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分型与颅脑MR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住院病例339份,收集中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及颅脑MRI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中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病灶部位、大小、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到风痰阻络症、气虚血瘀、风痰淤血、风火上扰、阴虚风动、淤血阻窍6种症型;各症型间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2,P=0.000);各证型间梗塞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288,P=0.045);各证型间梗塞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5,P=0.175)。结论 颅脑MRI在评价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分型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中经络;急性缺血性中风;MRI
【中图分类号】R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13-02
缺血性中风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若不采取干预措施,2030年中风总死亡人数预计达到7800万[1]。中医学对中风的辨证理论主要依托于望闻问切四诊信息。而西医影像作为望诊的延伸,其影像学表现与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型研究屡见不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即使同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争议。研究[2]提示ADC值与中医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另一研究[3]提示ADC值与中医证候的演变有相关性。因此,本文将继续基于缺血灶中风颅脑DWI表现探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可靠性提供一份影像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4月-2019年7月我院确诊339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所确定的诊断标准 [4];②符合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所确定的中经络中医辨证标准[5];③所有患者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非血管病因的中风,②不能配合颅脑MRI检查,③颅脑CT/MRI提示脑出血,④严重全身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所有患者均签订MR检查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Siemens Avanto 1.5T MR扫描仪,8通道头部线圈。扫描时海绵垫固定头部,医用耳塞降低噪音。T1WI: TR/TE=209/4.76ms,T2WI:TR/TE=3630/96ms,矩阵 230×230;FLAIR:TR/TE=8000/75ms;DWI:TR/TE=2900/91ms,b=1000s/mm3。层厚6mm,层间距1.8mm,矩阵230×230。
在DWI序列上对脑梗塞死范围进行人工勾画并计算其体积,脑梗死体积=各层面梗死面积×(层厚+层间距)。脑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5cm3);中梗死(5-10cm3);大梗死(>10cm3)。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 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不同证型之间年龄、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病灶梗死部位、梗死体积与中医各症型之间的关系及并发症采用Fisher确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各证型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年龄、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各证型颅脑MRI检查病灶分布情况,经Fisher确切检验,χ2值为37.288,P=0.045,各组间梗塞部位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各证型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经Fisher确切检验,χ2值为16.675,P=0.175,各组间脑梗死体积统计学无差异。见表3。
3 讨论
脑中风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本文共收集到风痰阻络、气血血瘀、风痰淤血、风火上扰、阴虚风动、淤血阻窍六种证型,风痰阻络占比约69.6%,构成本研究的主要病例数。六种症型发病平均年龄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风动、气虚血瘀、淤血阻窍、风痰淤血、风痰阻络、风火上扰,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阴虚风动证多由肝肾阴虚,水不涵木筋脉失于濡养;气虚血瘀证由于气虚运血无力,气血瘀滞,说明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发病年龄偏高。不同中风证型并发症的频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仍是所有危险因素最主要的因素,发病率仍最高。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分别增加脑卒中风险1.9倍和1.65倍[6],并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作为缺血性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并例。
脑梗塞部位与中医证型比较结果表明,缺血灶脑中风不同梗塞部位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5)。风痰阻络病灶多位于基底节、放射冠、脑叶;这与陈永芊[7]研究結果显示风痰阻络证病灶集中于基底节区一致。刘宇慧[8]等研究显示气血血瘀、阴虚风动多发生于后循环供血区,而本研究发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以放射冠、脑干、丘脑、顶叶及小脑为主。本研究显示风火上扰病灶主要位于脑叶,这与先前[9]研究提示风火上扰主要位于基底节、内囊的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研究使用中医辨证标准不一或地区差异病例分布不均。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临床表现不仅与梗塞部位有关,还与梗塞体积有关。本研究结果缺血性梗塞灶体积大小与中医证型间差异无明显相关性,这与韦勇[10]等研究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中医证型与脑梗死体积有统计学差异不一致。但从其分布情况来看,风痰淤血、风火上扰、阴虚风动、淤血阻窍均为小梗死,而风痰阻络、气虚血瘀以小梗死为主,占比分别为57.5%、16.4%,这与先前研究[11]的中经络以小面积梗塞为主结果一致。 本研究的不足:①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未采用最新的中医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②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各型之间病例分布不均,统计可能存在误差。
参考文献
[1]Juliana B Casals, Naira CG Pieri,Matheus LT Feitosa,et al. The Use of Animal Models for Stroke Research: A Review[J]. Comparative Medicine ,2011,61(4):305-313.
[2]李宝然,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9):1010-1012.
[3] 王振强,李雪云.缺血性中风患者急性期 DWI 影像ADC值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5):391-393.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4.
[5]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1(2):56-57.
[6]Ashiazadeh Nahid,Fathi Morteza,Shariat Abdohamid,Evaluation of Homocysteine Level as a Risk Factor among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Snbtypes[J].Iran J Sci,2013,38(3):233-239.
[7]陈永芊.中风中经络辨证类型与 CT、MRI 影像诊断的关系[J].中医药导报,2014,20( 9): 66-68.
[8]劉宇慧,陈阳,陶弘武,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MRI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6):190-192.
[9]杨勇 王亚丽 郑运松 关建军,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MRI相关性研究初探[J],现代中医药.2018,38(6):16-19.
[10]韦勇,张庭庭,邓丹琼,等,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MRI-DWI及其预后差异性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7):1360-1363.
[11]侯键,余朝骏,李明富,等.中风病急性期病灶定量规律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4(3):165-169.
