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珠母贝备尝艰辛,把体内沙粒育成珍珠后死去了。它被海水带到沙滩上,多年后,被一名来自山区的小朋友发现了,孩子用脚一踢,破碎的贝壳里滚出一颗闪亮的大珠子。孩子捡起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是非常值钱的大珍珠,珍珠是小沙粒钻进贝妈妈体内,妈妈用血和肉包裹起来磨制而成的,现在贝妈妈为它的孩子死了。贝妈妈是非常可怜而又可敬的。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想了想,重新跑到发现贝妈妈的地方。他先细心地把自己踢散的贝壳捡到一起,从中选出一块大贝壳藏在自己胸前的衣袋里,然后认真地把剩余的碎贝壳埋在沙子下,最后迎着妈妈赞许的目光跑去。
认真阅读、理解上述材料,或整体把握,或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的范围之内,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②不得套作。③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思路一:贝的生活经历和命运,使人很容易想到我们的母亲。母亲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可谓艰辛备尝,但又无怨无悔。她们用整个生命编织着家庭的春光、世界的生机和人类的未来。这与孕育了珍珠的贝多么相似啊!因而,可通过“贝”做关于母爱的联想,从而歌颂母亲伟大的奉献精神。
思路二:孕育了一颗硕大的珍珠的贝,和一般的贝外表并没有什么区别,它被海水带到沙滩一过就是多年,但孩子偶然的一脚,使它内藏的珍珠见以天日,终于出人头地。据此,我们可以联系社会人生,讨论“人,要善于展示自己,不能一味地被动等待”或“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
思路三:贝的体内不幸钻进了沙粒,这就意味着它的苦难来临了,陷入了人生的逆境。然而,就是在这“苦难的冬天”,就在这“险恶的处境”,珠母贝却能化平凡为卓越,孕育出生命的奇迹。据此,我们完全可以联想、结构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或“苦难造就真正的生命”为主旨的文章。
思路四:沙粒钻入珠母贝体内,这是贝的不幸。它虽然痛苦难挨,却无法摆脱,说明它的生命遭遇了艰难险阻。如何对待这突如其来的遭遇?珠母贝的做法是以积极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基于此,我们就可以以贝的接纳、适应为联想契机,来做一做关于“当现实无法改变时,就调整我们的心态,努力适应环境,从而创造人生价值的”文章。
思路五:“珠母贝们”功绩伟大,但它们的境遇很少似材料中的“珍藏且埋葬”,往往是“取珍珠而被抛弃”。这既是一种残酷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可悲的社会现实。据此,我们在可怜“贝”的同时,怎能不感慨万千、连声惋叹?可以写关于“感恩于伟大的付出”“针砭公德的沦丧”或“继承文明、奉行孝道、弘扬美德”的文章。
思路六:珠母贝平凡无奇,仅是贝类一种;小沙粒也普普通通,没大的用场。然而,二者结合居然成了价值连城的珍珠!它们的奇迹就是:沙粒有幸进入珠母贝体内,珍珠贝有幸磨制、孕育沙粒——它们把握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这让我们产生联想进而探讨下述议题:当遭遇不幸和困苦时是不是机遇来临了?机遇是不是每个奇迹的开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机遇?把握机遇和失掉机遇的结果会怎样?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
[佳作一]
创新思维,展示自己
张驰甫
一位企业家说过,生产了好的商品,而不去宣传它,就不能招徕顾客,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产品积压乃至损毁就在所难免。人也是一样,思维囿于常规,有才能而不去表现,如锦衣夜行,是很遗憾的事。要想对方欣赏并重用你,你就得给自己创造机会,使他看到你出众的才华,了解你真正的价值。否则,即使是“好酒”,也怕“巷子深”。
一只珍珠贝,腹内孕育了一颗硕大的珍珠。如果它不主动追随潮水置身海滩,让日晒风化去掉其外壳,那么它将会永沉海底,虽璀璨夺目也终无出头露面、显示价值连城之日。
如果说敢为人先、靠自荐脱颖而出的毛遂离我们太远的话,我们暂且不提。先和大家说一位当代的“毛遂”。他是福州大学管理学院贸易系的一位毕业生,名字叫杨少锋。在当年的毕业供需见面会上,他一改被动为主动,像一些招聘企业一样,自租摊位,打出了“谁聘我,年薪十万”的广告牌推销自己。这一惊世骇俗的策划虽引起一些争议,但大多数人从他现场的“23456”的宣传要点中看出,他的“狂妄”是有实力作底气的,这不但是青春豪情的释放,更是自信的宣言和展示自己的杰作!我不能不由衷地为他喝彩!
