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急于星火”正解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李密《陈情表》中的“急于星火”注释为: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指催逼得十分紧迫。星火,流星的光。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李密运用了互文见义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急于星火”中的“于”应解释为“若,如,像”等,而不是“比”。
  关键词:李密;《陈情表》;急于星火;互文见义;比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
  以上是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课文注解将“急于星火”注释为: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指催逼得十分紧迫。星火,流星的光。笔者认为,结合上下文分析,该条注释值得商榷。注释说该句大意指(州官)催逼得十分紧迫大体正确,至于其他的解释就难以服人了。姑且不论能否将“星火”释为“流星的光”,单就其将“急于”解读为“比……还急”就殊为皮相。
  辨审本段文字,则不难知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个比喻句,将州官接到命令后急急忙忙奔赴李密家,催逼其赶快就任的情状,比作流星划过夜空,形象生动而贴切。让读者明确而具体地感受到“州司临门”的急迫程度(就像流星划过夜空的样子),从而在晋武帝面前替州司開脱罪责,而将不就任之责一人揽过。而这也正是作者之用心良苦,善于而且能够打动晋武帝的技巧所在。若按照文中所释来理解,则读者对“州司临门”究竟“如何急迫、茫茫杳杳”无从感知。因为“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究竟是什么状态,读者并不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知,因而也就没有了上述效果。何以见得?
  先看“星火”。据《汉语大词典》“星火”词条的第四个义项:流星。形容急速。所用书证之一正为晋李密《陈情表》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再看“急于”。“急于”,有时固然可以解释为“比……还(更)急”,如:“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晋书》唐·房玄龄等)又如:“化人之道,莫急于礼。”(《旧唐书》后晋·刘昫等)但不总是如此,有时,则应该解释为“同……一样紧急”。请看:
  1.急景凋年急于水,念此揽衣中夜起。(《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自劝二首》唐·白居易)
  此句中的“急景凋年急于水”正乃孔子“逝者如斯夫”之感喟也。其他如“白日急于水,一年能几时。”(《客中览镜》唐·于武陵)“江声五十里,泻碧急于弦。”(《宿巴江》唐·栖蟾)“直使奔波急于箭,只应白尽世间头。”(《初月》唐·杜光庭),均是其例。
  2.当是时,天下大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该句是用“倒悬”作喻,形象地刻画出了“生民”处境极其困苦、危急的情状。
  3.夫真人者……五彩加形,不以曜其目;五甘入口,不以爽其味。故心流速于飞电,驰想急于风云。(《云笈七签》宋·张君房)
  句中“心流速于飞电,驰想急于风云”,分别用“飞电”“风云”来比喻“心流”“驰想”的速度之快。
  4.此中常赋之外,征敛杂出,而盐禁繁密,急于兵火。(《答晁叔美二首(之二)》宋·苏轼)“急于兵火”,意谓盐禁繁密如发生了战争一样情势危急。
  下面再看诸多“急于星火”的例子:
  1.及遇水旱,收租不及,而催输急于星火,民何以堪!(《宋史》元·脱脱等)
  2.厚诬朝廷而敛怨于民,督责州县急于星火。(《宋史》元·脱脱等)
  3.调度之来,急于星火,必假贷以输之。(《元好问集》金·元好问)
  以上“急于星火”一词的用法应该都与《陈情表》中用法相同,可解释为:“……同流星的陨落一样快速。”
  还有以下更为明显的例证:
  1.凡科配梢芟一千八百万,骚动六路一百余军州,官吏催驱,急若星火,民庶愁苦,盈于道途。(《宋史》元·脱脱等)
  2.今闻衢、信以来,除治道路,科率民丁,急如星火,广市羊豕,备造服用,使农夫不得获,齐民不得休,非陛下俭以避难之意也。(《宋史》元·脱脱等)
  3.户部遣官督赋,急若星火,阖郡皇骇,莫知为计。(《宋史》元·脱脱等)
  4.自滇、黔告变,所在揭竿蜂起,盐无行销地,商皆裹足不前,至亦榛墟弥望,无所得售。计臣以军需所恃,督饷之檄,急如星火,商於是大困。(《清史稿》赵尔巽)
  以上句子中“急若星火”“急如星火”,正与“急于星火”同义。可见,“急于星火”中“于”应解释为“若,如,像”等,而不是“比”的意思。依据如下:
  1.《汉语大词典》“于”词条的第三个义项:于,犹如。《易·豫》:“介于石,不终日。”王弼注:“辩必然之理,故不改其操,介如石焉,不终日明矣。”高亨注引王引之曰:“于犹如也。”
  2.《汉语大字典》(缩印本,1992年版,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第二页,“于”第三个义项:于:如;好象。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于,犹如也。”《易·爻辞下》:“《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
  综上所述,“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李密用互文见义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向晋武帝阐述州郡官员督促自己奉诏就任的不遗余力,而之所以“辞不赴命”,责任完全在自己,与州郡官员无丝毫关系。其正常句序应为:“州司郡县,临门逼迫,催臣上道,急于星火。”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纂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
  [2]陈红忠.《陈情表》解读[J].中学语文,2019(27).
