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在一场由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主持的名师报告会中,一位女教师朴实而催人泪下的报告,感动了所有听众。人们记住了她的名字:郭文红。
她是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教师。31年来,郭老师一直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追求充满人性的教育,一天也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努力把爱洒向每个孩子,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教育传奇。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位教师,却是一位有着中度听障的残疾人——郭老师是靠着观察对方口型,努力克服听障的影响,跨越了一个个师生交流的鸿沟,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
郭老师特别喜欢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的一段话:“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
这正是郭老师的写照。因为患有听障的郭老师,一直享受着“叽叽喳喳”的职业幸福——
用爱心,让“叽叽喳喳”的儿童更美好
当郭老师班上的孩子,是幸福的。她每接一个班,都要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家访,感受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班上孩子生病住院了,她都要去病房看望。每次出差,她都会惦记着孩子们——有一年前往武汉华中师大学习,她每天都给孩子们写一封信;回到班上,她给每一个孩子都带了一份礼物——武汉的名食“热干面”。
郭老師身有残疾,因此她对班级中特殊的弱势儿童有着格外的爱。但这种爱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情感倾斜,而是用富有专业含量的教育智慧去耕耘他们的心灵。一个孩子的囟门深度凹陷,属于严重的大脑发育迟缓,学科成绩从来就没有及格过,父母心力交瘁,孩子更是自暴自弃。细心的郭文红接班没多久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她不动声色地在班级里讲述“天使吻痕”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这个深深的凹陷其实就是天使吻过的地方,因为吻得太用力了,所以就留下这么一个痕迹。这个故事给了这个孩子莫大的欣喜,让他的眼睛里闪出了从未有过的自信的光芒……
郭老师教过许多特殊的学生:患有感统失调症的孩子、因心理阴影而患上尿频症的孩子、重度多动症的孩子……郭老师都能用真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快乐而健康地成长,最后都能以良好的成绩圆满毕业。许多家长说:“从来没有碰见过郭老师这样好的老师!”
郭文红的班主任工作极富创造性。纸桥大赛的惊险、模拟课堂的生动、笑脸上墙的惊叹,还有幽默小品的演绎……这些活动都成为孩子们难忘的温馨记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班级日记”,每人轮流一天记录在学校的经历,内容不限,形式不限,第二天早上在全班朗读,最高奖赏就是同学们的掌声和欢笑声。郭文红以此引导孩子们用一双慧眼,看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习生活变成一段美好的旅程,把友谊与爱编织进孩子的心灵。
用智慧,让“叽叽喳喳”的学生更精彩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也没有教育。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爱心当然重要,但还要有智慧,特别是还应该拥有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和来自课堂的精彩,以此“征服”学生。通俗点说,一个真正优秀的班主任,要把课上得很精彩,并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的引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也就是说,课堂应该也必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载体。在这样的课堂上,知识不是目的,而超越知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教学的目标。
在郭文红的数学课堂上,处处能听见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他们讨论、发言、展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和探究,做学习的主人。孩子们从没有感觉到郭老师有听力障碍,与自己交流有困难。
