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背诵默写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错误,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要求较高。但总有不少学生出现错误,还有不少同学好不容易把课文背下来,时间一长就又忘光了。记忆古诗文,死记硬背、打“疲劳战”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提高效率。怎样才能提高背诵效率,记得更加牢固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谈谈背诵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一、掌握记忆规律
实践证明,记忆的目的越明确、注意力越集中、思考越积极,记忆的效果越好;各种感官同时参与比单一感官参与的记忆效果好。因此,教师要布置明确的背诵默写任务,学生要积极动脑;一定要大声读出来,让自己听到;把手伸出来,写一写关键字形。达到熟记后,还要及时复习,最好能利用睡前和醒后这两个记忆的“黄金时段”复习、巩固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可知,对于一天以内接触过的信息,一般人只能保持34%的记忆,如果在24小时里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然而许多时候学生是“边背边丢”,到期中、期末复习时,对三四个月甚至一两个月前所学内容已经陌生。如果能在平时增加复习的次数,考前就不会觉得吃力。
二、融会贯通
欧阳修的《卖油翁》中有这样一句:“公亦以此自矜。”这句话中“矜”是一个生字,对于粗心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个挑战,因为这个字无论左右部件,字形均容易混淆:左边到底有没有一撇,右边到底有没有一點呢?
因此,在课堂上,我先从这个字的构造说起:这是一个形声字,右边是它的声旁,所以应该是“今”而不是“令”字;再从字义来理解:这里的“矜”是“夸耀”的意思。我借用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为学生建立“记忆链接”,说那个商人既卖矛又卖盾,在市场上“自卖自夸”。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左边是个“矛”而不是“予”。用这样的方法去记文言文和生字,就容易记得牢固且准确。
三、存“同”记“异”
《诗经·王风·黍离》的首章是:“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全诗一共三章,背诵完第一章,背诵第二、三章时只要把每章第八、第十五、第十六字换一下,全诗拿下就不在话下。《诗经》中的很多篇目都有这个特点。
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的各段落之间都会有这么高的相似度,但可以把这样的方法用到记文言文上。再如“唯”与“惟”,两个字意思相同,在文言文中常常通用,那么如何区分,从而正确记忆呢?我通常把初一下册课文中“惟吾德馨”“惟解漫天作雪飞”与“唯闻女叹息”等三个含有这两个字的诗句都找出来,让学生记住最后一句中是用“口”来“叹息”即可。
四、时刻“查漏补缺”
都说“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但学生在默写时常常会犯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正确率总是不高。笔者觉得,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回头看”,时间一长,之前犯过的错误就不记得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生每次默写完,都要把自己默写错误的字句做上记号。复习时,一望即知哪些是自己的漏洞。这样就能避免“均衡用力”,可以在错过的地方多花一点时间,提高下次默写的正确率。教师应该把学生默写中出现的共性错误指出来,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除了易错字句外,一些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言警语也应该做上记号,提高考试得分率。
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背诵默写时常常会默完上句忘了下句,或者给出下句想不起上句。这是因为没有准确把握行文的逻辑与线索,对文本理解得还不够。理解了诗文的内容,才能为背诵夯实基础。
以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例,文章以“铭”为文体,讲究用韵,读来朗朗上口。我提示学生根据课文的条理分为三个大的层次来背诵。第一个层次是前六句,作者运用比兴手法,以山水引出自己的陋室;第二层次是中间八句,从三个方面论述“陋室”不“陋”的原因:一、二句讲陋室周围环境清雅,三、四句讲与自己来往的人物之不俗,后四句讲自己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层是文章最后三句,以诸葛庐、子云亭与自己的陋室类比,展示了作者的豪气,引用孔子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豪迈地表明自己以君子自居的态度。厘清了文章的层次关系,还会忘记上下句吗?
