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素描基础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艺术专业教学的要求。素描基础教学中新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力图建构一种既具有普适性,又有针对形的教学新秩序。本文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在实践中总结的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来阐述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多元;创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J214;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31-01
在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中,基础造型教学是每一个专业学院重视研究的课题。随着教学综合化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作为美术专业的基础教学应在理念和教法上创新与改革,体现其设计素描教学的特性,针对于学生的不同特点,注重特性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拥有独特的艺术语言,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这给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实践探索。
一、创新培养是设计素描课程多元化教学中函待解决的问题
设计素描是艺术专业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作为艺术造型基础的素描课程,它能传达出艺术设计者对自然和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物象最独特的感受和表现形式,是从事艺术活动的起点。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了传统讲授法和演示法等,但很难解决不同学生在理念、探索和语言表现上的差异问题,以此很难符合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传统素描教育方式在教学观念和表现形式上有较强的严谨性和统一性,还有些脱离不了高考的模式,这样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的现象,最明显的就是对画面中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缺失的负面效果。
二、设计素描中的创新教学的方法及教学中影响创新能力的课题研究
设计素描在教学过程中新的实践研究的目的是创新,是争取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系列的课题训练、理论讲授、写生辅导,自己寻找“母题”、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设计语言。学生在概念认知、语言体验、表现力培养三个阶段教学过程中获取设计素描所给予的设计营养,完成从素描走向设计的任务,从自然形态中获取形态表象和生命机体中的洞察力,从而超越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更好地为以后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针对于一些艺术高校或是专科院校大一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自身的特长,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打好专业基础,为自己的专业性学习铺垫坚固基石。高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美术基础相对来说有些薄弱,还有非艺术专业招生的艺术学生,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素描的教学更要求我们的素描走向多元化,不仅要求学生创造新型的、审美的空间形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造型基础训练中,渗透着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并养成一种敢于动手实践的能力,使素描学习和创作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作品有了新的表现。
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针对现代教学中存在的缺乏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守旧、学生基本功和艺术审美思维能力普遍偏低等问题,新的实践探索中的主要内容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发现周围自己熟悉的物象
受到历年教学经验的影响,许多教师将一些常用的物体组合模式、所谓“经典”的观察方法和构图模式直接在创作作品中应用。这使学生不仅不能脱离高考模式,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更不利于一些非艺术类考生的发展与自信。所以在基础教学中,让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事物,参与其中地进行选择物体,进行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观察,让其自主、自由的在画面上表达,教师要在关键时刻对其学生的构想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生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
(二)找到切入点,体现新颖的构图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创新模块:
作品第一张:“放大镜”——在造型中,分析事物的形体到微小部分,分析到极致,从中找到与传统作业不同的表现语言。
作品第二张:“偷窥镜”——在表现中,借助于另一透明事物(或半透明)分析对象,从而开阔视野,找到特殊表现形式。
作品第三张:“搞破坏”——在表现中,将事物进行打散和重组的训练。将事物表面进行类似于撕裂、敲打(撞击)、破碎等形式感的打散,根据构图的需要再将物体进行重新组合,从中找到新的感觉。
(三)采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表现手法
学生用的最多的是铅笔,表现手法多以排线为主。而在设计素描创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制作再绘画,如对自己提出的“母题”先进行主观的制造,使物象表面产生另一种物象的表面视觉体验。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画面,适当时可采用数字媒体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按照艺术本质和艺术规律进行,给学生艺术观和认知论,再加之技巧和手法,此次教学已经从“画什么”转向“怎么画”,又提升到“怎么认识”的深度,解开千篇一律的机械教学模式,学生受益很大,见效最快,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的作品因而体现了一种生动性、想象性和随机应变的处理能力,为进一步攀登艺术高峰打下坚实基础。
(四)多读好书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
创新型的艺术语言,是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体现着个人思想。为提高学生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基础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艺术潜质。学生在大量基础阅读中能积累知识并在作品中体现独特的语言。
结束语:设计素描作为视觉思维训练与艺术专业的基础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素描认识的基础上,突出学生本专业特色,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理念和表现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创新思维,使学生们体现不同的风格,才能体现当今艺术教育的多元。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恩纯.中国美术2010原视觉实验室.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8.