有些人认为在一些情况下自我展示会被视为出风头,搞“炒作”,弄不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最好是靠人推荐。岂不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还少吗?另外,靠人推荐,其实仍然需要自我表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流芳千古,大家都知道是徐庶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但在这之前,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自比管仲、乐毅”,三顾茅庐之举的有无也还是个未知数。
毛遂和杨少锋等人不但告诉我们要勇于展示自己,还告诉我们要善于展示自己。在善于展示自己方面,他们能瞄准时机,也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地点,从而使展示收到最佳效果。毛遂的自荐就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为解邯郸之围,赵平原君急需有勇力文武兼备者20人前往楚国合纵,在得19人后再无可选取的用人之际,毛遂挺身而出,结果“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帮助平原君达到了目的,从此被待为上客。
综上所述,为了使自己这块金子早日发光,我们不但要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来鼓励自己,还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更好地展示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
此文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丰富而精当的选材。为了表现“才美要自现”的主题,作者思接千载、笔撮古今,从两千多年前的毛遂,到一千多年前的诸葛孔明,再到当今杨少锋,无不是凭借“展示自己”而成功的典范。如此典型的材料,颇具代表性、权威性,令人信服。二是灵活而传神的引用。恰当的运用,可收到言简意丰、精警传神的功效。文章或间接地引用俗语,或直接引用大家的名言,或引用材料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都能使论述切中肯綮,很好地服务于所阐述的观点。 [佳作二]
苦难,是季节的冬天
郭 雪
有人说真正的生命从苦难开始,这是千真万确的。
没有苦难的生命是幸运的,但它更是单调的、苍白的、空虚的、脆弱的;经历了苦难的生命,才是丰富的、多彩的、充实的、坚强的。就像冬天留下的生命一样,是真正的生命。因为苦难不仅是苦难,还孕育着创造和升华,孕育着希望,孕育着崛起,孕育着快乐和幸福。
贝的体内进了沙粒,它遭遇了苦难。这个苦难刺激它分泌出一种叫珍珠质的东西,将沙子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你看,沙粒变珍珠的奇迹,不是苦难创造的吗?沙粒变珍珠的奇迹,不是生命的升华吗?由蚕到茧、由蛹到蝶的蜕变,亦如此。贝、蛾、蝶等的真正生命,都是从苦难开始的。
晚霞中的大漠上,伫立着一只昂首的骆驼,黑色的剪影仿佛是忧伤与痛苦的凝聚,骆铃也仿佛诉说着无奈与萧索。但你能说那不是一种纯美,不是一种希望吗?
