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德雷悲剧理论视角下丽莉莉的自我毁灭之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552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身处上流社会的女性代表莉莉·巴特,也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她悲剧性的一生。本文试图用布拉德雷的悲剧理论来解读莉莉悲剧性的命运。习惯于奢华生活的莉莉追求上流社会豪华舒适的生活,但她发自内心鄙视上流的虚伪狡诈以及一切的束缚制约。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因其矛盾冲突的性格,使莉莉在命运的沼泽中不断沉浮,越陷越深,最终自我毁灭。
  关键词:布拉德雷;悲剧理论;莉莉;自我毁灭
  作者简介:田媛媛(1989.4-),女,山西吕梁人,西北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2
  伊迪斯·华顿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一生著作颇多。她的作品大多描写在社会变更下的人们在社会力量和道德力量双重压迫下的彷徨和挣扎,批判当时以金钱为中心的上流社会的虚伪和空虚。主题大多为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冲突,女性生活中对物质享受和高尚价值信仰这二者中间的无奈选择。她的作品诠释了女性在社会转型期对自我身份、自我价值的觉醒和认同,同时也含蓄地谴责了在物质文明生活下人们的道德精神危机。
  《欢乐之家》是华顿的成名作,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莉莉一心想通过嫁给有钱人驻足上流社会,却被上层社会驱逐最终自杀身亡的悲剧故事。莉莉·巴特,美丽聪慧,出身高贵,父母早亡,寄人篱下,经济拮据。为了在上流社会中觅得永久的一席之地,她迫切嫁给一位富有的男人来保障她奢侈的消费---华美的服装、昂贵的首饰以及肆意的赌博费用。但是莉莉内心深处渴求的是知性风雅的伴侣,自由而又有品质的生活,与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格格不入。父母相继早亡,失去姑妈的财产继承权,接二连三的灾难,加上莉莉本身矛盾冲突的性格,使得她不断错失嫁得金龟婿的良机,而她又不愿意用自己的双手靠劳动来养活自己,最终在廉价的旅馆吞过量安眠药而去世,了却悲剧的一生。
  用布拉德雷的悲剧理论来分析莉莉的自我毁灭,可以发现,其自我毁灭的源头主要是突然降临到她身上苦难以及她矛盾冲突的性格。突如其来的灾难能在精神上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和信念,家族破产,随之父母早亡,寄居姑妈家,但姑妈对其冷漠无视,甚至听信流言剥夺了莉莉的财产继承权,还有狡诈狠毒的伯莎·多塞特夫人为了一己之私嫁祸到莉莉身上的莫须有的勾引罪名,让莉莉的身名一落千丈,被逐出上流社会。命运并非一直对莉莉冷酷无情,也曾垂青于她,尊贵的意大利嫡派亲王的爱慕,家产丰厚的格莱斯先生的倾心,以及暴发户罗斯戴尔尔先生的暗示,均给莉莉提供了嫁给有钱人继续驻足上层社会的机会,但性格矛盾冲突的她屡屡在良机面前临阵逃脱。
  而莉莉的行为却将她彻底推向了毁灭的深渊。一个二十九岁的未婚女子不停地徘徊在多个男人之间,沉迷于赌博,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嫁得金龟婿的机遇。
  而且莉莉天性贪图享乐,父母早亡后她没有想过依靠自己的双手来挣钱养活自己,而是选择寄居在姑妈家中,借助姑妈不定期的零用钱来维持捉襟见肘的奢华生活。在被逐出上层社会,被姑妈剥夺继承权后,贫困潦倒的莉莉没有一技之长,无法靠双手养活自己,逐渐被社会淘汰,最终只能走向自我毁灭。
  一、自我毁灭之源头
  在布拉德雷看来,“悲剧,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遭受苦难和灾祸,最终导致死亡的故事”。与一般由于贫困、疾病导致死亡不同,悲剧的成因是突如其来地降临到人身上的灾祸和苦难。
  出身名门的莉莉家道中落,父母相继去世,失去亲人和金钱庇佑的她不得不依靠自己出色的容貌和八面玲珑的交际手腕在上流社会觅得一席之位,寻找富贵婚姻成了她的人生目标,而同时她也成了阔佬们消遣和把玩的对象。可想而知,在以金钱为准绳的上流社会,没有钱财做后盾的莉莉就像一件拍卖的商品。阴险淫荡的伯莎·多塞特为掩饰自己的奸情而诬陷莉莉让她身败名裂,但她有婚姻和巨大的经济财产作为庇护,有恃无恐,即使作恶多端,也不会受到任何的伤害和谴责。更甚的是,人们尽管知道莉莉是清白的,但是却倾向于去相信有钱的多赛特夫人,因为她能给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就像莉莉所说,“什么是真相?一牵扯到女人,这种传闻最容易叫人相信了。在这件事上,相信伯莎的说法当然比相信我的更容易得多。因为她有一所大宅子,还定有包厢,与她友好相处当然是有利的”。而多塞特夫人之所以要陷害莉莉,也是看中了莉莉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人保护的弱点。地中海桃色丑闻彻底地将孤苦无依的莉莉驱逐出了唯利是图的上流社会圈。紧接着听信流言的姑妈也剥夺了莉莉的财产继承权,这对于贫困无依的莉莉无疑是雪上加霜。而罗斯戴尔先生也不再愿意娶失去了好名声的莉莉,因为此时的莉莉只是一个华美却已遭到破损的花瓶,毫无利用价值。莉莉迫于生计去做制帽女工,习惯安逸生活的她因不善劳作被雇主解雇,绝望困顿之中,只能依靠安眠药来缓解疲惫的神经。最后终于在一次过量服用安眠药中孤独离世。
