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课堂的创生衔接,升华点题”、“课堂的惊喜,别样的感悟”、“体验的课堂,用心的发现”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在课内阅读中实现个性化阅读,营造良好的课内阅读生态课堂环境。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 课内 互动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在当下,不管是海量阅读、经典素读还是群文阅读,都热烈地向往课外的阅读世界,似乎那里才是语文的香格里拉所在。但笔者认为,语文能力的习得,特别是阅读习惯和能力的获得,更多还在于课内阅读的精讲精导。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势下,提倡课内的个性化阅读,我们会发现,其实墙内花亦香。下面试着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4的教学为例,浅谈一下如何开展自然生成的课内个性化阅读。
上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4,本单元导语是:“一些成语和故事,能带给我们启示。”二年级学生大部分接触的是生字或者二字词,四字词也接触了一些,带有故事和寓意的成语学习是初次,如何让学生在成语这一拥有广阔涵义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和人文素养,老师恐怕要花点心思。
一、课堂的创生衔接,升华点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这里,学生对于“尺寸”两个度量单位还是不理解,需要把两个长度具体和统一化。尺是相当于33厘米左右,寸是相当于3厘米左右,统一了数量单位学生一下子就比较出来了。但是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个成语。接下来用一个故事进行形象化例举:
一只小羊和一只高大的骆驼相遇了,恰好骆驼肚子也饿了。于是,它就抬头吃起了树上的树叶,吃得很开心。小羊见了也十分眼红,它见那树太高,怎么跳都够不着。这时,小羊和骆驼同时发现了一个木栏中有许多又鲜又多的小草,骆驼十分为难,因为它的个子太高,无法钻进去吃草,可它舍不得这一片小草,这回,小羊笑着钻进木栏里吃了个饱,留下的骆驼在木栏外干瞪眼。
聪明的学生就知道了故事的道理,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为了衔接到“取长补短”上头去,我在课堂上临时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你看,骆驼吃到树叶,小羊吃不到,小羊不高兴了。小羊吃到了小草,骆驼又吃不到,骆驼又不高兴了。任何情况下都有一个人不高兴,你怎么样才能让他们都高兴起来,同时都吃到树叶和小草呢?”同学们这下来兴趣了,纷纷讨论了起来。梓豪举手了,他说:“有一个好办法,骆驼吃树叶的时候,把小羊驼在自己的背上,小羊就够得着了。小羊吃小草时,把小草放在自己的背上,骆驼就够得着了。”同学们一下子都乐了,赞成这个想法。老师趁机提问:“你们看,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学生齐答:“取长补短。”于是学生在形象化的故事中求得了成语的确义——两个动物都高兴了,这就是相得益彰了。
抓住一个点,在课堂中提供故事等素材补充课内阅读,老师创生链接,能更有效地升华主题。同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在回应中紧扣主题,能把学生的理解导向深入。
二、课堂的惊喜,别样的感悟
学习到“井底之蛙”,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有部分学生已经在课外故事书中读过了。于是,看那高高扬起的小手,让他们来说说吧,那是一种表现的喜悦和分享的快乐,不能轻易错过。优秀的孩子把“井底之蛙”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说出来了,趁机进行表扬和肯定课外阅读的用心和认真。一方面能够鼓励分享的学生,同时也能把其他学生影响阅读的道上来。
这时,一个调皮的小文同学又高高地把手举起,他说自己还有别的看法。“如果我们人站在外面,望着井口,这时就只看见一片天空和自己的头了。”太棒了,心里暗暗为这个学生喝彩,他懂得反向思维,他虽然由于语言的局限没能告诉我们,但老师已经知道他的观点了。作为井底之蛙,只能生活在井底,看到井口大的天,那是由于外物的局限。但如果一个人生长在外面遼阔的世界,可以看到海阔天空,但却总是局限自己,往井口大小看,这是一种主观上的局限。那就是更不应该了。因此,我们人虽然有时改变不了客观条件,但是心应该是宽阔的。同学们都似懂非懂地点头了,没有关系,这只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老师又跟他们拓展“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更有高楼,学生们体会更加深刻了,他们知道这个外面的世界和自己的世界都是辽阔的。
允许你的课堂发出多种声音,有选择地回应这些声音,你会发现,师生在课内的阅读中也能有别样的收获和感悟,课文在这些开放的声音中被深化了,扩宽了它的外延。
三、体验的课堂,用心的发现
对于课内文章的学习,由于知识点的坡度太大,或者是作业或者考试任务的打压,学生可能会失去兴趣。当对课文没有兴趣时,学生和课文实际上是两层皮,没有真正建立内在的情感或者思维上的关联。
成语“管中窥豹”,学生可能有点难以理解,这时要打破这层关系,笔者想到了在课堂中用体验式的方法。
师:请把你的大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小圈圈,把你的左眼遮住,用你的右眼透过小圈圈来看看你旁边的这位同学。
同学们都尝试了,都非常兴奋。他们举手纷纷都说看到这个同学的鼻子,看到那个同学的头,看到某某同学的肚子。
师:是不是从头到脚都看到呢?
