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数学是经济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对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社会对人才规格的不断变化的需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重视经济数学教学有利于我们培养的人才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经济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将从经济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经济数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改革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社会实践
一、更新经济数学教学理念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先导。高等教育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和现代经济社会的新型需求,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已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共识。就经济数学而言,其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基本沿用过去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模式,这对培养学生具有较系统的数学知识是有效的,但它的重理论、轻实际;重连续、轻离散;重经典、轻现代的弊端已明显制约了现代高等教育对现代经济人才的数学素质培养。
经济院校数学教学理念的定位要从数学教育体系演变进程中找出它的发展空间,以弘扬数学多维价值为基本出发点,以市场经济活动所需要的数学为根本落脚点。从经济院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完善性定位;从有利于各专业知识的发展定位;从促进学生认知和实践的能力定位。只有依此科学定位做为指导,达到因人、因需、因材的施教和学习,才能使经济院校的数学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经济院校中,一般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经济数学课程。学生刚进入大学,一方面,由于对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思想转变的不适应,而认为数学难学;另一方面,在还没有接触专业课的情况下,学习经济数学,会觉得学了没有用处,因此,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数学作为基础课程是一种定量分析技术,当这种分析技术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的理解经济学规律,检验经济理论的真伪。先学好了这种技术,再学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理论,就顺理成章了。学数学,不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而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掌握经济学理论做铺垫。
二、探索经济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就其数学本身来讲,它具有形式化、抽象性等特点和发展趋势,但是,作为经济数学来讲,它注重的应该是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以及它们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数学的“学”和“用”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解题方法与证明思路的技巧,忽视了数学技术的应用。许多学生反映,大一大二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经济学专业知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也不知道那些数学知识在经济学中有什么作用,学生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教员为了教数学而教数学。
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经济数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对抽象的公理体系、定理证明内容应大大削弱,一些在纯数学上是重要的定理只需指出结论和应用方向,无需作严格形式的逻辑证明,应多些非形式化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上,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和应用题,以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在阐述系统知识的基础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让学生学到必需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把数学与自己的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一)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经济数学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经济数学教学。比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要结合专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中引出数学概念,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由彩票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由规划问题引出方程组的概念、由工资表问题引出矩阵的概念、由企业追求最大利润或最小成本问题引出函数极值的概念、由计算任意形状平面图形面积的问题引出定积分的概念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多的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至于“为什么”,如果学生感兴趣,可单独交流。
(二)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为原则开展经济数学教学
经济数学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为此,我们就需要对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取舍与更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是必要的,但在教学上不能过分形式化,数学教学内容必须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取舍高等数学内容,适时加入一些现代数学中公认为最具基础性的内容,如在经济数学中,单利、复利、税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对学生来说更实用、更有价值。以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岗位职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经济类院校学生不必同理科师范类学生那样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要搞得清清楚楚,而是要能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实际运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用较多时间进行理论推导、公式证明。例如,讲求导的四则运算法则时,在课堂上可以仅推导函数乘积的求导公式,对和、差、商的求导法则就不再——推导。我们可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来让学生反复利用这些公式做更多的练习,解决更多的具体问题。在作业、练习的布置上要充分体现这一思想,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应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强调经济数学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数学就是要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同时,数学的应用,也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要提示知识的产生背景,能使学生从前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思想方法,如微积分中的极限思想、微分法与积分法,概率论中的随机思想、数量化方法──对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还有代数学中的抽象化方法和变换方法等。教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无疑就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习经济数学,归根结底是应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当今的经济问题。如不具备应用能力,那么只能在纯数学范围内平面式的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只注重纯而又纯的数学知识教学,而应重视数学知识的经济应用。让经济数学名符其实地带上知识经济时代的烙印,如金融数学、保险数学等。当前,数学建模教学是值得肯定的一项教学改革,是强化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具体体现。
三、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加强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和数学结合起来,就不能说已经达到了一种完善的地步。所以说,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人才,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给未来的经济人员讲授数学,最有吸引力的是让他们了解数学中那些干巴巴的数字和公式对以后的经济活动有多大作用,要体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学为用”的教学理念。为解决好数学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要抓住恰当时机,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给学生提出一些利用已学知识能够解决的经济活动中的课题,锻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比如,微分方程一章除了介绍课本中物理、几何等方面的应用题外,还可以插入经济增长模型等与经济领域相关的一些例子,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微分方程,并且求解,以达到培养学生逐步将数学与经济领域问题相结合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五版.