[2]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3]汪港清.在教学中扩展素描的涵义[J].美术观察.2004,6.
关键词:多元;创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J214;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31-01
在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中,基础造型教学是每一个专业学院重视研究的课题。随着教学综合化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作为美术专业的基础教学应在理念和教法上创新与改革,体现其设计素描教学的特性,针对于学生的不同特点,注重特性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拥有独特的艺术语言,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这给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实践探索。
一、创新培养是设计素描课程多元化教学中函待解决的问题
设计素描是艺术专业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作为艺术造型基础的素描课程,它能传达出艺术设计者对自然和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物象最独特的感受和表现形式,是从事艺术活动的起点。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了传统讲授法和演示法等,但很难解决不同学生在理念、探索和语言表现上的差异问题,以此很难符合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传统素描教育方式在教学观念和表现形式上有较强的严谨性和统一性,还有些脱离不了高考的模式,这样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的现象,最明显的就是对画面中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缺失的负面效果。
二、设计素描中的创新教学的方法及教学中影响创新能力的课题研究
设计素描在教学过程中新的实践研究的目的是创新,是争取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系列的课题训练、理论讲授、写生辅导,自己寻找“母题”、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设计语言。学生在概念认知、语言体验、表现力培养三个阶段教学过程中获取设计素描所给予的设计营养,完成从素描走向设计的任务,从自然形态中获取形态表象和生命机体中的洞察力,从而超越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更好地为以后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针对于一些艺术高校或是专科院校大一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自身的特长,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打好专业基础,为自己的专业性学习铺垫坚固基石。高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美术基础相对来说有些薄弱,还有非艺术专业招生的艺术学生,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素描的教学更要求我们的素描走向多元化,不仅要求学生创造新型的、审美的空间形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造型基础训练中,渗透着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并养成一种敢于动手实践的能力,使素描学习和创作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作品有了新的表现。
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针对现代教学中存在的缺乏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守旧、学生基本功和艺术审美思维能力普遍偏低等问题,新的实践探索中的主要内容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发现周围自己熟悉的物象
受到历年教学经验的影响,许多教师将一些常用的物体组合模式、所谓“经典”的观察方法和构图模式直接在创作作品中应用。这使学生不仅不能脱离高考模式,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更不利于一些非艺术类考生的发展与自信。所以在基础教学中,让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事物,参与其中地进行选择物体,进行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观察,让其自主、自由的在画面上表达,教师要在关键时刻对其学生的构想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生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
(二)找到切入点,体现新颖的构图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创新模块:
作品第一张:“放大镜”——在造型中,分析事物的形体到微小部分,分析到极致,从中找到与传统作业不同的表现语言。
作品第二张:“偷窥镜”——在表现中,借助于另一透明事物(或半透明)分析对象,从而开阔视野,找到特殊表现形式。
作品第三张:“搞破坏”——在表现中,将事物进行打散和重组的训练。将事物表面进行类似于撕裂、敲打(撞击)、破碎等形式感的打散,根据构图的需要再将物体进行重新组合,从中找到新的感觉。
(三)采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表现手法
学生用的最多的是铅笔,表现手法多以排线为主。而在设计素描创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制作再绘画,如对自己提出的“母题”先进行主观的制造,使物象表面产生另一种物象的表面视觉体验。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画面,适当时可采用数字媒体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按照艺术本质和艺术规律进行,给学生艺术观和认知论,再加之技巧和手法,此次教学已经从“画什么”转向“怎么画”,又提升到“怎么认识”的深度,解开千篇一律的机械教学模式,学生受益很大,见效最快,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的作品因而体现了一种生动性、想象性和随机应变的处理能力,为进一步攀登艺术高峰打下坚实基础。
(四)多读好书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
创新型的艺术语言,是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体现着个人思想。为提高学生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基础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艺术潜质。学生在大量基础阅读中能积累知识并在作品中体现独特的语言。
结束语:设计素描作为视觉思维训练与艺术专业的基础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素描认识的基础上,突出学生本专业特色,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理念和表现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创新思维,使学生们体现不同的风格,才能体现当今艺术教育的多元。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恩纯.中国美术2010原视觉实验室.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8.
[2]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3]汪港清.在教学中扩展素描的涵义[J].美术观察.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