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曾小兰老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曾小兰老师在担任广州市海珠区小学科学教研员以来的点点滴滴……我很庆幸在这16年当中,能够结识到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曾小兰,中师生物高级讲师,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研究工作多年,历任广东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曾被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评为优秀教研员,被省教育厅聘为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被广州市教育局聘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她参与了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曾担任广东省小学科学新课程培训者培训、教育部援助广西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广东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等课程主讲教师,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以5E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实证意识和科学解释能力的实践研究》负责人。
但是,让我由衷敬爱的,绝不仅仅是她背后的这些“光环”,更是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用心耕耘……她所引领的教研“春风”,我们感受到,享受著,更乐意追随之!
以乐观的心态对待教研
每周五下午,是我区小学科学集中教研的时间,把教研室不定期的随听、自然观察、视导、学区研讨、新教师培训等活动算进去,一个学期下来,与曾老师接触的有效工作时间是相当可观的。记忆所及,她工作中总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从不见她发脾气或者狠批过谁。
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总是各种充满正能量的“笑”:当我们取得一个个小进步时,是由衷的笑;当我们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时,是开怀的笑;当我们研讨争执不下时,是睿智的笑;当我们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是安慰的笑;当我们工作方式需改进时,是期许的笑……
“老师们都希望能把课上好”,这是曾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碰到老师课堂处理得不好、效果不理想时,她会主动劝解、鼓励并提供帮助,“相信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她对待教研乐观的心态,总能感染到周围共事的人,逐渐形成一个乐观、积极的教研团队,这个团队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区内小学科学教师的加入。
曾老师所带领的科学教研组是区内各学科公认的凝聚力最强、最快乐的教研组。一位区内的数学教研员,了解到我们科学组参加“市百千万名师培养项目”的几位骨干老师,宁愿请假也要回来参加科学教研活动,对此深感不解,“你们有多爱曾老师啊?这么多老师集体请假来参加科学组的培训!”说起这个事,曾老师却淡淡一笑,“可能是因为我长得没那么有杀伤力,比较能亲和大家吧。”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教师
全国特级教师李祯忠前辈曾经说过,“做人有高低。高,学高为师;低,多接地气。”这话放在曾小兰老师身上特别合适!虽然曾老师是我区乃至市、省里有名的学科带头人,但却总是保持谦逊诚恳的态度和教师交流,“我们教研员工作,其实就是提供教学服务的,说白了就是一名普通老师。”
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她更多地使用“鼓励”的语气、“商量”的口吻:
“本课内容涉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问题,我们是否该考虑这方面的引导?”
“××老师虽然是新教师,但我发现她上课有以下亮点……”
“刚才大家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改进意见,但最终还要看授课老师自己的取舍,看怎样操作更适合自己,效果会更好。”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到三滘小学参加教研活动,突然天降暴雨,虽然有些老师迟到了,但她还是在会上大力表扬了包括迟来教师在内的所有出席老师——这看似平淡无奇的研讨交流,却让老师们从中读到了曾老师的尊重与理解。
在平常教研活动中,曾老师不会先入为主,也不会以“我”为主把个人意见强加在授课老师身上,她总是采取更为顺应授课教师见解的集备方式——让授课教师围绕授课内容,先按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流程,再组织听课、授课教师试教、反思,最后再提出改进建议以供参考——
