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鱼类育种学是水产养殖专业专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次全方位训练。本文从鱼类育种学的课程特点和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如何提高鱼类育种学授课效果,从三方面展开论述和说明,以便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鱼类育种学 授课效果 教学内容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践
水产养殖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该学科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应具备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际生产操作技能,能解决养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鱼类育种学作为水产养殖专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养殖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全方位训练。该课程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2]但目前国内鱼类育种学所用教材内容相对陈旧(1998年编写),有些内容与当前生产实际严重脱离,部分院校该课程只讲授理论课,无实践课程环节,致使该课程达不到预期的授课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本文从鱼类育种学的课程特点和水产养殖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提高鱼类育种学授课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丰富并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3]当今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显著加快,也许在大学阶段学的某些知识、概念或技术,毕业后可能已发生新的甚至根本性的变化,这在实践内容为主的鱼类育种学课程中尤为突出。目前鱼类育种学所用的教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其中有些方法与目前育种实践相比已经明显滞后,教材内容未提及我国已经蓬勃兴起的海水养殖鱼类的育种工作。因此为了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广泛的养殖品种和最新最实际的育种方法,除了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快教材出版周期外,任课教师在此方面责无旁贷。任课教师一方面应及时了解目前我国海、淡水鱼类养殖品种的更新情况,除讲授大众品种的育种工作实践外,还应及时补充新开发的本土品种和从国外新引进品种的育种工作。在育种方法上,重点要讲授基本原理和方法,核心部分应讲授当前鱼类育种生产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但除了“核心”部分外还应有延伸部分,即学科的发展趋势或进展(如克隆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手段),这方面的新内容,无论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包括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大胆提问(学术思想活跃的反映)等方面无疑会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只有在新的起点或者说处在知识的前沿才能谈得上开拓、创新,对他们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形势,体现他们的适应能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课件制作质量,实现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方式并举
育种学所涉及的常为一些抽象的、描述性的原理和方法,并且有许多具体的操作内容,按传统方式进行授课学生不易直观理解和接受。为此就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的数码影像资料,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应采用高清晰度的图片,提高视频效果,对一些方法流程可通过动画设计使操作过程具体化,并按不同要求出现,使讲授技巧化,激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同时利用网上丰富的影像资料,进行实例播放,使学生对具体品种的育种过程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4]但多媒体技术在具有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响等强大的教学功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画面富于变化而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线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同时学生也几乎不可能记笔记,不利于课后的复习和考试等。因此在教学时还应及时利用各种渠道,包括问卷调查、召集各班学习委员开会、和学生个别交谈及鼓励学生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与教师联系等,充分听取学生对多媒体授课效果的意见,并及时改进。对某些难点部分还应该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进行详细讲授,以避免由于计算机画面富于变化而带来的讲授内容线条不清晰的弊端,使课堂教学质量及同学的满意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由于鱼类育种学是基于实践的一门课程,能否合理安排实践课程以及满足实践课程所需条件对提高本门课程的授课效果至关重要。要完成鱼类育种学的实践必须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要有完成相关的育种方法实践所需要的设备,这些设备通常包括显微镜、亲鱼培养系统、孵化系统、饵料生产系统、成鱼养殖系统、精子灭活装置等;2.相应的育种实践所需要的生物材料。考虑到教学成本和经费,在育种实践课程选材时应因地置宜,尽量选用价格便宜而又便于实践大部分育种学方法的材料如斑马鱼、鲫鱼、鲤鱼等,重点是所选取素材能满足学生亲自实践各种育种方法的需求。安排的课程实习内容主要应包括:杂交育种技术、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育种技术等,这些方法相对来讲在目前鱼类育种生产中较为常用,且对设备要求也较低,用作课程实践较为实际,同时也具有代表性。对于一些海水鱼类的育种实践,因海水亲鱼实验室内养殖较难,且价格昂贵,可同相关海水鱼类苗种场家取得联系,带领学生到育苗场进行实地学习和实践。此外育种学开课时间应该尽量根据养殖生产的实际情况安排在春季,因为此阶段是大部分养殖鱼类的繁殖季节,完成生产实践较容易。
通过主讲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件制作质量,及时更新并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必定能提高鱼类育种学的授课效果,实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成曙,腾亚娟.提高水产养殖专业实习效果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1.
[2]楼允东.鱼类育种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周远清.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教改动态,2001,1(5):1-10.