  布拉德雷承认,“性格就是命运”固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它却是对一个重大真理的夸张。布拉德雷指出,“悲剧的中心是性格产生的行动,或者说成是导致行动发生的性格”。也就是说,人物所遭受的单纯的苦难并非导致悲剧的直接原因,人物的行动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人本身的性格的支配。
  莉莉美丽聪慧,但她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性格的影响。从小她的母亲就教育她要依靠自己的美貌来嫁给有钱人改变困窘的生活,重新获得由于父亲破产家道败落而失去的东西。同母亲一样莉莉也是看重金钱,虚荣心很强,对奢华生活极度迷恋。在母亲 “用你的脸,把一切挣回来” 的教导下,莉莉不仅非常清楚自己的美貌的价值,而且善于利用自己的美貌来取悦男人以达到自己嫁给有錢人的目的。但是在父亲巴特先生高雅艺术情操的熏陶下,莉莉对美和艺术又有着独到的鉴赏力和深深的热爱。追求自由的莉莉与她所处的浮华虚伪的生活圈格格不入,因为“在她内心深处,她其实鄙视她所追求的事物”。一方面,囊中羞涩的莉莉急于嫁给有钱男人,更为欢乐之家的女主人,过上豪华舒适的生活;另一方面,品位高雅道德高尚的莉莉又不能容忍自己进入无聊沉闷的婚姻,打心底里瞧不起自己费尽心思追求的东西。   矛盾的外界压力和内心需求两个极端养成了莉莉贪图享乐、优柔寡断、拖延脆弱、随波逐流、盲从多变的性格。这样的性格让莉莉总是一次次地放弃即将追到手的每一次加入豪门的机会。嘉里·费希尔夫人曾很惋惜地说到,“一位富有的意大利嫡派亲王还打算娶她,可是,在关键时刻,出来了一位英俊的继子,莉莉太傻了,正当她要跟那位继父订婚的时候,却跟着继子私奔了。”格莱斯先生有金钱有地位,可以给莉莉奢侈的生活提供强大的经济来源和物质保障。但是这个人本身呆板单调,无趣乏味。尽管莉莉在朋友朱迪的帮助下成功地俘获了格莱斯先生的心,但在紧要关头,她却跟塞尔登先生调情,得罪了多塞特夫人,后者借用莉莉赌博的传言吓跑了格莱斯先生。尽管莉莉知道多塞特夫人不怀好意,贪图奢华生活的她还是接受了多塞特同游地中海的邀请,多塞特名义上是同游其实是让莉莉来转移丈夫的注意力,掩饰自己的奸情。东窗事发,阴险的多塞特诬陷莉莉勾引多塞特先生,将脏水泼向莉莉,身败名裂的莉莉被彻底逐出了欢乐之家。商人罗斯戴尔先生则是看中了莉莉的社会地位和社交技能,这可以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并且爬的更高。而当莉莉被驱逐出上层社会圈的时候,罗斯戴尔拒绝了莉莉嫁给他的请求,因为此时的莉莉毫无价值可言。莉莉总是处在苦苦追求和矛盾放弃当中,可想而知,最终一无所获,还被逐出了欢乐之家。嘉里·费希尔夫人很准确地描述了莉莉的荒唐行径:“她像个奴隶一样辛苦工作,整地播种,可是到了收获的那一天,她却睡过了头,或者跑到什么地方野餐去了。”
  二、自我毁灭之行动
  布拉德雷认为,单纯的苦难并不是悲剧的因素,只有来自人物行动的苦难才是悲剧性的。人是自我毁灭的根源,他的行动和苦难并不是被某种外在的力量预先决定的,而是由他自身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所决定的。尽管家道败落、父母过世,莉莉完全可以像贫穷但自强的内蒂一样,靠踏实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并组建自己不富裕但幸福的小家庭。莉莉缺乏就是务实的精神和挑战命运的勇气,虽然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但也不愿意放下淑女架子用双手养活自己,靠劳动过自食其力的生活,骨子里贪求奢华生活的享乐主义让贫穷的她在这个金钱社会越陷越深,最终自我毁灭。
  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莉莉对金钱极度渴求,加上为了保持上流社会人们对她的吹捧,她参与到了了赌博这种高风险的游戏。运气不佳的她常常将钱包里的钱输个精光,为此负载累累。为了还赌债,她不得不装可怜向特莱纳先生寻求帮助。特莱纳帮莉莉投资赚钱,实则是垂涎莉莉的美色。莉莉沉浸在大把的进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特莱纳设法将莉莉骗到他家中,威逼莉莉,“开饭钱的人总应该得到一张座位嘛,……但我不是要求同物相还,不过还要讲点公道---靠別人的钱获利---我要是得到过你的一次青睐才见鬼呢”。尽管莉莉侥幸逃脱,但她深夜离开的身影正好被意中人塞尔登先生瞧见,塞尔登相信了莉莉出卖贞洁赚钱的流言,毅然决然地离去。
  作为一名未婚女子,莉莉只身前往单身男人的公寓,被图谋不轨的罗斯戴尔撞见,落了受人威胁的把柄。尽管知道她将充当着不光彩的掩人耳目的角色,贪图享乐的莉莉还是接受了道塞特夫人的地中海同游,遭诬陷导致名声扫地,姑妈也因此剥夺了她的财产继承权。
  莉莉种种的“越轨”行为让她受到了上流社会的严厉的惩罚,孤身无援的她被富豪朋友们狠狠抛弃,因为“这个世界太邪恶了”。在这个拜金的上流社会中,贫穷就意味着遭嘲弄,遭凌辱,遭驱逐。尽管聪慧的莉莉意识到了这点,但享乐的天性还是纵容她用自己的美貌去孤注一掷,成了男人们眼中的消费品,一步步地走向了自我毁灭。
  结语:
  根据布拉德雷的悲剧理论,悲剧中的苦难和灾祸都是突如其来而且超乎寻常的,给人物以巨大的震撼,而悲剧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物自身的性格。莉莉经历了家道败落、父母早亡、婚嫁失败、遭人诬陷、丧失继承权等种种生活的打击,饱尝生活之苦。而莉莉贪图享乐的天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矛盾冲突,使她在面对庸俗无聊的有钱人时屡屡临阵逃脱,所以不适应金钱世界的莉莉,最终只会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之路。