六、小处不可随便
部分学生汉字书写不规范,在默写时随意加减笔画。如《河中石兽》中有“转转不已”一句,一些学生信手而来,对于自己把这个字写成了“己”“已”还是“巳”毫不在意。他们心里似乎觉得只要写出来就完了,根本不考虑自己写的字是否准确、能否得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最简单的“纸”字,右边明明是个“氏”字,他偏偏要在底下加个点。我曾提示他:“这个点就像是脏东西,纸上脏了就没用了”。我已经说得如此形象,但是下次他仍然写错,真可谓“不走心”!除此以外,书写潦草,导致阅卷老师无法辨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少学生写的字如同一团乱麻。因此,让学生认识到“随意”会给自己造成损失是非常重要的。
一、掌握记忆规律
实践证明,记忆的目的越明确、注意力越集中、思考越积极,记忆的效果越好;各种感官同时参与比单一感官参与的记忆效果好。因此,教师要布置明确的背诵默写任务,学生要积极动脑;一定要大声读出来,让自己听到;把手伸出来,写一写关键字形。达到熟记后,还要及时复习,最好能利用睡前和醒后这两个记忆的“黄金时段”复习、巩固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可知,对于一天以内接触过的信息,一般人只能保持34%的记忆,如果在24小时里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然而许多时候学生是“边背边丢”,到期中、期末复习时,对三四个月甚至一两个月前所学内容已经陌生。如果能在平时增加复习的次数,考前就不会觉得吃力。
二、融会贯通
欧阳修的《卖油翁》中有这样一句:“公亦以此自矜。”这句话中“矜”是一个生字,对于粗心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个挑战,因为这个字无论左右部件,字形均容易混淆:左边到底有没有一撇,右边到底有没有一點呢?
因此,在课堂上,我先从这个字的构造说起:这是一个形声字,右边是它的声旁,所以应该是“今”而不是“令”字;再从字义来理解:这里的“矜”是“夸耀”的意思。我借用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为学生建立“记忆链接”,说那个商人既卖矛又卖盾,在市场上“自卖自夸”。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左边是个“矛”而不是“予”。用这样的方法去记文言文和生字,就容易记得牢固且准确。
三、存“同”记“异”
《诗经·王风·黍离》的首章是:“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全诗一共三章,背诵完第一章,背诵第二、三章时只要把每章第八、第十五、第十六字换一下,全诗拿下就不在话下。《诗经》中的很多篇目都有这个特点。
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的各段落之间都会有这么高的相似度,但可以把这样的方法用到记文言文上。再如“唯”与“惟”,两个字意思相同,在文言文中常常通用,那么如何区分,从而正确记忆呢?我通常把初一下册课文中“惟吾德馨”“惟解漫天作雪飞”与“唯闻女叹息”等三个含有这两个字的诗句都找出来,让学生记住最后一句中是用“口”来“叹息”即可。
四、时刻“查漏补缺”
都说“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但学生在默写时常常会犯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正确率总是不高。笔者觉得,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回头看”,时间一长,之前犯过的错误就不记得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生每次默写完,都要把自己默写错误的字句做上记号。复习时,一望即知哪些是自己的漏洞。这样就能避免“均衡用力”,可以在错过的地方多花一点时间,提高下次默写的正确率。教师应该把学生默写中出现的共性错误指出来,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除了易错字句外,一些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言警语也应该做上记号,提高考试得分率。
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背诵默写时常常会默完上句忘了下句,或者给出下句想不起上句。这是因为没有准确把握行文的逻辑与线索,对文本理解得还不够。理解了诗文的内容,才能为背诵夯实基础。
以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例,文章以“铭”为文体,讲究用韵,读来朗朗上口。我提示学生根据课文的条理分为三个大的层次来背诵。第一个层次是前六句,作者运用比兴手法,以山水引出自己的陋室;第二层次是中间八句,从三个方面论述“陋室”不“陋”的原因:一、二句讲陋室周围环境清雅,三、四句讲与自己来往的人物之不俗,后四句讲自己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层是文章最后三句,以诸葛庐、子云亭与自己的陋室类比,展示了作者的豪气,引用孔子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豪迈地表明自己以君子自居的态度。厘清了文章的层次关系,还会忘记上下句吗?
六、小处不可随便
部分学生汉字书写不规范,在默写时随意加减笔画。如《河中石兽》中有“转转不已”一句,一些学生信手而来,对于自己把这个字写成了“己”“已”还是“巳”毫不在意。他们心里似乎觉得只要写出来就完了,根本不考虑自己写的字是否准确、能否得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最简单的“纸”字,右边明明是个“氏”字,他偏偏要在底下加个点。我曾提示他:“这个点就像是脏东西,纸上脏了就没用了”。我已经说得如此形象,但是下次他仍然写错,真可谓“不走心”!除此以外,书写潦草,导致阅卷老师无法辨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少学生写的字如同一团乱麻。因此,让学生认识到“随意”会给自己造成损失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