[4]韦翠萍,刘艳丽.多媒体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差异性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
关键词:鱼类育种学 授课效果 教学内容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践
水产养殖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该学科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应具备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际生产操作技能,能解决养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鱼类育种学作为水产养殖专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养殖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全方位训练。该课程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2]但目前国内鱼类育种学所用教材内容相对陈旧(1998年编写),有些内容与当前生产实际严重脱离,部分院校该课程只讲授理论课,无实践课程环节,致使该课程达不到预期的授课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本文从鱼类育种学的课程特点和水产养殖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提高鱼类育种学授课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丰富并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3]当今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显著加快,也许在大学阶段学的某些知识、概念或技术,毕业后可能已发生新的甚至根本性的变化,这在实践内容为主的鱼类育种学课程中尤为突出。目前鱼类育种学所用的教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其中有些方法与目前育种实践相比已经明显滞后,教材内容未提及我国已经蓬勃兴起的海水养殖鱼类的育种工作。因此为了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广泛的养殖品种和最新最实际的育种方法,除了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快教材出版周期外,任课教师在此方面责无旁贷。任课教师一方面应及时了解目前我国海、淡水鱼类养殖品种的更新情况,除讲授大众品种的育种工作实践外,还应及时补充新开发的本土品种和从国外新引进品种的育种工作。在育种方法上,重点要讲授基本原理和方法,核心部分应讲授当前鱼类育种生产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但除了“核心”部分外还应有延伸部分,即学科的发展趋势或进展(如克隆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手段),这方面的新内容,无论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包括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大胆提问(学术思想活跃的反映)等方面无疑会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只有在新的起点或者说处在知识的前沿才能谈得上开拓、创新,对他们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形势,体现他们的适应能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课件制作质量,实现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方式并举
育种学所涉及的常为一些抽象的、描述性的原理和方法,并且有许多具体的操作内容,按传统方式进行授课学生不易直观理解和接受。为此就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的数码影像资料,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应采用高清晰度的图片,提高视频效果,对一些方法流程可通过动画设计使操作过程具体化,并按不同要求出现,使讲授技巧化,激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同时利用网上丰富的影像资料,进行实例播放,使学生对具体品种的育种过程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4]但多媒体技术在具有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响等强大的教学功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画面富于变化而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线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同时学生也几乎不可能记笔记,不利于课后的复习和考试等。因此在教学时还应及时利用各种渠道,包括问卷调查、召集各班学习委员开会、和学生个别交谈及鼓励学生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与教师联系等,充分听取学生对多媒体授课效果的意见,并及时改进。对某些难点部分还应该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进行详细讲授,以避免由于计算机画面富于变化而带来的讲授内容线条不清晰的弊端,使课堂教学质量及同学的满意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由于鱼类育种学是基于实践的一门课程,能否合理安排实践课程以及满足实践课程所需条件对提高本门课程的授课效果至关重要。要完成鱼类育种学的实践必须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要有完成相关的育种方法实践所需要的设备,这些设备通常包括显微镜、亲鱼培养系统、孵化系统、饵料生产系统、成鱼养殖系统、精子灭活装置等;2.相应的育种实践所需要的生物材料。考虑到教学成本和经费,在育种实践课程选材时应因地置宜,尽量选用价格便宜而又便于实践大部分育种学方法的材料如斑马鱼、鲫鱼、鲤鱼等,重点是所选取素材能满足学生亲自实践各种育种方法的需求。安排的课程实习内容主要应包括:杂交育种技术、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育种技术等,这些方法相对来讲在目前鱼类育种生产中较为常用,且对设备要求也较低,用作课程实践较为实际,同时也具有代表性。对于一些海水鱼类的育种实践,因海水亲鱼实验室内养殖较难,且价格昂贵,可同相关海水鱼类苗种场家取得联系,带领学生到育苗场进行实地学习和实践。此外育种学开课时间应该尽量根据养殖生产的实际情况安排在春季,因为此阶段是大部分养殖鱼类的繁殖季节,完成生产实践较容易。
通过主讲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件制作质量,及时更新并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必定能提高鱼类育种学的授课效果,实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成曙,腾亚娟.提高水产养殖专业实习效果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1.
[2]楼允东.鱼类育种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周远清.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教改动态,2001,1(5):1-10.
[4]韦翠萍,刘艳丽.多媒体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差异性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