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导学案教学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我校历史科组教师在实践和探索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教师由“讲师”向“导师”和学生由“被动”向“主动”的双重转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解决的办法。
Ⅰ.问题与解决策略一
问题一:个别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使导学案教学流于形式
在我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师惯性思维的影响,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放手,不放心让学生去讨论、去展示、去探究,甚至有的教师一讲到底,重回“一言堂”和“满堂灌”的老路,使导学案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解决策略一: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做到一个“放”字
“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我们最常用的“听讲”学习方式效果最低,两周以后学习内容只能记下5%,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因此,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参与到导学案教学改革中来。教师在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一个“放”字:放手让学生阅读自学教材;放手让学生自行构建知识体系;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新内容;放手让学生讨论,质疑重点和疑难问题,并各抒己见;放手让学生去概括规律和归纳结论,把“舞台”真正还给学生。
Ⅱ.问题与解决策略二
问题二:个别教师课堂改革行为极端化,使导学案教学模式僵化、步入误区
在导学案教学改革中,少数教师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容易步入误区:一是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由“生灌”代替“师灌”,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只是由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把他们的答案和解答过程说给其他学生听而已,难以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二是把导学案当成了练习题集,教师表面上是在借助导学案教学,实则是在一题一题地做练习,变相加重了学生负担,效率依然低下,背离了导学案的初衷。三是由“填鸭式”变成 “放羊式”,从“不展示”变成不经选择的“全盘展示”,从形式上看这种生教生的模式很新颖,但缺乏教师的引导,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过多过杂,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使导学案丧失了基本的导学功能,貌合而神离。
解决策略二:精心设计,灵活运用,突出一个“导”字
要避免导学案教学陷入误区的关键是教师要对导学案进行精心设计,有效组织教学,真正实现由“讲师”向“导师”的角色转变。应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 灵活导入,做好导趣工作。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关系到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导入,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抓住学生注意力,迅速切入课堂,开展一系列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如教授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课时,教师通过播放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视频片段,把学生带入宋代繁华、喧闹的城市之中,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立足于“四精”,做足导学功夫。教师导学要立足于“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通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表现提供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一是精选。精选教学资源重构教材,用核心问题统领整堂课的重难点来带动学习和研讨,避免内容过多过杂;精选认知策略指导学法,让学生掌握最佳学习路径,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会学”。二是精讲。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维方法,点拨疑难点,为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三是精练。选择具有思维发散性、训练层次性和迁移应用性的典型题目进行精练,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和规律,在适当控制练习量的基础上保证训练效果。四是精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到课前抽批部分,预知学情;课中互批互评,提高判断力,互相吸取经验教训;课后全批,整体反馈学情,并选择少数学生面批,对症下药,提高实效。
3.引导思维,凸显导思功效。“学起于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善于提供思维杠杆,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拓展学生的思路。主要包括:一是要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深入探究,充分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障碍与困惑。二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寻找其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创新,对同一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处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之中,思维保持活跃状态,得到有效训练。三是在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之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充分展开,才能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做到教学相长。
Ⅲ.问题与解决策略三
问题三:学生参与度不均衡,使部分课堂沦为少数学生的表演秀
实践证明,导学案教学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少数优秀生和积极分子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有的学生虽然基础较好,但性格内向,不善于争取机会发表意见;有的学生想参与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而显得力不从心,参与课堂的机会往往被少数优秀生和积极分子所垄断,其他学生则成了陪衬,达不到全面共同发展的目的。
解决策略三:小组合作,分层施教,力求一个“全”字
要解决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1.面向全体,营造氛围。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以生为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和表现,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敞开心扉。教师要从学情出发,精心设计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情景,并给予其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学习要求。教师还要特别关心和帮助后进生,以饱满的激情感染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宽容他们,努力帮助其得到认同、找回自信、大胆展现,得到有效锻炼。此外,教师还要重视课外交流,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互帮互学,全员参与。教师采用“兵教兵”、“兵带兵”的模式,在性格互补、男女搭配、成绩均衡的基础上建设小组学习团队,并要求小组内部两两之间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优秀生与学困生、积极分子与性格内向的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教师还要采取有利于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的激励策略,在组内让他们拥有优先发言权,使他们更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展示交流中,尽量是强者让、弱者上,正确让、错误上,增强全体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有效避免群体犯习惯性错误。
