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出发,比较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制约西部高校发展的重要原因是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较为落后,进而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可行的措施以及建议。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信息素养教育
0.引言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更是信息的时代。作为主要培养未来中学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信息社会不仅给师范教育带来了新格局和新气象,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且“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时代的教师并没有必然的优势,为使广大教师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乃当务之急。
由于本课题研究切合当前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高等院校教师教学改革的要求,且有助解决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理工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际问题,形成的系列研究成果有助于高等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借鉴,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参考,从而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学质量,故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实践价值。
1.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IL)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2]。信息素养的研究从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90年代达到高潮,各国教育管理机构不仅出台了有权威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文件—IL政策说明或标准,而且将这些标准分别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IL教育活动,用以指导IL教育的内容和活动,至今不衰。
1.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IL教育实践和研究十分活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借鉴世界各国对IL教育活动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做法以及相关标准文件,既可以为我们深层思考IL教育的内涵、确定我国相关教育的具体内容提供重要参考,又可以为IL教育教学、考试、评估管理等提供可操作的依据。目前国内也有研究机构和人员正在致力于研究、制定我国的相关标准。
受国外影响,国内图书情报界(主要是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将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的理论思考逐渐演变为信息素质教育实践的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也不纯粹是一种技能教育,它更包括培养用户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科学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规范信息行为等,使用户既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又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1,3]。因此,它与计算机教育,文献检索课教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有某种程度的交叉重叠,是信息化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教育。
如今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著名教育家周培源先生说:“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根本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 古今中外绝无例外。”西部地区高校大部分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 少数民族众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高校的情况和办学条件有较大差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培养西部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和科研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3.课题研究的方法和主要措施
本课题主要针对多年来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组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本课题研究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考虑。
(1)学校方面
长期以来,学校逐步开始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保证。例如《某某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某某师范学院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某某师范学院引进优秀人才奖励办法》、《某某师范学院关于实施特聘岗位津贴的暂行办法》等文件都规定,学校在人才引进、师资建设、教学经费的分配上都向教学一线倾斜,首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2)教师方面
① 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a)改变教学团队职称、学位结构;
(b)建立多个校企合作基地和教师培训基地,强化教学团队工程能力;
(c)通过进修、访学等机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d)引进企业的专家及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
② 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a)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改进建设教学内容体系;
(b)成立课程群建设组,实施课程建设;
(c)总结教学经验,编写教材,进行教材建设;
(d)以校园网为平台,建设教学网站。
③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a)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b)健全完善激励机制;
(c)完善教师评价标准;
(d)加强对教学方法改革监督与指导;
(e)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和推进优秀教学方法使用。
④建设实践教学环节
(a)投入改建相关的专业实验室;
(b)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c)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软件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等);
(d)设置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工程设计。 (3)学生方面
兴趣是一种激发学生动机,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训练效率的兴奋剂。
(a)加强校内实践;
(b)鼓励校内外实训;
(c)重视毕业设计环节。
4.课题研究的分析
本课题实施两年来,在院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
(1)制约西部高校发展的原因是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较低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西部地区高校普遍缺乏中青年教学与学术骨干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西部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无疑是提高他们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教师问题是瓶颈,因为对于一所高校的发展而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内因,只有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高校一切工作中的核心轴—教学工作,才不是虚设,而高校才能高速、稳健地发展。
(2)打破旧观念,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西部地区高校需要打破旧观念、旧框框的束缚, 转变观念, 花大力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根本上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从而提高西部地区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a)转变惧怕人才流动观念;
(b)转变高校传统用人观念;
(c)转变轻视后续教育的观念;
(d)转变职称定终身观念。
(3)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a)分层要求,明确目标;
(b)切合实际,制定培训策略;
(c)教师自学,提高自己;
(d)整合课程,提高信息能力。
(4) 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科研及专业化能力
在未来的开放式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教学研究能力。提高西部高校的科研水平,促进西部的发展,避免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在目前条件下,教育主管部门应适当考虑加强对广大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投入,西部教师也应当积极改变观念,多方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逐渐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5)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a)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
(b)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c)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6)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间接影响提高教师信息素质
信息素养的培养被逐步纳入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而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学习,所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引起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比如高校开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实施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团队意识等措施。
5.结 语
由于课题题目仅限于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研究应该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导致课题成果和预定课题稍有偏差,但不太影响研究的最终目的,调研广度不够,数据分析欠全面,只能说是一种科研尝试。当然研究还需深入,让高校教师驾驭于知识,受益于学生,促使教学效果的更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师=学生”的共同进步。如果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最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批判性和反省意识也就有很大的影响和提高,通过信息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这就是信息素养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胡乡峰.教师的信息素养内涵及结构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0),66-68.
