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研活动开展中熟手教师的角色定位
1引领者
熟手教师引领同伴共同成长。教研活动中的熟手教师观看同伴的教育活动、计划本、教育笔记等,了解同伴在专业能力发展、个人自我成长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并提出同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2合作者
熟手教师携同同伴不断进步。教研活动中提供时间、空间,让熟手教师与同伴成为互为学习者、合作者、培训者,他们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只是个有侧重点而已。熟手教师和同伴既是主动的学习者又是开拓信息渠道者,大家主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知。这样的教研活动让教师群体的观点碰撞、经验分享,是共同建构新认知的过程。
二、教研活动开展中熟手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
1题过程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教研活动“以问题为中心”,因为“教师来学习总是有自己的预期的,这种预期常常是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这也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每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是不相同的,教研活动可利用分层(新手教师、成长教师、熟手教师、优秀教师)。让不同的教师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综合性的、有利于自己实施的策略。
2方式下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要真正发挥熟手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必须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在此次园本培训中,如案例分析、观察研讨、互动操作、体验感受、讲座研习、采集反思、对比教学、实景运用等方式。达到教师优势互补、共生共长的培训目标。
三、教研活动开展中熟手教师培训方法
1熟手教师主讲式
熟手教师参与各项教科研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教科研实践经验,幼儿园为锻炼熟手教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制定了熟手教师主讲人负责制。即针对年轻教师工作中的困惑,熟手教师分别确定自己的主讲内容,在主题讲座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2专题内容研讨式
对于研究的专题或教师们共同关心和面临的问题,事先确定具体内容和时间,让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思考、实践后组织研讨,实现经验共享,合作互惠,在交流和研讨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种方式可以促进骨干教师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更加注重在实践中思考,逐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理论提升助推式
根据马斯洛的“成就理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熟手教师一般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应鼓励熟手教师把自己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并进行总结提升。通过开展讲座,请有关专家给予教师写作方面的指导和培训;鼓励熟手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级研究论文的征稿;鼓励熟手教师在进行工作总结的同时,积极向专业刊物投稿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能力,为教师留下成长足迹。
4专家现场指导式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多为注入式的学习,专家讲,教师听,教师们总期待有专家告诉我们怎么做,对ⅹⅹ问题给一个答案,对ⅹⅹ情况给一个权威的解释,当我们如获至宝般拿来运用时,往往出现对不上号、入不了座的现象。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沟通必须在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对话中实现。通过专家全程跟踪、现场点评、活动交流,启迪了教师的智慧,使熟手教师更好地理解了新理念,明白了怎样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在整个教研活动中,形成了教师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众之间、个体与专家之间的互动局面,改变了以往讲座式、报告式的教师培训模式,活动具有新颖、鲜活的特色。
四、教研活动中熟手教师发展的具体要求
教研活动中要发挥熟手教师的中坚力量,就必须给予熟手教师肯定、支持、协助、鼓励、甚至是奖励。因此要做到以下要求:把主动权交给熟手教师,让他们在教研活动中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在实践中提高熟手教师的能力,让他们自己策划活动,主持活动全过程;引导熟手教师站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开阔思路、提高判断能力;为熟手教师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教师善于展示自己;增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逐渐养成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激发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1引领者
熟手教师引领同伴共同成长。教研活动中的熟手教师观看同伴的教育活动、计划本、教育笔记等,了解同伴在专业能力发展、个人自我成长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并提出同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2合作者
熟手教师携同同伴不断进步。教研活动中提供时间、空间,让熟手教师与同伴成为互为学习者、合作者、培训者,他们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只是个有侧重点而已。熟手教师和同伴既是主动的学习者又是开拓信息渠道者,大家主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知。这样的教研活动让教师群体的观点碰撞、经验分享,是共同建构新认知的过程。
二、教研活动开展中熟手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
1题过程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教研活动“以问题为中心”,因为“教师来学习总是有自己的预期的,这种预期常常是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这也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每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是不相同的,教研活动可利用分层(新手教师、成长教师、熟手教师、优秀教师)。让不同的教师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综合性的、有利于自己实施的策略。
2方式下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要真正发挥熟手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必须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在此次园本培训中,如案例分析、观察研讨、互动操作、体验感受、讲座研习、采集反思、对比教学、实景运用等方式。达到教师优势互补、共生共长的培训目标。
三、教研活动开展中熟手教师培训方法
1熟手教师主讲式
熟手教师参与各项教科研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教科研实践经验,幼儿园为锻炼熟手教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制定了熟手教师主讲人负责制。即针对年轻教师工作中的困惑,熟手教师分别确定自己的主讲内容,在主题讲座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2专题内容研讨式
对于研究的专题或教师们共同关心和面临的问题,事先确定具体内容和时间,让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思考、实践后组织研讨,实现经验共享,合作互惠,在交流和研讨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种方式可以促进骨干教师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更加注重在实践中思考,逐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理论提升助推式
根据马斯洛的“成就理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熟手教师一般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应鼓励熟手教师把自己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并进行总结提升。通过开展讲座,请有关专家给予教师写作方面的指导和培训;鼓励熟手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级研究论文的征稿;鼓励熟手教师在进行工作总结的同时,积极向专业刊物投稿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能力,为教师留下成长足迹。
4专家现场指导式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多为注入式的学习,专家讲,教师听,教师们总期待有专家告诉我们怎么做,对ⅹⅹ问题给一个答案,对ⅹⅹ情况给一个权威的解释,当我们如获至宝般拿来运用时,往往出现对不上号、入不了座的现象。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沟通必须在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对话中实现。通过专家全程跟踪、现场点评、活动交流,启迪了教师的智慧,使熟手教师更好地理解了新理念,明白了怎样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在整个教研活动中,形成了教师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众之间、个体与专家之间的互动局面,改变了以往讲座式、报告式的教师培训模式,活动具有新颖、鲜活的特色。
四、教研活动中熟手教师发展的具体要求
教研活动中要发挥熟手教师的中坚力量,就必须给予熟手教师肯定、支持、协助、鼓励、甚至是奖励。因此要做到以下要求:把主动权交给熟手教师,让他们在教研活动中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在实践中提高熟手教师的能力,让他们自己策划活动,主持活动全过程;引导熟手教师站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开阔思路、提高判断能力;为熟手教师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教师善于展示自己;增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逐渐养成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激发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