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群体性声乐艺术,近年来逐渐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合唱对音乐的感情表现比乐器更为直接,很多合唱都反映了中老年人的快乐生活。合唱的艺术效果、感染力强,以及便于组织、雅俗共赏的优点,都是中老年人选择合唱的原因。
【关键词】:合唱;乐理;发声训练;演出
我所接触的那些基层中老年合唱团,几乎是一群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中老年人,他们来自社会各个单位,大多从年轻时就热爱音乐,与音乐接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显著特点就是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态度认真,有充足的排练时间。他们勇于从最基础做起,耐心细致的参加排练,不断切磋水平,不断互相学习提高。不仅验证着授课老师良好的文化素质,也是对群众文化工作者开拓公益性服务新领域的锻炼和检验。参加老年合唱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合唱艺术讲求整体音色的和谐、统一。声部之间的均衡、协调,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主次相衬,对称互补,主体展示,声音交替中的有序进行,指挥与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互相关注等等,无不对人的性格、情趣、意志、态度、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在合唱艺术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老年人参加合唱团使他们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圈子, 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减少因老年孤独而产生的消极心态。有时外出演出或参赛,为了集体荣誉,他们会齐心协力地去争得荣誉。
一、普及基本乐理知识。
大多数的中老人都不识谱,其中有些略微懂得一点的也是一知半解,识合唱谱子就非常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在合唱团里办识谱课,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慢慢灌輸音高、节奏、拍子、记号等乐理知识,把每一首乐曲中涉及到的乐理知识,都耐心、仔细地给队员们讲解,有针对性的教唱。
二、有针对性的发声训练
一个合唱团的音色要和谐统一,做到这些就必须搞好发声训练,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包括发声位置、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中老年人年龄偏大,气力不足,音色黯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声带也会慢慢失去弹性,声音也不如以前富有光泽。老年人肺活量、体能明显减弱,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许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因此,在选择合唱曲目时,宜多唱一些速度偏慢,乐句较短,旋律起伏不大,难度适中的曲目。切忌不顾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歌唱基础,盲目拔高,求难。刚开始训练时应以中低音区训练为主,尽量少唱高音。中低音区是歌唱的自然音区,较接近生活中的说话状态,建立稳定的中低音区,有利于打好歌唱基础。训练时可采用练声和朗诵相结合。 为了达到统一和谐,就需要进行更多发声方面的训练。多用假声来唱,体会气息支撑声音的感觉,而不是一味追求音量和激情。先练习中音区,在唱中音区的时候,体会胸腔共鸣,在高音区,体会头腔共鸣,胸腔共鸣相对少些,腰部的支撑会更有力,在实践中,我感觉用“lv”这个字来练习高音区效果很好;低音区呢,我让他们想象共鸣腔是一个上下贯穿的通道,高低音都要在这一个通道里面运行,用唱假声的感觉来唱低音区的真声,歌唱位置不能忽前忽后,又变成大本嗓了,这是学员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假声转换问题。我要求队员们口腔位置要打开,上腭、笑肌抬起,喉部放松,用“呵呵”“哈哈”的笑来训练口腔。有些学员会模仿美声唱法的那种浑厚的声音,喉部很紧张,出现所谓的“压喉头”。这时教师就要用示范告诉她们,喉部怎么放松,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怎样才是正确的声音。
三、训练呼吸,感受气息的支撑
在呼吸方面,我启发队员们用“闻花香”来体会演唱时的深呼吸,用“吹浮尘”来体会慢慢地吐气。为了让他们感受到胸、腰腹部的呼吸,我启发她们做“抽泣”或发出一个有力的“嘿”音来体会腰腹部的扩张与收缩。而在气息的支撑方面呢,我让他们想象在一个山头向另外一个山头的人喊话,声音有穿透力,就会传得远,同时腰部的气息自然而然就需要保持。
四、合唱中的咬字吐字
我们这个地方方言比较重。没有前后鼻、没有平翘舌之分,中老年人的普通话基本都不过关,咬字吐字是大问题。上课时我逐个让他们为问题字标上拼音,反复练习。遇到容易咬错的字就随时提醒他们,反复练习,成效也是有的。
五、和指挥之间的配合
进入合唱队之前,中老年人通常把指挥就看成是一个打拍子的,我结合合唱排练,慢慢地在排练中使他们能看懂指挥的点与线,声部在什么地方进入以及停止,注意渐强和减弱,从而控制好各个声部的和谐统一。
六、演出中的注意事项
演出是提高团队凝聚力,锻炼团队作战力的好机会。要提前安排队员们练习上下场,让每个人都熟悉自己在舞台上的位置。再是热心地协调和解决好每个队员的化妆以及整体演出时的服装等问题,让这些队员们无后顾之忧,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演出中来,使演员的身、心都受到很大的锻炼,让心灵境界同音乐一起得到升华。
