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学生群体普遍存在自律意识差、自律能力不足的现象。中学生自律的培养事关青少年未来一生的发展,事关学校、班级的建设,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能力。
【关键词】 中学生 自律 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78-01
1 中学生自律现状原因分析
1.1 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还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中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上车不排队,抢占座位;视垃圾箱而不见,乱扔垃圾;行人、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我行我素……但很多行为并没有及时受到谴责和惩罚。在中学生看来,生活中的不自律于己无关痛痒,致使孩子们潜意识里竞相效仿。这也许正应了一位著名的思想教育家所说的“学校五天的教育赶不上社会两天的教育”,即“5〈2”的不正常现象。
1.2 家庭教育的缺位
伴随着改革开放,家庭富裕程度越来越高,但子女数量越来越少。苦尽甘来的中国家长们对孩子肆意的宠爱,生活上无微不至,饮食起居无所不全,使孩子成为家庭小皇帝、小公主。诸多家长眼中“唯才论”肆意横行,知识教育投入大,行为教育缺失。家长在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忽略了言行身教的重要意义。
1.3 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素质教育虽已推行多年,但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受传统教育评价体制的制约,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成绩仍是分量极重的评价指标。学校为了一味追求学生高质量的学业,不得不舍本逐末,应对上级的旧评价体制下的考评,功利化倾向较重,既有违教育之宗旨,也有碍学生自律之培养。试观凡学生自律意识强、自律能力高的学校,譬如,衡水中学、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生为什么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能严格的要求自己?笔者认为和学校重视学生自律意识、能力的培养不无重大关系。
2 探讨培养自律意识、能力之对策
2.1 社会要完善规则功能,营造自律氛围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社会管理职责,对不能自我约束且破坏公共秩序者,要予以约束、惩罚。让中学生认识到不自律的危害性,进而主动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他律来促成自律意识的发展。其次,社会各媒体切实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弃恶扬善,大力宣传自律的优秀人物和事迹,同时要对不自律的行为给予大范围的曝光,营造良好的自律氛围。让中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律于身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2 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注重自律能力培养
家长要从思想上重视孩子自律能力的养成。要认识到自律能力的养成对其成才与否至关重要。从生活中注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坚决让自己做,父母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从生活起居到衣物学习用品自理等方面要严格要求,直至培养成良好习惯。最后,给孩子树立榜样,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来切实熏陶感染孩子,既是对孩子未来成长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家庭发展的负责。
2.3 学校要切实遵循教育规律,以育人为本,加强自律教育
学校领导层要纠正学生唯分数论倾向,找准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是育人,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不能分裂来看。自律教育不仅会促进学生规范自身言行举止,而且会促进学生更好遵守学校各项规则,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学生和学校获得“双赢”。作为教育者,我们除了从思想上重视学生自律教育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比如,可以通过集体活动、班团会课、个别谈话和树立榜样等方式促进学生自律意识的觉醒,通过各项检查评比促进其自律能力的培养。
班级管理是学校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班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让每位学生都真正成为班集体的小主人,以主人的身份来参与班集体的各项活动,扮演参与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在班级事务中,学生们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完成的好不好时刻都受其他同学的监督。所以,每个同学在肩负着“特殊使命”的同时就会有意识的做到自律,如某些方面做的不好,班主任和其他同学就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找到自己在自律方面存在不足的地方,并鼓励其努力克服,然后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教师也要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垂范,要求学生做的自己要先做到,把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细节,通过一件件小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养成。
2.4 中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而且要学会慎独。
上学不单单的是学习知识,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可以极大的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在校学习既能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充足知识储备,也能未来发展提供各种能力培养的机会。所以,无论对“学而优则仕”的学生还是对“学习无用论”的学生而言,都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挖掘自身潜力,培养自律开始,“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
在解决上述认识问题的基础上,要从小事做起自律,学会战胜自己。安德鲁.马修斯在《做个快乐的少年人》一书中讲到:自律的关键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你有想买的东西,就有助于你下定存钱的决心;如果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想拥有更好的成绩,念起书来才会有精神。那么,作为中学生在明白了为什么上学之后,还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会自律。自律能让我们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他人的管束,能真正享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所以,在家看电视时要学会节制,在校要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在公园游玩时要主动将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中学生在培养自律的过程中关键要学会“慎独”,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培养自律能力。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注意个人修养,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在慎独精神的作用,逐渐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心。
