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微作文的相关概念,其次对微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如积累生活素材、续写、仿写、写图等,最后对现今大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写作应回归生活;二是讲评应及时高效;三是写作应有“学生视角”。
【关键词】微作文;大作文;回归生活;学生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微作文的概念
所谓的微作文,就是一种字数简短的作文形式,字数一般在200字以内,主张写重点内容,写主要内容,突出作文的主题思想。因为微作文的字数较少,学生不能像写大作文一样洋洋洒洒,也不能有太多的细节描写和复杂的修辞手法,所以十分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控制能力。通俗地讲,微作文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口头上相对于“大作文”而言的“小作文”,也就是作文片段训练。微作文训练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和把握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大作文的写作思路做铺垫,从而提高学生大作文的写作
能力。
微作文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创作的内容非常简短,写作的题材更加广泛、丰富、自由。微作文写作的题材,可以是真实发生的热点事件,也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情感抒发,无论什么话题都可以用来进行微作文的训练。同时,微作文也不受形式上的限制,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来写作,不必拘泥于作文的题材,也不必拘泥于表现手法。微作文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字数较少,一般在200字左右,写作的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15分钟以内。因此,微作文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语言组织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提升微作文训练有效性的措施
(一)勤观察,提升认知能力
与大作文相比,微作文在篇幅上更加短小精悍,更加注重重点内容的把握和真情实感的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运用和驾驭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不断提高对自然、对人文、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积累丰富的材料与经验,将所获得信息与自身的体会高度整合,这样才能将所看所思所想灵活的运用到微作文的写作中去。
(二)勤思考,注重情感表达
写作是为了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文字的描述抒发出来,微作文作为一种浓缩型的写作,在情感表达上更具艺术性和真实性。在进行微作文训练的时候,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投射到情感表达上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到不同的学生的感性认知程度是不同的,情感体验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感性认知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思维训练,一步一步的升华学生的价值观。
(三)勤动笔,提升语言功底
一篇好的文章由许多要素构成,新穎独特的主题思想只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文章精美的语言表达。与大作文相比,微作文主体更加明确,思想更加统一,因此也对学生的语言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熟能生巧,语言功底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慢慢积累,需要学生勤动笔、多练习,逐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进行微作文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积累生活素材,开展微作文
生活就如一个万花筒,为其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如学校活动、家庭生活、社会热点等。在进行微作文训练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意生活,发现灵感,写出一篇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根据生活素材来开展微作文训练,学生兴趣浓厚,真实经历了什么就写什么,没有编造,没有拼凑,这样就为大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
(二)续写衔接思路,引导微作文
虽然教材中选择的每篇课文都有了结局,但是有的课文在教学结束后仍然给人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此时老师可以顺水推舟,引导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作为起点,趁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对原文的回味中,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联想,用微作文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拓展,学生自然充满激情,乐于写作。
(三)仿写借鉴体验,进行微作文
仿写是指模仿范文和例文进行的须带创造性的作文训练,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途径。教材中的课文语句生动,文质兼美,老师在精讲分析之后让学生进行微作文的仿写,比如仿写经典的排比句式、仿写精彩的段落、仿写文章总分总的布局结构。这样不仅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结构布局的能力。学生有样可照,有根可寻,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无话可说,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模仿,模仿得熟练了也就内化为能力而能灵活运用了。
(四)写图形象直观,感受微作文
现在的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会配有生动的插图,它们直观形象,极具趣味性与启发性。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常常会忽略了这一教学资源。其实,老师完全可以将这些插图利用起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可以是口头的叙述,可以是书面的描写,可以记叙,可以状物,也可以是抒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激情。
四、微作文引发的关于作文训练的思考
(一)写作应回归生活
由于考试的压力,现在的作文教学大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常常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最后往往是为了完成考试或者完成作业而被迫无奈的写出,这样的作文质量不高,有许多是编造的,更不要说表达真情实感了。写作本身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认识和情感的一种活动,如果脱离了生活,那习作只是一堆徒有形式的文字而已,毫无意义可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写作的源头,只有立足于生活,习作才能生动精彩。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写作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应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但是,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告诉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学生是无法感知和体会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抓住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树立并追求这样一个写作理念:写作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生命个体的自由表达。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应付作业,写作只有回归生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体现作文训练的真正价值。 (二)讲评应及时高效
