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们捕捉生活中可感有益的生活素材,让孩子们的作文有情有趣,丰盈充实呢?
一、捕捉家中情
家是孩子们最温暖的港湾,美好的家庭生活给予孩子们最好的习作素材。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细心留意、用心体悟家中情,用笔留住每一个精彩的幸福时光。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文本主题开展拓展性学习,把平日在家里抓拍搜集到的一些感人生活画面或文字资料制成课件,透过深情的讲述或朗读,唤起孩子们那些熟悉而又不曾留意的精彩回忆,告诉孩子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生中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孩子懂得珍惜家中情之后,还应巧妙激发记家中事的欲望。我在让孩子们写日记之前,并没有告知孩子要如何记日记,记日记有何好处。我会自豪地展示我自己为宝宝写下的成长记录——从她悄悄地来到我的肚子里,到时不时在肚子里玩耍,到哭着出来与我见面,到第一次奶声奶气地喊爸爸……直到长大后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在和我一起感受着日常生活的酸酸甜甜好滋味的同时,自然也会产生留心身边事,记录家事的冲动。此时,教师就要趁热打铁,给他们一些小小的挑战——一周至少两篇“家中随写”。再给他们一些带有诱惑性的奖励——记得越多越真实越感人的,给予表彰和小礼物。
有了目标,孩子们的“家中随写”内容也就越来越多了:有妈妈不厌其烦的絮叨,爸爸不容分辩的怒斥;爷爷奶奶轻柔爱怜的抚摸,外公外婆温暖甜蜜的拥抱……教师在点评孩子的日记随写时,要加以细心引导。让灿烂的笑脸,不变的鼓励更刻骨铭心;让快乐的游戏,无声的引领更鲜活给力;让冷风巷口,慈父的温情愈久弥香……
就这样时不时地把这样的精彩片段与孩子们细细分享,孩子们那明亮的眼神定会再次告诉我们:“老师,其实写作一点也不难!简单细致的表达原来是最富有情意的!”
二、捕捉校中画
校园是学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然而大多数孩子对校园的集体活动司空见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更不曾想到校园里有着无尽的习作素材。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此教师要好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校园生活。
在“爱我校园,知我文化”校园活动中,当我像个导游似的带领学生穿梭游览于各展板之后,孩子们欣喜地发现每一块文化展板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天文地理,爱上了查阅历史典故,爱上了每一块激起他们求知欲望的文化展板。当我再让他们把自己欣赏文化展板的过程感受写下来时,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笔下的展板是那样灵动鲜活:《百米画廊,让爱开放》《百米画廊,润物无声》……当我和孩子们一起细细欣赏走廊上错落有序的盆栽时,他们回来告诉我,每一个盆栽好像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他们还告诉我,同学们个个爱而不敢碰手,还有的小心地把落叶捡起放在盆内呢……于是一篇篇以盆栽为话题的好文章诞生了:《朵朵花开走廊上》《角落·绿意》《绿萝·笑脸·希望》……
细心的引领,绝非口口相传,而是为师的我们先得真真正正成为这个学校的主人,成为孩子们的一员,融入他们的课间,融入他们的生活,为孩子搭建更多的活动平台,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孩子们自当越来越善于捕捉校园生活素材了。你会惊喜地发现那小小的雨具银钩在孩子们的笔下成了爱的小精灵;那巴墙而生的小绿榕成了坚强的化身;跑道上的倩影是健儿们奋勇争先的缩影;就是校长不经意间把拖把挪正的举动也会深深地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成为《永恒的记忆》……
三、捕捉社会热点信息