【关键词】 中学生 自律 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78-01
1 中学生自律现状原因分析
1.1 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还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中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上车不排队,抢占座位;视垃圾箱而不见,乱扔垃圾;行人、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我行我素……但很多行为并没有及时受到谴责和惩罚。在中学生看来,生活中的不自律于己无关痛痒,致使孩子们潜意识里竞相效仿。这也许正应了一位著名的思想教育家所说的“学校五天的教育赶不上社会两天的教育”,即“5〈2”的不正常现象。
1.2 家庭教育的缺位
伴随着改革开放,家庭富裕程度越来越高,但子女数量越来越少。苦尽甘来的中国家长们对孩子肆意的宠爱,生活上无微不至,饮食起居无所不全,使孩子成为家庭小皇帝、小公主。诸多家长眼中“唯才论”肆意横行,知识教育投入大,行为教育缺失。家长在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忽略了言行身教的重要意义。
1.3 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素质教育虽已推行多年,但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受传统教育评价体制的制约,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成绩仍是分量极重的评价指标。学校为了一味追求学生高质量的学业,不得不舍本逐末,应对上级的旧评价体制下的考评,功利化倾向较重,既有违教育之宗旨,也有碍学生自律之培养。试观凡学生自律意识强、自律能力高的学校,譬如,衡水中学、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生为什么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能严格的要求自己?笔者认为和学校重视学生自律意识、能力的培养不无重大关系。
2 探讨培养自律意识、能力之对策
2.1 社会要完善规则功能,营造自律氛围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社会管理职责,对不能自我约束且破坏公共秩序者,要予以约束、惩罚。让中学生认识到不自律的危害性,进而主动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他律来促成自律意识的发展。其次,社会各媒体切实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弃恶扬善,大力宣传自律的优秀人物和事迹,同时要对不自律的行为给予大范围的曝光,营造良好的自律氛围。让中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律于身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2 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注重自律能力培养
家长要从思想上重视孩子自律能力的养成。要认识到自律能力的养成对其成才与否至关重要。从生活中注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坚决让自己做,父母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从生活起居到衣物学习用品自理等方面要严格要求,直至培养成良好习惯。最后,给孩子树立榜样,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来切实熏陶感染孩子,既是对孩子未来成长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家庭发展的负责。
2.3 学校要切实遵循教育规律,以育人为本,加强自律教育
学校领导层要纠正学生唯分数论倾向,找准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是育人,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不能分裂来看。自律教育不仅会促进学生规范自身言行举止,而且会促进学生更好遵守学校各项规则,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学生和学校获得“双赢”。作为教育者,我们除了从思想上重视学生自律教育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比如,可以通过集体活动、班团会课、个别谈话和树立榜样等方式促进学生自律意识的觉醒,通过各项检查评比促进其自律能力的培养。
班级管理是学校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班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让每位学生都真正成为班集体的小主人,以主人的身份来参与班集体的各项活动,扮演参与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在班级事务中,学生们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完成的好不好时刻都受其他同学的监督。所以,每个同学在肩负着“特殊使命”的同时就会有意识的做到自律,如某些方面做的不好,班主任和其他同学就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找到自己在自律方面存在不足的地方,并鼓励其努力克服,然后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教师也要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垂范,要求学生做的自己要先做到,把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细节,通过一件件小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养成。
2.4 中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而且要学会慎独。
上学不单单的是学习知识,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可以极大的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在校学习既能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充足知识储备,也能未来发展提供各种能力培养的机会。所以,无论对“学而优则仕”的学生还是对“学习无用论”的学生而言,都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挖掘自身潜力,培养自律开始,“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
在解决上述认识问题的基础上,要从小事做起自律,学会战胜自己。安德鲁.马修斯在《做个快乐的少年人》一书中讲到:自律的关键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你有想买的东西,就有助于你下定存钱的决心;如果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想拥有更好的成绩,念起书来才会有精神。那么,作为中学生在明白了为什么上学之后,还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会自律。自律能让我们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他人的管束,能真正享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所以,在家看电视时要学会节制,在校要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在公园游玩时要主动将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中学生在培养自律的过程中关键要学会“慎独”,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培养自律能力。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注意个人修养,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在慎独精神的作用,逐渐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