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结合日常写作训练特点,本文基于分项表现评价标准和文本对话理念对日常教学训练中作文练习的评分和批语分别提出评价实施策略。
【关键词】作文评价;分项评分;读者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内隐思维、情感和言语的活动生成过程,属于言语心智技能的范畴,作文的本质即一个人生命情感的真实流露。以取得高分为目标的应试作文训练仅能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不能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根据写作的本质特点进行,通过能够自由表达真情实感的日常习作来实现,而与之相对应的作文评价也应当与考试的评价有所不同。
一、基于分项表现评价标准的作文评分
中学日常作文练习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每一次的练习都会设定相应的训练重点和目标,可以是针对文体的训练,也可以是针对表达方式的训练,十分关注学生在本次练习中的表现和能力。但在评分时,教师往往将分数判定的大权独揽于一身,凭借自己的经验在感觉的尺度上给分,学生拿到评阅过的作文后只能以一个笼统的分数高低模糊地判断自己本次作文的水平。分数背后并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评分细则。要使作文评价能够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形成明确具体的分项表现评价标准是十分关键的。
(一)分项表现标准的设定
教学标准一般可以分为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两个层面。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和具体行为、技能;表现标准明确的则是学生应当达到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的运用掌握程度。分项评价标准即是表现标准的具体化。在写作评价的表现标准中,可分为思想性、条理性、写作风格、用词、语句流畅性、写作常规这六个要素。简单来说,思想性即对主题立意的把握;条理性即文章的结构是否安排合理;写作风格可以成为日后考场作文中形成个人特色的一项训练点;用词即能用丰富、精细、富有色彩的语言来打动或启发读者;语句的流畅性指句子的通顺和流利程度,展现出汉语的音韵美;写作常规即格式正确,没有错别字。根据每次针对性的训练要点不同,这些要素可以根据训练要求的不同而灵活更改。
(二)分项表现标准的实施
在进行作文评定时,应依据训练目标对各要素分别评分,并可在每个要素中按照等级明确所匹配的能力表现要求。例如本次写作练习主要训练“写事要有点波澜”,围绕此目标制定具体的评分规则表现在这六个分项中,重点就应当放在条理性上,重在文章的叙事结构安排。在评分时根据目标要求将各项按等级明确表述出来,分项评分。待分数评定后,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作文的得分理由是什么,对照自己的分项得分自行评价本次的练习,并且做针对性的调整和提高。
(三)分项表现标准的意义
分项表现评价标准与基于标准的教学相结合,将作文内容分成若干要素,使学生的写作过程划分成一系列便于操作的板块。也使学生明确了练习标准,有助于强化其写作的读者意识,赋予了学生评价自己作文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该标准使教师确定了相对明确的知识内容和操作程序,为教师的作文训练教学提供了精准可靠的评价反馈教学工具。
二、基于对话交流的习作评语
日常的作文练习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工具,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的途径,是一次展现情感活动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功能。教师作为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作文批改不应是常见于周记本上的一个“阅”字或一个红勾的冷冰冰的“技术”评判,反馈给学生的评语应是基于文本对话的文字交流和精神对话。
(一)对话的双向性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可以将技术性评价以前文分项表现评价标准的形式展现。使学生在通过分数细则了解过本次练习情况后,更加期待读到老师对文中吐露的情感和故事的反馈。学生写,老师也写;你阅读我的故事,我也分享我故事;你述说你的写作经验,我为你提供写作建议,写作也就成了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在为学生习作写评语时,教师首先应当作为读者,带着理解和自己的故事走进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世界,以故事回应故事。使学生单向的独白变成思想和思想的交流。谁都有过成长的经历,教师不论从文中的任何一处都可以找到与自己学生时代相类似的思想和情感共鸣。教师带着对学生的理解写下的评语实际上本身并不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而是激发学生在下一次习作中有更强烈的表达欲望,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水平。
(二)对话的启发性
日常习作的评语还可以针对文中引起教师对于相关话题的思考的相关阅读材料、影视、音乐作品向学生进行推荐。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在读写结合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习作的水平。
(三)对话的针对性
在对习作的评语中,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文中的亮点语句和长处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而不只是泛泛空谈。多篇习作中亮点长处的不断累积比单篇习作的反复修改对于增加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要有益得多。
综上,对于日常作文训练的批改在注意分项表现评价标准的技术评定同时,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也十分重要。这意味着作文评价不能单纯关注有形文字的表达形式,还应当在倾听与对话中融入对学生的期待。这不仅仅是教师独自完成的事,也可以作为分享的资源向学生以及家长开放,让更多的人感受写作的经验与生活,在读者意识的激励下让学生有更多表达的欲望,从而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荣维东.构建基于科学标准的作文评价指标体系——从美国“6 1要素”作文评价指标说起[J].语文教学通讯,2008(29).
[2]黄厚江.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J].语文教学通讯,2008(29).