作文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技能,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实践才能领悟和掌握,才能有所体悟,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一般而言,大作文通常是2—3周写一篇,老师会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但是正因为如此,从学生的写到最后的讲评周期太长,常常老师讲评的时候,学生已经忘记了当初作文训练的要求。这种隔靴搔痒式的讲评很显然违背了作文讲评的最初宗旨,很难达到作文训练最初的目的及要求,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也很难再进一步落实。由此看来,这样的练习频次肯定是不可取的。微作文作为作文训练中的“轻骑兵”,在保证练习频次的同时,更有利于老师及时快速地进行讲评,也更有利于修改意见快速地被学生消化并进一步运用到作文中去。除此之外,由于微作文能够及时反馈的特点,还加强了写作训练中的交流与分享,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写作应有“学生视角”
微作文强调的是从生活出发,真实地反映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拒绝假话、套话、空话,简单地讲,就是“手写我心”。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可是为什么学生还是无话可写?原因是什么?原因是老师引导的方式,成年人和青少年的视角是不一样的,老师和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体验也是不同的,老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引导学生,而应“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看看学生关注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灵体验。不仅写作引导要有“学生视角”,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应有“学生视角”,可能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没有老师来得那么深刻,可是那却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作为老师,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的习作中,不能将学生的个性表达强行矫正到成人固有的思维框架里。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自由表达的空间和环境,鼓励学生无拘無束的表达,保护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积极性,写出来的文字才能鲜活生动。
微作文训练灵活巧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不受选材、结构的影响,也不会因为字数而拖拖拉拉的结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乐于写作,爱好写作。作为老师,应当时刻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在日常的教学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微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将微作文的写作能力应用到大作文中,发挥写作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2]郭素青.“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
[3]林玉富.微作文——作文训练的轻骑兵[J].中学语文,2013(21).
[4]陈红秀.“微作文”之探微——刍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片段训练[J].文理导航,2014(1).
作者简介:朱宏,女,1993年生,江苏扬州市人,教育硕士,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语文教学与实践。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微作文;大作文;回归生活;学生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微作文的概念
所谓的微作文,就是一种字数简短的作文形式,字数一般在200字以内,主张写重点内容,写主要内容,突出作文的主题思想。因为微作文的字数较少,学生不能像写大作文一样洋洋洒洒,也不能有太多的细节描写和复杂的修辞手法,所以十分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控制能力。通俗地讲,微作文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口头上相对于“大作文”而言的“小作文”,也就是作文片段训练。微作文训练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和把握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大作文的写作思路做铺垫,从而提高学生大作文的写作
能力。
微作文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创作的内容非常简短,写作的题材更加广泛、丰富、自由。微作文写作的题材,可以是真实发生的热点事件,也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情感抒发,无论什么话题都可以用来进行微作文的训练。同时,微作文也不受形式上的限制,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来写作,不必拘泥于作文的题材,也不必拘泥于表现手法。微作文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字数较少,一般在200字左右,写作的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15分钟以内。因此,微作文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语言组织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提升微作文训练有效性的措施
(一)勤观察,提升认知能力
与大作文相比,微作文在篇幅上更加短小精悍,更加注重重点内容的把握和真情实感的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运用和驾驭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不断提高对自然、对人文、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积累丰富的材料与经验,将所获得信息与自身的体会高度整合,这样才能将所看所思所想灵活的运用到微作文的写作中去。
(二)勤思考,注重情感表达
写作是为了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文字的描述抒发出来,微作文作为一种浓缩型的写作,在情感表达上更具艺术性和真实性。在进行微作文训练的时候,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投射到情感表达上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到不同的学生的感性认知程度是不同的,情感体验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感性认知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思维训练,一步一步的升华学生的价值观。
(三)勤动笔,提升语言功底
一篇好的文章由许多要素构成,新穎独特的主题思想只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文章精美的语言表达。与大作文相比,微作文主体更加明确,思想更加统一,因此也对学生的语言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熟能生巧,语言功底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慢慢积累,需要学生勤动笔、多练习,逐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进行微作文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积累生活素材,开展微作文