“郭老师总能让我们不知不觉地爱上甚至迷上数学课!”孩子们这样说。郭文红的课富有情趣,她善于用数学本身的趣味去打动学生。有一年3月14日,郭老师巧妙地将“3.14”这个日子同圆周率结合起来,给孩子们讲圆周率的来龙去脉,以及相关的中外文史知识;她还让孩子们用吟诵、歌唱、背诵比赛等方式展现圆周率……孩子们吃π(pai)饼、唱π歌、演小品,度过了一个快乐又疯狂的“圆周率节”。郭文红还经常在班级开展多种数学兴趣活动,比如“算24点大赛”“魔方魔棍比赛”“精美纸盒外包装”等;她还成立了不少数学兴趣小组,如“开普勒小组”“第谷小组”等,孩子们兴趣盎然。
郭文红反对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孩子的思维,她主张数学教学也应该“让思想冲破牢笼”。因此她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自由快乐的思维碰撞,创设多元开放的评价标准。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敢想、敢说、敢争、敢辩。她说:“教育,就是为民族的未来播种。让孩子更聪明,让思想更自由,这是我们教育的使命与目的,也是我数学教育的信念与追求。”
用科研,让“叽叽喳喳”的职业更幸福
在不少老师感叹“职业倦怠”的今天,做了多年的班主任,郭文红却从没有过职业倦怠,秘密何在?难道她有超人的本事吗?她说,她一直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种研究,怀着研究的兴趣去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因此她从未感到过“职业倦怠”;相反,凭着执着的研究和奉献精神,她让这个“叽叽喳喳”的职业更幸福。
在郭文红看来,教育科研是让教师重获职业幸福的源泉,教育科研并不神秘,每一位学生都是科研的对象,每一道难题都是科研的课题。2014年9月,郭老师遇到了一个语言和行为都很特别的孩子。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特殊孩子,郭老师意识到,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科研对象”。通过阅读有关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专业书籍,郭老师初步判断这个孩子是孤独症患者。她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证明了郭老师的判断,孩子果然是一个中度孤独症患儿。专业知识告诉郭老师,目前对孤独症并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殊干预方式,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适应。于是她有意识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予以引导与训练。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郭老师不但细心引导和训练这个孩子,而且调动全班同学“不动声色”地关心鼓励这个孩子。从成功地让这孩子第一次独自上厕所开始,他在班级里又创造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去操场上体育课,第一次跟着同学去音乐教室,第一次去饮水机旁接水,第一次独自在走道玩耍,第一次学会了跳绳,第一次拾金不昧,第一次“见义勇为”……就这样的一点一点、一步一步,郭老师和全班同学不断地将这个孩子逐步推出孤独的心境,送入正常的世界。而在这一过程中,郭老师也写下了翔实的跟踪记录和研究文字。
就这样,结合对特殊孩子和教育难题的行动研究,郭老师写下了几十万字鲜活的教育故事和生动的教学随笔,其中有数十篇发表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江苏教育》《班主任》等十多家报刊。2011年她出版了教育专著《发现班主任智慧》,书中呈现的教育情感、教育思考、教育智慧和教育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媒体好评如潮,该书成为许多学校的师德培训教材。
用童心,让“叽叽喳喳”的孩子更依恋
郭老师的事迹逐渐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南京市德育学科带头人”“江苏教育2016年度人物” “鼓楼区十佳班主任”“鼓楼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成为《班主任》杂志封面人物和《江苏教育》年度人物,《中国教师报》上也有关于她的故事……
但郭文红老师最自豪的,是赢得了无数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的爱和依恋——
毕业前夕,郭老师带着孩子们去郊游。一群女孩子用随身带的糖果、果冻、巧克力等小零食在草地上摆了四个大字:“精忠报郭”,另一群男孩也用扑克牌在地上摆了两个大字:“报郭”。孩子们用这种方式向郭老师表达着他们的爱。
一个曾经让郭老师操碎心的后进生,毕业时来向郭老师告别,说:“郭老师,我们走了以后,你千万千万不要教下一个年级×班啊!”郭老师问:“为什么呀?”这男孩认真地说:“因为那个班的学生呀,个个比我还坏!”
一位男孩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毕业!”妈妈问他为什么,男孩回答:“我不想离开郭老师!”
一位女孩对在省教育厅工作的爸爸说:“爸爸,你把郭老师调到中学工作吧!那样郭老师就可以继续教我了!”
