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以“概论”课为例,着重从案例选取、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参与方式、教师角色定位、教学效果等方面探索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效果,并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概论课;教师;学生
作者简介:刘颖伟(1979-),女,河南郑州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33-02
案例教学法指选用本专业常见的典型案例,组织学员进行分析、讨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1]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中。笔者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线教学工作,根据长期教学实践,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中系统使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促进课堂良性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使用准备
教育部社政司要求高职高专“概论”课必须达到72学时,理论性强,教学内容多。以常用的课堂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虽然将课程内容做了完整的传达,但不易激发学生兴趣。在以往的授课中,由于学生的能力层次不高和教师授课方式沉旧等原因,经常出现学生听不懂、不愿听的情况。因此,笔者尝试加大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比重,精选针对性强、来自生活的各种典型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案例选取来源
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结合了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和课程的实际需要,尽量采取形式多样、通俗易懂、有的放矢的案例。案例来源有两种:一是教学参考书中提供的案例,这类案例一般较长,往往是文章和新闻报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二次加工,将之精简化;二是笔者自己总结整理的案例,形式有电影电视剪辑、故事片段、时事新闻报道、网页图表等。
2.案例在课程中的使用范围
“概论”课程共十五章,包括总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中,总论偏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偏重中国近现代史及相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偏重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制度、战略、政策等。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每部分的不同特点,恰当地选择案例,可以充分地将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融会贯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整体来讲,第三部分使用案例教学的比重最大,内容最为丰富。
3.案例选取原则
一是少而精。案例一定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每次课的案例的数量不能过多,否则学生眼花缭乱,被案例无关信息吸引了注意力,反而忽视了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启发。二是立足于社会现实。“概论”课程最重要的背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整个课程的主线,案例的选择要紧扣时代脉搏,联系社会实际,既要让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又要使他们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整体认知和把握。三是要有深度和广度。要选取既紧扣知识点又能触动学生思想深处、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规定固定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重点放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举一反三。
二、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教学实践
1.案例的呈现方式
案例呈现主要有三种方式。
(1)较大的文字案例扫描或打印出来,以宿舍为单位提前一周印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2)较小的文字案例在课堂上用教学课件展示,教师口述或学生朗读。
(3)图片、声像资料等利用投影仪、扩音设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呈现案例要力求准确、生动,反映事件的原貌。
2.讨论形式和具体安排
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形式上,可以自由选择下列几种:一是不做任何准备,个人即兴发言;二是提前约请部分学生重点发言;三是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每组5-8人为宜,组员轮流担任小组长,每次小组讨论均按此分组进行。在进行分组讨论时,课堂布置要打破通常的所有学生同向而坐的样式,采取环形、半环形、梯形等形式,呈现一个开放的讨论空间。在课堂时间布置上,要做到把握总体时间、小段调节时间、留出机动时间。首先要对可能需要的讨论和总结时间做一个充分估计,既要紧扣主题,又要避免同一观点的简单重复。此外,对一些特别热的时事案例要预留出机动时间,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3.教学程序与方法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问题。这时教师的角色是一位主持人,恰当地调动课堂气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或观看案例,引导和把握话题的走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第二步,凸显知识点,讨论研究。此时教师的角色是一位导演,在现场中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和讨论,在话题出现对立性的激烈争论时,要善于及时沟通和协调;在学生钻牛角尖或冷场时,又要恰如其分地进行问题的引导和气氛的调动,激发争论。第三步,总结训练,加深认识。这时教师的角色是赛场的评委,在学生讨论告一段落后,及时对讨论的过程和个体表现总进行结评估,如学生的参与程度、话题分析的角度和深度、学生能力的体现和提高等,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表现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同时也了解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三、“概论”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应用展示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
以教材第六章第二节为例,本节着重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理论性很强,特别是其中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基本点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为此,笔者选取了一个前苏联解体后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
案例属于视频剪辑,在课件中插入,使用投影仪呈现,用时约6分钟,内容选自CCTV7的一档军事节目《防务新观察》2008年6月29日节目“黑海舰队何去何从”。据此案例设计三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如何理解一国舰队在别国领土驻扎、一国天然气管道从别国大量经过的现象?我国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会不会也出现类似情况?放弃四项基本原则的危害有哪些? 2.课堂讨论的组织准备
(1)讨论准备。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案例,获取基本信息,可以查找和阅读教材内容,结合问题认真思考,以提高讨论的效率。本环节用时大约5分钟。
(2)小组讨论。通过第一阶段的阅读、思考,学生已获得关于问题的基本认识,教师示意开始小组讨论。这个阶段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观点的机会,组长将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整合,用书面形式简单记录下来。本阶段用时约10分钟。
(3)全班讨论。所有小组挑选一名代表,阐述本组成员的观点和结论。在此环节鼓励学生互相提问,提出争议,教师也可适时提问,着重向既定教学目标引导。本阶段用时约10分钟。
3.结论展示和评价
在学生基本得到一致认知后,教师可指定一至二名学生做总结性发言,或教师自己做总结性陈述。之后教师须在现场对小组和个人做出评价,表扬先进,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的评价要和考核环节对应起来,体现在学生期末成绩中。本阶段用时约5分钟。[2]
四、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程中的教学建议
