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从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方法的实施,实验的结果,以及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思考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实验研究
这些年,我们越来越重视在数学课上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简单来说,我们要达到的学生培养要求有了新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方式之一。其实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也得到大家的认可。对于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应当如何开展,成为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从实验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对比,以此推出探究式教学实际上带来的教学意义。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
在实验对象的考虑上,需要避免学生整体数学水平的差异化,在数学起点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较平衡的对象。在同一个年级中确定一个班级作为探究式教学实验的对象,根据数学考评测试,在一个班级中共选出名次较近的30名同学,分别分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为15名同学;两组同学的数学考评分数平均分相近,其中一组平均分为75.3分(下文中称为A组),另一小组平均分则在76.2分(下文中称为B组);相对而言,平均分较接近,两组数学水平成绩相对平均。将两组学生分开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时间上,以及教学的重点上均保持一致,通过同一名老师用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育的开展。
二、实验方法的实施
探究式数学方式的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授课方式,让课堂不断培养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做到对数学知识的举一反三;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A组的传统教学授课方式
A组同学在实验之前的数学测评中,平均分达到了75.3分,从考评结果可以得知15名同学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达标;能够良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常态要求。在实验的一个月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图形全等的教学,每周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验测评。这其中,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对教材概念性知识的讲解,例题的分析,以及对课后习题的练习与解答。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的讲授,并结合对关键问题的抽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B组的探究式教学授课方式
B组的15名同学中,在实验之前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A组差异基本均衡,在之前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雷同的。在本次实验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二元一次方程及图形的全等教学内容的讲习,并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式授课方法,进行相应的教学。具体实施策略是,首先突破传统的知识授课模式,加强学生互动,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授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思考或者自主查阅相关的数学概念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其次加强课堂上的互动性,在对例题解析之后,需要由学生根据教学知识内容点进行命题设置,并将每位同学的命题交还给不同的学生做答,增强学生的互动性。
三、实验的结果
通过一个月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从最终的课堂氛围及考评成绩可以看出实际情况。相对而言,探究式教学方式对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一方面对于常态的数学知识体系掌握得更牢固,另一方面对于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将在数学中的学习兴趣发散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
1.从整体的知识考评上观察相应的结果
从整体上来说,A组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后,表现为对于基础的知识掌握能够满足,然而对知识的延伸却极为有限,无法承上启下地找到关于数学知识的关联,从四次考评成绩来看,平局分分别为76.2分、70.5分、71.2分及69.7分。而B组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搭建极为有利,对知识的掌握与变通性就变得极为灵活;他们的平均分则是75.3分、77.2分、79.6分及83.5分;因此从整体上来说,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所形成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从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观察实际的结果
我们通过整体的考评成绩能够得出一定参考价值的数据,通过探究式教学的B组对于知识的掌握显得更具有灵活多变性;就如同一个简单的例题:编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使得它的解是x=-1,y=4。通过简单的例题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对于A组的同学而言,他们会单纯地去找到唯一的答案,比如会局限在给出4x y=0,2x 3y=10的单一答案。而B组则会通过不同的解答方式给出不同答题方式。
四、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从这一次A组与B组的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的是,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B组同学的整体知识框架掌握得比较牢固;并且通过B组同学在课堂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是,在学习氛围上会更好;比如会形成良好的讨论环境,一些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和其他同学进行知识点的沟通;同时通过在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之下,B组同学的学习兴趣明显比A组学生更高;数学是一个由易入难的学习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能够发现,在课程知识相对简单的时候,学生的吸收较容易,相对来说能够提起兴趣;而随着知识难度的不断增加,许多同学因为之前的一些数学知识没有消化,对于新的知识接受难度增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没有办法跟上教学进度。
所以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就显得更重要,在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首先对于课堂的教学氛围要有所改变,因为我们常态的授课方式让课堂极为严肃,让许多学生在遇到相应的难题的时候,不敢向其他同学请教或者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其次是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更多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实践,比如增加提问环节,或者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在常态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对于数学课程的安排往往是连堂上,而很多老师在数学课中几乎很少给学生留下自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容易使得学生产生疲劳,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因而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地给予学生一部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极为重要。
总的来说,这一次A组与B组的探究式的实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看得更清楚;所以在接下来的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磨炼具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同学们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罗德成.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法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2]易海峰.初中数学潜能生的探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
