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建立互动型师生关系、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注重开放性的教学几方面内容阐述了自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 键 词】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师生关系;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刻反思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当今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让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
三、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教材中添设了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教学中插入了“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一。若能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规律及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我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超市买水果,这种水果每千克5.5元,他买了8.6千克水果,应该给售货员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47.3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的结果和小明说的一样。然后我问同学们:“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计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道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
五、注重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地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时间一久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定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
总之,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之中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明志. 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J]. 丹东师专学报,1999(4).
[2] 杨社平. 数学素质结构图说[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
【关 键 词】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师生关系;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刻反思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当今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让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
三、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教材中添设了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教学中插入了“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一。若能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规律及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我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超市买水果,这种水果每千克5.5元,他买了8.6千克水果,应该给售货员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47.3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的结果和小明说的一样。然后我问同学们:“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计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道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
五、注重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地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时间一久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定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
总之,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之中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明志. 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J]. 丹东师专学报,1999(4).
[2] 杨社平. 数学素质结构图说[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