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是艺术美的内核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3yo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吴秉杰在《文学性的实现》(《天津文学》90年4期)一文中指出:“善”常被作为艺术美的内核。从苏格拉底开始便已经强调美和善的一致。他的学生柏拉图更提出“至善至美”,把两者结合起来作为最高的“理式”。我国孔子的思想也把美学与伦理学结合,“一本于仁”,“里美为仁”等。当代,更有“伦理美学”的呼吁,认为美是一种更高的“善”,要研究美学的伦理价值和伦理美学价值,审美感与道德感的一致性,以避免形式主义倾向。鲁迅不赞成林语堂所倡导的小品文及其“幽默”,认为是“小摆设”,往往将“屠夫们的
其他文献
最近,我在意大利的一次科学艺术展览会上看到了一些令人吃惊的形象,引起了我去思考什么是我们实际上看到的、什么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奇幻的科学图像。
<正> 《天津师大学报》1985年第六期发表王秀阁的文章(如题),指出我国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形成的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和解放后“左”的思想影响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左”倾保守的特殊思维方式,具有强大的超历史的稳定性,至今仍统治着许多人的头脑。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封闭型;纵向型;保守型;唯书唯上型;静止僵化型。这种“左”倾保守的思维方式与改革是格格不入的。
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导致的全球变暖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气候。近来人们不断听到从南极和北极传出的千年冰架崩解、融化的消息,而喜马拉雅地区冰川的逐步消融让人感
<正> 《当代文艺探索》87年4期,发表《梁晓声:纠缠在历史与美学的评价之间》一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八二级讨论实录。文章指出:作为个人对过去的把握与历史学家不一样,历史学家可以在宏观意义上扫描历史,个人却只能在个人自身达到与历史的统一,即从个人的具体人生出发,从个人的视角去观照历史,而不是让历史的
以“享受运动激情,体验奥运快乐”为主题的2008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于5月16日-23日在上海隆重举行。值此北京奥运年.本次展会突现“体育&#183;美&#183;科技”之融合,充分展示
倾毕生之努力而获奖的作品是否能用简洁的文字和线条表达出来?摄影师沃尔克&#183;史蒂格(Volker Steger)认为是可能的——他说服了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拿起蜡笔在空白的纸板上勾
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引子:由安泰俄斯的故事想到的在古希腊神话中,安泰俄斯是一个战无不胜的神。他是大地女神盖亚的儿子,只要他保持与大地的接触,他就是不可战胜的。因为,这样他就可以从大地中持续获
不断涌现出的新技术表明,要达到这个目标可能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能否达到的问题。如果这个目标真正实现了,那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在《自然&#183;遗传学》杂志即将迎来创刊15周年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拓展课外空间,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个个伶牙俐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