春秋时,越国被吴所灭,越王经受着亡国之痛。但他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知耻后勇,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雪耻,成为崛起于痛苦的典范。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失聪可以说是致命的痛苦,可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谱出了世界最强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挫折、艰辛,培育着他们性格的完善;坎坷、不幸,锻造着他们品格的高洁;痛苦、磨难,加速着他们心性的成熟。正像莫里哀所说——“苦难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我要说——“苦难是崛起的台阶”,正是苦难引导着他们走向人生的峰巅。
每一个新的生命,都是从母亲的苦难中诞生的,孩子成长成熟的每一步,更是不断地给母亲出着难题,母亲加倍地承受着孩子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母亲正是在这苦难和烦恼中,享受着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因为从生理到心理上她缔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的确是“痛苦并快乐着,快乐并痛苦着”。苦难是快乐的缔造者。走过严冬的人,春天会带给他最大的欣喜;跋涉于沙海的人,清泉会带给他最美的甘甜,苦难、不幸和幸福、快乐往往是孪生兄弟。
苦难是季节的冬天,我们感谢它孕育并赐给我们全新的生命。
[点评]
这是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值得学习借鉴处如下:首先以“有人说真正的生命从苦难开始,这是千真万确的”开篇,要言不烦地提出议论的中心,然后分别从“没有苦难其生命会如何”“有了苦难其命运又将怎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论证。不论是“贝孕育珍珠的艰辛”“蚕化茧、蛹化蝶的蜕变”“驼铃的萧索寂寞”等事实的列举,还是“文王厄而演《周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苦难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和“快乐并痛苦着,痛苦并快乐着”等名言的阐述,无不紧紧围绕议论中心、简明有力地佐证观点。通篇呈“总—分—总”的论证思路,显得结构严谨、论证有力。
[佳作三]
成岭成峰 贵在选择
张弛甫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诗人苏轼这两句诗揭示出深刻的生活哲理:人们对事物所以会“见仁见智”,关键就在于选择,选择决定着对事物的认知,选择决定着人生的趋向,决定着未来和结果。
不是么,世界复杂,人生多样,这多样就源于选择的不同。如果你问春天是什么样的?她具有怎样的特征?南朝文学家丘迟会告诉你:“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唐代大诗人李白会吟道:“燕草如碧丝,秦桑低嫩枝。”杜牧会唱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感受则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而现代著名学者朱自清则给你以生动的比喻:“春天像小姑娘,她花枝招展……”同是春天,笔下何以异样?这是人们思维的角度不同、选择的特征不同,才有此“千竿篁竹万种节,一树梅花百首诗”的结果。
是的,同是一株竹子,有人赞美它“未出地时先有节,一到凌云总虚心”;有人贬斥它“腹空不堪栋梁用,随船飘泊泪涟涟”。同是望月抒怀,有人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盛赞月光的普照,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有人却说:“盗得日晖为己用,照耀毕竟有限时。”——大贬月亮是个盗名欺世之徒,其作为实在有限。同是送友惜别,有人低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显得别情依依、缠绵凄惋;有人却高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是何等的苍凉悲壮、慷慨豪迈!所以呈此各异,就因人们的心境不同,进而做出的选择不同,才有此“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的结果。
世界是多元的,思维是多向的。人们观察、理解的事物的角度是多侧面、多方位的,因而感悟、认识及其人生价值取向的选择也必然是多层次、多品位的。李白选择了不“摧眉折腰”,自有他傲岸豪放的飘逸;范仲淹选择了“先忧后乐”,自有他忧国忧民的胸襟;于谦选择了不怕“粉身碎骨”,自有他清白高洁的风范;谭嗣同选择“横刀向天”,自有他敢为人先的壮举;周恩来选择了“鞠躬尽瘁”,自有他举世敬仰的崇高……见贤思齐、唯美是从,既然置身于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就必须正视社会人生的复杂多样,我们一定要像登山者那样,在平时,甚至生死攸关的时候,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维去抉择、去追求、去拼搏,努力使自己人生选择闪耀出创造性的异彩。
[点评]
