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会平,四川成都人,1964年出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2年至1999年6月,此间的绘画作品多次在省市级报刊中刊登出版,并多次在各艺术机构承办的展览中荣获金奖、银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000年至2010休笔10年。2010年至今笔耕不辍,着重研究践行墨与彩的融合统一绘画技艺。这里说的融合统一是指墨中有彩,彩中有墨。至于墨多少,彩多少就根据画面的内容需要而定了。怎样才能达到统一就要靠画家的技艺、技法了。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大概是说传统的中国画只要运用好墨色的变化便可在绘画的过程中达到想要的效果,那么彩呢?彩就是色。主要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再细分,再加上光效,就变成了无穷尽。便形成了这色彩斑斓,美丽无限的大千世界了。罗会平就是利用了墨与彩的千变万化来绘中国画的,并主攻人物画。他的人物大多是从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历史传说、著名小说、宗教故事中走来,带着巨大的能量、霸气和信息。见到他的画,我们首先要和画面中的人物对话交流,或者说画面上的人物要和我们对话交流。形成这样的画面效果,是罗会平把墨、彩、光、线条的运用达到了极致,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写画,一气呵成,内容也是信手沾来,或者叫耍,而且耍得很轻松、快乐,完全是他内心情感的抒发,是画技画法自然的流露,这大概就是他的画道了吧。
是否他休笔的10年正是他思索渐悟的10年呢?10年前的画作我们没有见过,具体以什么为绘画主题、画技程度我们也不得而知。总之我们见到的10年后的作品是震撼的。我们感受到了画者的厚积薄发,顽强拼搏,睿智求索,10年休笔未休心,在经过千百次的历练和践行中,找到了今天的路径,形成了隶属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符号。这是绘画过程中的一个飞跃,这不只是对他个人而言,而是对美术史上的一个挑战。
历来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和划分:写意、工笔、花鸟、人物、动物或油画,彩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都未见他那样的画法,但他的画又没有离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皴、擦、点、染。只是他的画更强调墨韵和彩韵,再加上线条的律,光的谱,达到了令人震惊的效果,形成了他独家的画道,也就是他写画的法要。这些说来容易,能达到得心应手,笔动而发,内容相配,实属艰难,除去画者的绘画功底和天赋外,还需要很多画者的画外功夫,如生活阅历、综合素质、文化休养、学识积累、宗教信仰、文学常识等诸多因素。故这些画只有这样画,且只有这些题材内容才可以这样画,这是罗会平的独家专属。别人要模仿恐怕也是画虎难画骨,画骨难画神了。
我们欣赏他的画作,感到了一种强大的势,这就是画作形成的场能,而对这些画作,我们会受到感染。我们感受到《王者归来》的豪气和得胜还巢的喜悦。王者手中被强化的宝剑,坐骑的高昂,油然想起“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春风定琴音》《知音图》我们感悟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难觅。我们好像听到了高山流水,画对知音,那种怡然自得。琴声悠远绵长,定好琴音与天地合一。《扎西德勒》《面壁》我们感受到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保佑我们,达摩祖师在体谅教诲我们,呼唤我们灵魂回归。《军俑》《大禹》《钟馗进士图》《回头阅》我们感受到他们各司职守,担当,责任,虔诚。这不就是一种社会属性吗?这不就是我们要强化的民族精神吗?《黛玉葬花》《观竹图》等,绘出了女人的悲悯细腻,诠释着爱情和女性的温柔、贤淑。总之欣赏他的画作,画面中的人物给予我们启迪,和我们沟通,我们也自觉地接受这些场能,受到洗礼。我们就是画中人或画中的一员。
画中墨彩相间融合,并大胆使用大红,大绿等明快的暖色点睛。如画中飘逸的冠结,衣服的束带,褶皱,马鞍缕,马笼头,帽缨等,这样的画技是别人不敢碰或回避的,罗会平却应用得得心应手,多一笔则过,少一笔则浅。真所谓艺高人胆大,欣赏他的画作,你会觉得画家苦苦追逐的头衔,荣誉,名利,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用画作本身说话。所以我们也理解了罗会平说自己绘画如写画,或在玩耍,道出了他内心的洒脱,心神合一。以往的(学识休养、绘画技巧、人生阅历、宗教信仰、文学知识、性格属性等)一切积累爆发在笔端,一气呵成,若闲庭信步,轻松地绘出了让我们为之震撼的画面。也许这就是四川人的性格吧。率真,顽强,热情,洒脱,自然,宽容,大度。富庶的天府之国使得成都人忘了忧愁,拿得起,放得下。永远追求的是自然和谐,平衡统筹,天人合一,画作中的落款不拘一格,字印与画面相得益彰,不再考虑留气眼之说。因为整个画面的场能已足够强大,不再需要用落款的气补充。而落款的字体也是书法字体与美术字体兼之,相融合,是通过字体使墨韵达到升华的表现。