  参考文献:
  [1]Donald Pizer, American Realism and Naturalism[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任春艳, 伊迪斯·华顿小说中的文学自然主义观念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3]杨冬著, 文学理论: 从柏拉图到德里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4]伊迪斯·华顿著, 王小可泽.欢乐之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2  卡夫卡用文学创造了一个异化的世界,他的作品来源于现实,更多的是对于现实的隐喻。他作品中荒诞的情节、滑稽的人物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影射,暗示世界的缺陷,呼吁超越这个世界,卡夫卡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  卡夫卡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于异化世界的描绘,那是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不人道的世界、完全迥异于现实社
摘 要:罗伯-格里耶在他的新小说《橡皮》中颠覆小说传统,开辟了新小说创作,对读者提出邀请,邀请其参与小说创作,赋予读者解读和自己发挥的自由。本文尝试对《橡皮》中读者的角色和阅读的自由进行分析,挖掘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阅读观。  关键词:读者;阅读观;自由;新小说  作者简介:谢小丰(1982-),男,湖北天门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
对于同一面包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极为不同的样品,面包体积与蛋白质含量、沉降值、farinogram(粉质图)吸水率和mixogram(和面图)峰高等呈密切直线相关;与farinogram形成时
摘 要:文艺创作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往往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近年来风行英国的电视迷你剧《黑镜》对当下社会的技术进步进行了反思,反讽了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下人的异化。本文从赛博批评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科技与人的关系,深刻反思如何避免过度依赖科技,摒弃科技发展的弊端,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道路方向发展。  关键词:赛博空间;《黑镜3》;科技;讽刺  作者简介:靳明玉(1990-),女,黑龙江省萝北县人
与同事坦诚相待、和睦共处,是在办公室处人做事的原则。努力与同事处好关系,能使你在办公室里人缘极佳;赢取办公室人心,对你事业发展有极大帮助。注意以下五点,可助你在办公
目的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常见的炎症性系统性风湿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但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整合素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细胞中的
《醋栗》作为契诃夫“短篇三部曲”的第二篇,在叙述手法、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等方面都体现了与《套中人》的相互参照,深化了作者社会批判的主题思想,进一步奠定了“短篇三部
摘 要:艳情是日本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日本的艳情观和其他文化中的艳情观念相比较,有其明显的民族特点。这种审美型、艺术型的观念以及文学创作模式和日本民族的自然观、宗教观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艳情;日本文学;自然天性;审美方式  作者简介:康洁(1978-),女,安徽砀山人,博士,陕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东亚文学研究、当代英美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
目的:近年来,由于固定平台型全膝关节假体设计存在某些缺陷,旋转平台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逐渐增加。虽然旋转平台型假体相对于固定平台
女性主义始于19世纪30年代,致力于白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女权运动,并对父权制思想提出质疑。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才促进了有色女性的觉醒。爱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