3.分层施教,全面发展。教师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形式,分层施教,尽量让自己的教学覆盖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一是课前预习分层。优秀生在自学课本、完成预习任务后补充一定量的扩展内容;中等生在自学课本后完成相关预习任务;对于学困生则只要求其在自学课本后,努力完成预习导学中的基础题。二是课堂教学分层。优秀生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让其更加出类拔萃;中等生引导其积极参与,促使其向优秀生转化;学困生则由教师亲自指导,热情帮助,大力肯定,使每一个学生都得以发展。三是作业分层。学困生完成基本题,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中等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一定量的变式题和综合运用题;优秀生则增加能提高学生素质、综合性更强的题目,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上进,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Ⅳ.问题与解决策略四
问题四:部分青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低,使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
由于导学案教学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课堂容量大、形式多样,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指导能力,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但是部分青年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以后,对课堂不能进行有效调控,甚至被学生牵着走,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解决策略四:二次备课,跟班听课,强化一个“研”字
导学案的使用在客观上减少了教师的话语权,让课堂成了学生快乐展示的舞台,教师一定要能够扮演好一个“导师”的角色,要能用点睛之语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因此,课堂驾驭能力不足的青年教师就必须苦练内功,强化对教学的钻研,实现快速成长,以达到导学案教学的要求。
青年教师钻研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下足工夫:一是二次备课,钻研教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要仅仅满足于拿来主义,而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深钻教材,对导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只有对教材内容有了充分理解和必要整合之后,才能真正完成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与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灵活运用。二是重视反馈,调研学情。青年教师要重视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种渠道反馈过来的学生情况,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前预知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应对,做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工作。三是跟班听课,进行教学反思,深入研究课堂。青年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向名优教师学习,以模块为单位带问题跟班听课,采取消化、吸收、模仿、反思与创新的学习模式,实现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整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总之,导学案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导学案各个环节的设计,努力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导学的功能,使导学案成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 苏立康主编.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严君.导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原则与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
[3] 潘俊.做教师更要做导师[J].教育艺术,2010(5).
[4] 张泽亮.新课改中“导学案”的“四精”和“四必”[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7).
(责任编辑庞丹丹)
Ⅰ.问题与解决策略一
问题一:个别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使导学案教学流于形式
在我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师惯性思维的影响,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放手,不放心让学生去讨论、去展示、去探究,甚至有的教师一讲到底,重回“一言堂”和“满堂灌”的老路,使导学案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解决策略一: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做到一个“放”字
“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我们最常用的“听讲”学习方式效果最低,两周以后学习内容只能记下5%,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因此,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参与到导学案教学改革中来。教师在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一个“放”字:放手让学生阅读自学教材;放手让学生自行构建知识体系;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新内容;放手让学生讨论,质疑重点和疑难问题,并各抒己见;放手让学生去概括规律和归纳结论,把“舞台”真正还给学生。
Ⅱ.问题与解决策略二
问题二:个别教师课堂改革行为极端化,使导学案教学模式僵化、步入误区
在导学案教学改革中,少数教师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容易步入误区:一是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由“生灌”代替“师灌”,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只是由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把他们的答案和解答过程说给其他学生听而已,难以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二是把导学案当成了练习题集,教师表面上是在借助导学案教学,实则是在一题一题地做练习,变相加重了学生负担,效率依然低下,背离了导学案的初衷。三是由“填鸭式”变成 “放羊式”,从“不展示”变成不经选择的“全盘展示”,从形式上看这种生教生的模式很新颖,但缺乏教师的引导,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过多过杂,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使导学案丧失了基本的导学功能,貌合而神离。
解决策略二:精心设计,灵活运用,突出一个“导”字
要避免导学案教学陷入误区的关键是教师要对导学案进行精心设计,有效组织教学,真正实现由“讲师”向“导师”的角色转变。应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 灵活导入,做好导趣工作。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关系到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导入,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抓住学生注意力,迅速切入课堂,开展一系列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如教授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课时,教师通过播放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视频片段,把学生带入宋代繁华、喧闹的城市之中,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立足于“四精”,做足导学功夫。教师导学要立足于“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通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表现提供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一是精选。精选教学资源重构教材,用核心问题统领整堂课的重难点来带动学习和研讨,避免内容过多过杂;精选认知策略指导学法,让学生掌握最佳学习路径,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会学”。二是精讲。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维方法,点拨疑难点,为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三是精练。选择具有思维发散性、训练层次性和迁移应用性的典型题目进行精练,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和规律,在适当控制练习量的基础上保证训练效果。四是精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到课前抽批部分,预知学情;课中互批互评,提高判断力,互相吸取经验教训;课后全批,整体反馈学情,并选择少数学生面批,对症下药,提高实效。