学生接触生活、体味生活,自然会产生许多主观想法,而在撷取生活中最精彩、有趣的值得回顾的场景时,他们会有更深刻的思考。“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除了积极引导孩子们在家、在校捕捉习作素材外,还应引导孩子们放眼社会,留心观察社会中真善美的人事物,及时捕捉社会热点信息,让笔下的文章成为时下社会生活的一个小窗口。可以引导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电视报道、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形式去关注时事,发现时事。因为关注了热点话题,不仅拓宽了习作思路,累积更多更新的习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写出来的文章更贴近生活,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比如《感动中国》播出之际,我让孩子们认真收看,并记下最能触动自己灵魂深处的感动人物,再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交流分享。同时我把最触动我的感动人物事迹截录下来,在班上播放,然后以《为××喝彩》的半命题习作,让孩子们提炼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写出习作。孩子们下笔行文自是水到渠成了。
再如时下国内外不少经济发达的工业大城市雾霾现象时有发生,我布置孩子们关注相关的新闻报道,搜集典型事例,畅想预防措施。然后利用放学前三分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孩子们津津乐道中也多了一份忧虑,多了一份环保意识。有了这样的铺垫积淀,当我让孩子们观看《车加油?摇人加氧》的漫画,让他们说说看后的感受时,孩子们都能联系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听到的具体事例、具体数据,指出空气污染之严重。这再次让我尝到让孩子们关注时事新闻的甜头。
关注时事变化,捕捉社会热点信息,让我和孩子们的眼界宽了,思路广了,题材多了,作文也越来越赏心悦目了。比如,保钓事件让孩子们的文章富有了渴望早日平息此事件,好好拥有钓鱼岛这一自由乐土的渴望。在《月光下的遐想》中,有的孩子以儿童的视角,在梦中走进钓鱼岛,看雏鹰在岛上比翼联翩,鱼儿在海上穿梭、跳跃,而后静静地坐在岸边,任凭海水抚摸自己的小脚丫……最后笔锋一转,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这圆圆的明月中看到的……
总之,我们若能率先垂范,让孩子们爱家爱校爱社会,留心身边的真善美,在探索和耕耘中,作文教学定会迎来万紫千红的旖旎春光,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我深信只要善于捕捉,定能让文章保鲜丰盈。
(作者单位:福建省云霄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一、捕捉家中情
家是孩子们最温暖的港湾,美好的家庭生活给予孩子们最好的习作素材。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细心留意、用心体悟家中情,用笔留住每一个精彩的幸福时光。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文本主题开展拓展性学习,把平日在家里抓拍搜集到的一些感人生活画面或文字资料制成课件,透过深情的讲述或朗读,唤起孩子们那些熟悉而又不曾留意的精彩回忆,告诉孩子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生中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孩子懂得珍惜家中情之后,还应巧妙激发记家中事的欲望。我在让孩子们写日记之前,并没有告知孩子要如何记日记,记日记有何好处。我会自豪地展示我自己为宝宝写下的成长记录——从她悄悄地来到我的肚子里,到时不时在肚子里玩耍,到哭着出来与我见面,到第一次奶声奶气地喊爸爸……直到长大后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在和我一起感受着日常生活的酸酸甜甜好滋味的同时,自然也会产生留心身边事,记录家事的冲动。此时,教师就要趁热打铁,给他们一些小小的挑战——一周至少两篇“家中随写”。再给他们一些带有诱惑性的奖励——记得越多越真实越感人的,给予表彰和小礼物。
有了目标,孩子们的“家中随写”内容也就越来越多了:有妈妈不厌其烦的絮叨,爸爸不容分辩的怒斥;爷爷奶奶轻柔爱怜的抚摸,外公外婆温暖甜蜜的拥抱……教师在点评孩子的日记随写时,要加以细心引导。让灿烂的笑脸,不变的鼓励更刻骨铭心;让快乐的游戏,无声的引领更鲜活给力;让冷风巷口,慈父的温情愈久弥香……
就这样时不时地把这样的精彩片段与孩子们细细分享,孩子们那明亮的眼神定会再次告诉我们:“老师,其实写作一点也不难!简单细致的表达原来是最富有情意的!”