曾老师认为,这样做有几个好处:有利于发挥授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授课过程更符合自身真实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增进授课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不容易人云亦云;有利于自我反思,自主发现问题,高效提升教学水平;有利于区内课堂教学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比对不同教学策略的优缺点。
尽管在不少学校科学课的地位次于语文、数学,但曾老师却真切地希望提升我们科学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她每周都会尽可能抽出时间去各学校听课,肯定科学老师取得的每一个小进步,并以激励为主的方式给予授课老师发展的希望与方向,帮助科学老师赢得所在学校的尊重和关注。她认准一个道理,“科学老师需要比较强的专业素养,既要深谙‘数理化’,又要知晓‘地天生’。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老师们得到发展,获得更大的认同。”
以宽松的氛围组织研训
曾老师为使教研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引导教师学会教学、学会反思、学会积累,她在区内建立起“核心教师——骨干教师——中心教研组——大教研组——有潜质的教师——专兼职教师”多层次、多范围的结对与互助团队。她从教学过程管理、教研活动、教育行动研究三个研训层面入手,逐步打造出从教学新手到教学能手再到学者型教师这样一个教师发展的上升通道。
曾老师善于通过营造宽松的氛围赋予严谨的研训工作以活力,在周而复始的研训活动中,她总能变出各种花样,让我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开展教研活动,如新课标解读、STEM课程理念、低年段科学教学等。
在上课内容选定和实施上,曾老师会给教师更宽松的发挥空间,从授课教师自我思考到试教,到教研组集体备课,到最后全区公开……她总是有办法鼓励更多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备课组成员有‘备’而来(事先认真备课),到每个人有感而‘备’(在集体讨论思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方案),能将个体智慧融入集体智慧之中,使集体智慧最大化。”
在“广州市科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模拟授课展示活动中,我区7名教师参加了市的竞赛,获得了6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曾老师却只是淡然一笑:“让老师参赛和展示,不仅让我区科学教师领略到这些优秀教师的风采,更重要的是让老师们了解模拟授课的意义,把握其方法,提升自我反省能力。” 每周的教学研讨,她会允许我们带来自己做的食物,以“开心茶话会”的形式进行研讨。有一段时间“酸奶热”盛行,她就和我们一起探究酸奶的原料比例,别说,真的启发了不少老师和学生在“科学小星星”竞赛活动中,捣鼓起“酸奶”的主题探究。
对区内有自然观察、科学摄影等特长的科学老师,曾老师会有意给他们搭建主题舞台,且不设过多限制,让他们以比较自主的方式尽情发挥,鼓励他们以“沙龙”方式给大家讲座,让参训老师在欢声笑语中有更多收获。2016年,在区小学生自然观察活动中,共有77支队伍的400名学生参加了该项活动,选拔了40支优胜队伍参加“2016年广州市小学生自然观察活动”,并获得了8个一等奖、14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以丰富的活动陶冶身心
大凡热爱生活的人,都懂得以丰富的活动陶冶身心,曾小兰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据我了解,在还没有来海珠区担任教研员之前,曾老师是在师范学院教授生物专业的,其中给师专生上的一个选修课就是插花,由此可见她对自然之美是有相当追求的。她曾说过,“虽然我是广东人,但退休后,我不介意去云南这样一个拥有绚丽多彩自然风光的地方,当一名环卫工人。”足见她对大自然的虔诚和热爱。
在来到广州市海珠区担任教研员的日子里,曾老师继续保持着这份热爱生活的态度,也把丰富的活动融入到日常教研工作当中。每当为科学老师们争取到外出学习的机会,她就会在QQ群或微信群里与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拟定考察学习的方案,一起选择目的地,一起制定学习行程,力图利用每一次机会实现学科教育和自然观察学习双丰收。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全区科学教师的科学专业素养大幅提高,而且涉猎甚广,如观鸟、觅石、植物、天文、蝴蝶、摄影……其中,有饲养超过200只蝴蝶,被中央电视9台采访过的“蝶仙”;有天文和地理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有背着“长枪短炮”摄影器材,擅长生物微距拍摄或抓拍闪电的科学摄影“发烧友”;也有拿着各类“单筒双筒”的观鸟达人……每次外出考察学习,我们区科学组的阵容是回头率最高的。
有一年,曾老师带我们科学组到广东韶关乐昌、九峰观鸟、觅石,从茶料村到浆源山庄一路走来,你会看到我们的队伍很是有趣:在同一块考察地,有的匍匐在地上找蝴蝶卵,有的侧耳听鸟鸣,有的遁入花丛中拍微距,还有的钻入山坑里面找萤石水晶簇——引得四周人驻足围观!