……
孩子们的想法很天真,说法很幼稚,却是童心对童心的依恋,充满了郭老师所追求的浓浓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正是郭老师的教育在孩子心灵中留下的人性的芬芳。可以想象,孩子们的未来一定会拥有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而这种记忆同时也属于郭老师。
在平凡中书写教育传奇,而这个教育传奇的主人公就是郭文红老师。正是这个有着听障却胜过耳聪的郭老师,在小学生的“叽叽喳喳”中追求卓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感。
她是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教师。31年来,郭老师一直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追求充满人性的教育,一天也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努力把爱洒向每个孩子,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教育传奇。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位教师,却是一位有着中度听障的残疾人——郭老师是靠着观察对方口型,努力克服听障的影响,跨越了一个个师生交流的鸿沟,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
郭老师特别喜欢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的一段话:“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
这正是郭老师的写照。因为患有听障的郭老师,一直享受着“叽叽喳喳”的职业幸福——
用爱心,让“叽叽喳喳”的儿童更美好
当郭老师班上的孩子,是幸福的。她每接一个班,都要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家访,感受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班上孩子生病住院了,她都要去病房看望。每次出差,她都会惦记着孩子们——有一年前往武汉华中师大学习,她每天都给孩子们写一封信;回到班上,她给每一个孩子都带了一份礼物——武汉的名食“热干面”。
郭老師身有残疾,因此她对班级中特殊的弱势儿童有着格外的爱。但这种爱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情感倾斜,而是用富有专业含量的教育智慧去耕耘他们的心灵。一个孩子的囟门深度凹陷,属于严重的大脑发育迟缓,学科成绩从来就没有及格过,父母心力交瘁,孩子更是自暴自弃。细心的郭文红接班没多久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她不动声色地在班级里讲述“天使吻痕”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这个深深的凹陷其实就是天使吻过的地方,因为吻得太用力了,所以就留下这么一个痕迹。这个故事给了这个孩子莫大的欣喜,让他的眼睛里闪出了从未有过的自信的光芒……
郭老师教过许多特殊的学生:患有感统失调症的孩子、因心理阴影而患上尿频症的孩子、重度多动症的孩子……郭老师都能用真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快乐而健康地成长,最后都能以良好的成绩圆满毕业。许多家长说:“从来没有碰见过郭老师这样好的老师!”
郭文红的班主任工作极富创造性。纸桥大赛的惊险、模拟课堂的生动、笑脸上墙的惊叹,还有幽默小品的演绎……这些活动都成为孩子们难忘的温馨记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班级日记”,每人轮流一天记录在学校的经历,内容不限,形式不限,第二天早上在全班朗读,最高奖赏就是同学们的掌声和欢笑声。郭文红以此引导孩子们用一双慧眼,看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习生活变成一段美好的旅程,把友谊与爱编织进孩子的心灵。
用智慧,让“叽叽喳喳”的学生更精彩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也没有教育。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爱心当然重要,但还要有智慧,特别是还应该拥有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和来自课堂的精彩,以此“征服”学生。通俗点说,一个真正优秀的班主任,要把课上得很精彩,并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的引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也就是说,课堂应该也必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载体。在这样的课堂上,知识不是目的,而超越知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教学的目标。
在郭文红的数学课堂上,处处能听见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他们讨论、发言、展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和探究,做学习的主人。孩子们从没有感觉到郭老师有听力障碍,与自己交流有困难。