[3]李清.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实验研究
这些年,我们越来越重视在数学课上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简单来说,我们要达到的学生培养要求有了新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方式之一。其实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也得到大家的认可。对于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应当如何开展,成为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从实验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对比,以此推出探究式教学实际上带来的教学意义。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
在实验对象的考虑上,需要避免学生整体数学水平的差异化,在数学起点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较平衡的对象。在同一个年级中确定一个班级作为探究式教学实验的对象,根据数学考评测试,在一个班级中共选出名次较近的30名同学,分别分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为15名同学;两组同学的数学考评分数平均分相近,其中一组平均分为75.3分(下文中称为A组),另一小组平均分则在76.2分(下文中称为B组);相对而言,平均分较接近,两组数学水平成绩相对平均。将两组学生分开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时间上,以及教学的重点上均保持一致,通过同一名老师用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育的开展。
二、实验方法的实施
探究式数学方式的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授课方式,让课堂不断培养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做到对数学知识的举一反三;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A组的传统教学授课方式
A组同学在实验之前的数学测评中,平均分达到了75.3分,从考评结果可以得知15名同学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达标;能够良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常态要求。在实验的一个月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图形全等的教学,每周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验测评。这其中,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对教材概念性知识的讲解,例题的分析,以及对课后习题的练习与解答。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的讲授,并结合对关键问题的抽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B组的探究式教学授课方式
B组的15名同学中,在实验之前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A组差异基本均衡,在之前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雷同的。在本次实验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二元一次方程及图形的全等教学内容的讲习,并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式授课方法,进行相应的教学。具体实施策略是,首先突破传统的知识授课模式,加强学生互动,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授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思考或者自主查阅相关的数学概念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其次加强课堂上的互动性,在对例题解析之后,需要由学生根据教学知识内容点进行命题设置,并将每位同学的命题交还给不同的学生做答,增强学生的互动性。
三、实验的结果
通过一个月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从最终的课堂氛围及考评成绩可以看出实际情况。相对而言,探究式教学方式对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一方面对于常态的数学知识体系掌握得更牢固,另一方面对于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将在数学中的学习兴趣发散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
1.从整体的知识考评上观察相应的结果
从整体上来说,A组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后,表现为对于基础的知识掌握能够满足,然而对知识的延伸却极为有限,无法承上启下地找到关于数学知识的关联,从四次考评成绩来看,平局分分别为76.2分、70.5分、71.2分及69.7分。而B组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搭建极为有利,对知识的掌握与变通性就变得极为灵活;他们的平均分则是75.3分、77.2分、79.6分及83.5分;因此从整体上来说,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所形成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从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观察实际的结果
我们通过整体的考评成绩能够得出一定参考价值的数据,通过探究式教学的B组对于知识的掌握显得更具有灵活多变性;就如同一个简单的例题:编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使得它的解是x=-1,y=4。通过简单的例题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对于A组的同学而言,他们会单纯地去找到唯一的答案,比如会局限在给出4x y=0,2x 3y=10的单一答案。而B组则会通过不同的解答方式给出不同答题方式。
四、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从这一次A组与B组的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的是,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B组同学的整体知识框架掌握得比较牢固;并且通过B组同学在课堂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是,在学习氛围上会更好;比如会形成良好的讨论环境,一些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和其他同学进行知识点的沟通;同时通过在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之下,B组同学的学习兴趣明显比A组学生更高;数学是一个由易入难的学习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能够发现,在课程知识相对简单的时候,学生的吸收较容易,相对来说能够提起兴趣;而随着知识难度的不断增加,许多同学因为之前的一些数学知识没有消化,对于新的知识接受难度增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没有办法跟上教学进度。
所以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就显得更重要,在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首先对于课堂的教学氛围要有所改变,因为我们常态的授课方式让课堂极为严肃,让许多学生在遇到相应的难题的时候,不敢向其他同学请教或者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其次是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更多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实践,比如增加提问环节,或者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在常态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对于数学课程的安排往往是连堂上,而很多老师在数学课中几乎很少给学生留下自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容易使得学生产生疲劳,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因而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地给予学生一部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极为重要。
总的来说,这一次A组与B组的探究式的实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看得更清楚;所以在接下来的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磨炼具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同学们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罗德成.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法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2]易海峰.初中数学潜能生的探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
[3]李清.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