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在外边玩耍的儿子小佳突然气呼呼地跑回了家。我问他为什么生气,他说:“我们几个玩游戏玩得正高兴,最坏的牛牛来了。我不想和他一起玩,就退出游戏回来了。”
牛牛可是小佳的仇敌,被小佳视为“坏蛋”,原因是几天前两人因玩卡片发生了矛盾。当时,牛牛还是小佳比较要好的朋友,小佳玩卡片的技术比牛牛高出一筹,把牛牛手里的卡片全都赢了过来。牛牛气急败坏,竟然要抢回自己输掉的卡片。小佳当然奋力保护,结果牛牛力气大,不但抢回了卡片,还把小佳拽倒在地磕破了胳膊。
吃了亏的儿子回家找妈妈诉苦。妻子一见儿子在外边被人欺负,很生气地告诉儿子:“牛牛太坏了,爱欺负人,以后别和他一起玩就是了。”牛牛从此成了儿子眼里的“大坏蛋”。这不,见牛牛参与他们的游戏,儿子就赌气退出了。
其实,牛牛这孩子并不是很坏,多数情况下还很仗义很大度,优点多于缺点。抢儿子的卡片,那是因为输急了眼。我觉得,小佳要是继续和他一起玩,不但能交一个好朋友,还能学到不少东西。
我问儿子:“刚才你们一起玩什么游戏呢?”
“拔河比赛。”儿子说。
“如果你继续玩,希望牛牛加入哪一边呢?”我又问儿子。
“当然希望他加入我们这一边。他力气大,要是加入我们这一边,我们就会赢。”儿子十分肯定地说。
看来我的判断没有错,在小佳心里牛牛并非一无是处,两人还有做朋友的可能。我故意逗儿子:“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你已经退出了比赛,不可能再赢了。”
儿子一听后悔起来,说:“不行,我得回去继续比赛,让牛牛跟我们一边,我们一定能赢。”说完便下楼了。
儿子再次回家时,一脸兴奋地跟我说:“爸爸,自从牛牛加入我们这边后,我们每局必胜,今天玩得真是过瘾。”看来,儿子已经重新认识了和牛牛一起玩的“价值”。在他眼里,牛牛也从前些天的“坏蛋”变成了要好的玩伴。
我觉得,一旦孩子眼里的玩伴有了“坏人”,他的交际便陷入了困境。作为家长此时不应出于“护犊子”心态将孩子眼中的“坏人”完全抹黑,而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坏人”的优点和长处。抹黑孩子的一个同伴,会让孩子失去一个朋友,更会失去一份快乐。
可没过多久,我又发现儿子陷入了另一种困境——
每当听到有小朋友敲门来找他玩时,儿子不是立即去开门,而是先在门边放上一个小板凳,站在板凳上通过“猫眼”看看敲门的人是谁。如果是一个叫杰杰的小朋友,他就会高兴地开门让杰杰进屋,然后带杰杰到自己的房间里搭积木。如果敲门的是其他小朋友,他就会拒绝开门,不让人家进屋。
儿子为何只和杰杰一起玩而拒绝其他小朋友?我好生奇怪,一问才知道,杰杰是搭积木的高手,小佳对他非常崇拜。为了让杰杰陪他一起搭积木,他不惜放弃其他玩伴,成了杰杰的“专职跟屁虫”。
我觉得儿子这种“专宠一人,不理其他”的交际方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会让他失去很多朋友与快乐,便想方设法帮他改变这种局面。只不过方法和前面的做法恰好相反——前面是帮儿子眼中的“坏人”说好话,现在是给儿子眼中的“红人”挑挑刺儿。
我跟儿子说:“杰杰虽然积木搭得好,但我认为他搭的积木都是照着现成图纸来搭的,没有自己的创意。”
我的评价可谓直击杰杰的“软肋”——我事先仔细研究过杰杰搭的积木。
儿子一听我攻击他的偶像,很不服气,说:“杰杰就是最厉害的,不然还有谁能超过杰杰?”
我告诉儿子:“院里有个叫朋朋的,搭出的积木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有一个叫慧慧的小女孩也能自己搭出一个童话世界呢!”为了帮助儿子,事先我做了不少工作,对院子里其他小朋友搭积木的水平进行了了解。
儿子不信。
我说:“不信,你就请这些高手来我们家和杰杰比一比嘛。”
儿子较真,果然去请朋朋和慧慧来与杰杰比试——哈,儿子上当了,这样他就打破了与杰杰的“唯一”伙伴关系。
于是,杰杰来了,朋朋来了,慧慧也来了,还有更多的小朋友也来了,儿子完全是“开门纳客”,而不再是以前的“专待”杰杰。
一群孩子在一起不但要一比高低,还会相互切磋——玩伴多了,大家有竞争,有合作,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做父母的应该经常留意孩子与玩伴的关系,当发现孩子只愿意跟一个孩子来往时,不要掉以轻心,应防止孩子掉进人际关系的单一与脆弱里。同样的,当孩子拒绝跟某个孩子交朋友时,也应该找一找原因。针对孩子眼中“红人”,不妨说点“坏话”,给孩子推荐更多的“能人”;对孩子眼中的“坏人”,也不妨说点好话,引导孩子重新认识玩伴,进入多元的伙伴关系中。这样,孩子才能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锻炼能力,提高技巧,享受到更多的快乐。
〔编辑:冯士军〕
牛牛可是小佳的仇敌,被小佳视为“坏蛋”,原因是几天前两人因玩卡片发生了矛盾。当时,牛牛还是小佳比较要好的朋友,小佳玩卡片的技术比牛牛高出一筹,把牛牛手里的卡片全都赢了过来。牛牛气急败坏,竟然要抢回自己输掉的卡片。小佳当然奋力保护,结果牛牛力气大,不但抢回了卡片,还把小佳拽倒在地磕破了胳膊。
吃了亏的儿子回家找妈妈诉苦。妻子一见儿子在外边被人欺负,很生气地告诉儿子:“牛牛太坏了,爱欺负人,以后别和他一起玩就是了。”牛牛从此成了儿子眼里的“大坏蛋”。这不,见牛牛参与他们的游戏,儿子就赌气退出了。
其实,牛牛这孩子并不是很坏,多数情况下还很仗义很大度,优点多于缺点。抢儿子的卡片,那是因为输急了眼。我觉得,小佳要是继续和他一起玩,不但能交一个好朋友,还能学到不少东西。
我问儿子:“刚才你们一起玩什么游戏呢?”