以上是我在辅导基层中老年合唱团时的一点经验积累,总结归纳之后形成了这篇短文,望能与同行们多多交流,开拓思路,共同受益。
【关键词】:合唱;乐理;发声训练;演出
我所接触的那些基层中老年合唱团,几乎是一群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中老年人,他们来自社会各个单位,大多从年轻时就热爱音乐,与音乐接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显著特点就是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态度认真,有充足的排练时间。他们勇于从最基础做起,耐心细致的参加排练,不断切磋水平,不断互相学习提高。不仅验证着授课老师良好的文化素质,也是对群众文化工作者开拓公益性服务新领域的锻炼和检验。参加老年合唱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合唱艺术讲求整体音色的和谐、统一。声部之间的均衡、协调,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主次相衬,对称互补,主体展示,声音交替中的有序进行,指挥与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互相关注等等,无不对人的性格、情趣、意志、态度、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在合唱艺术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老年人参加合唱团使他们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圈子, 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减少因老年孤独而产生的消极心态。有时外出演出或参赛,为了集体荣誉,他们会齐心协力地去争得荣誉。
一、普及基本乐理知识。
大多数的中老人都不识谱,其中有些略微懂得一点的也是一知半解,识合唱谱子就非常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在合唱团里办识谱课,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慢慢灌輸音高、节奏、拍子、记号等乐理知识,把每一首乐曲中涉及到的乐理知识,都耐心、仔细地给队员们讲解,有针对性的教唱。
二、有针对性的发声训练
一个合唱团的音色要和谐统一,做到这些就必须搞好发声训练,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包括发声位置、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中老年人年龄偏大,气力不足,音色黯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声带也会慢慢失去弹性,声音也不如以前富有光泽。老年人肺活量、体能明显减弱,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许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因此,在选择合唱曲目时,宜多唱一些速度偏慢,乐句较短,旋律起伏不大,难度适中的曲目。切忌不顾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歌唱基础,盲目拔高,求难。刚开始训练时应以中低音区训练为主,尽量少唱高音。中低音区是歌唱的自然音区,较接近生活中的说话状态,建立稳定的中低音区,有利于打好歌唱基础。训练时可采用练声和朗诵相结合。 为了达到统一和谐,就需要进行更多发声方面的训练。多用假声来唱,体会气息支撑声音的感觉,而不是一味追求音量和激情。先练习中音区,在唱中音区的时候,体会胸腔共鸣,在高音区,体会头腔共鸣,胸腔共鸣相对少些,腰部的支撑会更有力,在实践中,我感觉用“lv”这个字来练习高音区效果很好;低音区呢,我让他们想象共鸣腔是一个上下贯穿的通道,高低音都要在这一个通道里面运行,用唱假声的感觉来唱低音区的真声,歌唱位置不能忽前忽后,又变成大本嗓了,这是学员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假声转换问题。我要求队员们口腔位置要打开,上腭、笑肌抬起,喉部放松,用“呵呵”“哈哈”的笑来训练口腔。有些学员会模仿美声唱法的那种浑厚的声音,喉部很紧张,出现所谓的“压喉头”。这时教师就要用示范告诉她们,喉部怎么放松,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怎样才是正确的声音。
三、训练呼吸,感受气息的支撑
在呼吸方面,我启发队员们用“闻花香”来体会演唱时的深呼吸,用“吹浮尘”来体会慢慢地吐气。为了让他们感受到胸、腰腹部的呼吸,我启发她们做“抽泣”或发出一个有力的“嘿”音来体会腰腹部的扩张与收缩。而在气息的支撑方面呢,我让他们想象在一个山头向另外一个山头的人喊话,声音有穿透力,就会传得远,同时腰部的气息自然而然就需要保持。
四、合唱中的咬字吐字
我们这个地方方言比较重。没有前后鼻、没有平翘舌之分,中老年人的普通话基本都不过关,咬字吐字是大问题。上课时我逐个让他们为问题字标上拼音,反复练习。遇到容易咬错的字就随时提醒他们,反复练习,成效也是有的。
五、和指挥之间的配合
进入合唱队之前,中老年人通常把指挥就看成是一个打拍子的,我结合合唱排练,慢慢地在排练中使他们能看懂指挥的点与线,声部在什么地方进入以及停止,注意渐强和减弱,从而控制好各个声部的和谐统一。
六、演出中的注意事项
演出是提高团队凝聚力,锻炼团队作战力的好机会。要提前安排队员们练习上下场,让每个人都熟悉自己在舞台上的位置。再是热心地协调和解决好每个队员的化妆以及整体演出时的服装等问题,让这些队员们无后顾之忧,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演出中来,使演员的身、心都受到很大的锻炼,让心灵境界同音乐一起得到升华。
以上是我在辅导基层中老年合唱团时的一点经验积累,总结归纳之后形成了这篇短文,望能与同行们多多交流,开拓思路,共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