在每次市里的自然观察竞赛前,曾老师总会组织自然观察主题培训,包括曾老师在内的众多自然观察高手“你方唱罢我登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高质量的专业培训。在耳濡目染下,区里的科学“新人”成长很快,大有新入职的科学老师赶超“老资格”教师之势——毫不意外,每次广州市组织相关的自然观察竞赛,“老资格”教师都自发地为新教师摇旗呐喊,不断激励其成长,全区的成绩总能名列前茅。
在前沿理论学习和实践、把握学科教学发展动态方面,曾小兰老师每学期都会面向全区科学老师组织与时俱进、丰富多彩的专题研究活动。例如,2015学年上学期,是“关注修订中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5学年下学期,是开展“科学教学中体现STEM教育理念”系列研讨活动;2016学年上学期,是组织“小学科学教育新观点梳理和阐述”培训。专题研究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如专题讲座、教材分析、课例研讨及参与式培训等。在她的带领下,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出现的许多新教育观点不断进入老师的视野,如科学实践、STEM教育、科学大概念、跨学科共同概念、学习进程等。
为了帮助科学教师准确领会新教育观点的意义和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把握、灵活地运用,曾老师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增加了技术与工程的内容,并融入了国际化的 STEM教育理念,曾老师为了让老师们在研训中能深刻领会这一新理念,除了理论讲座外还专门组织大家分组开展体验性活动——共同参与“搭桥”STEM主题活动,要求各组在一个半小时内利用有限的材料搭建符合要求的稳固桥梁,并填写研训工作志。老师们兴致勃勃,非常投入地参与本次活动,从下午两点半开始到六点结束,所有人仍意犹未尽,收获颇多。
海珠区的小学科学教研水平在广州市乃至广东全省都是“标兵”,不仅是因为海珠区的科学教师团队力量强大,更是因为海珠区有曾小兰老师这样一位領路人。她所具有的高超的教研工作能力,大幅提升了我们的教学业务和学科专业水平,其融汇到工作中的人格魅力,更让我们获益良多。
曾老师就是这样,在她创设的宽松的研训氛围中,我们收获的不只是成绩;在她组织的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她更看重使老师们的身心得到陶冶,使老师们收获弥足珍贵的友情,使老师们全方位提升科学素养!
曾小兰,中师生物高级讲师,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研究工作多年,历任广东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曾被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评为优秀教研员,被省教育厅聘为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被广州市教育局聘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她参与了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曾担任广东省小学科学新课程培训者培训、教育部援助广西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广东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等课程主讲教师,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以5E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实证意识和科学解释能力的实践研究》负责人。
但是,让我由衷敬爱的,绝不仅仅是她背后的这些“光环”,更是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用心耕耘……她所引领的教研“春风”,我们感受到,享受著,更乐意追随之!
以乐观的心态对待教研
每周五下午,是我区小学科学集中教研的时间,把教研室不定期的随听、自然观察、视导、学区研讨、新教师培训等活动算进去,一个学期下来,与曾老师接触的有效工作时间是相当可观的。记忆所及,她工作中总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从不见她发脾气或者狠批过谁。
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总是各种充满正能量的“笑”:当我们取得一个个小进步时,是由衷的笑;当我们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时,是开怀的笑;当我们研讨争执不下时,是睿智的笑;当我们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是安慰的笑;当我们工作方式需改进时,是期许的笑……
“老师们都希望能把课上好”,这是曾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碰到老师课堂处理得不好、效果不理想时,她会主动劝解、鼓励并提供帮助,“相信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她对待教研乐观的心态,总能感染到周围共事的人,逐渐形成一个乐观、积极的教研团队,这个团队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区内小学科学教师的加入。
曾老师所带领的科学教研组是区内各学科公认的凝聚力最强、最快乐的教研组。一位区内的数学教研员,了解到我们科学组参加“市百千万名师培养项目”的几位骨干老师,宁愿请假也要回来参加科学教研活动,对此深感不解,“你们有多爱曾老师啊?这么多老师集体请假来参加科学组的培训!”说起这个事,曾老师却淡淡一笑,“可能是因为我长得没那么有杀伤力,比较能亲和大家吧。”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教师
全国特级教师李祯忠前辈曾经说过,“做人有高低。高,学高为师;低,多接地气。”这话放在曾小兰老师身上特别合适!虽然曾老师是我区乃至市、省里有名的学科带头人,但却总是保持谦逊诚恳的态度和教师交流,“我们教研员工作,其实就是提供教学服务的,说白了就是一名普通老师。”
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她更多地使用“鼓励”的语气、“商量”的口吻:
“本课内容涉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问题,我们是否该考虑这方面的引导?”