此文突出的特点有三:一是联想丰富、选材精当。散文离不开联想,离不开“形散神聚”的基本要求。文章不论是“关于春天”的回答,还是“人生价值认同”的描述,其取材丰富而不芜杂,翔实而又精当,并都巧妙地编织在“贵在选择”这根红线之上,从而使材料玑珠闪烁,起到很好的原事论理的作用。二是取材课本、学以致用。文章引用材料不下20处之多,仅有二三处未见于课本,这表明作者是个用心读书的人。虽然人们常说“读书如储宝”,把读书看作积累财富的过程,但积累仅仅是出发点;学习的落脚点是用,“十年磨一剑”,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如此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会给阅卷老师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三是辞彩纷呈、妙语联珠。巧用辞格、显示良好的语言功力,当是本文的另一特点。恰当地运用排比使尾段散偶交错、张弛有致,更显得节奏明快、语势磅礴;多处引用,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不仅表明小作者热爱读书、注重积累,学有收益、富有才气,还在丰富、充盈文章内容的同时,增加了文章表达的信度和力度。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珠母贝备尝艰辛,把体内沙粒育成珍珠后死去了。它被海水带到沙滩上,多年后,被一名来自山区的小朋友发现了,孩子用脚一踢,破碎的贝壳里滚出一颗闪亮的大珠子。孩子捡起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是非常值钱的大珍珠,珍珠是小沙粒钻进贝妈妈体内,妈妈用血和肉包裹起来磨制而成的,现在贝妈妈为它的孩子死了。贝妈妈是非常可怜而又可敬的。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想了想,重新跑到发现贝妈妈的地方。他先细心地把自己踢散的贝壳捡到一起,从中选出一块大贝壳藏在自己胸前的衣袋里,然后认真地把剩余的碎贝壳埋在沙子下,最后迎着妈妈赞许的目光跑去。
认真阅读、理解上述材料,或整体把握,或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的范围之内,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②不得套作。③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思路一:贝的生活经历和命运,使人很容易想到我们的母亲。母亲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可谓艰辛备尝,但又无怨无悔。她们用整个生命编织着家庭的春光、世界的生机和人类的未来。这与孕育了珍珠的贝多么相似啊!因而,可通过“贝”做关于母爱的联想,从而歌颂母亲伟大的奉献精神。
思路二:孕育了一颗硕大的珍珠的贝,和一般的贝外表并没有什么区别,它被海水带到沙滩一过就是多年,但孩子偶然的一脚,使它内藏的珍珠见以天日,终于出人头地。据此,我们可以联系社会人生,讨论“人,要善于展示自己,不能一味地被动等待”或“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
思路三:贝的体内不幸钻进了沙粒,这就意味着它的苦难来临了,陷入了人生的逆境。然而,就是在这“苦难的冬天”,就在这“险恶的处境”,珠母贝却能化平凡为卓越,孕育出生命的奇迹。据此,我们完全可以联想、结构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或“苦难造就真正的生命”为主旨的文章。
思路四:沙粒钻入珠母贝体内,这是贝的不幸。它虽然痛苦难挨,却无法摆脱,说明它的生命遭遇了艰难险阻。如何对待这突如其来的遭遇?珠母贝的做法是以积极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基于此,我们就可以以贝的接纳、适应为联想契机,来做一做关于“当现实无法改变时,就调整我们的心态,努力适应环境,从而创造人生价值的”文章。
思路五:“珠母贝们”功绩伟大,但它们的境遇很少似材料中的“珍藏且埋葬”,往往是“取珍珠而被抛弃”。这既是一种残酷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可悲的社会现实。据此,我们在可怜“贝”的同时,怎能不感慨万千、连声惋叹?可以写关于“感恩于伟大的付出”“针砭公德的沦丧”或“继承文明、奉行孝道、弘扬美德”的文章。
思路六:珠母贝平凡无奇,仅是贝类一种;小沙粒也普普通通,没大的用场。然而,二者结合居然成了价值连城的珍珠!它们的奇迹就是:沙粒有幸进入珠母贝体内,珍珠贝有幸磨制、孕育沙粒——它们把握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这让我们产生联想进而探讨下述议题:当遭遇不幸和困苦时是不是机遇来临了?机遇是不是每个奇迹的开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机遇?把握机遇和失掉机遇的结果会怎样?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
[佳作一]
创新思维,展示自己
张驰甫
一位企业家说过,生产了好的商品,而不去宣传它,就不能招徕顾客,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产品积压乃至损毁就在所难免。人也是一样,思维囿于常规,有才能而不去表现,如锦衣夜行,是很遗憾的事。要想对方欣赏并重用你,你就得给自己创造机会,使他看到你出众的才华,了解你真正的价值。否则,即使是“好酒”,也怕“巷子深”。
一只珍珠贝,腹内孕育了一颗硕大的珍珠。如果它不主动追随潮水置身海滩,让日晒风化去掉其外壳,那么它将会永沉海底,虽璀璨夺目也终无出头露面、显示价值连城之日。
如果说敢为人先、靠自荐脱颖而出的毛遂离我们太远的话,我们暂且不提。先和大家说一位当代的“毛遂”。他是福州大学管理学院贸易系的一位毕业生,名字叫杨少锋。在当年的毕业供需见面会上,他一改被动为主动,像一些招聘企业一样,自租摊位,打出了“谁聘我,年薪十万”的广告牌推销自己。这一惊世骇俗的策划虽引起一些争议,但大多数人从他现场的“23456”的宣传要点中看出,他的“狂妄”是有实力作底气的,这不但是青春豪情的释放,更是自信的宣言和展示自己的杰作!我不能不由衷地为他喝彩!
