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出发点、难点与突破点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angre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重点课题“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D2021WY259—01,课题主持人:陈群)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1-0005-08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发展任务,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与增强适应性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提质培优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然选择,增强适应性则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所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主要就是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民群众的教育期望相匹配,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基于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其出发点,深刻认知其落实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并正确把握推进中的突破点,以保障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序推进。
  一、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出发点
  (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体系结构和质量水平上尚未完全适应。因此,如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是现阶段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一,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应遵循和坚持的关键方向。面向市场,要求职业教育办学不能只关注自身发展,而要真正融入产业发展之中,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等提高办学水平。服务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办学要以服务与支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为己任,加大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引领,推进与产业发展的全面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促进就业,要求职业教育办学要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基本导向,以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办学标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促就业、稳就业的主体作用。
  第二,要坚持面向行业企业,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职业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需要从职业教育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出发,面向行业企业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产业技术创新链,科学配置职业教育资源要素,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动态调整与建设机制,瞄准新业态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态势,合理布局并建设特色专业群,扩大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同时,按照行业企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经济转型发展对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重要目标是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初显成效的基础上,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丰富办学内涵,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第一,夯实职业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服务和支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社会职能。新时代条件下,建立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和支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必须按照高标准、现代化的要求改造升级职业教育办学和育人的硬件条件。要不断加大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投入力度,拓宽办学经费的筹集渠道,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率,全面夯实职业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持续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第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丰富职业教育办学内涵。强化内涵建设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然选择。强化内涵建设,核心在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实现横向融通、纵向衔接,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无缝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度融通;三是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四是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要立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现代性的基本要求,改革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制度和教学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学校发展、师生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養质量
  现代产业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一个重要方向是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将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把德育放在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首位。要在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身心健康与能力素质的和谐共同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技能提升的统一。
  第二,切实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水平。系统化培养是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保障。要打造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畅通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提升人才培养规格。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育课,推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朝着模块化、项目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开发类型更多样、样式更丰富、特点更鲜明的优质教学资源。要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促进职业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乃至普通教育学习成果的互通互认,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   第二,职业院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影响职业院校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但是,多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不足,部分教师甚至仍然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学生的良性沟通互动,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体现。在教学手段上,部分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素养,忽视线上教学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职教师资建设乏力,“双师型”教师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目前,我国职教师资建设还存在诸多“短板”问题,集中表现在标准缺失、机制不畅、激励不足、发展路径不畅等方面。具体而言,关于职教师资缺乏完善的职业准入资格标准、现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点的职称评审机制和办法、校企合作培养职教师资的机制及缺乏企业兼职教师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制度体系。并且,我国职教师资的来源渠道单一,大部分职教师资来自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2019年10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要超过一半”。根据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数据,从整体来看,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总量为133.2万人,“双师型”教师共计45.56万人,占比仅为34.2%;从具体细分来看,中职和高职专任教师分别为83.4万人、49.8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分别为26.4万人、19.1万人,占比分别为31.5%、39.7%。可见,无论是从整体情况来看,还是从具体细分而言,都与“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一半的目标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五)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彰显不足,职业培训仍处于边缘地位
  虽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在实践中尚未得到充分彰显,职业教育领域的普通教育烙印依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第一,职业院校职业培训能力薄弱,对职业培训重视和投入不足。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定职责,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具体要求。从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条件和现状来看,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难度还很大。一方面,目前广大职业院校的培训能力还较为薄弱,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的条件还不成熟。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普遍没有进行职业培训资源的系统化建设,在培训师资打造、培训课程包建设、相关培训设施配备、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均缺乏足够积累。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仍片面注重学历教育,以致对职业培训的重视程度不足。尽管从整体上看,职业院校成为实施职业培训的主力军已经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仍有一部分职业院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没有转变观念,没有认识到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以致对职业培训投入不足,不利于职业院校培训职能的完善。
  第二,职业院校办学缺乏特色,社会吸引力不足。各地的产业结构不同、形态不一,在客观上形成了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征。这既对职业教育提出了特色化办学的要求,又为职业教育特色化办学提供了现实基础。然而,一些职业院校受长期套用普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惯性影响,未能充分认识到特色化办学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市场竞争力中的意义和作用,一味追求发展规模和数量,忽视内涵和质量,专业建设贪多求全、盲目跟风,办学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利于我国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在层次和结构上的完善。
  三、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突破点
  (一)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推动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优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因此,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必须在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优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并完善地方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2018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九部门共同组建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统一了部级职业教育管理职能。但在有些地方,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要尽快建立并完善地方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地方政府应指导当地职业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职业院校、产业与行业协会、企业、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等相关主体,共同组建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全面负责地方职业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决策。
  第二,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首先,各級地方政府要坚决落实简政放权,减少非必要的行政审批和干预,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方面赋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适度扩大职业院校的用人自主权。其次,政府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引导和推动教育行政部门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在发挥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职能的同时,着力做好职业院校办学指导和服务工作。
  第三,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建立多元共治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学校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评价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导致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存在行政化色彩浓厚、管理不科学的状况。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职业院校治理结构优化调整的工作指导,推动建立由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董事会、理事会决策制度,构建和完善多元治理体系。同时,职业院校还应纳入主管部门、学校师生、行业组织、企业代表等主体,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常规项目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办法,切实建立多元、立体的监督评价制度。
  (二)做好中高职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要求规范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适度扩大中职专科贯通。而要促进中高职贯通培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构建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重点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落实。
其他文献
用棕榈树的叶子编织手工艺品,是民间常用的草编方式之一.我们今天就做一只简单易上手的草编蚂蚱吧!rn材料rn棕榈树叶,一片叶子便能制作一只(图1).rn工具rn一把剪刀.rn制作步
期刊
教育信息化发展迈向2.0时代,网络学习空间不仅支撑教育改革发展,同时也是开展数据支持下个性化教与学的重要入口;在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工作中,教育部提出“吸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一种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了教学从知识技能培养向能力培养的转变.通过创设模拟工作情境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
课前思考:rn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他们已有的知识应该得到尊重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习原点,找准教学起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间的衔接.“长方体的认识”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跟学习相关的电子产品,其中希沃白板就是其中一例,它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希沃白板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
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是提升业务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目前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存在政策引导性不强、赴企业流程不顺畅、锻炼效果预期不足、企业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8YJC880085,项目主持人:魏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1-0013-07  在全球产业聚集发展的趋势下,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成为职业教育服务面向的重要主体。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
摘 要: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费时低效现象,通过分析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控策略和元认知调节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元认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3-0043-0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听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主要依托和载体,克罗地亚在经济发展并不景气的背景下,依然加大对职业教育参与者的资助,并逐渐完善了教育管理机构的权责.在课程分类背后,克罗地亚通过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