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0.18 μm BCD工艺,提出了一种外部可调、带限流的折返式LDO过流保护电路.该电路同时具有限流和折返功能.限流部分通过电流镜构成的环路箝位最大输出电流,折返部分通过误差放大器构成的负反馈环路产生与输出电压成比例的电流折返输出电流.与传统过流限结构相比,新结构可降低功耗,保护功率管不被烧毁;与传统折返式结构相比,新结构可通过调节外部电阻方便地调节过流限与折返点电压,避免了稳压器的闩锁现象.在1.2V典型输出下,LDO电路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调节四组不同的外部电阻值条件下,过流限范围为215~35
【机 构】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0.18 μm BCD工艺,提出了一种外部可调、带限流的折返式LDO过流保护电路.该电路同时具有限流和折返功能.限流部分通过电流镜构成的环路箝位最大输出电流,折返部分通过误差放大器构成的负反馈环路产生与输出电压成比例的电流折返输出电流.与传统过流限结构相比,新结构可降低功耗,保护功率管不被烧毁;与传统折返式结构相比,新结构可通过调节外部电阻方便地调节过流限与折返点电压,避免了稳压器的闩锁现象.在1.2V典型输出下,LDO电路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调节四组不同的外部电阻值条件下,过流限范围为215~350 mA,折返电压范围为450~900 mV,输出短路时,功率管的功耗降至230 mW.
其他文献
以EPDM为基体,制备了一种浅色环保型印染EPDM胶辊.结果 表明,所研制的EPDM印染胶辊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耐磨、回弹性等性能,可有效提高印染质量和胶辊使用寿命.
基于欧盟标准,对铅芯橡胶支座进行了水平相关性试验,研究了支座水平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与水平相关性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水平剪应变、温度、地震频率以及反复加载等因素对支座水平力学性能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等效刚度随着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等效阻尼比先增大后减小;支座等效刚度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等效阻尼比先增大再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支座的水平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反复加载过程中,水平力学性能前期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后期,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慢慢趋于平稳.
研究了由聚四氟乙烯薄膜(SFM-2)热粘于密封圈工作表面的包氟密封圈,并介绍了60°内包氟密封圈的模具设计、制造以及成型工艺,并对其成型过程中产生打褶缺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从地铁车辆停放制动缸用K型圈的密封原理出发,采用ANSYS分析软件研究了K型圈的密封性能与停放缸配合尺寸以及低温工作环境的关系,并对K型圈在常温和低温下充气密封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出满足使用要求且性能可靠的K型圈配合尺寸,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计算.
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固体火箭发动机柔性接头用弹性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柔性接头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通过对工艺方法、胶料特性、设备参数、模具结构等相关因素分析,介绍了大尺寸进胶口压力分布对产品收缩率的影响,并从胶料收缩率和胶体形状方面考虑,设计了全新的注射模具进胶口结构,使注射法生产的大型筒状薄壁橡胶制品进胶口部位明显鼓起的问题得到解决.
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在联合国的倡导与推动下,全球性自然灾害治理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但仍存在预警难度大、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作为地球观测领域最大的政府间国际合作组织也将防灾减灾作为其优先发展事项之一,希望通过促进地球观测技术的发展支持落实《仙台减灾框架》,为全球灾害预警、应急响应和灾损评估提供服务.
Al2O3/SiC composite ceramics were prepared from α-Al2O3 and SiC by a pressureless sinter method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SiC contents on the mechanic properties, phase compositions and microstructure is studi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ck
基于0.18 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用于生物医学信号的12位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数模转换器采用分段结构电容阵列,并加入1位冗余位.比较器采用互补输入对管构成的动态比较器,以减小噪声和功耗.栅压自举开关被用于采样保持电路,并增加了堆叠管和虚拟管.针对生物医学信号具有稀疏性的特点,通过延时上极板复位时间的方法检测两次采样电压差值,实现采样率自适应切换.仿真结果表明,在120 kS/s采样率、1V电源电压的条件下,该SAR ADC的功耗仅为4.65μW,无杂散动态范围为76.29 d
A research and test system for the carbon anode plat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established to optimiz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of carbon anode plates, such as bulk density, resistivity,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improve the operating 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