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与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积极实施在客观上有力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因而近年来,有效教学受到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笔者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在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内涵特征等基础上积极跟进历史课教学改革,结合自己长期历史教学实践,努力探素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我认为,探究性教学是历史课中有效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它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我就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中的应用与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探究性教学与历史学科的密切联系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探究性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探究性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其科学态度及精神,按模式分析等方法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与策略体系。其实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探究性的学习条件,使他们在主动参加与过程中获及知识,培养研究自然所需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与非探究性教学相比,该教学具有独特的特征。即探究性教学既重视结果,又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应用,重视全体参与,并且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因而更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
历史学科综合性特点为探究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为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综合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它为从事探究性教学提供了独特的优势条件。怎样注重中学生的探究学习,如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在中学历史课有效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历史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指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及运用,涉及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学习技能的运用,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体现。在历史探究性教学中,当教师与学生选定与历史内容相关的探究性课题之后,教师如何组织与开展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在准备的过程中研究选定的课题所涉及的内容,解题的思路与可能的结论,在准备课时要对探究性课题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能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研习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笔者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从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模式应以“课堂”为主要形式。因为课堂学习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历史基础知识,为探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克服在课外开展探究性学习缺乏时间的困难。此外,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的开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2 初中历史课探究性教学的实施
2.1 精选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专家说,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对于思维主体,这种问题性思维心理品质即为问题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探究性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初中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富于想象,思维活跃,有发展抽象思维的要求,但仍偏重于形象思维,他们思维的批判性与创造性有所增强,但是易产生偏激,辩证思维较弱。初中生情感世界十分丰富,有着朴素的爱憎观与较大的可塑性,同时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强,对单纯的记忆教学有明显的抵触和不信任情绪。并且初中生对古今中外的历史并不陌生,但对历史发展中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把握不够。因此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勇于质疑与探究。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往往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拥有历史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反之,如果问题选择不当,则可能流于形式。
2.2 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多种形式与方法
1、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小论文
在选定论文题目与写作范围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抄写论文提纲,然后由学生来独立写作。论文应包括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意义,对课题的分析论征及得出结论,并附有资料来源或参考书目。
开展读书活动并编写读书报告
依据所研究的课题,选择阅读的相关书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与思考,并作出必要的读书笔记,读书报告要求就对所读书籍的重要内容及其观点的介绍与分析,读后个人的体会与看法,并将阅读书籍的内容与研究性课题的解决联系起来,作出评述。
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概要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评析。
组织讨论,将部分探究性课题作为学生讨论的题目,在收集相关材料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并交流小论文、读书报告等,以促进探究活动的进一步深入。
组织辩论,辩论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辩论既可以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或者分正方、反方及评审团三方之间举行。
成果展示、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将其在探究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探究活动的成果或是一篇论文、一条建议或一件物品、一些札记、展示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报告会、故事会、短剧,也可以是小型展览。这些方法形式灵活多样,使学生在更为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展示研习成果,增强自尊自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感受学习的快乐。
2.3 探究性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探究学习是从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开始的,过程虽类似于科学研究,却未必有惊人的成果,因而对其评价应更为客观,全面和科学。
评价目标的多元化。长期以来,历史学业的评价一直为应试教育所左右,因而学生成了知识贯输容器,只有将知识性与能力性目标纳入学业评价范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多元化。过去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很长时间内只强调“知识”这低层次的行为水平,并且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知识的识记,而很少花时间在更高层次智能活动,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因而评价内容可以扩展为探究学习参与态度,情感体验、方法技能与创新能力多个方面。
评价方式多元化。探究学习评价关注学生求知过程,探究过程与努力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促进学生发展,全面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必须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要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因此教学实践中除进行正常考试方法改革以外,应提倡把课堂观察评价,表现性评价、成果展示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出全面、客观而准确在评价。同时也可以把学生从单纯应试教育的繁篱中解脱出来。教师才能真真正正地从事有效教学。
