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主动提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都会起到直接作用。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敢问”
开启知识之门的一把钥匙是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取得成功的基本起点。对于刚入学的绝大多数低年级学生来说,敢说,敢问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关键。如在上《有关0的加减法》一课中,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各准备了三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三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可高兴了。中午老大吃了一个桃,老二吃了两个桃,而老三呢,一口气就吃了三个桃……”听着故事,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想知道些什么呢?经过片刻讨论,有的同学便能提出:“它们晚上各吃几个桃?”此时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很多学生能回答出老大吃两个,老二吃一个,而老三吃零个。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同学们发现问题,“敢问”的学习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问”
“问题”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我们解决的目标动力。新课程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于是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10的组成》一课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藏宝袋,里面装了许多漂亮的弹珠,现在我想请两个同学上来和老师一同玩猜弹珠的游戏,规则是:只要一个同学从袋中摸出几颗弹珠,老师就能猜出里面还剩几颗,同学们相信吗?另一个同学负责数袋中的弹珠数来验证,谁先来考考老师?”经过几次试验,学生被我的“快速抢答”吸引住了,学生眼里充满了疑惑,心想:老师到底用了什么绝招呢?有些学生纷纷询问:“老师,为什么您知道剩几颗弹珠?”这样,学生的一股探究的火花被激发出来。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 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会问”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部分学生不是不想提问题,而是他们提不出问题来的现象;有的是我们老师让学生提问题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居然与所学内容毫无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而不是急于批评,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老师适当点评、优秀学生示范等方法让学生学习,甚至可以模仿别人是如何发现问题而针对性提问的。当然,老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自我剖析反思,通过对学习内容的二次甚至多次再认识,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渐渐明白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值得一提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提问中能依据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对于刚走进校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校是个向往学习的地方,是个充满无限兴趣和智慧的地方。无论是在何时何地,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他们都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喜欢问东问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多鼓励孩子爱问的意识,培养他们敢想敢问的好习惯以及加以优化引导,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低年级的数学,图画较多,十分形象具体,有的可以借助身边的材料让他们动手操作,摆一摆,诱发他们在摆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针对开篇的图画,教师可以放开来让他们看一看、静一静、想一想是什么,在干什么。教师要加以引导,对于说得不沾边的同学,教师切不可置之不理。反之,则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再观察,逐步说出切合图画的内容,教师再鼓励他们。这样,好问的儿童天性才能得到张扬,得到引导发展。到了中年级、高年级,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那么,他们的质疑意识将会是最棒的,也将能最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自身潜能。
四、 总结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问题的培养以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让学生们养成敢问、敢想,有思想有创新的新一代祖国的人才。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成功关键。
作者简介:沈秀惠,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九湖中心小学。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敢问”
开启知识之门的一把钥匙是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取得成功的基本起点。对于刚入学的绝大多数低年级学生来说,敢说,敢问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关键。如在上《有关0的加减法》一课中,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各准备了三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三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可高兴了。中午老大吃了一个桃,老二吃了两个桃,而老三呢,一口气就吃了三个桃……”听着故事,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想知道些什么呢?经过片刻讨论,有的同学便能提出:“它们晚上各吃几个桃?”此时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很多学生能回答出老大吃两个,老二吃一个,而老三吃零个。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同学们发现问题,“敢问”的学习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问”
“问题”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我们解决的目标动力。新课程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于是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10的组成》一课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藏宝袋,里面装了许多漂亮的弹珠,现在我想请两个同学上来和老师一同玩猜弹珠的游戏,规则是:只要一个同学从袋中摸出几颗弹珠,老师就能猜出里面还剩几颗,同学们相信吗?另一个同学负责数袋中的弹珠数来验证,谁先来考考老师?”经过几次试验,学生被我的“快速抢答”吸引住了,学生眼里充满了疑惑,心想:老师到底用了什么绝招呢?有些学生纷纷询问:“老师,为什么您知道剩几颗弹珠?”这样,学生的一股探究的火花被激发出来。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 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会问”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部分学生不是不想提问题,而是他们提不出问题来的现象;有的是我们老师让学生提问题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居然与所学内容毫无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而不是急于批评,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老师适当点评、优秀学生示范等方法让学生学习,甚至可以模仿别人是如何发现问题而针对性提问的。当然,老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自我剖析反思,通过对学习内容的二次甚至多次再认识,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渐渐明白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值得一提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提问中能依据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对于刚走进校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校是个向往学习的地方,是个充满无限兴趣和智慧的地方。无论是在何时何地,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他们都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喜欢问东问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多鼓励孩子爱问的意识,培养他们敢想敢问的好习惯以及加以优化引导,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低年级的数学,图画较多,十分形象具体,有的可以借助身边的材料让他们动手操作,摆一摆,诱发他们在摆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针对开篇的图画,教师可以放开来让他们看一看、静一静、想一想是什么,在干什么。教师要加以引导,对于说得不沾边的同学,教师切不可置之不理。反之,则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再观察,逐步说出切合图画的内容,教师再鼓励他们。这样,好问的儿童天性才能得到张扬,得到引导发展。到了中年级、高年级,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那么,他们的质疑意识将会是最棒的,也将能最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自身潜能。
四、 总结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问题的培养以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让学生们养成敢问、敢想,有思想有创新的新一代祖国的人才。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成功关键。
作者简介:沈秀惠,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九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