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玛花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草药。达玛花盛开的季节,被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
采花节是甘南博峪藏族人民夏季里的一个重要节日。
美丽的传说变成了采花节
传说很久以前,博峪山谷的一个庄子里住着一家老两口,膝下有六个女儿,家境贫寒,日子过得艰难。
初夏的一天,按规矩该最小的六妹上山采撷山花草药,医治全家人的病痛。由于下山时不小心,摔伤了腿脚,六妹疼痛难忍,伤心地哭着。这时山坡上走来一个姑娘,从背篓里取出药草,在六姑娘的伤口处敷上,很快就不疼了。老俩口为了感谢这位姑娘,就收下了这位没有了爹娘、名叫达玛的姑娘,并认她做第七个女儿。
达玛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每天侍奉二老,纺线织布,耕地播收,勤快麻利,她织的塔九花带,五彩缤纷,无人能比。达玛率领六姐妹踏遍博峪的山山水水,采花寻草,配制药方,治愈了人们的许多疾病,山乡的百姓都很喜爱这位达玛姑娘。
一天达玛上山采药,忽然狂风大作,黑云滚滚,雷雨交加,大地一片恐怖,她被一股狂风卷起,重重地摔下了万丈深渊……
博峪的乡亲们为了纪念这位不畏艰险,救死扶伤,为乡亲们解除病痛的达玛姑娘,每年夏季山花烂漫的时节,在冠以七妹名字的山岗上,依旧爬崖涉涧、采花寻草,并以歌舞来迎接七妹的魂灵,久而久之成了博峪人的一个风俗节日。
农历的五月初五,采花节在博峪乡举行,节日期间八方宾客云集博峪,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到高山林间采摘鲜花、抢水、对花儿、跳乐乐舞、野餐、祝酒、祝福、谈情说爱。
走近博峪
博峪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个乡,地处秦岭山地,岷山山系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青山梁最高海拔4,504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山峦重叠,山高谷深。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变化无常,素有“有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1,300多种野生植物满山遍野,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苏门羚、金丝猴等30多种,真可谓风水宝地。
落脚乡政府后,按常理要向家里报平安,经打听才得知该乡不通电话,乡政府与县上的联系是靠一部军用无线电对讲机喊话联系,其景象好似电影里的前沿指挥所,县里邮件的传递,往往需要20多天才能达到乡政府。
在这片土地上无这街那巷的称谓,只有某村某寨,如草坡、崖后头、二坎、阳坡、尖地、曲玛、河坝、古地坝、阿路沟、朱二拉、尖各拉、七里山,这些传统的地名略显原始,但朴素、直观。来到这里的第二天,一个个身着民族服装、打扮得犹如天仙般美丽的姑娘一夜之间撒遍了博峪村庄的大街小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和发饰
在博峪乡4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3,000多人,其中博峪藏族占98%以上。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气候的不同,博峪藏族的服装与安多型藏族服装有很大的不同,博峪藏族以布料为主,色彩艳丽,装饰别致,在藏族服装中独树一帜,特别是妇女的服装,令人叫绝。
