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五方面特点,即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教育工作者应该开展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顺序进行的教育活动,所以在初中这个关键时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绝佳时机。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对身边事物的理解有很大帮助,有质的飞跃,而且对日后高中、大学甚至终身学习各方面知识的领悟都有极大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生,洞察世界。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一、 初中阅读在语文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在分科教学的现代教育中,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语文这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从出生开始我们学习讲话,学习汉字,在人类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语文实践的影子,从小到大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可以想象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不仅对该学科的学习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对其他学科内容的理解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我们在理解事物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阅读之后的反思,更是内在提升的必要手段。
二、 以教材为依托,进行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以前的学习,回想以前,小学时期语文课文的学习经常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以及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学习其写作方法。到了初中会把这些内容的难度提高一个层次,用以锻炼学生的理解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而不仅仅是情感的体验。
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课文首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现代新课改教学观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启发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独立个体,所以学生应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致知道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结构,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新教育大纲下整体感知对初中生的要求和期望。
接下来教师范读,扫除生字生词障碍,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查询字典解决生字生词问题,加上老师的解释,加深记忆。
最后进行精读,也就是深度阅读,在此次阅读过程之中,让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每段的中心思想,锻炼学生对有用信息提取的能力。对生字生词深度学习,在知道其表面含义基础上,参透其在文章中的意思,做到可以正确运用字词,基本考查方式是组词和造句。学习作者的修辞手法以及写作手法,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最后需要做到对文章整体回顾反思、拓展延伸。这一过程教师在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教学环境下,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正确引导。
三、 培养阅读能力的其他方法
新课改下的现代教育表示,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的途径不能是单一的学校教育,要想教育创新,寻求发展应该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对于阅读来说,在学校教育范畴内,课堂中和课堂外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多元化阅读方式,比如合作阅读,开办朗读主题班会,设立班级阅读角,定时进行阅读分享等等;课堂外,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然后学生自主沟通分享,学校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阅读比赛以及观看阅读视频等活动。
在家庭范畴内,家长需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经常为孩子买一些各种各样不同的书籍,让学生博览群书,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曾经说过,“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这也是一种让学生爱上阅读的方法。家长自身阅读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众所周知,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影响学生的方式,除了以上所说,还要确保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在社会范畴内,应多给学校提供和阅读有关的社会实践,社会是更大的学校,同学校家庭一起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在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社会,感受时代的变迁。
四、 提高阅读能力的意义
盲目阅读不加以思考是对文章的亵渎,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引导者,应当引导中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一切有法可循,并且加上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最终有自己的感悟,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最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良好阅读的习惯在此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让学生的心可以在书海里尽情遨游,还可以使学生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进而丰富学生情感。
五、 总语
初中生语文阅读的能力的培养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且放在教学重要环节并加以重视,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和我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似,我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具有适应实际生活所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努力做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以上能力的組建和发展都和阅读书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教师也要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理念,建构者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生存于社会之中,他们是带着经验走进教室的,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应该注重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写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将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实现新课改对初中语文阅读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岳二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童肖留.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
作者简介:
刘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云峰镇初级中学校。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一、 初中阅读在语文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在分科教学的现代教育中,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语文这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从出生开始我们学习讲话,学习汉字,在人类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语文实践的影子,从小到大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可以想象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不仅对该学科的学习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对其他学科内容的理解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我们在理解事物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阅读之后的反思,更是内在提升的必要手段。
二、 以教材为依托,进行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以前的学习,回想以前,小学时期语文课文的学习经常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以及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学习其写作方法。到了初中会把这些内容的难度提高一个层次,用以锻炼学生的理解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而不仅仅是情感的体验。
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课文首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现代新课改教学观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启发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独立个体,所以学生应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致知道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结构,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新教育大纲下整体感知对初中生的要求和期望。
接下来教师范读,扫除生字生词障碍,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查询字典解决生字生词问题,加上老师的解释,加深记忆。
最后进行精读,也就是深度阅读,在此次阅读过程之中,让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每段的中心思想,锻炼学生对有用信息提取的能力。对生字生词深度学习,在知道其表面含义基础上,参透其在文章中的意思,做到可以正确运用字词,基本考查方式是组词和造句。学习作者的修辞手法以及写作手法,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最后需要做到对文章整体回顾反思、拓展延伸。这一过程教师在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教学环境下,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正确引导。
三、 培养阅读能力的其他方法
新课改下的现代教育表示,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的途径不能是单一的学校教育,要想教育创新,寻求发展应该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对于阅读来说,在学校教育范畴内,课堂中和课堂外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多元化阅读方式,比如合作阅读,开办朗读主题班会,设立班级阅读角,定时进行阅读分享等等;课堂外,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然后学生自主沟通分享,学校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阅读比赛以及观看阅读视频等活动。
在家庭范畴内,家长需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经常为孩子买一些各种各样不同的书籍,让学生博览群书,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曾经说过,“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这也是一种让学生爱上阅读的方法。家长自身阅读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众所周知,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影响学生的方式,除了以上所说,还要确保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在社会范畴内,应多给学校提供和阅读有关的社会实践,社会是更大的学校,同学校家庭一起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在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社会,感受时代的变迁。
四、 提高阅读能力的意义
盲目阅读不加以思考是对文章的亵渎,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引导者,应当引导中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一切有法可循,并且加上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最终有自己的感悟,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最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良好阅读的习惯在此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让学生的心可以在书海里尽情遨游,还可以使学生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进而丰富学生情感。
五、 总语
初中生语文阅读的能力的培养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且放在教学重要环节并加以重视,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和我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似,我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具有适应实际生活所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努力做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以上能力的組建和发展都和阅读书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教师也要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理念,建构者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生存于社会之中,他们是带着经验走进教室的,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应该注重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写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将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实现新课改对初中语文阅读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岳二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童肖留.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
作者简介:
刘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云峰镇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