[3]叶黎明,陶本一.作文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6(8)
作者简介:郝丹阳,女,1992年生,山西太原人,教育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作文评价;分项评分;读者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内隐思维、情感和言语的活动生成过程,属于言语心智技能的范畴,作文的本质即一个人生命情感的真实流露。以取得高分为目标的应试作文训练仅能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不能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根据写作的本质特点进行,通过能够自由表达真情实感的日常习作来实现,而与之相对应的作文评价也应当与考试的评价有所不同。
一、基于分项表现评价标准的作文评分
中学日常作文练习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每一次的练习都会设定相应的训练重点和目标,可以是针对文体的训练,也可以是针对表达方式的训练,十分关注学生在本次练习中的表现和能力。但在评分时,教师往往将分数判定的大权独揽于一身,凭借自己的经验在感觉的尺度上给分,学生拿到评阅过的作文后只能以一个笼统的分数高低模糊地判断自己本次作文的水平。分数背后并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评分细则。要使作文评价能够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形成明确具体的分项表现评价标准是十分关键的。
(一)分项表现标准的设定
教学标准一般可以分为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两个层面。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和具体行为、技能;表现标准明确的则是学生应当达到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的运用掌握程度。分项评价标准即是表现标准的具体化。在写作评价的表现标准中,可分为思想性、条理性、写作风格、用词、语句流畅性、写作常规这六个要素。简单来说,思想性即对主题立意的把握;条理性即文章的结构是否安排合理;写作风格可以成为日后考场作文中形成个人特色的一项训练点;用词即能用丰富、精细、富有色彩的语言来打动或启发读者;语句的流畅性指句子的通顺和流利程度,展现出汉语的音韵美;写作常规即格式正确,没有错别字。根据每次针对性的训练要点不同,这些要素可以根据训练要求的不同而灵活更改。
(二)分项表现标准的实施
在进行作文评定时,应依据训练目标对各要素分别评分,并可在每个要素中按照等级明确所匹配的能力表现要求。例如本次写作练习主要训练“写事要有点波澜”,围绕此目标制定具体的评分规则表现在这六个分项中,重点就应当放在条理性上,重在文章的叙事结构安排。在评分时根据目标要求将各项按等级明确表述出来,分项评分。待分数评定后,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作文的得分理由是什么,对照自己的分项得分自行评价本次的练习,并且做针对性的调整和提高。
(三)分项表现标准的意义
分项表现评价标准与基于标准的教学相结合,将作文内容分成若干要素,使学生的写作过程划分成一系列便于操作的板块。也使学生明确了练习标准,有助于强化其写作的读者意识,赋予了学生评价自己作文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该标准使教师确定了相对明确的知识内容和操作程序,为教师的作文训练教学提供了精准可靠的评价反馈教学工具。
二、基于对话交流的习作评语
日常的作文练习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工具,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的途径,是一次展现情感活动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功能。教师作为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作文批改不应是常见于周记本上的一个“阅”字或一个红勾的冷冰冰的“技术”评判,反馈给学生的评语应是基于文本对话的文字交流和精神对话。
(一)对话的双向性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可以将技术性评价以前文分项表现评价标准的形式展现。使学生在通过分数细则了解过本次练习情况后,更加期待读到老师对文中吐露的情感和故事的反馈。学生写,老师也写;你阅读我的故事,我也分享我故事;你述说你的写作经验,我为你提供写作建议,写作也就成了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在为学生习作写评语时,教师首先应当作为读者,带着理解和自己的故事走进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世界,以故事回应故事。使学生单向的独白变成思想和思想的交流。谁都有过成长的经历,教师不论从文中的任何一处都可以找到与自己学生时代相类似的思想和情感共鸣。教师带着对学生的理解写下的评语实际上本身并不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而是激发学生在下一次习作中有更强烈的表达欲望,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水平。
(二)对话的启发性
日常习作的评语还可以针对文中引起教师对于相关话题的思考的相关阅读材料、影视、音乐作品向学生进行推荐。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在读写结合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习作的水平。
(三)对话的针对性
在对习作的评语中,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文中的亮点语句和长处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而不只是泛泛空谈。多篇习作中亮点长处的不断累积比单篇习作的反复修改对于增加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要有益得多。
综上,对于日常作文训练的批改在注意分项表现评价标准的技术评定同时,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也十分重要。这意味着作文评价不能单纯关注有形文字的表达形式,还应当在倾听与对话中融入对学生的期待。这不仅仅是教师独自完成的事,也可以作为分享的资源向学生以及家长开放,让更多的人感受写作的经验与生活,在读者意识的激励下让学生有更多表达的欲望,从而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荣维东.构建基于科学标准的作文评价指标体系——从美国“6 1要素”作文评价指标说起[J].语文教学通讯,2008(29).
[2]黄厚江.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J].语文教学通讯,2008(29).
[3]叶黎明,陶本一.作文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6(8)
作者简介:郝丹阳,女,1992年生,山西太原人,教育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