1.案例教学法适用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2008年以来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具体要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3]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能脱离教材。可以在符合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教材的主题和主线,确定基本理论和重难点,重点讲好若干个基本问题。[4]在实践中教师可灵活选择每章节教学时间和方式,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和信息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案例,融入多学科内容,在拓展学生知识空间的同时,加深其对理论问题的理解。
2.注意案例教学运用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法重在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教师如果对案例熟悉程度不够,容易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的层次,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看案例感觉新奇热闹,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甚微。其次是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基础、思考角度等差异,容易偏离主题,舍本逐末,陷入细枝末叶的争论,浪费课堂时间;再次是案例的搜集和整理需要大量的精力,而且需要不断地更新,在时间和经费上无法保证,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设施都有较高的要求。最后,在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足以应对所有的教学需要,案例教学法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方法,必须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3.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层次
教育学中重视“因材施教”,在案例教学法中也充分得到体现。高职高专学生从生源来看属于本科院校招生之后的较低分数段考生,有的是中专对口生,学生的文化和理论基础有限,教学互动配合比较困难。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在初始阶段不能一下子要求学生很好地对案例进行精辟分析,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应先进行讲解,再逐步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尝试分析。二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较差,教学时应先进行与案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说明和介绍,再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分析能力。三是要从学生心理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自卑心理,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肯定,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信心和参与积极性。案例的选取也要力求新闻化、趣味化、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
4.考核方式要进行配套改革
案例教学法在考核方式上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优化,传统教学法“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再适用,应建立恰当的考核机制以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常用的考核手段有章节测验、关于某一教学内容的幻灯片设计、小论文、课堂讨论打分、课后作业等,教师自主决定每个指标所占的分值比重。具体考核方式可以有笔试、口试、答辩等。课堂表现的比重应占到总成绩的50%到60%,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参与讨论和发言。评分标准应从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小组团队协作精神、回答随机提问的情况、独立撰写的小论文质量等方面形成量化的规定。
参考文献:
[1]李秀萍.浅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教学探讨,2004,(12).
[2]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8.
[4]熊晓琳,李海春.思政课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N].中国教育报,2011-02-21(5).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案例教学;概论课;教师;学生
作者简介:刘颖伟(1979-),女,河南郑州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33-02
案例教学法指选用本专业常见的典型案例,组织学员进行分析、讨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1]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中。笔者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线教学工作,根据长期教学实践,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中系统使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促进课堂良性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使用准备
教育部社政司要求高职高专“概论”课必须达到72学时,理论性强,教学内容多。以常用的课堂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虽然将课程内容做了完整的传达,但不易激发学生兴趣。在以往的授课中,由于学生的能力层次不高和教师授课方式沉旧等原因,经常出现学生听不懂、不愿听的情况。因此,笔者尝试加大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比重,精选针对性强、来自生活的各种典型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案例选取来源
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结合了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和课程的实际需要,尽量采取形式多样、通俗易懂、有的放矢的案例。案例来源有两种:一是教学参考书中提供的案例,这类案例一般较长,往往是文章和新闻报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二次加工,将之精简化;二是笔者自己总结整理的案例,形式有电影电视剪辑、故事片段、时事新闻报道、网页图表等。
2.案例在课程中的使用范围
“概论”课程共十五章,包括总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中,总论偏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偏重中国近现代史及相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偏重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制度、战略、政策等。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每部分的不同特点,恰当地选择案例,可以充分地将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融会贯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整体来讲,第三部分使用案例教学的比重最大,内容最为丰富。
3.案例选取原则
一是少而精。案例一定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每次课的案例的数量不能过多,否则学生眼花缭乱,被案例无关信息吸引了注意力,反而忽视了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启发。二是立足于社会现实。“概论”课程最重要的背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整个课程的主线,案例的选择要紧扣时代脉搏,联系社会实际,既要让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又要使他们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整体认知和把握。三是要有深度和广度。要选取既紧扣知识点又能触动学生思想深处、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规定固定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重点放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举一反三。
二、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教学实践
1.案例的呈现方式
案例呈现主要有三种方式。
(1)较大的文字案例扫描或打印出来,以宿舍为单位提前一周印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2)较小的文字案例在课堂上用教学课件展示,教师口述或学生朗读。
(3)图片、声像资料等利用投影仪、扩音设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呈现案例要力求准确、生动,反映事件的原貌。
