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关观察或实验。引导学生对通过观察和实验所取得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和归纳,找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形成准确的物理概念;或引导学生总结出各有关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本质联系,掌握物理规律。
【关键词】理论依据;教学模式;分类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教学系统的外部结构是由社会、学生、教育这三个要素组成的;而教学的内部结构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三个要素。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交集存在教学的认识性规律,学生与教师的交集存在教学的双边性规律。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认识关系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把学生放在认识主体地位上,让他们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把学习指导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是摆在物理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构建一个能有效沟通物理学法指导教学理论和物理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理论依据及教学模式和实施要点
1.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认为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大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并让学生亲自把事情整理就绪,成为“发现者”。
2.课堂教学模式
依据以上理论,可把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教学模式基本操作程序划分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动用演示实验、典型实例、科学故事、新旧知识类比、辨别正误观点等方法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趣、导向。
(2)分类指导,思维探索
虽然班级授课形式是把年龄和知识基础相差不多的学生组织到一起,但他们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按统计理论,学生群体的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我们不妨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例如,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自行设计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前,可启发他们的直觉思维对有关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接着引导学生设计各种实验方法来验证猜想,并共同找出最佳的实验设计方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工实验,证实猜想的正确性。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点拨学生的思维。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关观察或实验。引导学生对通过观察和实验所取得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和归纳,找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形成准确的物理概念;或引导学生总结出各有关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本质联系,掌握物理规律。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具体的关心和帮助,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有关资料,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
3.实施要点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认知、技能、情感、学法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成功的情感强化、内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势分步亮标,保护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使其产生学习物理的良好的心理动力。
(2)根据学生层次合理安排座位
首先,根据各科考试的综合成绩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次,把“优”和“差”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参与者三角”这个区域内。某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位于“参与者三角”内的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得最为积极。把优差生安排在这个区域里,旨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有关的信息,作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依据。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优、中生和差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创造条件。
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以自己对科学的极大兴趣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较高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做出表率,使学生处于良好的状态;其次,热切地期待、信任和尊重学生,教学要民主,让学生畅所欲言,吐露自己的心思和想法,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收集到有关的教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自己的意识信号,启发、诱导和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介绍相关的中学物理学科学习方法。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假说方法、理想化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等;其次,根据教学内容介绍相关的中学物理学习方法。如物理概念的学习法、物理规律学习法、物理实验学习法、物理习题学习法;再次,根据教学内容介绍某一具体知识的学习方法,这是教师进行学法指導的重点内容。此外,课前要指导优生在阅读教材、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涉猎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指导差生阅读教材,帮助他们找出重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学习的效率。
课后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启发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无论是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建立、实验的操作,还是习题的练习,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典型事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养成物理思维的习惯,学会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抽象推理,学会用逻辑规律来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
如果学生学习的物理新概念和新规律未能同学生脑中的物理认知结构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那么,就可以肯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没有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积累足够的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把头脑中已知的散乱的物理现象形成秩序,使头脑中的知识扩展、更新或重建,使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
【关键词】理论依据;教学模式;分类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教学系统的外部结构是由社会、学生、教育这三个要素组成的;而教学的内部结构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三个要素。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交集存在教学的认识性规律,学生与教师的交集存在教学的双边性规律。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认识关系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把学生放在认识主体地位上,让他们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把学习指导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是摆在物理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构建一个能有效沟通物理学法指导教学理论和物理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理论依据及教学模式和实施要点
1.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认为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大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并让学生亲自把事情整理就绪,成为“发现者”。
2.课堂教学模式
依据以上理论,可把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教学模式基本操作程序划分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动用演示实验、典型实例、科学故事、新旧知识类比、辨别正误观点等方法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趣、导向。
(2)分类指导,思维探索
虽然班级授课形式是把年龄和知识基础相差不多的学生组织到一起,但他们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按统计理论,学生群体的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我们不妨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例如,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自行设计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前,可启发他们的直觉思维对有关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接着引导学生设计各种实验方法来验证猜想,并共同找出最佳的实验设计方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工实验,证实猜想的正确性。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点拨学生的思维。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关观察或实验。引导学生对通过观察和实验所取得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和归纳,找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形成准确的物理概念;或引导学生总结出各有关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本质联系,掌握物理规律。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具体的关心和帮助,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有关资料,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
3.实施要点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认知、技能、情感、学法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成功的情感强化、内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势分步亮标,保护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使其产生学习物理的良好的心理动力。
(2)根据学生层次合理安排座位
首先,根据各科考试的综合成绩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次,把“优”和“差”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参与者三角”这个区域内。某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位于“参与者三角”内的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得最为积极。把优差生安排在这个区域里,旨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有关的信息,作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依据。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优、中生和差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创造条件。
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以自己对科学的极大兴趣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较高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做出表率,使学生处于良好的状态;其次,热切地期待、信任和尊重学生,教学要民主,让学生畅所欲言,吐露自己的心思和想法,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收集到有关的教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自己的意识信号,启发、诱导和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介绍相关的中学物理学科学习方法。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假说方法、理想化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等;其次,根据教学内容介绍相关的中学物理学习方法。如物理概念的学习法、物理规律学习法、物理实验学习法、物理习题学习法;再次,根据教学内容介绍某一具体知识的学习方法,这是教师进行学法指導的重点内容。此外,课前要指导优生在阅读教材、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涉猎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指导差生阅读教材,帮助他们找出重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学习的效率。
课后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启发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无论是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建立、实验的操作,还是习题的练习,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典型事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养成物理思维的习惯,学会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抽象推理,学会用逻辑规律来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
如果学生学习的物理新概念和新规律未能同学生脑中的物理认知结构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那么,就可以肯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没有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积累足够的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把头脑中已知的散乱的物理现象形成秩序,使头脑中的知识扩展、更新或重建,使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