尔玉是房东的女儿,今年18岁,长得如达玛花一样美丽。今天她也要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去采花。能上山和大家一起采花,这是一个姑娘成熟的标志。母亲很早就准备好了这天的衣裳,已经放在柜子里许多年了,起床后由母亲和亲友为她穿戴上身。尔玉姑娘头戴用彩带束扎层层折叠的方形黑手帕,用白织花丝线带子从头顶缠压,状若板瓦,别具一格。尔玉内着白色衬衣,胸前系一件边长60公分的正方形囊兜,上角起颈处是黑色布衣,缀22公分的红色排珠,蓝色长袍,袖口较宽,约30公分,缘边镶嵌氆氇 ,印有牡丹、芍药等花卉图案。外罩一件朱红带蓝色花边绫缎坎肩,腰系红色腰带和白色衬底的花格织带,两胯各垂吊一束30公分长的红色穗子。胸前佩带一直径26公分的银盘,上有八宝图案。下身着大红裤子,脚穿红色布鞋,最后再在膝盖以下打上绑腿,就算穿好了全部节日衣装。
最令人陶醉的是腰胯下缀的由300根小辫子组成的大辫子,展开足有四五米长,又黑又粗,就像是黑色大瀑布,特别迷人。
最古老的舞蹈———乐乐舞
舞蹈是采花节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节日期间村村寨寨都要跳乐乐舞。舞蹈以女子为主,大家围成一个圈,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无任何乐器伴奏,但有传统的舞曲,边唱边跳,在领舞的女子的带领下,大家一起高唱“花儿”,翩翩起舞。舞蹈的动作非常朴实而简单,即相互手拉手并向前后摆动手臂,同时腿向右移动,每移动一步时向下做屈腿动作一次。这是笔者所见到的动作最简单的舞蹈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这种舞蹈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过一件画有舞蹈图案的彩陶盆(属马家窑文化),陶盆上画有舞蹈队形纹饰三组,每组五人手牵手一字排开,在清泉和溪流之间舞蹈着,舞蹈者体态轻盈,动作优美,惟妙惟肖。把原始社会一个极富抒情气氛的文化生活侧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博峪的乐乐舞与舞蹈盆的图案相比,无论是在描述舞蹈的动作造型上,还是在舞蹈地理位置上都惊人相似,这不是偶然的巧合,正是我们祖先文明之花渊源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传承的缩影。
采花节上的花儿和“花儿”
一大早,我跟着姑娘们出发去采花,全村的男女老幼都来送行,用“花儿”把她们送到村口,祝愿她们一路平安,顺利归来。姑娘们也要用“花儿”表示她们要克服千难万险,采回花来,献给亲人们的决心:“再大的山也要翻过去,挡路的石头全踢开,欢欢喜喜上高山哟,拼命也要把花儿采回来。”采花路上,姑娘们又用对歌的形式唱起“花儿”,一问一答,相互盘根,饶有兴味:“什么东西叫天明?什么东西怕天明?”“公鸡勤起叫天明,母猪懒睡怕天明。” 姑娘们一路行走,一路歌唱,动听的歌声洒满山坡。
中午时分,山花越来越多,姑娘们的歌声也随之进入了一个花的世界:“什么花开朝上哩?什么花开朝下哩?什么开花不结果?什么结果不开花?”“达玛花开朝上哩,知母花开朝下哩,枸骨开花不结果,桑树结果不开花。”姑娘们采满了达玛花后陆续下山了,在返回的路上,又用怀念的歌声向达玛姑娘告别:“百样花儿采齐了,把达玛姑娘丢下了,明年百花开圆了,我们到时又来了。”“碧绿的草坡留给你,鲜艳的花儿陪伴你,含着眼泪离开你,明年今天来看你。”
日落时,姑娘们临近村头,她们全身都是花,有头圈花、辫圈花、项圈花、臂圈花、胸圈花、手携花、背着花,个个都成了花花姑娘。村口边盼望已久的人们,立刻鸣枪致意,上前问候对歌:“你们上山雨打了?”“衣服被刺挂破了?手心手背碰伤了?脚被石坎撞痛了?”“雨点没有打,衣服没有破,手皮没有伤,脚也没有撞,平平安安回来了。” 从这些土生土长的姑娘口中吐出的原汁原味的“山音”让我心旷神怡,陶醉不已。
夜幕降临,村里村外,到处芬芳,香气怡人。年轻的姑娘们,围着篝火翩翩起舞,跳起了本民族独有的乐乐舞,在嘹亮的“花儿”声中例行歌舞“歇场”,她们忽然旋风般地旋转,将采花节的气氛推向高潮。
这一晚,全村男女老幼相聚在一起,畅饮采花吉祥酒,共食全村团结大盘肉,欢歌豪饮,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