总之,探究性教学作为教育改革形势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学生个体展来看,元疑有其所倡导的必要性,但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改革实践,也有实施的难度。比如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较高要求,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对学生创新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增强敬业精神与开拓进取精神,多学习、多实践、多研究、探究性教学一定会在有效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探究性教学与历史学科的密切联系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探究性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探究性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其科学态度及精神,按模式分析等方法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与策略体系。其实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探究性的学习条件,使他们在主动参加与过程中获及知识,培养研究自然所需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与非探究性教学相比,该教学具有独特的特征。即探究性教学既重视结果,又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应用,重视全体参与,并且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因而更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
历史学科综合性特点为探究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为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综合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它为从事探究性教学提供了独特的优势条件。怎样注重中学生的探究学习,如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在中学历史课有效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历史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指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及运用,涉及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学习技能的运用,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体现。在历史探究性教学中,当教师与学生选定与历史内容相关的探究性课题之后,教师如何组织与开展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在准备的过程中研究选定的课题所涉及的内容,解题的思路与可能的结论,在准备课时要对探究性课题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能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研习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笔者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从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模式应以“课堂”为主要形式。因为课堂学习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历史基础知识,为探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克服在课外开展探究性学习缺乏时间的困难。此外,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的开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2 初中历史课探究性教学的实施
2.1 精选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专家说,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对于思维主体,这种问题性思维心理品质即为问题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探究性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初中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富于想象,思维活跃,有发展抽象思维的要求,但仍偏重于形象思维,他们思维的批判性与创造性有所增强,但是易产生偏激,辩证思维较弱。初中生情感世界十分丰富,有着朴素的爱憎观与较大的可塑性,同时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强,对单纯的记忆教学有明显的抵触和不信任情绪。并且初中生对古今中外的历史并不陌生,但对历史发展中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把握不够。因此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勇于质疑与探究。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往往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拥有历史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反之,如果问题选择不当,则可能流于形式。
2.2 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多种形式与方法
1、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小论文
在选定论文题目与写作范围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抄写论文提纲,然后由学生来独立写作。论文应包括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意义,对课题的分析论征及得出结论,并附有资料来源或参考书目。
开展读书活动并编写读书报告
依据所研究的课题,选择阅读的相关书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与思考,并作出必要的读书笔记,读书报告要求就对所读书籍的重要内容及其观点的介绍与分析,读后个人的体会与看法,并将阅读书籍的内容与研究性课题的解决联系起来,作出评述。
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概要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评析。
组织讨论,将部分探究性课题作为学生讨论的题目,在收集相关材料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并交流小论文、读书报告等,以促进探究活动的进一步深入。
组织辩论,辩论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辩论既可以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或者分正方、反方及评审团三方之间举行。
成果展示、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将其在探究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探究活动的成果或是一篇论文、一条建议或一件物品、一些札记、展示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报告会、故事会、短剧,也可以是小型展览。这些方法形式灵活多样,使学生在更为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展示研习成果,增强自尊自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感受学习的快乐。
2.3 探究性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探究学习是从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开始的,过程虽类似于科学研究,却未必有惊人的成果,因而对其评价应更为客观,全面和科学。
评价目标的多元化。长期以来,历史学业的评价一直为应试教育所左右,因而学生成了知识贯输容器,只有将知识性与能力性目标纳入学业评价范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多元化。过去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很长时间内只强调“知识”这低层次的行为水平,并且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知识的识记,而很少花时间在更高层次智能活动,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因而评价内容可以扩展为探究学习参与态度,情感体验、方法技能与创新能力多个方面。
评价方式多元化。探究学习评价关注学生求知过程,探究过程与努力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促进学生发展,全面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必须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要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因此教学实践中除进行正常考试方法改革以外,应提倡把课堂观察评价,表现性评价、成果展示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出全面、客观而准确在评价。同时也可以把学生从单纯应试教育的繁篱中解脱出来。教师才能真真正正地从事有效教学。
总之,探究性教学作为教育改革形势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学生个体展来看,元疑有其所倡导的必要性,但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改革实践,也有实施的难度。比如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较高要求,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对学生创新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增强敬业精神与开拓进取精神,多学习、多实践、多研究、探究性教学一定会在有效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