3.引导思维,凸显导思功效。“学起于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善于提供思维杠杆,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拓展学生的思路。主要包括:一是要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深入探究,充分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障碍与困惑。二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寻找其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创新,对同一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处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之中,思维保持活跃状态,得到有效训练。三是在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之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充分展开,才能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做到教学相长。
Ⅲ.问题与解决策略三
问题三:学生参与度不均衡,使部分课堂沦为少数学生的表演秀
实践证明,导学案教学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少数优秀生和积极分子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有的学生虽然基础较好,但性格内向,不善于争取机会发表意见;有的学生想参与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而显得力不从心,参与课堂的机会往往被少数优秀生和积极分子所垄断,其他学生则成了陪衬,达不到全面共同发展的目的。
解决策略三:小组合作,分层施教,力求一个“全”字
要解决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1.面向全体,营造氛围。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以生为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和表现,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敞开心扉。教师要从学情出发,精心设计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情景,并给予其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学习要求。教师还要特别关心和帮助后进生,以饱满的激情感染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宽容他们,努力帮助其得到认同、找回自信、大胆展现,得到有效锻炼。此外,教师还要重视课外交流,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互帮互学,全员参与。教师采用“兵教兵”、“兵带兵”的模式,在性格互补、男女搭配、成绩均衡的基础上建设小组学习团队,并要求小组内部两两之间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优秀生与学困生、积极分子与性格内向的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教师还要采取有利于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的激励策略,在组内让他们拥有优先发言权,使他们更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展示交流中,尽量是强者让、弱者上,正确让、错误上,增强全体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有效避免群体犯习惯性错误。
3.分层施教,全面发展。教师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形式,分层施教,尽量让自己的教学覆盖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一是课前预习分层。优秀生在自学课本、完成预习任务后补充一定量的扩展内容;中等生在自学课本后完成相关预习任务;对于学困生则只要求其在自学课本后,努力完成预习导学中的基础题。二是课堂教学分层。优秀生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让其更加出类拔萃;中等生引导其积极参与,促使其向优秀生转化;学困生则由教师亲自指导,热情帮助,大力肯定,使每一个学生都得以发展。三是作业分层。学困生完成基本题,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中等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一定量的变式题和综合运用题;优秀生则增加能提高学生素质、综合性更强的题目,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上进,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Ⅳ.问题与解决策略四
问题四:部分青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低,使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
由于导学案教学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课堂容量大、形式多样,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指导能力,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但是部分青年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以后,对课堂不能进行有效调控,甚至被学生牵着走,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解决策略四:二次备课,跟班听课,强化一个“研”字
导学案的使用在客观上减少了教师的话语权,让课堂成了学生快乐展示的舞台,教师一定要能够扮演好一个“导师”的角色,要能用点睛之语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因此,课堂驾驭能力不足的青年教师就必须苦练内功,强化对教学的钻研,实现快速成长,以达到导学案教学的要求。
青年教师钻研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下足工夫:一是二次备课,钻研教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要仅仅满足于拿来主义,而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深钻教材,对导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只有对教材内容有了充分理解和必要整合之后,才能真正完成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与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灵活运用。二是重视反馈,调研学情。青年教师要重视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种渠道反馈过来的学生情况,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前预知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应对,做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工作。三是跟班听课,进行教学反思,深入研究课堂。青年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向名优教师学习,以模块为单位带问题跟班听课,采取消化、吸收、模仿、反思与创新的学习模式,实现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整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总之,导学案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导学案各个环节的设计,努力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导学的功能,使导学案成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 苏立康主编.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严君.导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原则与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
[3] 潘俊.做教师更要做导师[J].教育艺术,2010(5).
[4] 张泽亮.新课改中“导学案”的“四精”和“四必”[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7).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