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确保学生每日在校的一小时活动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变化多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增强学生兴趣,提高锻炼效果,发展学生个性。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内容多、形式活、强度大,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思路
大课间体育活动安排在上午的第二节课后,下午的第二节课后,时间应为30分钟。在活动的内容、结构设计上,允许有较大的弹性,留给学校和教师以灵活处理安排的权利,留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从实际出发,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实践
成立领导小组进行管理组织,完善场地设施。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体艺组全体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着手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发动宣传、改建场地、完善设施,制订了研究计划,明确了人员分工。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上午采用集体活动加自由活动的方式,第二节课后在田径场集合,以班级为单位成六路纵队,集体跑操后变二路纵队成体操队形做两操。做完两操后,学生自由组合利用自己掌握的游戏、自创的游戏及操场上的设施进行自由活动。班主任参与,体育教师加以引导,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包班,与班主任协调,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实效的进行。
(二)下午采用分组活动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周一至周四:利用学生个人自制的沙包、毽子等进行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场地进行活动。
2.周五:按计划进行班级对抗赛、年级对抗赛等活动。也可结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3.以上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提前一周报至政教处,统筹安排,协调各班级活动内容及场地设施等。
4.班主任、包班领导及本班任课教师协调配合负责学生安全活动,全员参与,活动适度。
5.由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广泛采纳师生意见和建议,对于活动逐步改进和完善。
(三)大课间活动要做到“三保证”:
1.制度要保证。学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和导向,保证学校大课间活动工作的地位,保证师生和员工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根据参与体育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
2.时间要保证。在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时,学校必须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切实保证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两不误。
3.经费要保证。加大经费的投入,能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
三、开发大课间活动内容,探索活动方法
在大课间活动中,要想让学生都动起来,并且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除了要安置一定数量的活动器材外,还要制定活动安排表、场地区域划分表等,做到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气氛活跃。
(一)划分活动区域。考虑到大课间活动中组织相对较松散,占用的场地会很大,将学校原有的运动场地及可利用的只要是平整的地方,进行统一的规划,分成几大区域。
(二)制定活动安排表。要组织好多人在同一时间且大范围的活动,必须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充分、准备工作做细。
(三)制定有关制度。建立起与之相互配套的检查、监督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评比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大课间活动的要求和规定》、《大课间考核制度》等。
四、加强大课间活动管理,提高活动质量
(一)纳入学校制度。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同课外活动一起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作息时间表,同时纳入对学校教育整体工作评估;不断加大评估的权重,纳入对班级考核的条件之一,制定评估量化标准,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二)开展活动评价。对学生和班级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期间的表现,抓好的典型,并作为学生平时体育成绩、个人评三好和操行评定的一部分;根据考核的内容,对班级进行评价,作为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学校领导检查体育教师在活动期间的指导、带操、管理情况,并作为评价体育教师工作的一个内容。
五、实践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成效显著。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体系,真正达到了以体促质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了锻炼的技能和方法。同时,通过活动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弥补了体育课的不足,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基本经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管理,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要实现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要体现艺术性和创新性相结合,要具有阶段性、群体性和安全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人人参与、群策群力、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它提高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使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锻炼,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思路
大课间体育活动安排在上午的第二节课后,下午的第二节课后,时间应为30分钟。在活动的内容、结构设计上,允许有较大的弹性,留给学校和教师以灵活处理安排的权利,留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从实际出发,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实践
成立领导小组进行管理组织,完善场地设施。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体艺组全体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着手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发动宣传、改建场地、完善设施,制订了研究计划,明确了人员分工。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上午采用集体活动加自由活动的方式,第二节课后在田径场集合,以班级为单位成六路纵队,集体跑操后变二路纵队成体操队形做两操。做完两操后,学生自由组合利用自己掌握的游戏、自创的游戏及操场上的设施进行自由活动。班主任参与,体育教师加以引导,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包班,与班主任协调,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实效的进行。
(二)下午采用分组活动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周一至周四:利用学生个人自制的沙包、毽子等进行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场地进行活动。
2.周五:按计划进行班级对抗赛、年级对抗赛等活动。也可结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3.以上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提前一周报至政教处,统筹安排,协调各班级活动内容及场地设施等。
4.班主任、包班领导及本班任课教师协调配合负责学生安全活动,全员参与,活动适度。
5.由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广泛采纳师生意见和建议,对于活动逐步改进和完善。
(三)大课间活动要做到“三保证”:
1.制度要保证。学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和导向,保证学校大课间活动工作的地位,保证师生和员工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根据参与体育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
2.时间要保证。在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时,学校必须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切实保证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两不误。
3.经费要保证。加大经费的投入,能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
三、开发大课间活动内容,探索活动方法
在大课间活动中,要想让学生都动起来,并且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除了要安置一定数量的活动器材外,还要制定活动安排表、场地区域划分表等,做到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气氛活跃。
(一)划分活动区域。考虑到大课间活动中组织相对较松散,占用的场地会很大,将学校原有的运动场地及可利用的只要是平整的地方,进行统一的规划,分成几大区域。
(二)制定活动安排表。要组织好多人在同一时间且大范围的活动,必须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充分、准备工作做细。
(三)制定有关制度。建立起与之相互配套的检查、监督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评比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大课间活动的要求和规定》、《大课间考核制度》等。
四、加强大课间活动管理,提高活动质量
(一)纳入学校制度。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同课外活动一起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作息时间表,同时纳入对学校教育整体工作评估;不断加大评估的权重,纳入对班级考核的条件之一,制定评估量化标准,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二)开展活动评价。对学生和班级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期间的表现,抓好的典型,并作为学生平时体育成绩、个人评三好和操行评定的一部分;根据考核的内容,对班级进行评价,作为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学校领导检查体育教师在活动期间的指导、带操、管理情况,并作为评价体育教师工作的一个内容。
五、实践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成效显著。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体系,真正达到了以体促质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了锻炼的技能和方法。同时,通过活动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弥补了体育课的不足,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基本经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管理,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要实现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要体现艺术性和创新性相结合,要具有阶段性、群体性和安全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人人参与、群策群力、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它提高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使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锻炼,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