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外艺术展演活动中育人元素的挖掘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一个场景引发思考:
  我观摩了22届市学生艺术节舞蹈展演活动,在某校的演出楼举办,学校的硬件环境真是没的说,剧场外的大厅干净明亮、剧场内的红色地毯、红色座椅舒适宽敞。活动间隙去了一次洗手间,所见场景与外部环境截然不同,我随手拍了这张照片,记录下了当时的这个场景。洗手池子上满是沾着粉底、口红等痕迹的用过的湿纸巾、纸巾,假睫毛、皮筋、卡子也散落到了地上……其实两个大垃圾桶就在我拍照时站立的位置。
  看到此景,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学生在自己的学校洗手间里,她们会不会这样做?第二个问题是,组织艺术活动中,孩子得到的只有舞台上的精彩吗?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存在的,在组织活动中,有时也能看到学生的类似表现。艺术展演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者,应挖掘出活动中的育人元素加以应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仅体验艺术展示的成就感,还要有受益一生的收获。
  二、挖掘艺术展演活动中的育人元素
  大家都说孩子是花朵,是未来的栋梁。校内外的教育就是要花朵更鲜艳,让树苗更茁壮。作物的成长离不开营养元素的供给,同样,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有益的养分。自然界中,氮磷钾肥对作物生长提供不同的帮助,如氮肥作用:促使作物枝叶繁茂;钾肥作用:促花芽形成、开花、结果;磷肥作用:促使作物茎干强健,根系发达,抗寒抗旱抗倒伏。同理,在学生艺术活动中也有着类似氮磷钾的营养成分,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同时,增强其参与艺术活动中的文明意识。
  (一)艺术展演活动中的“氮”——艺术活动礼仪育人
  子曰:人无礼,无以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礼仪是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一个人有礼儀就可以被重用,就能成大事,就能受人尊敬,就能成为别人的榜样。是否有礼仪,就反映了你是否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如促进作物枝繁叶茂的“氮”肥一样,知礼守礼可以让广大青少年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礼仪本身其实就是艺术,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感受礼仪之美。根据参与艺术活动的身份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观演礼仪十条建议。
  1.参演人员。也就是参加各种艺术展演活动的“小演员”们,要做到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和管理。对他们的礼仪要求从演出前、演出中和演出后三个时间段提出。
  (1)按照组办方要求的时间提前报到,为上台表演留出充足时间。
  (2)到达指定地点备场,全程保持小声交流,不追跑打闹。
  (3)换装、化妆时,老师会比较忙,可以带本书,边看书边等待。
  (4)将自己换下的衣服,叠放好,装包里,把包和其他同学的包一起摆放整齐,成行或成列。
  (5)走台时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不要因为自己耽误整个队伍的定点走位。
  (6)演出前要提前上好洗手间,去洗手间要和带队老师打招呼,以防老师找不到你。
  (7)后台候场时要保持安静,不影响台上其他学生的表演;不在侧台口探头探脑,保持上下台口通道通畅。
  (8)上场后,要精神饱满,,将对节目最好的艺术理解用心表现出来,对得起自己的“台下十年功”。
  (9)演出后保持平和心态,不兴奋,不吵闹,不埋怨,不后悔。
  (10)演出结束,回到之前备场地点,有条理地整理衣物用品;卸妆后垃圾不乱扔,收拾好自己所到环境,离开时恢复其整洁原貌。
  2.观演人员。就是艺术展演等活动中的“小观众”,观看演出是艺术审美活动,观演人员可以由此而有所长进,达到欣赏学习的目的。艺术展演活动有序开展,发挥其传播艺术种子,提升审美情趣,离不开观演人员的礼仪行为。
  (1)请提前15分钟进场,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和管理,对号就座。
  (2)进出时不慌不忙,不要奔跑,依次单列而行,不要并排走。
  (3)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说话或交头接耳;将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状态;不要随意走动。
  (4)不将食物带入场内,可否带水根据具体活动要求。
  (5)中途如需上洗手间或须外出处理,选择节目换场间隙,需向身旁让道的观众打招呼表示歉意。
  (6)不要随意拍照摄像,相机的闪光灯,会分散台上演员的注意力,甚至酿成意外事故。高高举起的手,“喀嚓喀嚓”照相的声音都会干扰周围观众的观看和演员的表演。
  (7)不要乱扔垃圾,维护演出厅内的卫生。
  (8)公共场合注意坐姿,不抖腿,不脱鞋脱袜。
  (9)尊重演员。我们在观看演出时,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全体演职员的辛勤劳动表示应有的尊重。每逢一个节目终了或一幕结束之后,应当热烈鼓掌,以示对演员的支持。但是鼓掌一定要有分寸,不要在演出进行期间频频鼓掌,甚至掌声经久不息。那样会打断演员的表演,也会影响其他观众对演出的欣赏。
  (10)有序退场。演出全部结束后,起立鼓掌;若演员出场谢幕,应再次鼓掌;谢幕结束后顺序退场。如遇嘉宾上台接见演员,应在接见仪式结束后再退场。
  学生无论以何种身份参与艺术展演活动,在表演、欣赏艺术节目的同时,会受到礼仪文化的熏陶,在提高对艺术节目审美的同时,也在践行艺术活动礼仪。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都希望把美的事物带到他的周围。”作为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者,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之美,追求礼仪之美。
  (二)艺术展演活动中的“磷”——艺术文化内容育人
  校外艺术展演活动是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延伸,是广大中小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发展兴趣特长的沃土,也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师生充分准备,将经过千锤百炼的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艺术作品报名参加区级艺术展演活动。这些精彩的节目中饱含着老师们编排智慧,学生们的走心排练,不仅形式新颖,技艺超群,其中还蕴藏着大量的育人信息,其作用恰似促进植物生芽、开花、结果的“磷”肥。   1.让学生心中艺术的种子生根发芽。
  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艺术发展,展示学校美育工作成果,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朝阳区每年都举办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该活动分为校区两级,面向全区全体中小学生广泛开展,几乎是“零门槛”;艺术节展演活动设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并在不断扩大艺术门类,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其中。学校的艺术教育给孩子们埋下了艺术的种子,艺术展演活动促进这粒种子生根发芽。
  同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的还有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任何一个精彩节目的背后,都布满着汗水甚至泪水。在区级艺术展演的舞台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小树立不服输,有韧劲的艺术目标,对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均起到促进作用。
  2.从节目内容中汲取成长、向上的动力。