生:不是。
师:对了,这就像是用竹管去看一只豹子,你只能看到豹子的一部分,比喻只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
用体验式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刻。“一叶障目”亦然,学生做美术剪贴画正好去摘了树叶,让他们把树叶都拿出来,用树叶把眼睛挡住,看看能不能见到其他东西。学生们因此也都有了体会。
课内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阵地,语文能力结构是主干,在此之外,枝叶的茂盛也能为大树增添风景。机智的回应和生成,共读共悟,在体验中学习,和谐的师生学习关系等,都是课内个性化阅读中美丽的花朵。让我们也一起营造课内阅读的风景,欣赏这墙内的花香,生态的课堂也便从这里开始。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 课内 互动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在当下,不管是海量阅读、经典素读还是群文阅读,都热烈地向往课外的阅读世界,似乎那里才是语文的香格里拉所在。但笔者认为,语文能力的习得,特别是阅读习惯和能力的获得,更多还在于课内阅读的精讲精导。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势下,提倡课内的个性化阅读,我们会发现,其实墙内花亦香。下面试着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4的教学为例,浅谈一下如何开展自然生成的课内个性化阅读。
上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4,本单元导语是:“一些成语和故事,能带给我们启示。”二年级学生大部分接触的是生字或者二字词,四字词也接触了一些,带有故事和寓意的成语学习是初次,如何让学生在成语这一拥有广阔涵义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和人文素养,老师恐怕要花点心思。
一、课堂的创生衔接,升华点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这里,学生对于“尺寸”两个度量单位还是不理解,需要把两个长度具体和统一化。尺是相当于33厘米左右,寸是相当于3厘米左右,统一了数量单位学生一下子就比较出来了。但是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个成语。接下来用一个故事进行形象化例举:
一只小羊和一只高大的骆驼相遇了,恰好骆驼肚子也饿了。于是,它就抬头吃起了树上的树叶,吃得很开心。小羊见了也十分眼红,它见那树太高,怎么跳都够不着。这时,小羊和骆驼同时发现了一个木栏中有许多又鲜又多的小草,骆驼十分为难,因为它的个子太高,无法钻进去吃草,可它舍不得这一片小草,这回,小羊笑着钻进木栏里吃了个饱,留下的骆驼在木栏外干瞪眼。
聪明的学生就知道了故事的道理,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为了衔接到“取长补短”上头去,我在课堂上临时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你看,骆驼吃到树叶,小羊吃不到,小羊不高兴了。小羊吃到了小草,骆驼又吃不到,骆驼又不高兴了。任何情况下都有一个人不高兴,你怎么样才能让他们都高兴起来,同时都吃到树叶和小草呢?”同学们这下来兴趣了,纷纷讨论了起来。梓豪举手了,他说:“有一个好办法,骆驼吃树叶的时候,把小羊驼在自己的背上,小羊就够得着了。小羊吃小草时,把小草放在自己的背上,骆驼就够得着了。”同学们一下子都乐了,赞成这个想法。老师趁机提问:“你们看,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学生齐答:“取长补短。”于是学生在形象化的故事中求得了成语的确义——两个动物都高兴了,这就是相得益彰了。
抓住一个点,在课堂中提供故事等素材补充课内阅读,老师创生链接,能更有效地升华主题。同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在回应中紧扣主题,能把学生的理解导向深入。
二、课堂的惊喜,别样的感悟
学习到“井底之蛙”,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有部分学生已经在课外故事书中读过了。于是,看那高高扬起的小手,让他们来说说吧,那是一种表现的喜悦和分享的快乐,不能轻易错过。优秀的孩子把“井底之蛙”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说出来了,趁机进行表扬和肯定课外阅读的用心和认真。一方面能够鼓励分享的学生,同时也能把其他学生影响阅读的道上来。
这时,一个调皮的小文同学又高高地把手举起,他说自己还有别的看法。“如果我们人站在外面,望着井口,这时就只看见一片天空和自己的头了。”太棒了,心里暗暗为这个学生喝彩,他懂得反向思维,他虽然由于语言的局限没能告诉我们,但老师已经知道他的观点了。作为井底之蛙,只能生活在井底,看到井口大的天,那是由于外物的局限。但如果一个人生长在外面遼阔的世界,可以看到海阔天空,但却总是局限自己,往井口大小看,这是一种主观上的局限。那就是更不应该了。因此,我们人虽然有时改变不了客观条件,但是心应该是宽阔的。同学们都似懂非懂地点头了,没有关系,这只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老师又跟他们拓展“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更有高楼,学生们体会更加深刻了,他们知道这个外面的世界和自己的世界都是辽阔的。
允许你的课堂发出多种声音,有选择地回应这些声音,你会发现,师生在课内的阅读中也能有别样的收获和感悟,课文在这些开放的声音中被深化了,扩宽了它的外延。
三、体验的课堂,用心的发现
对于课内文章的学习,由于知识点的坡度太大,或者是作业或者考试任务的打压,学生可能会失去兴趣。当对课文没有兴趣时,学生和课文实际上是两层皮,没有真正建立内在的情感或者思维上的关联。
成语“管中窥豹”,学生可能有点难以理解,这时要打破这层关系,笔者想到了在课堂中用体验式的方法。
师:请把你的大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小圈圈,把你的左眼遮住,用你的右眼透过小圈圈来看看你旁边的这位同学。
同学们都尝试了,都非常兴奋。他们举手纷纷都说看到这个同学的鼻子,看到那个同学的头,看到某某同学的肚子。
师:是不是从头到脚都看到呢?
生:不是。
师:对了,这就像是用竹管去看一只豹子,你只能看到豹子的一部分,比喻只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
用体验式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刻。“一叶障目”亦然,学生做美术剪贴画正好去摘了树叶,让他们把树叶都拿出来,用树叶把眼睛挡住,看看能不能见到其他东西。学生们因此也都有了体会。
课内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阵地,语文能力结构是主干,在此之外,枝叶的茂盛也能为大树增添风景。机智的回应和生成,共读共悟,在体验中学习,和谐的师生学习关系等,都是课内个性化阅读中美丽的花朵。让我们也一起营造课内阅读的风景,欣赏这墙内的花香,生态的课堂也便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