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当代文学理论与当代艺术实践两者之间,虽然现代文学理论是一个以理论为主要形态的内容,而现代艺术实践则是以创作为主要形态的实践内容。但是两者之间其实是互通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的互文性相关内容进行考察,从而得出现代文学理论正是现代艺术实践的观念寄托体。
关键词:现代文学理论;现代艺术实践;互文性考察
现代艺术的起源,源自于19世界末的西方国家。此种艺术形式从印象派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成为观念派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相较于现代文学理论,虽然两种艺术理论内容都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作为发展的支撑,但是现代艺术在实践过程中却缺乏了相应的文学理论知识内容[1]。但是现代艺术理论中却极少出现以理论知识作为艺术体系基础,因此不得不采用艺术理论为基础的实践经验作为言说,从而将实践结果交于艺术创作者。在艺术理论的不断进化过程中,大批量的艺术文学者在此过程中,为了图解各种新型的文学艺术理论知识而努力,将艺术实践经验具体为观念理论知识,就成为了当前艺术的分享特征。因此说现代艺术的实践是具备一系列的发展历程的,在此过程之中对艺术的概念不断进行翻新。
一、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互文性线索
在现代艺术的实践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现代艺术实践都能够与现代文学的理论内容相互呼应。因此笔者根据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两者之间的历史线索进行分析。
(一)形式本体论
当现代艺术从20世纪的初期流传至中期的三大思想潮流,成为了西方国家的藝术主流。其中以凡高作为现代艺术的向导表现思想,又以高为艺术的象征思想[2],然后以塞尚为先导构成现代艺术的主义。而这三大思想潮流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又主要表现为三大发展走向:其一就是探索现代艺术的发展自律性,其二就是追求现代艺术的非理性。现代艺术自律性的探索往往以实践为主要载体,而后艺术的非理性是艺术的超现实主义载体。两者艺术的特性可以将其总结为如下学派:现代艺术的具体实践中具备了表现的立体学派、抽象主义的艺术形式、用艺术符号代替生活实践的艺术形式;另外一种就是表现主义为主的艺术形式,此种表现方式具体在上文所提到的凡高为代表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现代艺术的表现实践所对应的文学理论有:直觉表现论、还有从艺术实践所发现的幻觉主义。
(二)观念本体论
现代艺术实践的后期发展主要集中于二战之后为代表,在20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历程中,现代艺术改变了原有的实践理念,在传统的理念之上发展了新兴的思想潮派:比如行为艺术、极简艺术、超级写实艺术还有观念的实质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而此类艺术实践表现方式则主要具备了以下特点: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消除了艺术的隔阂[3],实现了多元化的艺术实践格局。而此种格局又主要分为两大种类阶段:其一就是现代艺术的主要过渡形式,在艺术进行过渡的过程中,主要有纽约画派的抽象表现艺术形式,比如西方国家著名的抽象表现艺术家康定斯基。该艺术家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有对艺术的主要色彩描绘,对各类学者的艺术进行理论反应。其二就是后现代艺术的实践阶段递进,“达达-波普-观念”的艺术实践发展历程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实践。通过将现代艺术从达达阶段开始发展,从而构成了一条上下求索的艺术追求方式,反映了艺术后期的发展历程中,对于广义的艺术观念的具象理解。
而以上所提到的艺术发展历史都有相应的现代文学理论与之相照应,其中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理论学家有利奥塔、哈桑、斯潘诺斯等诸多学者的文学理论[4]。当然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两者之间虽然具备了互文性,但是并不代表两者之间可以互相代替观察,也就是不可以通过其中一种来观察另一种的发展,现代文学理论也只能被当做现代艺术实践的发展观念支撑。
二、结语
通过对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的互文性进行探讨,从而得出自20世纪之后发展得来较多的现代文学理论,为现代艺术的实践实施了多重铺垫。而且现代艺术实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超出了现代文学理论的具体范围。在此种情况之下,我们从单一的层面去将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体系相融合,是不可能的。另外我们作为人类,没有办法超越我们所处的当下社会,但是我们却希望人身等多方面自由,我们面临着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思考往往却又贯穿了我们整个发展命运。现代文学理论看似与现代艺术实践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其实是提示我们感知到人类思想的单纯。而这也正是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两者之间互文性的探讨意義。
【参考文献】
[1]易彬.“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2):204-209.