有些人认为在一些情况下自我展示会被视为出风头,搞“炒作”,弄不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最好是靠人推荐。岂不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还少吗?另外,靠人推荐,其实仍然需要自我表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流芳千古,大家都知道是徐庶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但在这之前,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自比管仲、乐毅”,三顾茅庐之举的有无也还是个未知数。
毛遂和杨少锋等人不但告诉我们要勇于展示自己,还告诉我们要善于展示自己。在善于展示自己方面,他们能瞄准时机,也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地点,从而使展示收到最佳效果。毛遂的自荐就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为解邯郸之围,赵平原君急需有勇力文武兼备者20人前往楚国合纵,在得19人后再无可选取的用人之际,毛遂挺身而出,结果“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帮助平原君达到了目的,从此被待为上客。
综上所述,为了使自己这块金子早日发光,我们不但要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来鼓励自己,还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更好地展示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
此文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丰富而精当的选材。为了表现“才美要自现”的主题,作者思接千载、笔撮古今,从两千多年前的毛遂,到一千多年前的诸葛孔明,再到当今杨少锋,无不是凭借“展示自己”而成功的典范。如此典型的材料,颇具代表性、权威性,令人信服。二是灵活而传神的引用。恰当的运用,可收到言简意丰、精警传神的功效。文章或间接地引用俗语,或直接引用大家的名言,或引用材料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都能使论述切中肯綮,很好地服务于所阐述的观点。 [佳作二]
苦难,是季节的冬天
郭 雪
有人说真正的生命从苦难开始,这是千真万确的。
没有苦难的生命是幸运的,但它更是单调的、苍白的、空虚的、脆弱的;经历了苦难的生命,才是丰富的、多彩的、充实的、坚强的。就像冬天留下的生命一样,是真正的生命。因为苦难不仅是苦难,还孕育着创造和升华,孕育着希望,孕育着崛起,孕育着快乐和幸福。
贝的体内进了沙粒,它遭遇了苦难。这个苦难刺激它分泌出一种叫珍珠质的东西,将沙子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你看,沙粒变珍珠的奇迹,不是苦难创造的吗?沙粒变珍珠的奇迹,不是生命的升华吗?由蚕到茧、由蛹到蝶的蜕变,亦如此。贝、蛾、蝶等的真正生命,都是从苦难开始的。
晚霞中的大漠上,伫立着一只昂首的骆驼,黑色的剪影仿佛是忧伤与痛苦的凝聚,骆铃也仿佛诉说着无奈与萧索。但你能说那不是一种纯美,不是一种希望吗?