[2]李延敏,郭平.转变教育思想,探讨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新路[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3]杨晓荣.经济数学教学方式探析[J].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1)
【关键词】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社会实践
一、更新经济数学教学理念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先导。高等教育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和现代经济社会的新型需求,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已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共识。就经济数学而言,其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基本沿用过去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模式,这对培养学生具有较系统的数学知识是有效的,但它的重理论、轻实际;重连续、轻离散;重经典、轻现代的弊端已明显制约了现代高等教育对现代经济人才的数学素质培养。
经济院校数学教学理念的定位要从数学教育体系演变进程中找出它的发展空间,以弘扬数学多维价值为基本出发点,以市场经济活动所需要的数学为根本落脚点。从经济院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完善性定位;从有利于各专业知识的发展定位;从促进学生认知和实践的能力定位。只有依此科学定位做为指导,达到因人、因需、因材的施教和学习,才能使经济院校的数学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经济院校中,一般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经济数学课程。学生刚进入大学,一方面,由于对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思想转变的不适应,而认为数学难学;另一方面,在还没有接触专业课的情况下,学习经济数学,会觉得学了没有用处,因此,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数学作为基础课程是一种定量分析技术,当这种分析技术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的理解经济学规律,检验经济理论的真伪。先学好了这种技术,再学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理论,就顺理成章了。学数学,不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而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掌握经济学理论做铺垫。
二、探索经济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就其数学本身来讲,它具有形式化、抽象性等特点和发展趋势,但是,作为经济数学来讲,它注重的应该是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以及它们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数学的“学”和“用”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解题方法与证明思路的技巧,忽视了数学技术的应用。许多学生反映,大一大二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经济学专业知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也不知道那些数学知识在经济学中有什么作用,学生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教员为了教数学而教数学。
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经济数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对抽象的公理体系、定理证明内容应大大削弱,一些在纯数学上是重要的定理只需指出结论和应用方向,无需作严格形式的逻辑证明,应多些非形式化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上,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和应用题,以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在阐述系统知识的基础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让学生学到必需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把数学与自己的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一)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经济数学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经济数学教学。比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要结合专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中引出数学概念,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由彩票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由规划问题引出方程组的概念、由工资表问题引出矩阵的概念、由企业追求最大利润或最小成本问题引出函数极值的概念、由计算任意形状平面图形面积的问题引出定积分的概念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多的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至于“为什么”,如果学生感兴趣,可单独交流。
(二)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为原则开展经济数学教学
经济数学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为此,我们就需要对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取舍与更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是必要的,但在教学上不能过分形式化,数学教学内容必须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取舍高等数学内容,适时加入一些现代数学中公认为最具基础性的内容,如在经济数学中,单利、复利、税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对学生来说更实用、更有价值。以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岗位职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经济类院校学生不必同理科师范类学生那样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要搞得清清楚楚,而是要能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实际运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用较多时间进行理论推导、公式证明。例如,讲求导的四则运算法则时,在课堂上可以仅推导函数乘积的求导公式,对和、差、商的求导法则就不再——推导。我们可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来让学生反复利用这些公式做更多的练习,解决更多的具体问题。在作业、练习的布置上要充分体现这一思想,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应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强调经济数学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数学就是要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同时,数学的应用,也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要提示知识的产生背景,能使学生从前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思想方法,如微积分中的极限思想、微分法与积分法,概率论中的随机思想、数量化方法──对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还有代数学中的抽象化方法和变换方法等。教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无疑就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习经济数学,归根结底是应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当今的经济问题。如不具备应用能力,那么只能在纯数学范围内平面式的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只注重纯而又纯的数学知识教学,而应重视数学知识的经济应用。让经济数学名符其实地带上知识经济时代的烙印,如金融数学、保险数学等。当前,数学建模教学是值得肯定的一项教学改革,是强化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具体体现。
三、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加强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和数学结合起来,就不能说已经达到了一种完善的地步。所以说,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人才,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给未来的经济人员讲授数学,最有吸引力的是让他们了解数学中那些干巴巴的数字和公式对以后的经济活动有多大作用,要体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学为用”的教学理念。为解决好数学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要抓住恰当时机,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给学生提出一些利用已学知识能够解决的经济活动中的课题,锻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比如,微分方程一章除了介绍课本中物理、几何等方面的应用题外,还可以插入经济增长模型等与经济领域相关的一些例子,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微分方程,并且求解,以达到培养学生逐步将数学与经济领域问题相结合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五版.
[2]李延敏,郭平.转变教育思想,探讨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新路[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3]杨晓荣.经济数学教学方式探析[J].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