[2]石艳婷.《现代沙特文学叙事艺术》第三章翻译报告[D].燕山大学,2014.
[3]林铁.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品格[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34-38.
[4]宋文婕.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中的神话模式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现代文学理论;现代艺术实践;互文性考察
现代艺术的起源,源自于19世界末的西方国家。此种艺术形式从印象派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成为观念派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相较于现代文学理论,虽然两种艺术理论内容都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作为发展的支撑,但是现代艺术在实践过程中却缺乏了相应的文学理论知识内容[1]。但是现代艺术理论中却极少出现以理论知识作为艺术体系基础,因此不得不采用艺术理论为基础的实践经验作为言说,从而将实践结果交于艺术创作者。在艺术理论的不断进化过程中,大批量的艺术文学者在此过程中,为了图解各种新型的文学艺术理论知识而努力,将艺术实践经验具体为观念理论知识,就成为了当前艺术的分享特征。因此说现代艺术的实践是具备一系列的发展历程的,在此过程之中对艺术的概念不断进行翻新。
一、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互文性线索
在现代艺术的实践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现代艺术实践都能够与现代文学的理论内容相互呼应。因此笔者根据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两者之间的历史线索进行分析。
(一)形式本体论
当现代艺术从20世纪的初期流传至中期的三大思想潮流,成为了西方国家的藝术主流。其中以凡高作为现代艺术的向导表现思想,又以高为艺术的象征思想[2],然后以塞尚为先导构成现代艺术的主义。而这三大思想潮流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又主要表现为三大发展走向:其一就是探索现代艺术的发展自律性,其二就是追求现代艺术的非理性。现代艺术自律性的探索往往以实践为主要载体,而后艺术的非理性是艺术的超现实主义载体。两者艺术的特性可以将其总结为如下学派:现代艺术的具体实践中具备了表现的立体学派、抽象主义的艺术形式、用艺术符号代替生活实践的艺术形式;另外一种就是表现主义为主的艺术形式,此种表现方式具体在上文所提到的凡高为代表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现代艺术的表现实践所对应的文学理论有:直觉表现论、还有从艺术实践所发现的幻觉主义。
(二)观念本体论
现代艺术实践的后期发展主要集中于二战之后为代表,在20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历程中,现代艺术改变了原有的实践理念,在传统的理念之上发展了新兴的思想潮派:比如行为艺术、极简艺术、超级写实艺术还有观念的实质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而此类艺术实践表现方式则主要具备了以下特点: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消除了艺术的隔阂[3],实现了多元化的艺术实践格局。而此种格局又主要分为两大种类阶段:其一就是现代艺术的主要过渡形式,在艺术进行过渡的过程中,主要有纽约画派的抽象表现艺术形式,比如西方国家著名的抽象表现艺术家康定斯基。该艺术家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有对艺术的主要色彩描绘,对各类学者的艺术进行理论反应。其二就是后现代艺术的实践阶段递进,“达达-波普-观念”的艺术实践发展历程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实践。通过将现代艺术从达达阶段开始发展,从而构成了一条上下求索的艺术追求方式,反映了艺术后期的发展历程中,对于广义的艺术观念的具象理解。
而以上所提到的艺术发展历史都有相应的现代文学理论与之相照应,其中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理论学家有利奥塔、哈桑、斯潘诺斯等诸多学者的文学理论[4]。当然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两者之间虽然具备了互文性,但是并不代表两者之间可以互相代替观察,也就是不可以通过其中一种来观察另一种的发展,现代文学理论也只能被当做现代艺术实践的发展观念支撑。
二、结语
通过对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的互文性进行探讨,从而得出自20世纪之后发展得来较多的现代文学理论,为现代艺术的实践实施了多重铺垫。而且现代艺术实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超出了现代文学理论的具体范围。在此种情况之下,我们从单一的层面去将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体系相融合,是不可能的。另外我们作为人类,没有办法超越我们所处的当下社会,但是我们却希望人身等多方面自由,我们面临着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思考往往却又贯穿了我们整个发展命运。现代文学理论看似与现代艺术实践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其实是提示我们感知到人类思想的单纯。而这也正是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两者之间互文性的探讨意義。
【参考文献】
[1]易彬.“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2):204-209.
[2]石艳婷.《现代沙特文学叙事艺术》第三章翻译报告[D].燕山大学,2014.
[3]林铁.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品格[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34-38.
[4]宋文婕.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中的神话模式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