科学普及处处长,参加接管、整顿西南大行政区的文教事业,制订高校调整方案,建立西南科学普及机构和协会以及文化馆系统等,工作十分繁忙.1953年,西南大区撤销,他调回北京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从事常微分方程的研究.
1960年是秦元勋研究工作的又一个转折点,他放弃了出席莫斯科会议的机会,调到国防科研战线上工作,停止了在微分方程纯理论方面的研究.从此他隐姓埋名,在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819部队”的理论部任副主任及研究员,从纯粹数学理论研究转向结合国防应用任务的研究,负责抓核武器设计中的威力计算方面的工作.在“任务带学科”的口号下,秦与参战人员一起,解决了核装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对原子弹威力计算的误差作出整体估计,给出原子弹威力计算的粗估公式等等.他还把自己从事核科学计算方面的成果加以总结提高,写成百万字的《核装置分析》一书内部发行,同时还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核威力计算的工作队伍.由于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成绩,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秦元勋荣获了重大成果奖;1982年,国家科委授予“原子弹及氢弹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的理论问题”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秦元勋是荣誉证书上9名列名代表者之一.
秦元勋是一位极善于思考的数学家.1968年他受到批判冲击,在“五七”干校过着艰苦的生活,边劳动边接受批判,被剥夺了科研和读书的权利,但他并没有意志消沉、忘记自己的责任,脑子里仍然不停地在思考着数学问题.如在食堂里劳动,他边烧火边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物质燃烧来获得最大的有效能量问题;在割麦子时,抓住根部去割,就可以割干净,一点不漏,由此联想到极限环若从复域里面去抓“根”就可能不漏的问题;坐在汽车、火车上时,就在想象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因此,岁月虽艰苦,但他总能在数学海洋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
参考资料
张锁春,俞元洪.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