“拔河比赛。”儿子说。
“如果你继续玩,希望牛牛加入哪一边呢?”我又问儿子。
“当然希望他加入我们这一边。他力气大,要是加入我们这一边,我们就会赢。”儿子十分肯定地说。
看来我的判断没有错,在小佳心里牛牛并非一无是处,两人还有做朋友的可能。我故意逗儿子:“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你已经退出了比赛,不可能再赢了。”
儿子一听后悔起来,说:“不行,我得回去继续比赛,让牛牛跟我们一边,我们一定能赢。”说完便下楼了。
儿子再次回家时,一脸兴奋地跟我说:“爸爸,自从牛牛加入我们这边后,我们每局必胜,今天玩得真是过瘾。”看来,儿子已经重新认识了和牛牛一起玩的“价值”。在他眼里,牛牛也从前些天的“坏蛋”变成了要好的玩伴。
我觉得,一旦孩子眼里的玩伴有了“坏人”,他的交际便陷入了困境。作为家长此时不应出于“护犊子”心态将孩子眼中的“坏人”完全抹黑,而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坏人”的优点和长处。抹黑孩子的一个同伴,会让孩子失去一个朋友,更会失去一份快乐。
可没过多久,我又发现儿子陷入了另一种困境——
每当听到有小朋友敲门来找他玩时,儿子不是立即去开门,而是先在门边放上一个小板凳,站在板凳上通过“猫眼”看看敲门的人是谁。如果是一个叫杰杰的小朋友,他就会高兴地开门让杰杰进屋,然后带杰杰到自己的房间里搭积木。如果敲门的是其他小朋友,他就会拒绝开门,不让人家进屋。
儿子为何只和杰杰一起玩而拒绝其他小朋友?我好生奇怪,一问才知道,杰杰是搭积木的高手,小佳对他非常崇拜。为了让杰杰陪他一起搭积木,他不惜放弃其他玩伴,成了杰杰的“专职跟屁虫”。
我觉得儿子这种“专宠一人,不理其他”的交际方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会让他失去很多朋友与快乐,便想方设法帮他改变这种局面。只不过方法和前面的做法恰好相反——前面是帮儿子眼中的“坏人”说好话,现在是给儿子眼中的“红人”挑挑刺儿。
我跟儿子说:“杰杰虽然积木搭得好,但我认为他搭的积木都是照着现成图纸来搭的,没有自己的创意。”
我的评价可谓直击杰杰的“软肋”——我事先仔细研究过杰杰搭的积木。
儿子一听我攻击他的偶像,很不服气,说:“杰杰就是最厉害的,不然还有谁能超过杰杰?”
我告诉儿子:“院里有个叫朋朋的,搭出的积木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有一个叫慧慧的小女孩也能自己搭出一个童话世界呢!”为了帮助儿子,事先我做了不少工作,对院子里其他小朋友搭积木的水平进行了了解。
儿子不信。
我说:“不信,你就请这些高手来我们家和杰杰比一比嘛。”
儿子较真,果然去请朋朋和慧慧来与杰杰比试——哈,儿子上当了,这样他就打破了与杰杰的“唯一”伙伴关系。
于是,杰杰来了,朋朋来了,慧慧也来了,还有更多的小朋友也来了,儿子完全是“开门纳客”,而不再是以前的“专待”杰杰。
一群孩子在一起不但要一比高低,还会相互切磋——玩伴多了,大家有竞争,有合作,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做父母的应该经常留意孩子与玩伴的关系,当发现孩子只愿意跟一个孩子来往时,不要掉以轻心,应防止孩子掉进人际关系的单一与脆弱里。同样的,当孩子拒绝跟某个孩子交朋友时,也应该找一找原因。针对孩子眼中“红人”,不妨说点“坏话”,给孩子推荐更多的“能人”;对孩子眼中的“坏人”,也不妨说点好话,引导孩子重新认识玩伴,进入多元的伙伴关系中。这样,孩子才能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锻炼能力,提高技巧,享受到更多的快乐。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