  艺术展演活动要求节目内容会有相应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宣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所以,节目内容中有更加直接,学生易懂的教育意义。
  如:第22届朝阳区学生艺术节展演中,《我是小老师》作品,以课间游戏为切入点,通过人员筛选、实施教学两个环节,展现学生的不畏困难追逐“教师梦”,学生通过换位思考问题,认为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的小老师。再如:舞蹈《黎明的曙光》,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的故事,在人迹罕至的沼泽地,红军小战士正艰难前行,突然就在一回头的刹那间,身后的战友已经消失在没顶的泥潭里,剩下的一把军用水壶还盛着舍不得轻易喝下的最后一滴水……倒下的是饥寒交迫的身躯,高擎的是五星闪耀的军旗,迎来的是那即将挣脱黑暗的黎明曙光。节目中展示的要么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点滴小事,要么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在这些节目中,学生能够汲取到努力向上生长的动力,学生艺术爱好得到发展,成为特长,终有一天会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三)艺术展演中的“钾”——艺术活动延展育人
  校外艺术展演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延伸,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文艺展演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远不止在活动期间,它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将持续地发挥着巨大的育人功能。作用很像能使作物茎干强健,增强抗旱抗虫抗倒的磷肥一样。文艺展演活动在陶冶情操、增进友情、提升审美、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等方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增强学校的艺术教学水平,提升全区整体艺术教育综合实力。
  1.陶冶学生的情操
  艺术展演活动对学生情操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活动在区域内内形成一种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进一步形成我区的校外艺术教育特色,同时也形成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力量,让学生活动中感受艺术的熏陶,学会欣赏艺术、感受艺术,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艺术文化生活。这种艺术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进而更加热爱校园、热爱学习,对于学生整体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对学生未来抗压抗挫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2.增进同学间的友情
  友谊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展演活动往往需要学生之间彼此协作、集体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加深沟通和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更加注重彼此间的协调、合作。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学生们可以懂得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感受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情谊。因此,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合作的意义,加深同学间的友情和相互信任,逐渐树立起热爱集体、服从集体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学生今后的集体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美丑观、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开展艺术展演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之美,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到美不仅仅是外表的漂亮美丽,而是包含着艺术之美、语言之美、行为之美、心灵之美,认识到更为深层次的美,并且在活动的参与中给予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让学生更加懂得美的含义,用正确的方式追求美,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4.学生个性人格的表达
  开展艺术展演活动,能够让学生成为参与的主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而在丰富的艺术展演项目中,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活动能够提供公平公开平等的平台,给予每个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发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让学生收获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5.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艺术展演活动,在丰富学生的校外艺术文化生活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无论从能力上还是心理素质上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通过艺术展演活动的展开,能够更好地塑造學生的性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更为全面的发展。
  三、增强艺术展演活动育人元素的效力
  艺术展演活动在区域内是很有影响力的大型艺术活动,参与学生众多,设置项目及类别众多,就如校外艺术教育的一片“沃土”,为了让沃土中的营养成分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需要继续深入探究与实践。
  (一)对艺术展演活动重新定位,增加育人功效。
  1、对艺术展演活动育人点的纵深挖掘。区级艺术展演活动原为展现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成果,促进提升区域艺术教育水平,引导学校营造向善向美向上的艺术文化氛围。随着艺术展演活动开展的逐步深入,需重新地位该活动,让越来越多的育人功能融入到活动之中。应加强活动前的动员培训、校级活动开展建议、设计实施“文明展演评审表”等方面,引起学校学生的重视,注重对学生行为的细节管理,强化活动育人功效。
  2、对艺术展演活动育人线的扩展延伸。以前艺术展演只重视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而现在应当将艺术展演活动看成一条育人线。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时长一般在十分钟左右,而学生在展演当天从到达展演地点到登台展示,从表演结束下场到离开展演地点,这其中有不止10个十分钟,如果再算上学生在学校排练准备参加展演的时间,那将是更加漫长的一个时间线。在排练、备场、候场、离场、总结的各个时间段,学生对艺术展演活动的态度,对艺术的追求憧憬,以及艺术带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不能小觑的。以这根育人线为抓手,应该如何用好,让学生得到除技能提高外更多受益一生的收获。
  (二)增强学校教师的认识,提高育人实效。
  艺术展演活动多数情况下是学校统一报名,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在校排练,所以学校教师对该活动的认识和引导对学生的影响要更加直接。艺术展演活动策划之初,就应将工作重心下沉,下沉到对学校老师的培训与指导。以往的展演活动中学校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而忽视了一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有效引导。应该通过培训,引导各校教师扩大关注点,除了关注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更要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养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艺术展演活动成为帮助学生展现自我价值、养成良好品德的实践活动。