“××老师虽然是新教师,但我发现她上课有以下亮点……”
“刚才大家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改进意见,但最终还要看授课老师自己的取舍,看怎样操作更适合自己,效果会更好。”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到三滘小学参加教研活动,突然天降暴雨,虽然有些老师迟到了,但她还是在会上大力表扬了包括迟来教师在内的所有出席老师——这看似平淡无奇的研讨交流,却让老师们从中读到了曾老师的尊重与理解。
在平常教研活动中,曾老师不会先入为主,也不会以“我”为主把个人意见强加在授课老师身上,她总是采取更为顺应授课教师见解的集备方式——让授课教师围绕授课内容,先按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流程,再组织听课、授课教师试教、反思,最后再提出改进建议以供参考——
曾老师认为,这样做有几个好处:有利于发挥授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授课过程更符合自身真实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增进授课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不容易人云亦云;有利于自我反思,自主发现问题,高效提升教学水平;有利于区内课堂教学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比对不同教学策略的优缺点。
尽管在不少学校科学课的地位次于语文、数学,但曾老师却真切地希望提升我们科学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她每周都会尽可能抽出时间去各学校听课,肯定科学老师取得的每一个小进步,并以激励为主的方式给予授课老师发展的希望与方向,帮助科学老师赢得所在学校的尊重和关注。她认准一个道理,“科学老师需要比较强的专业素养,既要深谙‘数理化’,又要知晓‘地天生’。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老师们得到发展,获得更大的认同。”
以宽松的氛围组织研训
曾老师为使教研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引导教师学会教学、学会反思、学会积累,她在区内建立起“核心教师——骨干教师——中心教研组——大教研组——有潜质的教师——专兼职教师”多层次、多范围的结对与互助团队。她从教学过程管理、教研活动、教育行动研究三个研训层面入手,逐步打造出从教学新手到教学能手再到学者型教师这样一个教师发展的上升通道。
曾老师善于通过营造宽松的氛围赋予严谨的研训工作以活力,在周而复始的研训活动中,她总能变出各种花样,让我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开展教研活动,如新课标解读、STEM课程理念、低年段科学教学等。
在上课内容选定和实施上,曾老师会给教师更宽松的发挥空间,从授课教师自我思考到试教,到教研组集体备课,到最后全区公开……她总是有办法鼓励更多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备课组成员有‘备’而来(事先认真备课),到每个人有感而‘备’(在集体讨论思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方案),能将个体智慧融入集体智慧之中,使集体智慧最大化。”
在“广州市科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模拟授课展示活动中,我区7名教师参加了市的竞赛,获得了6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曾老师却只是淡然一笑:“让老师参赛和展示,不仅让我区科学教师领略到这些优秀教师的风采,更重要的是让老师们了解模拟授课的意义,把握其方法,提升自我反省能力。” 每周的教学研讨,她会允许我们带来自己做的食物,以“开心茶话会”的形式进行研讨。有一段时间“酸奶热”盛行,她就和我们一起探究酸奶的原料比例,别说,真的启发了不少老师和学生在“科学小星星”竞赛活动中,捣鼓起“酸奶”的主题探究。
对区内有自然观察、科学摄影等特长的科学老师,曾老师会有意给他们搭建主题舞台,且不设过多限制,让他们以比较自主的方式尽情发挥,鼓励他们以“沙龙”方式给大家讲座,让参训老师在欢声笑语中有更多收获。2016年,在区小学生自然观察活动中,共有77支队伍的400名学生参加了该项活动,选拔了40支优胜队伍参加“2016年广州市小学生自然观察活动”,并获得了8个一等奖、14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以丰富的活动陶冶身心