他的绘画是从心所欲,不逾矩,是秉承传统的创新,这便是他画作的“精气神”,感谢罗会平老师能给我们带来与我们交流,震撼我们心灵的画作。
2000年至2010休笔10年。2010年至今笔耕不辍,着重研究践行墨与彩的融合统一绘画技艺。这里说的融合统一是指墨中有彩,彩中有墨。至于墨多少,彩多少就根据画面的内容需要而定了。怎样才能达到统一就要靠画家的技艺、技法了。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大概是说传统的中国画只要运用好墨色的变化便可在绘画的过程中达到想要的效果,那么彩呢?彩就是色。主要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再细分,再加上光效,就变成了无穷尽。便形成了这色彩斑斓,美丽无限的大千世界了。罗会平就是利用了墨与彩的千变万化来绘中国画的,并主攻人物画。他的人物大多是从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历史传说、著名小说、宗教故事中走来,带着巨大的能量、霸气和信息。见到他的画,我们首先要和画面中的人物对话交流,或者说画面上的人物要和我们对话交流。形成这样的画面效果,是罗会平把墨、彩、光、线条的运用达到了极致,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写画,一气呵成,内容也是信手沾来,或者叫耍,而且耍得很轻松、快乐,完全是他内心情感的抒发,是画技画法自然的流露,这大概就是他的画道了吧。
是否他休笔的10年正是他思索渐悟的10年呢?10年前的画作我们没有见过,具体以什么为绘画主题、画技程度我们也不得而知。总之我们见到的10年后的作品是震撼的。我们感受到了画者的厚积薄发,顽强拼搏,睿智求索,10年休笔未休心,在经过千百次的历练和践行中,找到了今天的路径,形成了隶属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符号。这是绘画过程中的一个飞跃,这不只是对他个人而言,而是对美术史上的一个挑战。
历来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和划分:写意、工笔、花鸟、人物、动物或油画,彩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都未见他那样的画法,但他的画又没有离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皴、擦、点、染。只是他的画更强调墨韵和彩韵,再加上线条的律,光的谱,达到了令人震惊的效果,形成了他独家的画道,也就是他写画的法要。这些说来容易,能达到得心应手,笔动而发,内容相配,实属艰难,除去画者的绘画功底和天赋外,还需要很多画者的画外功夫,如生活阅历、综合素质、文化休养、学识积累、宗教信仰、文学常识等诸多因素。故这些画只有这样画,且只有这些题材内容才可以这样画,这是罗会平的独家专属。别人要模仿恐怕也是画虎难画骨,画骨难画神了。
我们欣赏他的画作,感到了一种强大的势,这就是画作形成的场能,而对这些画作,我们会受到感染。我们感受到《王者归来》的豪气和得胜还巢的喜悦。王者手中被强化的宝剑,坐骑的高昂,油然想起“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春风定琴音》《知音图》我们感悟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难觅。我们好像听到了高山流水,画对知音,那种怡然自得。琴声悠远绵长,定好琴音与天地合一。《扎西德勒》《面壁》我们感受到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保佑我们,达摩祖师在体谅教诲我们,呼唤我们灵魂回归。《军俑》《大禹》《钟馗进士图》《回头阅》我们感受到他们各司职守,担当,责任,虔诚。这不就是一种社会属性吗?这不就是我们要强化的民族精神吗?《黛玉葬花》《观竹图》等,绘出了女人的悲悯细腻,诠释着爱情和女性的温柔、贤淑。总之欣赏他的画作,画面中的人物给予我们启迪,和我们沟通,我们也自觉地接受这些场能,受到洗礼。我们就是画中人或画中的一员。
画中墨彩相间融合,并大胆使用大红,大绿等明快的暖色点睛。如画中飘逸的冠结,衣服的束带,褶皱,马鞍缕,马笼头,帽缨等,这样的画技是别人不敢碰或回避的,罗会平却应用得得心应手,多一笔则过,少一笔则浅。真所谓艺高人胆大,欣赏他的画作,你会觉得画家苦苦追逐的头衔,荣誉,名利,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用画作本身说话。所以我们也理解了罗会平说自己绘画如写画,或在玩耍,道出了他内心的洒脱,心神合一。以往的(学识休养、绘画技巧、人生阅历、宗教信仰、文学知识、性格属性等)一切积累爆发在笔端,一气呵成,若闲庭信步,轻松地绘出了让我们为之震撼的画面。也许这就是四川人的性格吧。率真,顽强,热情,洒脱,自然,宽容,大度。富庶的天府之国使得成都人忘了忧愁,拿得起,放得下。永远追求的是自然和谐,平衡统筹,天人合一,画作中的落款不拘一格,字印与画面相得益彰,不再考虑留气眼之说。因为整个画面的场能已足够强大,不再需要用落款的气补充。而落款的字体也是书法字体与美术字体兼之,相融合,是通过字体使墨韵达到升华的表现。
他的绘画是从心所欲,不逾矩,是秉承传统的创新,这便是他画作的“精气神”,感谢罗会平老师能给我们带来与我们交流,震撼我们心灵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