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伟是一位野性十足,身体壮壮的的孩子,再加上读书迟,年龄大,班里哪个都敬他三分。可想而知,他不会少挨批评。2010年暑期开学,我新接这个班,做了他的班主任。他在班级称王称霸也就够了,开学没几天在回家的路上竟然和其他班同学打了起来。那位同学脸上被他用棍子划破了,鲜血直流。此时的我先将那位同学带到医院包扎好。我就按惯例,把李伟送到家,找他的父母和那位学生的家长会面把事情解决好。
我顶着炎炎烈日,边走边和他谈心。可问他家在哪儿,他一会儿说在街南,一会儿说在街北;一会儿说父母不在家,在别人家吃饭的,一会儿说在家吃的。我就跟着他的话在大街上转了好几圈。我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满头大汗不说,两腿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我气得忍不住对他大喊了起来:“李伟,你给我说清楚,你家到底在哪里?你没有看见老师满头大汗吗?假如是你的妈妈你会这样做吗?你舍得吗?你多大了?是学前班的吗?……” 我自己也不知说多少句才停下来。
等我冷静下来时,听到李伟大声说:“老师,对不起了。我现在就带你到我家。” “我不要你说对不起,你把我带到你家就行了。”
他把我带到河西的一所茅草屋。我进到屋里看了看,屋里除了一张小小的餐桌 什么 也没有呀?我感到很奇怪:“这是什么房子?你不会在骗我吧?” 谁知李伟说:“这次我没有撒谎。这就是我的家。”
“天哪,这就是你的家?”
“是的。” 我又认真地看了看屋外,不远处坐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一看就知道是吃尽千辛万苦的老人。我忍不住问:“那是谁?”
“我奶奶。家里只有奶奶和我在住,爸爸妈妈到远方去打工了。”接着又小声地说:“我不是有意不让您来我家的,我是怕您笑话。”
“什么?笑话?”我的心里怔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于是和他走出小屋来到他奶奶面前和他的奶奶谈了好长时间,同时也了解了他家不少情况。他是个”无家”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打工仔,没有固定的工作和住所,四海为家,他常年跟着奶奶就住在这间小茅草屋里。
回校的路上,我对他说:“从你不想让我知道你的家,我知道你很懂事。可是你撒谎就不对了,打人更不对。你也知道你家庭很困难,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看你的奶奶吧,七十多岁了吗?腰都累弯了,还要给你洗衣、做饭,容易吗?……”
没想到,他竟然哭了起来。我知道,他被感动了,真的被感动了。
从那以后,李伟再也没有伸手打过一位同学,而且现在还是我的得力助手,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帮我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有句话说得好:人心是土地,感动是泉水。感动是泉水,涓涓流入孩子的心田,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洗礼。我说感动更是一种养分,滋补着幼小的心灵。李伟若是没有感动,他后来能转变吗?这就是感动滋润着他、养育了他,使他改掉了不止是打人的缺点。那么如何使学生感动呢?
一、要孩子感动,自己必须先被感动 上述案例中,首先被感动的是我自己。听了李伟说:“我不是有意不让您来我家的,我是怕您笑话。”我当时何止是感动,真的是心灵受到震撼。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为身边的人和事触发,要有感动。
二、要孩子感动,必须真心去爱、去交流 “用爱润物,物会感化;用爱育人,人会感动;用爱奉献,终有收获”。
爱就是对学生的接纳和理解,更需要的是奉献。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奉献爱的事业。此案例中,如果我不去接纳、不去理解这位孩子,他会受感动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白一个人的感受要比明白真相更重要。李伟不愿告诉我他的家在哪里,他这是在保护自己的自尊。我能有什么话说呢?我能不理解他吗?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话多并不见得有效,有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进行交流,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对方感受到被关爱。此不谈我发那么一大通的火,就是我和他在街上来回走好几圈,满头大汗也应该足以感动了他。再加上与他心灵的沟通,有什么顽石化不开的? 让我们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们的那份纯真的情感。 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努力使我们的孩子感动吧!
我顶着炎炎烈日,边走边和他谈心。可问他家在哪儿,他一会儿说在街南,一会儿说在街北;一会儿说父母不在家,在别人家吃饭的,一会儿说在家吃的。我就跟着他的话在大街上转了好几圈。我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满头大汗不说,两腿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我气得忍不住对他大喊了起来:“李伟,你给我说清楚,你家到底在哪里?你没有看见老师满头大汗吗?假如是你的妈妈你会这样做吗?你舍得吗?你多大了?是学前班的吗?……” 我自己也不知说多少句才停下来。
等我冷静下来时,听到李伟大声说:“老师,对不起了。我现在就带你到我家。” “我不要你说对不起,你把我带到你家就行了。”
他把我带到河西的一所茅草屋。我进到屋里看了看,屋里除了一张小小的餐桌 什么 也没有呀?我感到很奇怪:“这是什么房子?你不会在骗我吧?” 谁知李伟说:“这次我没有撒谎。这就是我的家。”
“天哪,这就是你的家?”
“是的。” 我又认真地看了看屋外,不远处坐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一看就知道是吃尽千辛万苦的老人。我忍不住问:“那是谁?”
“我奶奶。家里只有奶奶和我在住,爸爸妈妈到远方去打工了。”接着又小声地说:“我不是有意不让您来我家的,我是怕您笑话。”
“什么?笑话?”我的心里怔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于是和他走出小屋来到他奶奶面前和他的奶奶谈了好长时间,同时也了解了他家不少情况。他是个”无家”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打工仔,没有固定的工作和住所,四海为家,他常年跟着奶奶就住在这间小茅草屋里。
回校的路上,我对他说:“从你不想让我知道你的家,我知道你很懂事。可是你撒谎就不对了,打人更不对。你也知道你家庭很困难,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看你的奶奶吧,七十多岁了吗?腰都累弯了,还要给你洗衣、做饭,容易吗?……”
没想到,他竟然哭了起来。我知道,他被感动了,真的被感动了。
从那以后,李伟再也没有伸手打过一位同学,而且现在还是我的得力助手,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帮我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有句话说得好:人心是土地,感动是泉水。感动是泉水,涓涓流入孩子的心田,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洗礼。我说感动更是一种养分,滋补着幼小的心灵。李伟若是没有感动,他后来能转变吗?这就是感动滋润着他、养育了他,使他改掉了不止是打人的缺点。那么如何使学生感动呢?
一、要孩子感动,自己必须先被感动 上述案例中,首先被感动的是我自己。听了李伟说:“我不是有意不让您来我家的,我是怕您笑话。”我当时何止是感动,真的是心灵受到震撼。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为身边的人和事触发,要有感动。
二、要孩子感动,必须真心去爱、去交流 “用爱润物,物会感化;用爱育人,人会感动;用爱奉献,终有收获”。
爱就是对学生的接纳和理解,更需要的是奉献。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奉献爱的事业。此案例中,如果我不去接纳、不去理解这位孩子,他会受感动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白一个人的感受要比明白真相更重要。李伟不愿告诉我他的家在哪里,他这是在保护自己的自尊。我能有什么话说呢?我能不理解他吗?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话多并不见得有效,有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进行交流,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对方感受到被关爱。此不谈我发那么一大通的火,就是我和他在街上来回走好几圈,满头大汗也应该足以感动了他。再加上与他心灵的沟通,有什么顽石化不开的? 让我们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们的那份纯真的情感。 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努力使我们的孩子感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