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但内部控制工作仍有待加强。今后国有企业应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从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1-0134-01
国有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但同时还应看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尚不完善,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因此,新时期国有企业积极深化内部控制改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深化,同时企业也面临着诸多的考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改革经营管理,增强竞争优势。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对国有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内部控制有助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内控工作有着紧密的关联,内部控制机制是法人治理的基础,可以促进法人治理结构的正常运转。其次,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适应竞争环境。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企业明细产权关系、权责关系,使企业依据科学严谨的制度规范运行,规避风险。最后,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通过实施内部控制,降低运营风险,企业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而且可以提高财务运行的稳定性,巩固改革成果,从而提高综合效益。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经过改革的推动,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但管理思想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知,没有深刻理解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只是片面地將内部控制视为内部监督,因而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全员参与意识。
第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很多国有企业虽然实行公司化运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仍存在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董事会成员常与高层管理者重叠,监事会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权力制衡的效果被削弱。而且企业内部各部门、职位之间也缺少有效的平衡与制约,越权办事的问题时有发生。企业权责不明晰,即使出现内部控制问题,也难以追究责任人。
第三,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于安逸的工作状态,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深化改革后风险管理工作仍未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少国有企业并未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的前瞻性管理缺少足够的认知,也没有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这就导致企业对风险的应对非常被动,一旦风险发生,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第四,审计监督流于形式。企业内部控制的开展不仅要有严格的制度,还需要审计监督的保障,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但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未能给予充分的关注,有的企业规模较大,却没有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很大程度上停留于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因此,尽管企业建立起审计监督制度,但缺乏应有的执行力,造成工作流于形式,影响监督职能发挥。
3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完善举措
第一,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国有企业应当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内部控制理念,重新审视内部控制工作,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积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需要全员的参与配合,高层管理者应组织面向全员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培养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员工从内心深处对内控工作产生共鸣。
第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国有企业首先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治理结构中不合理的现状,为内部控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企业应调整产权结构,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管理者由不同的人员组成,彼此之间形成权力制衡与监督,使董事会能够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作用,确保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其次,企业应建立责任人机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确保各职能部门的权力平衡与制约,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内部控制工作出现的问题严格追究当事人责任。最后,企业还应实行激励制度,对积极落实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成果显著的部门和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三,强化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应将风险管理融入其中,使企业上下对风险管理工作形成全新的认知。同时企业应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招聘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由专业人才对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如与企业有关的行业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识别风险类型,评估风险等级,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前瞻性防范措施。
第四,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国有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赋予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力,确保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审计部门应认真落实内部审计职能,对企业采购、销售、验收财产物资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定期对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容,朱锦余.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特殊性及其现实选择[J].财会通讯,2013,(01).
[2]李四佳.基于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思考[J].现代商业,2012,(12).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1-0134-01
国有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但同时还应看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尚不完善,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因此,新时期国有企业积极深化内部控制改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深化,同时企业也面临着诸多的考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改革经营管理,增强竞争优势。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对国有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内部控制有助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内控工作有着紧密的关联,内部控制机制是法人治理的基础,可以促进法人治理结构的正常运转。其次,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适应竞争环境。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企业明细产权关系、权责关系,使企业依据科学严谨的制度规范运行,规避风险。最后,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通过实施内部控制,降低运营风险,企业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而且可以提高财务运行的稳定性,巩固改革成果,从而提高综合效益。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经过改革的推动,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但管理思想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知,没有深刻理解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只是片面地將内部控制视为内部监督,因而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全员参与意识。
第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很多国有企业虽然实行公司化运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仍存在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董事会成员常与高层管理者重叠,监事会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权力制衡的效果被削弱。而且企业内部各部门、职位之间也缺少有效的平衡与制约,越权办事的问题时有发生。企业权责不明晰,即使出现内部控制问题,也难以追究责任人。
第三,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于安逸的工作状态,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深化改革后风险管理工作仍未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少国有企业并未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的前瞻性管理缺少足够的认知,也没有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这就导致企业对风险的应对非常被动,一旦风险发生,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第四,审计监督流于形式。企业内部控制的开展不仅要有严格的制度,还需要审计监督的保障,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但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未能给予充分的关注,有的企业规模较大,却没有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很大程度上停留于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因此,尽管企业建立起审计监督制度,但缺乏应有的执行力,造成工作流于形式,影响监督职能发挥。
3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完善举措
第一,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国有企业应当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内部控制理念,重新审视内部控制工作,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积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需要全员的参与配合,高层管理者应组织面向全员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培养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员工从内心深处对内控工作产生共鸣。
第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国有企业首先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治理结构中不合理的现状,为内部控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企业应调整产权结构,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管理者由不同的人员组成,彼此之间形成权力制衡与监督,使董事会能够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作用,确保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其次,企业应建立责任人机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确保各职能部门的权力平衡与制约,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内部控制工作出现的问题严格追究当事人责任。最后,企业还应实行激励制度,对积极落实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成果显著的部门和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三,强化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应将风险管理融入其中,使企业上下对风险管理工作形成全新的认知。同时企业应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招聘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由专业人才对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如与企业有关的行业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识别风险类型,评估风险等级,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前瞻性防范措施。
第四,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国有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赋予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力,确保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审计部门应认真落实内部审计职能,对企业采购、销售、验收财产物资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定期对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容,朱锦余.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特殊性及其现实选择[J].财会通讯,2013,(01).
[2]李四佳.基于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思考[J].现代商业,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