二、捕捉校中画
校园是学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然而大多数孩子对校园的集体活动司空见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更不曾想到校园里有着无尽的习作素材。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此教师要好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校园生活。
在“爱我校园,知我文化”校园活动中,当我像个导游似的带领学生穿梭游览于各展板之后,孩子们欣喜地发现每一块文化展板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天文地理,爱上了查阅历史典故,爱上了每一块激起他们求知欲望的文化展板。当我再让他们把自己欣赏文化展板的过程感受写下来时,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笔下的展板是那样灵动鲜活:《百米画廊,让爱开放》《百米画廊,润物无声》……当我和孩子们一起细细欣赏走廊上错落有序的盆栽时,他们回来告诉我,每一个盆栽好像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他们还告诉我,同学们个个爱而不敢碰手,还有的小心地把落叶捡起放在盆内呢……于是一篇篇以盆栽为话题的好文章诞生了:《朵朵花开走廊上》《角落·绿意》《绿萝·笑脸·希望》……
细心的引领,绝非口口相传,而是为师的我们先得真真正正成为这个学校的主人,成为孩子们的一员,融入他们的课间,融入他们的生活,为孩子搭建更多的活动平台,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孩子们自当越来越善于捕捉校园生活素材了。你会惊喜地发现那小小的雨具银钩在孩子们的笔下成了爱的小精灵;那巴墙而生的小绿榕成了坚强的化身;跑道上的倩影是健儿们奋勇争先的缩影;就是校长不经意间把拖把挪正的举动也会深深地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成为《永恒的记忆》……
三、捕捉社会热点信息
学生接触生活、体味生活,自然会产生许多主观想法,而在撷取生活中最精彩、有趣的值得回顾的场景时,他们会有更深刻的思考。“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除了积极引导孩子们在家、在校捕捉习作素材外,还应引导孩子们放眼社会,留心观察社会中真善美的人事物,及时捕捉社会热点信息,让笔下的文章成为时下社会生活的一个小窗口。可以引导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电视报道、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形式去关注时事,发现时事。因为关注了热点话题,不仅拓宽了习作思路,累积更多更新的习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写出来的文章更贴近生活,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比如《感动中国》播出之际,我让孩子们认真收看,并记下最能触动自己灵魂深处的感动人物,再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交流分享。同时我把最触动我的感动人物事迹截录下来,在班上播放,然后以《为××喝彩》的半命题习作,让孩子们提炼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写出习作。孩子们下笔行文自是水到渠成了。
再如时下国内外不少经济发达的工业大城市雾霾现象时有发生,我布置孩子们关注相关的新闻报道,搜集典型事例,畅想预防措施。然后利用放学前三分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孩子们津津乐道中也多了一份忧虑,多了一份环保意识。有了这样的铺垫积淀,当我让孩子们观看《车加油?摇人加氧》的漫画,让他们说说看后的感受时,孩子们都能联系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听到的具体事例、具体数据,指出空气污染之严重。这再次让我尝到让孩子们关注时事新闻的甜头。
关注时事变化,捕捉社会热点信息,让我和孩子们的眼界宽了,思路广了,题材多了,作文也越来越赏心悦目了。比如,保钓事件让孩子们的文章富有了渴望早日平息此事件,好好拥有钓鱼岛这一自由乐土的渴望。在《月光下的遐想》中,有的孩子以儿童的视角,在梦中走进钓鱼岛,看雏鹰在岛上比翼联翩,鱼儿在海上穿梭、跳跃,而后静静地坐在岸边,任凭海水抚摸自己的小脚丫……最后笔锋一转,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这圆圆的明月中看到的……
总之,我们若能率先垂范,让孩子们爱家爱校爱社会,留心身边的真善美,在探索和耕耘中,作文教学定会迎来万紫千红的旖旎春光,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我深信只要善于捕捉,定能让文章保鲜丰盈。
(作者单位:福建省云霄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