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学效果的内化。高职数学课堂在翻转课堂的应用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本文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具体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职数学教学;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演变也发生了变化,最为显著的莫过于教学模式的改革,翻转课堂作为教学目标的改革方向,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 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微课息息相关,最早源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颠覆了课堂内外教学知识,将知识讲解放在课外,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主动权已经不再是由教师掌握,而是真正的还给学生。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实现了自主学习,一一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知识,并通过交流、讨论等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
高职数学课时为48课时,时间紧迫、教学任务繁重,传统高职数学课程一般由教师在课前进行讲解、课堂上示范和操作,课后学生来巩固、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疑难之处,进行解答,再根据反馈布置作业。这种课堂教学形式虽然详细,但是效率不高,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
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强调知识的内化,知识的获取依靠学生自己,在线下完成,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由教师进行启发与引导,这在课堂上进行。在操作时,对于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不需要局限在教材中,可以延伸至其他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设计环节,笔者以问题作为核心,针对高职数学教学课程特点,将各个实验项目分割成子项目,再分为不同的知识点,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与开发,将微课视频转发给学生,让学生来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利用微信、QQ进行交流,对于疑点问题,在课堂上来解决,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处理。
在课前,由教师来总结学生的特征、学习内容特点,根据大纲来确定教学目标,将各个实训项目细化,根据要求来制作出微课视频,笔者采用了Camtasia Studio软件,将微课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学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来下载,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群中进行讨论。教师负责引导与总结,如果学生存在较多疑问,那么由教师来修改微课视频,解决疑惑,在课前阶段,学生可以完成知识的获取与内化。
在课中阶段,根据学生的讨论与提问,集中来辅导和答疑,为学生留出充分的练习操作时间,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和教师来交流,通过各类渠道来完成作业,这个阶段是微课的核心阶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关于数据库技术的操作技能,达到学习的内化。
在课后阶段,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此来完善微课视频,进行调整、修改,调整教学环节,再次重新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顺序来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包括几个重要的阶段:
(1) 教学内容分析
在教学主题确定之后,即可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准备好微课资源,确定微课资源的深度与广度,学习目标的确定,需要做到具体、明确。
(2) 微课设计与开发
目标确定之后,即可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设计内容需要涵盖到各个教学主题,合理选择教学媒体与视频制作工具、收集素材、制作视频、后期处理、制作出相关配套资源。
(3) 微课的实施与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先从小范围推广,予以学生必备的支持,将最终的视频放置在平台上。评价则是贯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评价方式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来调整与修改。
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翻转课堂的设计需要遵循特定的原则:
学生为主原则: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主体,学生从被动接收者成为学习的自主控制者,以往,学习任务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借助翻转课堂形式,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探究者,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教师也转化为课堂引导者,仅仅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搜集学习资料,制作微课视频,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
方法至上原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不仅要在课前、课堂教学上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来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法,并最终灵活的应用在生活中。
三、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自学能力强、思想成熟、有着较强的表达能力,因此,高职数学课堂在翻转课堂的应用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实践证明,将翻转课堂应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可以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聪敏.翻转课堂: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J].广西教育,2013(08).
[2]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3]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9).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杂志,2012(04).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职数学教学;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演变也发生了变化,最为显著的莫过于教学模式的改革,翻转课堂作为教学目标的改革方向,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 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微课息息相关,最早源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颠覆了课堂内外教学知识,将知识讲解放在课外,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主动权已经不再是由教师掌握,而是真正的还给学生。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实现了自主学习,一一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知识,并通过交流、讨论等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
高职数学课时为48课时,时间紧迫、教学任务繁重,传统高职数学课程一般由教师在课前进行讲解、课堂上示范和操作,课后学生来巩固、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疑难之处,进行解答,再根据反馈布置作业。这种课堂教学形式虽然详细,但是效率不高,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
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强调知识的内化,知识的获取依靠学生自己,在线下完成,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由教师进行启发与引导,这在课堂上进行。在操作时,对于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不需要局限在教材中,可以延伸至其他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设计环节,笔者以问题作为核心,针对高职数学教学课程特点,将各个实验项目分割成子项目,再分为不同的知识点,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与开发,将微课视频转发给学生,让学生来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利用微信、QQ进行交流,对于疑点问题,在课堂上来解决,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处理。
在课前,由教师来总结学生的特征、学习内容特点,根据大纲来确定教学目标,将各个实训项目细化,根据要求来制作出微课视频,笔者采用了Camtasia Studio软件,将微课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学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来下载,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群中进行讨论。教师负责引导与总结,如果学生存在较多疑问,那么由教师来修改微课视频,解决疑惑,在课前阶段,学生可以完成知识的获取与内化。
在课中阶段,根据学生的讨论与提问,集中来辅导和答疑,为学生留出充分的练习操作时间,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和教师来交流,通过各类渠道来完成作业,这个阶段是微课的核心阶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关于数据库技术的操作技能,达到学习的内化。
在课后阶段,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此来完善微课视频,进行调整、修改,调整教学环节,再次重新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顺序来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包括几个重要的阶段:
(1) 教学内容分析
在教学主题确定之后,即可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准备好微课资源,确定微课资源的深度与广度,学习目标的确定,需要做到具体、明确。
(2) 微课设计与开发
目标确定之后,即可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设计内容需要涵盖到各个教学主题,合理选择教学媒体与视频制作工具、收集素材、制作视频、后期处理、制作出相关配套资源。
(3) 微课的实施与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先从小范围推广,予以学生必备的支持,将最终的视频放置在平台上。评价则是贯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评价方式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来调整与修改。
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翻转课堂的设计需要遵循特定的原则:
学生为主原则: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主体,学生从被动接收者成为学习的自主控制者,以往,学习任务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借助翻转课堂形式,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探究者,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教师也转化为课堂引导者,仅仅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搜集学习资料,制作微课视频,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
方法至上原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不仅要在课前、课堂教学上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来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法,并最终灵活的应用在生活中。
三、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自学能力强、思想成熟、有着较强的表达能力,因此,高职数学课堂在翻转课堂的应用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实践证明,将翻转课堂应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可以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聪敏.翻转课堂: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J].广西教育,2013(08).
[2]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3]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9).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杂志,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