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以上种种说法,无不说明了阅读的好处。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阅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课外阅读更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化底蕴、审美情趣都不尽相同,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获得的体会也可能不一样,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极其重要,本文就針对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指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达到彰显个性、放飞潜能的最高境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改变老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阅读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述指导、介绍作者、分析课文,“恨铁不成钢”,就怕哪一点漏了,讲不透彻,在课堂上把自己的讲解成了主要部分,忘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根本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要想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有个性的体现,作为教师,首先就要纠正这一错误的倾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自然而然地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要时刻尊重学生的性格不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尽可能让出较多的时间给学生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文中,笔者先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描述的几幅图画后,接着再用十分钟指导学生学习第一幅图画《瓜藤攀檐图》,教会他们先找出表示空间的词,然后找出表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句子并谈感受,最后掌握文段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之后几幅图的学习,笔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仿照学习第一幅图画的方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自由谈感受,然后每个小组都进行汇报。课堂气氛活跃,各抒己见,每个学生都能讲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鼓励学生进行批注阅读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强调手不离笔,随时勾画。在学生的身上,笔者发现确实如此。笔者现在所担任的班,是由四年级开始接手的,整体素质不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名列全级最后,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水平很低。做阅读题时,除了七、八位学生完成得不错,其余的学生几乎是没法拿到分的。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要求学生每天中午都要安排适量时间在教室看书,而且每周还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准备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来改变全班学生的阅读水平。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观察调查,笔者却发现学生的进步一点也不显著。为什么会这样呢?于是,笔者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结果发现,有的学生在看书时只是“蜻蜓点水”,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两点、三点,如,打水漂,浅上辄止;有的学生则“囫囵吞枣”,拿起书本来就进行阅读,阅读是做到了,但读了很久才发现不知道讲些什么;还有的学生真是名副其实地“看书”,不停地一页一页翻动着手中的书本,翻到最后也就算把书看完了。这时,道路进入了死胡同,该怎样改进?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重新梳理,提出新的阅读训练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拿起笔在文章的“天头”“地脚”和其它空白处,随时将自己对本文的理解和评价写出来,也就是要求学生做批注。刚开始时,大多数的学生都无从入手,就好像握着的笔有千万斤重似的。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先拿笔在书本上用圆圈画出优美词语和四字成语,用横线画出一些用了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的句子。这样,很多学生都行动起来了,最起码都画出一些优美词语和四字成语来。在这基础上,笔者又要求学生在画出的句子旁边的空白处写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最后,再要求学生在精彩句段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想,以及对文段当中的人物、景物、事件等的看法。对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求他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的空白处写出读完文章后的联想及谈出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就是批注阅读的效果,只有“不动笔墨不读书”,并且“读出自己的灵感来”,才能在读书中有收获。
三、搭建平台,展现自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批注阅读,在阅读中有了一定的收获。但有些学生非常胆怯,堂上几乎从来都不主动举手发言。有一个女学生,她很聪明,每次让学生在阅读中作批注时,她都会写出很多自己独特的感受,但她就是不愿意和同学分享,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肯说,只站在座位上一声不哼。于是,笔者决定要为每位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锻炼他们的胆量,让他们能在阅读中体悟文本的精妙。首先,笔者和学生搞好师生关系,使学生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喜欢上笔者,并愿意和笔者沟通。其次,笔者在支持、鼓励中让学生去创造表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笔者会对那些胆怯的学生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你的感受真独特,老师都没想到呢,真了不起”……同时,还用奖励小红花、抽奖、减免家庭作业等方法激发学生去表现。通过这样鼓励的方式,他们展现自我的兴趣就变得高涨起来,学生有了兴趣,有了老师给他们搭建的平台,就愿意发挥他所有的潜能,把自己的个性彰显出来。
记得一次上公开课,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笔者让学生看课文听录音后,便提问:“你觉得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由于平常训练有素,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自我。于是,他们都踊跃举手,畅所欲言:
生1: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狗为伴,以写日记来排遣寂寞。
生2: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
……
