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初中生源的减少,普高的扩招,使得中职学生生源质量严重下滑.而作为基础课的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那么,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职高数学的教与学、如何使学生“喜欢数学”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广大中职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变式”教学,也就是根据生源,根据教材,教师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适当变化,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快乐、有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变式,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持久
1.变概念教学为生活化教学,形成有磁性的课堂
数学概念之重要,不言而喻.由于一部分中职学生对数学课丧失兴趣,数学概念教学,他们更觉乏味.心理学告诉我们,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更容易引起关注. 如果我们在概念导入时能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原有的知识,使学生“看得着,想得到”,那么往往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掌握.在教学时,我经常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审视它,然后归结为数学问题.
案例1学习《集合的概念》时,我以学生熟悉的体育课为例. 上课铃声一响,体育委员就会说“集合”啦!来集合的都是同班同学,是事先确定的,从而引出数学上的集合概念,然后用类比的方法得出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这种生活化的概念教学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不仅接受数学课、认可数学课,长期以往,还会喜欢数学课,就能够形成一个让学生留恋、有磁性的课堂.
2.变文字语言为数学语言,形成快乐的课堂
现今的职高数学教材,应用问题的比重相当大,设计的内容饶有趣味,贴近生活,但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应用问题被他们视为“高难动作”.在讲解实际问题时,我采用语言变式的办法,即将现实问题中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的自然语言,再将数学语言转换成数学的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
案例2某人购买了一辆价值10万元的汽车,该车每年交保险费、养路费以及汽油费合计9000元,汽车的维修费用平均为第一年2000元、第二年4000元、第三年6000元,依次逐年递增,若以汽车的年平均费用最低报废最为合算,那么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为合算?
分析 设这种汽车使用n年报废最为合算.这里的平均费用就是报废前汽车总费用的平均值.维修费逐年递增,通过观察它符合等差数列,所以维修费总和就是求首项a1=2000,公差d=2000的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这题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复杂,但经过一分析,特别把求维修费总和转变到求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时,有些同学激动得叫了起来,一下豁然开朗.
3.变单刀直入为巧妙过渡,形成积极的课堂
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讲解,并组织合理的有层次推进的“变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是如何从旧知识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案例3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如果直接证明,部分学生会觉得难度较大,若从平面几何为起点进行“变式”教学,适当降低难度,问题就逐步得以解决.所以我在教学时,首先提出以下问题:已知E,F,G,H分别是平面四边形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以下变式:
变式1将条件“平面四边形”改为“空间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2若添加条件(1)AC⊥BD;(2)AC=BD;(3)AC⊥BD,AC=BD. 那么结果如何?
变式3要使最后结果是(1)矩形;(2)菱形;(3)正方形.那么原题要添加什么条件?
在这个案例中,由平面四边形引出空间四边形,即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由旧知识已经不能解决的新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最后通过解决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变式问题,不但解决了这一类题目,而且学生在不断的变式中,对问题的解决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好奇心”,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4.变教师编题为学生编题,形成主动的课堂
变式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应该提倡让学生参与变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案例4学习《分式不等式解法》,我首先讲解了不等式(x 2)/(x-1)<0的解法,接着由学生变式,归纳为:
以上问题的变式,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对构成问题的各个要素进行局部的调整,得到形式虽异而解法类似的一系列问题. 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形式变式,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活课堂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做一遍”,学习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动手做实验.在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直观演示是一座桥梁,它能够沟通具体和抽象、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案例5在教学《椭圆及其性质》时,课前我要求学生每两人一组,准备两枚图钉、一根细线、一张白纸、一支铅笔.课堂上请各组同学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并思考和记录.
(1)取长度为2a的细线,在细线两端系上图钉并固定在白纸上的两点F1,F2处;
(2)用铅笔一端拉紧直线,并转动一周,画出一个图形;
(3)改变细线长度,重新操作,能得到什么结论?
(4)重复操作(2)(3),观察各个图形具有怎样的对称性?总结一般规律,由此探究椭圆的定义及求椭圆方程时怎样建立坐标系?
(5)观察、讨论椭圆的圆扁程度与2a和F1,F2的内在联系;
(6)全班各组之间交流实验结果.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椭圆的概念、性质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获得的.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2.变抽象讲解为电化教学,丰富课堂
每天教师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尽管老师用心调节课堂氛围,但时间长了,学生还是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把难以使学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直接有声、有色的呈现出来,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从形象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转化.
案例6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交x轴于点(-3,0)和(3,0).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上述二次函数图象沿x轴向右平移两个单位,求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 第(1)小题很容易解出二次函数解析式y=x2-9.第(2)小题借助多媒体,将抛物线的图象向右平移两个单位.经过直观的动态变化,学生们清楚地看到了平移的特点:抛物线形状、大小、开口方向都不变,只是对称轴发生变化.
图象的动态变化将抛物线的平移和二次函数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完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后碰到平移的问题,学生就会马上和本次的情形联系起来.
三、教法更新需要新的理念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灵活性,首先教师应在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教法的“变”上下工夫.在教学上应求多“变”,以教师的“变”带动学生的“变”,只有教师传授知识灵活、教学方法多样、思维过程敏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要实现将传统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树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观.
2.转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中职生在初中求学时,往往属于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也更容易被感染,我们教师要放下“权威”,蹲下身子,悦纳和认可他们,和他们交朋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的教学风格,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考,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并鼓励学生质疑,要全心的情感投入,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认同教师是团队的一员,是合作者而不只是一位施教者.