春秋时,越国被吴所灭,越王经受着亡国之痛。但他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知耻后勇,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雪耻,成为崛起于痛苦的典范。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失聪可以说是致命的痛苦,可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谱出了世界最强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挫折、艰辛,培育着他们性格的完善;坎坷、不幸,锻造着他们品格的高洁;痛苦、磨难,加速着他们心性的成熟。正像莫里哀所说——“苦难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我要说——“苦难是崛起的台阶”,正是苦难引导着他们走向人生的峰巅。
每一个新的生命,都是从母亲的苦难中诞生的,孩子成长成熟的每一步,更是不断地给母亲出着难题,母亲加倍地承受着孩子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母亲正是在这苦难和烦恼中,享受着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因为从生理到心理上她缔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的确是“痛苦并快乐着,快乐并痛苦着”。苦难是快乐的缔造者。走过严冬的人,春天会带给他最大的欣喜;跋涉于沙海的人,清泉会带给他最美的甘甜,苦难、不幸和幸福、快乐往往是孪生兄弟。
苦难是季节的冬天,我们感谢它孕育并赐给我们全新的生命。
[点评]
这是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值得学习借鉴处如下:首先以“有人说真正的生命从苦难开始,这是千真万确的”开篇,要言不烦地提出议论的中心,然后分别从“没有苦难其生命会如何”“有了苦难其命运又将怎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论证。不论是“贝孕育珍珠的艰辛”“蚕化茧、蛹化蝶的蜕变”“驼铃的萧索寂寞”等事实的列举,还是“文王厄而演《周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苦难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和“快乐并痛苦着,痛苦并快乐着”等名言的阐述,无不紧紧围绕议论中心、简明有力地佐证观点。通篇呈“总—分—总”的论证思路,显得结构严谨、论证有力。
[佳作三]
成岭成峰 贵在选择
张弛甫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诗人苏轼这两句诗揭示出深刻的生活哲理:人们对事物所以会“见仁见智”,关键就在于选择,选择决定着对事物的认知,选择决定着人生的趋向,决定着未来和结果。
不是么,世界复杂,人生多样,这多样就源于选择的不同。如果你问春天是什么样的?她具有怎样的特征?南朝文学家丘迟会告诉你:“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唐代大诗人李白会吟道:“燕草如碧丝,秦桑低嫩枝。”杜牧会唱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感受则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而现代著名学者朱自清则给你以生动的比喻:“春天像小姑娘,她花枝招展……”同是春天,笔下何以异样?这是人们思维的角度不同、选择的特征不同,才有此“千竿篁竹万种节,一树梅花百首诗”的结果。
是的,同是一株竹子,有人赞美它“未出地时先有节,一到凌云总虚心”;有人贬斥它“腹空不堪栋梁用,随船飘泊泪涟涟”。同是望月抒怀,有人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盛赞月光的普照,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有人却说:“盗得日晖为己用,照耀毕竟有限时。”——大贬月亮是个盗名欺世之徒,其作为实在有限。同是送友惜别,有人低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显得别情依依、缠绵凄惋;有人却高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是何等的苍凉悲壮、慷慨豪迈!所以呈此各异,就因人们的心境不同,进而做出的选择不同,才有此“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的结果。
世界是多元的,思维是多向的。人们观察、理解的事物的角度是多侧面、多方位的,因而感悟、认识及其人生价值取向的选择也必然是多层次、多品位的。李白选择了不“摧眉折腰”,自有他傲岸豪放的飘逸;范仲淹选择了“先忧后乐”,自有他忧国忧民的胸襟;于谦选择了不怕“粉身碎骨”,自有他清白高洁的风范;谭嗣同选择“横刀向天”,自有他敢为人先的壮举;周恩来选择了“鞠躬尽瘁”,自有他举世敬仰的崇高……见贤思齐、唯美是从,既然置身于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就必须正视社会人生的复杂多样,我们一定要像登山者那样,在平时,甚至生死攸关的时候,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维去抉择、去追求、去拼搏,努力使自己人生选择闪耀出创造性的异彩。
[点评]
此文突出的特点有三:一是联想丰富、选材精当。散文离不开联想,离不开“形散神聚”的基本要求。文章不论是“关于春天”的回答,还是“人生价值认同”的描述,其取材丰富而不芜杂,翔实而又精当,并都巧妙地编织在“贵在选择”这根红线之上,从而使材料玑珠闪烁,起到很好的原事论理的作用。二是取材课本、学以致用。文章引用材料不下20处之多,仅有二三处未见于课本,这表明作者是个用心读书的人。虽然人们常说“读书如储宝”,把读书看作积累财富的过程,但积累仅仅是出发点;学习的落脚点是用,“十年磨一剑”,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如此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会给阅卷老师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三是辞彩纷呈、妙语联珠。巧用辞格、显示良好的语言功力,当是本文的另一特点。恰当地运用排比使尾段散偶交错、张弛有致,更显得节奏明快、语势磅礴;多处引用,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不仅表明小作者热爱读书、注重积累,学有收益、富有才气,还在丰富、充盈文章内容的同时,增加了文章表达的信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