[第一作者]申延蕊,女,研究方向,神经影像,
[通讯作者]郭文伟,男,主任医师,email:guogwwzr@126.com。
【关键词】中经络;急性缺血性中风;MRI
【中图分类号】R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13-02
缺血性中风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若不采取干预措施,2030年中风总死亡人数预计达到7800万[1]。中医学对中风的辨证理论主要依托于望闻问切四诊信息。而西医影像作为望诊的延伸,其影像学表现与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型研究屡见不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即使同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争议。研究[2]提示ADC值与中医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另一研究[3]提示ADC值与中医证候的演变有相关性。因此,本文将继续基于缺血灶中风颅脑DWI表现探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可靠性提供一份影像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4月-2019年7月我院确诊339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所确定的诊断标准 [4];②符合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所确定的中经络中医辨证标准[5];③所有患者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非血管病因的中风,②不能配合颅脑MRI检查,③颅脑CT/MRI提示脑出血,④严重全身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所有患者均签订MR检查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Siemens Avanto 1.5T MR扫描仪,8通道头部线圈。扫描时海绵垫固定头部,医用耳塞降低噪音。T1WI: TR/TE=209/4.76ms,T2WI:TR/TE=3630/96ms,矩阵 230×230;FLAIR:TR/TE=8000/75ms;DWI:TR/TE=2900/91ms,b=1000s/mm3。层厚6mm,层间距1.8mm,矩阵230×230。
在DWI序列上对脑梗塞死范围进行人工勾画并计算其体积,脑梗死体积=各层面梗死面积×(层厚+层间距)。脑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5cm3);中梗死(5-10cm3);大梗死(>10cm3)。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 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不同证型之间年龄、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病灶梗死部位、梗死体积与中医各症型之间的关系及并发症采用Fisher确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各证型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年龄、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各证型颅脑MRI检查病灶分布情况,经Fisher确切检验,χ2值为37.288,P=0.045,各组间梗塞部位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各证型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经Fisher确切检验,χ2值为16.675,P=0.175,各组间脑梗死体积统计学无差异。见表3。
3 讨论
脑中风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本文共收集到风痰阻络、气血血瘀、风痰淤血、风火上扰、阴虚风动、淤血阻窍六种证型,风痰阻络占比约69.6%,构成本研究的主要病例数。六种症型发病平均年龄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风动、气虚血瘀、淤血阻窍、风痰淤血、风痰阻络、风火上扰,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阴虚风动证多由肝肾阴虚,水不涵木筋脉失于濡养;气虚血瘀证由于气虚运血无力,气血瘀滞,说明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发病年龄偏高。不同中风证型并发症的频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仍是所有危险因素最主要的因素,发病率仍最高。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分别增加脑卒中风险1.9倍和1.65倍[6],并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作为缺血性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并例。
脑梗塞部位与中医证型比较结果表明,缺血灶脑中风不同梗塞部位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5)。风痰阻络病灶多位于基底节、放射冠、脑叶;这与陈永芊[7]研究結果显示风痰阻络证病灶集中于基底节区一致。刘宇慧[8]等研究显示气血血瘀、阴虚风动多发生于后循环供血区,而本研究发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以放射冠、脑干、丘脑、顶叶及小脑为主。本研究显示风火上扰病灶主要位于脑叶,这与先前[9]研究提示风火上扰主要位于基底节、内囊的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研究使用中医辨证标准不一或地区差异病例分布不均。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临床表现不仅与梗塞部位有关,还与梗塞体积有关。本研究结果缺血性梗塞灶体积大小与中医证型间差异无明显相关性,这与韦勇[10]等研究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中医证型与脑梗死体积有统计学差异不一致。但从其分布情况来看,风痰淤血、风火上扰、阴虚风动、淤血阻窍均为小梗死,而风痰阻络、气虚血瘀以小梗死为主,占比分别为57.5%、16.4%,这与先前研究[11]的中经络以小面积梗塞为主结果一致。 本研究的不足:①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未采用最新的中医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②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各型之间病例分布不均,统计可能存在误差。
参考文献
[1]Juliana B Casals, Naira CG Pieri,Matheus LT Feitosa,et al. The Use of Animal Models for Stroke Research: A Review[J]. Comparative Medicine ,2011,61(4):305-313.
[2]李宝然,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9):1010-1012.
[3] 王振强,李雪云.缺血性中风患者急性期 DWI 影像ADC值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5):391-393.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4.
[5]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1(2):56-57.
[6]Ashiazadeh Nahid,Fathi Morteza,Shariat Abdohamid,Evaluation of Homocysteine Level as a Risk Factor among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Snbtypes[J].Iran J Sci,2013,38(3):233-239.
[7]陈永芊.中风中经络辨证类型与 CT、MRI 影像诊断的关系[J].中医药导报,2014,20( 9): 66-68.
[8]劉宇慧,陈阳,陶弘武,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MRI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6):190-192.
[9]杨勇 王亚丽 郑运松 关建军,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MRI相关性研究初探[J],现代中医药.2018,38(6):16-19.
[10]韦勇,张庭庭,邓丹琼,等,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MRI-DWI及其预后差异性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7):1360-1363.
[11]侯键,余朝骏,李明富,等.中风病急性期病灶定量规律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4(3):165-169.
[第一作者]申延蕊,女,研究方向,神经影像,
[通讯作者]郭文伟,男,主任医师,email:guogwwz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