学生热情高涨,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让他回答,错过了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连之前班上很胆怯的那位女生都大胆地展现了自我。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只有牢记个性阅读的理念,个性阅读之花才能在阅读教学中盛开,学生才能彰显个性,放飞潜能,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指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达到彰显个性、放飞潜能的最高境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改变老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阅读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述指导、介绍作者、分析课文,“恨铁不成钢”,就怕哪一点漏了,讲不透彻,在课堂上把自己的讲解成了主要部分,忘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根本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要想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有个性的体现,作为教师,首先就要纠正这一错误的倾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自然而然地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要时刻尊重学生的性格不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尽可能让出较多的时间给学生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文中,笔者先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描述的几幅图画后,接着再用十分钟指导学生学习第一幅图画《瓜藤攀檐图》,教会他们先找出表示空间的词,然后找出表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句子并谈感受,最后掌握文段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之后几幅图的学习,笔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仿照学习第一幅图画的方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自由谈感受,然后每个小组都进行汇报。课堂气氛活跃,各抒己见,每个学生都能讲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鼓励学生进行批注阅读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强调手不离笔,随时勾画。在学生的身上,笔者发现确实如此。笔者现在所担任的班,是由四年级开始接手的,整体素质不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名列全级最后,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水平很低。做阅读题时,除了七、八位学生完成得不错,其余的学生几乎是没法拿到分的。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要求学生每天中午都要安排适量时间在教室看书,而且每周还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准备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来改变全班学生的阅读水平。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观察调查,笔者却发现学生的进步一点也不显著。为什么会这样呢?于是,笔者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结果发现,有的学生在看书时只是“蜻蜓点水”,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两点、三点,如,打水漂,浅上辄止;有的学生则“囫囵吞枣”,拿起书本来就进行阅读,阅读是做到了,但读了很久才发现不知道讲些什么;还有的学生真是名副其实地“看书”,不停地一页一页翻动着手中的书本,翻到最后也就算把书看完了。这时,道路进入了死胡同,该怎样改进?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重新梳理,提出新的阅读训练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拿起笔在文章的“天头”“地脚”和其它空白处,随时将自己对本文的理解和评价写出来,也就是要求学生做批注。刚开始时,大多数的学生都无从入手,就好像握着的笔有千万斤重似的。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先拿笔在书本上用圆圈画出优美词语和四字成语,用横线画出一些用了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的句子。这样,很多学生都行动起来了,最起码都画出一些优美词语和四字成语来。在这基础上,笔者又要求学生在画出的句子旁边的空白处写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最后,再要求学生在精彩句段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想,以及对文段当中的人物、景物、事件等的看法。对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求他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的空白处写出读完文章后的联想及谈出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就是批注阅读的效果,只有“不动笔墨不读书”,并且“读出自己的灵感来”,才能在读书中有收获。
三、搭建平台,展现自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批注阅读,在阅读中有了一定的收获。但有些学生非常胆怯,堂上几乎从来都不主动举手发言。有一个女学生,她很聪明,每次让学生在阅读中作批注时,她都会写出很多自己独特的感受,但她就是不愿意和同学分享,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肯说,只站在座位上一声不哼。于是,笔者决定要为每位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锻炼他们的胆量,让他们能在阅读中体悟文本的精妙。首先,笔者和学生搞好师生关系,使学生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喜欢上笔者,并愿意和笔者沟通。其次,笔者在支持、鼓励中让学生去创造表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笔者会对那些胆怯的学生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你的感受真独特,老师都没想到呢,真了不起”……同时,还用奖励小红花、抽奖、减免家庭作业等方法激发学生去表现。通过这样鼓励的方式,他们展现自我的兴趣就变得高涨起来,学生有了兴趣,有了老师给他们搭建的平台,就愿意发挥他所有的潜能,把自己的个性彰显出来。
记得一次上公开课,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笔者让学生看课文听录音后,便提问:“你觉得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由于平常训练有素,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自我。于是,他们都踊跃举手,畅所欲言:
生1: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狗为伴,以写日记来排遣寂寞。
生2: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
……
学生热情高涨,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让他回答,错过了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连之前班上很胆怯的那位女生都大胆地展现了自我。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只有牢记个性阅读的理念,个性阅读之花才能在阅读教学中盛开,学生才能彰显个性,放飞潜能,绽放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