2.讨论形式和具体安排
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形式上,可以自由选择下列几种:一是不做任何准备,个人即兴发言;二是提前约请部分学生重点发言;三是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每组5-8人为宜,组员轮流担任小组长,每次小组讨论均按此分组进行。在进行分组讨论时,课堂布置要打破通常的所有学生同向而坐的样式,采取环形、半环形、梯形等形式,呈现一个开放的讨论空间。在课堂时间布置上,要做到把握总体时间、小段调节时间、留出机动时间。首先要对可能需要的讨论和总结时间做一个充分估计,既要紧扣主题,又要避免同一观点的简单重复。此外,对一些特别热的时事案例要预留出机动时间,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3.教学程序与方法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问题。这时教师的角色是一位主持人,恰当地调动课堂气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或观看案例,引导和把握话题的走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第二步,凸显知识点,讨论研究。此时教师的角色是一位导演,在现场中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和讨论,在话题出现对立性的激烈争论时,要善于及时沟通和协调;在学生钻牛角尖或冷场时,又要恰如其分地进行问题的引导和气氛的调动,激发争论。第三步,总结训练,加深认识。这时教师的角色是赛场的评委,在学生讨论告一段落后,及时对讨论的过程和个体表现总进行结评估,如学生的参与程度、话题分析的角度和深度、学生能力的体现和提高等,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表现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同时也了解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三、“概论”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应用展示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
以教材第六章第二节为例,本节着重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理论性很强,特别是其中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基本点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为此,笔者选取了一个前苏联解体后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
案例属于视频剪辑,在课件中插入,使用投影仪呈现,用时约6分钟,内容选自CCTV7的一档军事节目《防务新观察》2008年6月29日节目“黑海舰队何去何从”。据此案例设计三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如何理解一国舰队在别国领土驻扎、一国天然气管道从别国大量经过的现象?我国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会不会也出现类似情况?放弃四项基本原则的危害有哪些? 2.课堂讨论的组织准备
(1)讨论准备。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案例,获取基本信息,可以查找和阅读教材内容,结合问题认真思考,以提高讨论的效率。本环节用时大约5分钟。
(2)小组讨论。通过第一阶段的阅读、思考,学生已获得关于问题的基本认识,教师示意开始小组讨论。这个阶段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观点的机会,组长将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整合,用书面形式简单记录下来。本阶段用时约10分钟。
(3)全班讨论。所有小组挑选一名代表,阐述本组成员的观点和结论。在此环节鼓励学生互相提问,提出争议,教师也可适时提问,着重向既定教学目标引导。本阶段用时约10分钟。
3.结论展示和评价
在学生基本得到一致认知后,教师可指定一至二名学生做总结性发言,或教师自己做总结性陈述。之后教师须在现场对小组和个人做出评价,表扬先进,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的评价要和考核环节对应起来,体现在学生期末成绩中。本阶段用时约5分钟。[2]
四、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程中的教学建议
1.案例教学法适用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2008年以来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具体要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3]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能脱离教材。可以在符合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教材的主题和主线,确定基本理论和重难点,重点讲好若干个基本问题。[4]在实践中教师可灵活选择每章节教学时间和方式,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和信息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案例,融入多学科内容,在拓展学生知识空间的同时,加深其对理论问题的理解。
2.注意案例教学运用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法重在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教师如果对案例熟悉程度不够,容易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的层次,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看案例感觉新奇热闹,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甚微。其次是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基础、思考角度等差异,容易偏离主题,舍本逐末,陷入细枝末叶的争论,浪费课堂时间;再次是案例的搜集和整理需要大量的精力,而且需要不断地更新,在时间和经费上无法保证,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设施都有较高的要求。最后,在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足以应对所有的教学需要,案例教学法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方法,必须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3.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层次
教育学中重视“因材施教”,在案例教学法中也充分得到体现。高职高专学生从生源来看属于本科院校招生之后的较低分数段考生,有的是中专对口生,学生的文化和理论基础有限,教学互动配合比较困难。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在初始阶段不能一下子要求学生很好地对案例进行精辟分析,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应先进行讲解,再逐步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尝试分析。二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较差,教学时应先进行与案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说明和介绍,再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分析能力。三是要从学生心理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自卑心理,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肯定,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信心和参与积极性。案例的选取也要力求新闻化、趣味化、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
4.考核方式要进行配套改革
案例教学法在考核方式上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优化,传统教学法“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再适用,应建立恰当的考核机制以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常用的考核手段有章节测验、关于某一教学内容的幻灯片设计、小论文、课堂讨论打分、课后作业等,教师自主决定每个指标所占的分值比重。具体考核方式可以有笔试、口试、答辩等。课堂表现的比重应占到总成绩的50%到60%,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参与讨论和发言。评分标准应从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小组团队协作精神、回答随机提问的情况、独立撰写的小论文质量等方面形成量化的规定。
参考文献:
[1]李秀萍.浅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教学探讨,2004,(12).
[2]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8.
[4]熊晓琳,李海春.思政课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N].中国教育报,2011-02-21(5).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