  [3]李党辉.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21(6).
  作者简介:阮二虎(1982— ),男,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学校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河流径流动态监测是流域水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利用累积距平曲线法、极差曲线法、方差比较法,对2016~2018年宝鸡市渭河拦河闸上游渭河干流及支流拓石、林家村、益门镇三个水文站径流量的月变化及年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水文站的径流量年变率、月变率很大,年径流量变化最大超过8.5倍;每年的1~2月、12月是径流量最小的季节,6~10月是径流量最大的月份,三个水文站集水区间的产流量各不相同,其中清姜河流域的单位面积产流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小学古诗教学是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基础的工程,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来认识古诗的意境美,初步把握古诗的意象,走进诗人的心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善于引领学生进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和胸襟,让学生在古诗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之中流连忘返。一、体会古诗语言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播面最广、最深入人心的是古诗,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古诗具有
期刊
阅读与写作犹如语文的双翼,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反馈。遗憾的是,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不少教师却人为分割阅读与写作。统编教材的编者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编撰过程中,围绕单元要素,从讲读到自读,再到巩固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读写一体的理念。本文结合实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为例,浅析读写一体优化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教材解读,推进读写一体  教材解读、读写一体
期刊
摘要:综观2021年江苏省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越来越注重情境化试题的设置。情境化试题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发展和提升能力的考查。试题以情境为载体,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中考情境试题考查的方式和特点,构建有效的学习任务,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中考语文;情境考查;学习任务  情境化试题是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阅读写作等情况,设计真实而丰富的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激发其参与
清晨,天空中下起了小雨,我们登上客栈顶层的天台,眺望远处连绵起伏的苍山。青绿的山在雨中显得更苍翠了。此时,山顶被厚厚的云笼罩着,天空与山连成一片。  苍山最美是云海。艳阳下的苍山固然美,但雨幕中繚绕着云雾的苍山更迷人。乳白色的云雾像海浪从山顶倾泻下来,从浓厚渐渐变得稀薄、透明,像是为苍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莽莽苍苍的山色本来是深沉而厚重的,却因这云海的点缀多了一分灵动的美。  这时候,两只鸟出现
期刊
摘要:在语文学习中,教师需要注重任务型教学,有效设置任务、科学完成任务、全面评价学习,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学习行为设计、学习任务实施、学习任务评价等方面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语文学习任务有效推进的三点策略。  关键词:学习任务;学习行为;学习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需要把真实的语言材料引进语文学习环境中,从而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任
金丝猴阿嘎一家,生活在云南与西藏交界的冰川雪线附近。这里坡陡崖深,地理環境和气候条件都十分恶劣。但是,这里生长着一片茂密的高山针叶林,这是阿嘎一家的乐园。  阿嘎一家过着人类一样的家庭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照,一起觅食,一起玩耍。而且,每个金丝猴家庭都有共同的家规——家庭成员不得擅自离群。  平时,阿嘎和家庭成员主要在树上生活,有时候也去地面找东西吃。高山针叶林为它们提供食物——树叶、树皮、树根
期刊
摘要:将微写作融入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教学中,以读促写,以写助读,优化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评点性微写作、探讨性微写作、巩固性微写作等方式,以新解古,以古促新,促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关键词:微写作;文化;《论语》;教学  《〈论语〉选读》难教。几轮下来,困境仍然存在。课堂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昏昏欲睡。应考时,考题难解,得分不高。究其原因,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学核心,一般是紧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