大凡热爱生活的人,都懂得以丰富的活动陶冶身心,曾小兰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据我了解,在还没有来海珠区担任教研员之前,曾老师是在师范学院教授生物专业的,其中给师专生上的一个选修课就是插花,由此可见她对自然之美是有相当追求的。她曾说过,“虽然我是广东人,但退休后,我不介意去云南这样一个拥有绚丽多彩自然风光的地方,当一名环卫工人。”足见她对大自然的虔诚和热爱。
在来到广州市海珠区担任教研员的日子里,曾老师继续保持着这份热爱生活的态度,也把丰富的活动融入到日常教研工作当中。每当为科学老师们争取到外出学习的机会,她就会在QQ群或微信群里与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拟定考察学习的方案,一起选择目的地,一起制定学习行程,力图利用每一次机会实现学科教育和自然观察学习双丰收。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全区科学教师的科学专业素养大幅提高,而且涉猎甚广,如观鸟、觅石、植物、天文、蝴蝶、摄影……其中,有饲养超过200只蝴蝶,被中央电视9台采访过的“蝶仙”;有天文和地理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有背着“长枪短炮”摄影器材,擅长生物微距拍摄或抓拍闪电的科学摄影“发烧友”;也有拿着各类“单筒双筒”的观鸟达人……每次外出考察学习,我们区科学组的阵容是回头率最高的。
有一年,曾老师带我们科学组到广东韶关乐昌、九峰观鸟、觅石,从茶料村到浆源山庄一路走来,你会看到我们的队伍很是有趣:在同一块考察地,有的匍匐在地上找蝴蝶卵,有的侧耳听鸟鸣,有的遁入花丛中拍微距,还有的钻入山坑里面找萤石水晶簇——引得四周人驻足围观!
在每次市里的自然观察竞赛前,曾老师总会组织自然观察主题培训,包括曾老师在内的众多自然观察高手“你方唱罢我登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高质量的专业培训。在耳濡目染下,区里的科学“新人”成长很快,大有新入职的科学老师赶超“老资格”教师之势——毫不意外,每次广州市组织相关的自然观察竞赛,“老资格”教师都自发地为新教师摇旗呐喊,不断激励其成长,全区的成绩总能名列前茅。
在前沿理论学习和实践、把握学科教学发展动态方面,曾小兰老师每学期都会面向全区科学老师组织与时俱进、丰富多彩的专题研究活动。例如,2015学年上学期,是“关注修订中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5学年下学期,是开展“科学教学中体现STEM教育理念”系列研讨活动;2016学年上学期,是组织“小学科学教育新观点梳理和阐述”培训。专题研究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如专题讲座、教材分析、课例研讨及参与式培训等。在她的带领下,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出现的许多新教育观点不断进入老师的视野,如科学实践、STEM教育、科学大概念、跨学科共同概念、学习进程等。
为了帮助科学教师准确领会新教育观点的意义和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把握、灵活地运用,曾老师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增加了技术与工程的内容,并融入了国际化的 STEM教育理念,曾老师为了让老师们在研训中能深刻领会这一新理念,除了理论讲座外还专门组织大家分组开展体验性活动——共同参与“搭桥”STEM主题活动,要求各组在一个半小时内利用有限的材料搭建符合要求的稳固桥梁,并填写研训工作志。老师们兴致勃勃,非常投入地参与本次活动,从下午两点半开始到六点结束,所有人仍意犹未尽,收获颇多。
海珠区的小学科学教研水平在广州市乃至广东全省都是“标兵”,不仅是因为海珠区的科学教师团队力量强大,更是因为海珠区有曾小兰老师这样一位領路人。她所具有的高超的教研工作能力,大幅提升了我们的教学业务和学科专业水平,其融汇到工作中的人格魅力,更让我们获益良多。
曾老师就是这样,在她创设的宽松的研训氛围中,我们收获的不只是成绩;在她组织的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她更看重使老师们的身心得到陶冶,使老师们收获弥足珍贵的友情,使老师们全方位提升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