“郭老师总能让我们不知不觉地爱上甚至迷上数学课!”孩子们这样说。郭文红的课富有情趣,她善于用数学本身的趣味去打动学生。有一年3月14日,郭老师巧妙地将“3.14”这个日子同圆周率结合起来,给孩子们讲圆周率的来龙去脉,以及相关的中外文史知识;她还让孩子们用吟诵、歌唱、背诵比赛等方式展现圆周率……孩子们吃π(pai)饼、唱π歌、演小品,度过了一个快乐又疯狂的“圆周率节”。郭文红还经常在班级开展多种数学兴趣活动,比如“算24点大赛”“魔方魔棍比赛”“精美纸盒外包装”等;她还成立了不少数学兴趣小组,如“开普勒小组”“第谷小组”等,孩子们兴趣盎然。
郭文红反对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孩子的思维,她主张数学教学也应该“让思想冲破牢笼”。因此她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自由快乐的思维碰撞,创设多元开放的评价标准。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敢想、敢说、敢争、敢辩。她说:“教育,就是为民族的未来播种。让孩子更聪明,让思想更自由,这是我们教育的使命与目的,也是我数学教育的信念与追求。”
用科研,让“叽叽喳喳”的职业更幸福
在不少老师感叹“职业倦怠”的今天,做了多年的班主任,郭文红却从没有过职业倦怠,秘密何在?难道她有超人的本事吗?她说,她一直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种研究,怀着研究的兴趣去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因此她从未感到过“职业倦怠”;相反,凭着执着的研究和奉献精神,她让这个“叽叽喳喳”的职业更幸福。
在郭文红看来,教育科研是让教师重获职业幸福的源泉,教育科研并不神秘,每一位学生都是科研的对象,每一道难题都是科研的课题。2014年9月,郭老师遇到了一个语言和行为都很特别的孩子。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特殊孩子,郭老师意识到,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科研对象”。通过阅读有关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专业书籍,郭老师初步判断这个孩子是孤独症患者。她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证明了郭老师的判断,孩子果然是一个中度孤独症患儿。专业知识告诉郭老师,目前对孤独症并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殊干预方式,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适应。于是她有意识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予以引导与训练。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郭老师不但细心引导和训练这个孩子,而且调动全班同学“不动声色”地关心鼓励这个孩子。从成功地让这孩子第一次独自上厕所开始,他在班级里又创造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去操场上体育课,第一次跟着同学去音乐教室,第一次去饮水机旁接水,第一次独自在走道玩耍,第一次学会了跳绳,第一次拾金不昧,第一次“见义勇为”……就这样的一点一点、一步一步,郭老师和全班同学不断地将这个孩子逐步推出孤独的心境,送入正常的世界。而在这一过程中,郭老师也写下了翔实的跟踪记录和研究文字。
就这样,结合对特殊孩子和教育难题的行动研究,郭老师写下了几十万字鲜活的教育故事和生动的教学随笔,其中有数十篇发表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江苏教育》《班主任》等十多家报刊。2011年她出版了教育专著《发现班主任智慧》,书中呈现的教育情感、教育思考、教育智慧和教育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媒体好评如潮,该书成为许多学校的师德培训教材。
用童心,让“叽叽喳喳”的孩子更依恋
郭老师的事迹逐渐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南京市德育学科带头人”“江苏教育2016年度人物” “鼓楼区十佳班主任”“鼓楼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成为《班主任》杂志封面人物和《江苏教育》年度人物,《中国教师报》上也有关于她的故事……
但郭文红老师最自豪的,是赢得了无数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的爱和依恋——
毕业前夕,郭老师带着孩子们去郊游。一群女孩子用随身带的糖果、果冻、巧克力等小零食在草地上摆了四个大字:“精忠报郭”,另一群男孩也用扑克牌在地上摆了两个大字:“报郭”。孩子们用这种方式向郭老师表达着他们的爱。
一个曾经让郭老师操碎心的后进生,毕业时来向郭老师告别,说:“郭老师,我们走了以后,你千万千万不要教下一个年级×班啊!”郭老师问:“为什么呀?”这男孩认真地说:“因为那个班的学生呀,个个比我还坏!”
一位男孩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毕业!”妈妈问他为什么,男孩回答:“我不想离开郭老师!”
一位女孩对在省教育厅工作的爸爸说:“爸爸,你把郭老师调到中学工作吧!那样郭老师就可以继续教我了!”
……
孩子们的想法很天真,说法很幼稚,却是童心对童心的依恋,充满了郭老师所追求的浓浓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正是郭老师的教育在孩子心灵中留下的人性的芬芳。可以想象,孩子们的未来一定会拥有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而这种记忆同时也属于郭老师。
在平凡中书写教育传奇,而这个教育传奇的主人公就是郭文红老师。正是这个有着听障却胜过耳聪的郭老师,在小学生的“叽叽喳喳”中追求卓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