总之,在新课标下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因材施教,继续完善“变式”教学模式,最终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变式,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持久
1.变概念教学为生活化教学,形成有磁性的课堂
数学概念之重要,不言而喻.由于一部分中职学生对数学课丧失兴趣,数学概念教学,他们更觉乏味.心理学告诉我们,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更容易引起关注. 如果我们在概念导入时能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原有的知识,使学生“看得着,想得到”,那么往往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掌握.在教学时,我经常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审视它,然后归结为数学问题.
案例1学习《集合的概念》时,我以学生熟悉的体育课为例. 上课铃声一响,体育委员就会说“集合”啦!来集合的都是同班同学,是事先确定的,从而引出数学上的集合概念,然后用类比的方法得出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这种生活化的概念教学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不仅接受数学课、认可数学课,长期以往,还会喜欢数学课,就能够形成一个让学生留恋、有磁性的课堂.
2.变文字语言为数学语言,形成快乐的课堂
现今的职高数学教材,应用问题的比重相当大,设计的内容饶有趣味,贴近生活,但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应用问题被他们视为“高难动作”.在讲解实际问题时,我采用语言变式的办法,即将现实问题中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的自然语言,再将数学语言转换成数学的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
案例2某人购买了一辆价值10万元的汽车,该车每年交保险费、养路费以及汽油费合计9000元,汽车的维修费用平均为第一年2000元、第二年4000元、第三年6000元,依次逐年递增,若以汽车的年平均费用最低报废最为合算,那么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为合算?
分析 设这种汽车使用n年报废最为合算.这里的平均费用就是报废前汽车总费用的平均值.维修费逐年递增,通过观察它符合等差数列,所以维修费总和就是求首项a1=2000,公差d=2000的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这题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复杂,但经过一分析,特别把求维修费总和转变到求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时,有些同学激动得叫了起来,一下豁然开朗.
3.变单刀直入为巧妙过渡,形成积极的课堂
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讲解,并组织合理的有层次推进的“变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是如何从旧知识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案例3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如果直接证明,部分学生会觉得难度较大,若从平面几何为起点进行“变式”教学,适当降低难度,问题就逐步得以解决.所以我在教学时,首先提出以下问题:已知E,F,G,H分别是平面四边形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以下变式:
变式1将条件“平面四边形”改为“空间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2若添加条件(1)AC⊥BD;(2)AC=BD;(3)AC⊥BD,AC=BD. 那么结果如何?
变式3要使最后结果是(1)矩形;(2)菱形;(3)正方形.那么原题要添加什么条件?
在这个案例中,由平面四边形引出空间四边形,即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由旧知识已经不能解决的新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最后通过解决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变式问题,不但解决了这一类题目,而且学生在不断的变式中,对问题的解决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好奇心”,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4.变教师编题为学生编题,形成主动的课堂
变式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应该提倡让学生参与变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案例4学习《分式不等式解法》,我首先讲解了不等式(x 2)/(x-1)<0的解法,接着由学生变式,归纳为:

以上问题的变式,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对构成问题的各个要素进行局部的调整,得到形式虽异而解法类似的一系列问题. 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形式变式,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活课堂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做一遍”,学习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动手做实验.在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直观演示是一座桥梁,它能够沟通具体和抽象、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案例5在教学《椭圆及其性质》时,课前我要求学生每两人一组,准备两枚图钉、一根细线、一张白纸、一支铅笔.课堂上请各组同学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并思考和记录.
(1)取长度为2a的细线,在细线两端系上图钉并固定在白纸上的两点F1,F2处;
(2)用铅笔一端拉紧直线,并转动一周,画出一个图形;
(3)改变细线长度,重新操作,能得到什么结论?
(4)重复操作(2)(3),观察各个图形具有怎样的对称性?总结一般规律,由此探究椭圆的定义及求椭圆方程时怎样建立坐标系?
(5)观察、讨论椭圆的圆扁程度与2a和F1,F2的内在联系;
(6)全班各组之间交流实验结果.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椭圆的概念、性质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获得的.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2.变抽象讲解为电化教学,丰富课堂
每天教师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尽管老师用心调节课堂氛围,但时间长了,学生还是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把难以使学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直接有声、有色的呈现出来,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从形象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转化.
案例6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交x轴于点(-3,0)和(3,0).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上述二次函数图象沿x轴向右平移两个单位,求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 第(1)小题很容易解出二次函数解析式y=x2-9.第(2)小题借助多媒体,将抛物线的图象向右平移两个单位.经过直观的动态变化,学生们清楚地看到了平移的特点:抛物线形状、大小、开口方向都不变,只是对称轴发生变化.
图象的动态变化将抛物线的平移和二次函数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完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后碰到平移的问题,学生就会马上和本次的情形联系起来.
三、教法更新需要新的理念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灵活性,首先教师应在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教法的“变”上下工夫.在教学上应求多“变”,以教师的“变”带动学生的“变”,只有教师传授知识灵活、教学方法多样、思维过程敏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要实现将传统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树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观.
2.转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中职生在初中求学时,往往属于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也更容易被感染,我们教师要放下“权威”,蹲下身子,悦纳和认可他们,和他们交朋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的教学风格,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考,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并鼓励学生质疑,要全心的情感投入,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认同教师是团队的一员,是合作者而不只是一位施教者.
总之,在新课标下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因材施教,继续完善“变式”教学模式,最终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