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耕耘于三尺讲台之上,一晃已过31个年头,回首这些年的工作,感觉努力的同时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虽平凡但却充实。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我们共同感受着语文的美、生活的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我想,这
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吧!现在我把平日里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试作如下浅析。
一、创设和谐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尊重每一个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课堂上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对一篇文章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看法。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探求和创造。重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就是要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赏识学生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要关注一些小事。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讨论,课堂活动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力争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和老师平等地讨论问题,师生之间是和谐相处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是自己通过思考把问题搞懂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知识。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内容的难易之间的和谐,使课堂成为教学思想萌发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二、探究教学模式,培养思维能力
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把这种模式的能力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和评价学习效果等。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从而使他们的个性与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与培养。
三、注重因材施教,夯实知识基础
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由于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如:未来的“未”字上一横短下一横长等,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纠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本学科的了解、对教师的评价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试试:测试、观察、谈心、走访等等。我经常喜欢在课下和学生谈心,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了解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课堂训练,拓展创新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就务必要加强课堂训练,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因此,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安排、研究讨论,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授课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個人自学都进入了课堂,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交流信息、互相启发的机会,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字词、背诵紧抓不放;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写好读书笔记(摘记);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堂行为与学生学习状态的相互适应的情况,作为教师只要正视课堂现实,保持课堂警觉,就能通过学生学习的反馈,洞察自己课堂行为,进而达到有效调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学生课堂上出现情绪低落、启而不发、缄默无言、反应麻木等状况,教师可通过反思,看问题设计是否妥当,自己点拨是否到位,是否因为超出学生的思考范围,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不感兴趣。据此,教师可从问题设计的角度、形式、内容等方面考虑,多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内部驱力,因势利导,创设出充满生机的学习氛围。当学生情绪浮躁、学习浮光掠影、思考深入不下去时,可通过反思:自己呈现的内容是否因为过于浅表或指导的策略过于笼统不得法,导致学生找不准深入思考的抓手,思维只能浮于问题的表面,回答问题则是不假思考,脱口而出,而又文不对题。针对此情况,教师可调整内容,或示范引导,教给学生抓住关键因素,多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另外,当学生学习被动时,可通过反思,看自已是否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探索、个性化体验的空间。据此教师可多给学生提供互动、合作的机会,或加强平等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创造新的辉煌!
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吧!现在我把平日里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试作如下浅析。
一、创设和谐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尊重每一个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课堂上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对一篇文章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看法。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探求和创造。重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就是要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赏识学生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要关注一些小事。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讨论,课堂活动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力争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和老师平等地讨论问题,师生之间是和谐相处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是自己通过思考把问题搞懂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知识。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内容的难易之间的和谐,使课堂成为教学思想萌发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二、探究教学模式,培养思维能力
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把这种模式的能力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和评价学习效果等。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从而使他们的个性与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与培养。
三、注重因材施教,夯实知识基础
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由于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如:未来的“未”字上一横短下一横长等,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纠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本学科的了解、对教师的评价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试试:测试、观察、谈心、走访等等。我经常喜欢在课下和学生谈心,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了解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课堂训练,拓展创新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就务必要加强课堂训练,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因此,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安排、研究讨论,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授课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個人自学都进入了课堂,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交流信息、互相启发的机会,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字词、背诵紧抓不放;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写好读书笔记(摘记);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堂行为与学生学习状态的相互适应的情况,作为教师只要正视课堂现实,保持课堂警觉,就能通过学生学习的反馈,洞察自己课堂行为,进而达到有效调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学生课堂上出现情绪低落、启而不发、缄默无言、反应麻木等状况,教师可通过反思,看问题设计是否妥当,自己点拨是否到位,是否因为超出学生的思考范围,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不感兴趣。据此,教师可从问题设计的角度、形式、内容等方面考虑,多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内部驱力,因势利导,创设出充满生机的学习氛围。当学生情绪浮躁、学习浮光掠影、思考深入不下去时,可通过反思:自己呈现的内容是否因为过于浅表或指导的策略过于笼统不得法,导致学生找不准深入思考的抓手,思维只能浮于问题的表面,回答问题则是不假思考,脱口而出,而又文不对题。针对此情况,教师可调整内容,或示范引导,教给学生抓住关键因素,多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另外,当学生学习被动时,可通过反思,看自已是否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探索、个性化体验的空间。据此教师可多给学生提供互动、合作的机会,或加强平等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