[3]胡家荣.对信息素养教育范式的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5,25(5),201-203
作者简介:
韩丽娜(1976-),女,陕西省富平县人,副教授,博士,CCF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决策支持。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改项目(13BY90),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SGH140802),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4JK1802),咸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13XSYK053)。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信息素养教育
0.引言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更是信息的时代。作为主要培养未来中学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信息社会不仅给师范教育带来了新格局和新气象,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且“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时代的教师并没有必然的优势,为使广大教师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乃当务之急。
由于本课题研究切合当前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高等院校教师教学改革的要求,且有助解决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理工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际问题,形成的系列研究成果有助于高等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借鉴,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参考,从而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学质量,故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实践价值。
1.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IL)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2]。信息素养的研究从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90年代达到高潮,各国教育管理机构不仅出台了有权威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文件—IL政策说明或标准,而且将这些标准分别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IL教育活动,用以指导IL教育的内容和活动,至今不衰。
1.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IL教育实践和研究十分活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借鉴世界各国对IL教育活动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做法以及相关标准文件,既可以为我们深层思考IL教育的内涵、确定我国相关教育的具体内容提供重要参考,又可以为IL教育教学、考试、评估管理等提供可操作的依据。目前国内也有研究机构和人员正在致力于研究、制定我国的相关标准。
受国外影响,国内图书情报界(主要是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将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的理论思考逐渐演变为信息素质教育实践的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也不纯粹是一种技能教育,它更包括培养用户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科学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规范信息行为等,使用户既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又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1,3]。因此,它与计算机教育,文献检索课教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有某种程度的交叉重叠,是信息化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教育。
如今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著名教育家周培源先生说:“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根本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 古今中外绝无例外。”西部地区高校大部分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 少数民族众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高校的情况和办学条件有较大差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培养西部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和科研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3.课题研究的方法和主要措施
本课题主要针对多年来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组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本课题研究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考虑。
(1)学校方面
长期以来,学校逐步开始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保证。例如《某某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某某师范学院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某某师范学院引进优秀人才奖励办法》、《某某师范学院关于实施特聘岗位津贴的暂行办法》等文件都规定,学校在人才引进、师资建设、教学经费的分配上都向教学一线倾斜,首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2)教师方面
① 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a)改变教学团队职称、学位结构;
(b)建立多个校企合作基地和教师培训基地,强化教学团队工程能力;
(c)通过进修、访学等机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d)引进企业的专家及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
② 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a)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改进建设教学内容体系;
(b)成立课程群建设组,实施课程建设;
(c)总结教学经验,编写教材,进行教材建设;
(d)以校园网为平台,建设教学网站。
③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a)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b)健全完善激励机制;
(c)完善教师评价标准;
(d)加强对教学方法改革监督与指导;
(e)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和推进优秀教学方法使用。
④建设实践教学环节
(a)投入改建相关的专业实验室;
(b)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c)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软件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等);
(d)设置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工程设计。 (3)学生方面
兴趣是一种激发学生动机,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训练效率的兴奋剂。
(a)加强校内实践;
(b)鼓励校内外实训;
(c)重视毕业设计环节。
4.课题研究的分析
本课题实施两年来,在院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
(1)制约西部高校发展的原因是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较低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西部地区高校普遍缺乏中青年教学与学术骨干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西部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无疑是提高他们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教师问题是瓶颈,因为对于一所高校的发展而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内因,只有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高校一切工作中的核心轴—教学工作,才不是虚设,而高校才能高速、稳健地发展。
(2)打破旧观念,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西部地区高校需要打破旧观念、旧框框的束缚, 转变观念, 花大力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根本上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从而提高西部地区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a)转变惧怕人才流动观念;
(b)转变高校传统用人观念;
(c)转变轻视后续教育的观念;
(d)转变职称定终身观念。
(3)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a)分层要求,明确目标;
(b)切合实际,制定培训策略;
(c)教师自学,提高自己;
(d)整合课程,提高信息能力。
(4) 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科研及专业化能力
在未来的开放式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教学研究能力。提高西部高校的科研水平,促进西部的发展,避免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在目前条件下,教育主管部门应适当考虑加强对广大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投入,西部教师也应当积极改变观念,多方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逐渐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5)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a)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
(b)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c)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6)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间接影响提高教师信息素质
信息素养的培养被逐步纳入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而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学习,所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引起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比如高校开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实施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团队意识等措施。
5.结 语
由于课题题目仅限于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研究应该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导致课题成果和预定课题稍有偏差,但不太影响研究的最终目的,调研广度不够,数据分析欠全面,只能说是一种科研尝试。当然研究还需深入,让高校教师驾驭于知识,受益于学生,促使教学效果的更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师=学生”的共同进步。如果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最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批判性和反省意识也就有很大的影响和提高,通过信息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这就是信息素养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胡乡峰.教师的信息素养内涵及结构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0),66-68.
[3]胡家荣.对信息素养教育范式的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5,25(5),201-203
作者简介:
韩丽娜(1976-),女,陕西省富平县人,副教授,博士,CCF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决策支持。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改项目(13BY90),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SGH140802),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4JK1802),咸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13XSYK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