  综上,艺术教育的独创之处就在于自觉或不自觉中,有意与无意之间,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与审美体验,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收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育人效果。艺术展演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有着多方面的育人功能,应充分重视艺术展演活动的策划实施工作,与校内教育相融合,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努力营造更加优良的区域性艺术活动文化氛围,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快要到上课的时间了,在我隔壁班准备上课的同事非常着急。原来这节课是她的公开课,班级里的智慧教学系统在前面一节课还正常运行,可现在突然出问题了。眼看就要上课了,看着教室后面已经坐满了前来听课同事和指导老师,真不知道她该如何繼续这堂课……  一、智慧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系统的故障风险限制了使用热情  “智慧课堂”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热门话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
期刊
宁阳县实验小学党委秉承“尚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仰圣尚仁爱,望岳敢争先”的实小精神,以“尚美党建”为引领,唱响“走在前,做模范”。不断丰富和拓展党建工作内涵,让鲜艳的党旗在校园内高高扬。  一、党建主题教育,筑牢思防火墙  党委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党员学习做到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通过观看灯塔党建在线专题节目、参观“使命担当"红色展馆,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
期刊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一个个话题,一个个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儿童在与教材“对话”中实现情感、能力、和知识的动态建构。教材的这种设计思路和架构,在留给任课教师丰富的创造空间的同时,也成为横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道坎,给课程实施带来的了难度。要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念及课程目标,就需要教师充分解读文本,并结合校情、生情和时代精神,实现对文本的再创。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
期刊
让真实的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是未来学习的新样态—让学习与生活发生关联,从真实社会、生活中学习。尊重儿童学习的主体,树立全纳理念。保师附校构建“以生活现象为主题”,开放的超学科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学习,始于问题学习。让孩子们带着兴趣、问题去生活中寻找答案,让学习自然发生。  保师附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运用这种方式,实现了理念之變,通过超学科“大思政”让党史教育可思
期刊
好的班级就像美丽的大自然,有挺拔的大树,有芬芳的鲜花,有活泼的小鸟,还有静静流淌的小溪,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独有的样态和其他成员共融共生,整个班级的生态系统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而我就是他们的幸福守护者。  一、耐心等待,陪伴成长  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权利,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和尊重。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就是要耐心的陪伴每一个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唤醒每一个孩子的信心。  这学期,我中途接手了一个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校长。”的确,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第一发言人、责任人,其既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又是服务师生的贴心人,其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发展水平层次。因此,校长不但要顶天立地,以身作则,同时还要擅长处理学校内的人际关系。  一、做“顶天立地”型的校长  1.校长要“顶天”  所谓“顶天”,是指校长要对学校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期刊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我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学生在组内不用担心犯错误,能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使自己得到更主动和广泛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学生单独自学或高度竞争下的学习效果好得多,因此我尝试在小组中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评
期刊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风雨兴其中;树无束缚,故能成其大,撑起一片天。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即自由生长。思想自由表达,精神自由生长,灵魂自由发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种“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任性,不是毫无节制的放纵,更不是罔顾规律的驰骋。而是一种在自然规律、客观真理、道德法则的制约下,天性得以回归,兴趣得以延展,品位得以生成,美感得以超越,人格得以升华。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期刊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堂中问题设计的研究,以问题引领教学板块,主问题、高阶问题在学习中体现出相当高的价值。但是,由于绝大部分问题来自于教师的精心设计,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还是被动“接球”,学生的思维只是教师思维的模仿、后续、迁移,思维的发展依然受到桎梏,学生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充分提升。  “问”是探求,“津”指渡口。“问津课堂”,以“问”引学、以学促“问”,让学生在
期刊
文化回应性教学(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个理论的提出与美国社会存在大量外来移民的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使来自不同种族,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在课堂中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在知识、情感、社会等方面有更加优秀的表现,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