生活就如一个万花筒,为其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如学校活动、家庭生活、社会热点等。在进行微作文训练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意生活,发现灵感,写出一篇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根据生活素材来开展微作文训练,学生兴趣浓厚,真实经历了什么就写什么,没有编造,没有拼凑,这样就为大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
(二)续写衔接思路,引导微作文
虽然教材中选择的每篇课文都有了结局,但是有的课文在教学结束后仍然给人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此时老师可以顺水推舟,引导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作为起点,趁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对原文的回味中,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联想,用微作文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拓展,学生自然充满激情,乐于写作。
(三)仿写借鉴体验,进行微作文
仿写是指模仿范文和例文进行的须带创造性的作文训练,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途径。教材中的课文语句生动,文质兼美,老师在精讲分析之后让学生进行微作文的仿写,比如仿写经典的排比句式、仿写精彩的段落、仿写文章总分总的布局结构。这样不仅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结构布局的能力。学生有样可照,有根可寻,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无话可说,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模仿,模仿得熟练了也就内化为能力而能灵活运用了。
(四)写图形象直观,感受微作文
现在的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会配有生动的插图,它们直观形象,极具趣味性与启发性。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常常会忽略了这一教学资源。其实,老师完全可以将这些插图利用起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可以是口头的叙述,可以是书面的描写,可以记叙,可以状物,也可以是抒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激情。
四、微作文引发的关于作文训练的思考
(一)写作应回归生活
由于考试的压力,现在的作文教学大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常常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最后往往是为了完成考试或者完成作业而被迫无奈的写出,这样的作文质量不高,有许多是编造的,更不要说表达真情实感了。写作本身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认识和情感的一种活动,如果脱离了生活,那习作只是一堆徒有形式的文字而已,毫无意义可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写作的源头,只有立足于生活,习作才能生动精彩。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写作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应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但是,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告诉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学生是无法感知和体会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抓住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树立并追求这样一个写作理念:写作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生命个体的自由表达。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应付作业,写作只有回归生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体现作文训练的真正价值。 (二)讲评应及时高效
作文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技能,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实践才能领悟和掌握,才能有所体悟,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一般而言,大作文通常是2—3周写一篇,老师会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但是正因为如此,从学生的写到最后的讲评周期太长,常常老师讲评的时候,学生已经忘记了当初作文训练的要求。这种隔靴搔痒式的讲评很显然违背了作文讲评的最初宗旨,很难达到作文训练最初的目的及要求,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也很难再进一步落实。由此看来,这样的练习频次肯定是不可取的。微作文作为作文训练中的“轻骑兵”,在保证练习频次的同时,更有利于老师及时快速地进行讲评,也更有利于修改意见快速地被学生消化并进一步运用到作文中去。除此之外,由于微作文能够及时反馈的特点,还加强了写作训练中的交流与分享,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写作应有“学生视角”
微作文强调的是从生活出发,真实地反映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拒绝假话、套话、空话,简单地讲,就是“手写我心”。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可是为什么学生还是无话可写?原因是什么?原因是老师引导的方式,成年人和青少年的视角是不一样的,老师和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体验也是不同的,老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引导学生,而应“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看看学生关注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灵体验。不仅写作引导要有“学生视角”,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应有“学生视角”,可能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没有老师来得那么深刻,可是那却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作为老师,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的习作中,不能将学生的个性表达强行矫正到成人固有的思维框架里。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自由表达的空间和环境,鼓励学生无拘無束的表达,保护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积极性,写出来的文字才能鲜活生动。
微作文训练灵活巧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不受选材、结构的影响,也不会因为字数而拖拖拉拉的结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乐于写作,爱好写作。作为老师,应当时刻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在日常的教学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微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将微作文的写作能力应用到大作文中,发挥写作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2]郭素青.“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
[3]林玉富.微作文——作文训练的轻骑兵[J].中学语文,2013(21).
[4]陈红秀.“微作文”之探微——刍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片段训练[J].文理导航,2014(1).
作者简介:朱宏,女,1993年生,江苏扬州市人,教育硕士,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语文教学与实践。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