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专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进行大量阅读的能力,他们也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迫切需要了解来自各种途径的不同观点,挑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他们也迫切地需要表达他们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现行的单篇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对信息量的需求,平时繁重而又无益于他们世界观形成的重复劳动(同步练习)严重地消解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长期进行的单篇教学很容易让老师出现职业倦怠,让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如何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现状?我们选择的出路就是突破单篇,走向专题研究。
  我们选择了张爱玲的作品作为专题学习的内容。根据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9年3月出版的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集中的篇目,我们做了选择和划分,将《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连环套》五部作品作为必读篇目,将《茉莉香片》《心经》《封锁》《琉璃瓦》四部定为选读篇目。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几部作品的阅读去感知张爱玲作品所呈现的整体风格,探讨张爱玲如何在一个不断瓦解的时代去体现人性的弱点,完成一篇研究小论文。
  在整个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成四个阶段,前後用时2个月。
  第一阶段:原著精读,产生质疑
  用时两周,共10课时。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在教室阅读原著。要求学生每篇作品最少看两遍以上,在第二次阅读的过程中要将作品中反映人性的部分进行细读,写下自己在看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同时思考这几个问题:张爱玲的作品整体呈现出来的风格是怎样的?她的作品中体现了哪些人性的弱点?她是如何处理真实的人生与非常的社会背景的?
  第二阶段:网络延伸,对比定向
  用时三周,共15课时。学生利用我校专题学习网站《家园网》中《张爱玲专题》中的资源进行阅读。阅读顺序是:第一步,阅读《专题概述·张爱玲》栏目中推荐的相关文章,其中聂茂《倾城之恋:献给张爱玲的一抹苍凉》、灵真《海内外张爱玲研究述评》、沈寂《张爱玲的苦恋、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等》、夏志清《超人才华,绝世凄凉——悼张爱玲》、陈子善《发掘张爱玲四十年代史料随想》五篇为必读篇目,其他可选读。
  第二步,阅读《家园网·专题文本细读·张爱玲》栏目推荐的文章为主。其中张长永《浅论张爱玲小说中“原罪”意识》、谢倩霓《女性生存及其物质指归——对张爱玲几部中篇的一种解读》、马建高《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小思《苍凉的手势——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初探》、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短篇和长篇》五篇为必读篇目,其他篇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阅读。
  在对张爱玲的作品有了整体的把握後,我们回到了课堂,用了1节课对第一阶段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就自己阅读的感受发表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看法,也可以结合自己在阅读原著和网络文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三步,阅读“家园网”的“专题文萃精读”张爱玲栏目中推荐的文章,其中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桐灵《遥寄张爱玲》、王晓明《张爱玲的幸运》、贾平凹《读张爱玲》、李碧华《鹤顶红》为必读篇目,其他的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同时,也允许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
  第三阶段:确定方向,完善思路
  用时一周(5课时)左右,是此次专题阅读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经过前面第二阶段的阅读後,学生们基本了解了大家对张爱玲作品整体风格和文章价值的分析,对张爱玲作品也有了更为深入的整体把握。但是这个时候学生脑子里几乎全都是别人的观点,学生会发现很多自己好不容易得出来的想法都被别人写得很到位了。因此,这个阶段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完成第四阶段的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方向,进一步理顺和完善自己的思路,我们开展了课堂讨论。
  在做课堂讨论之前,我让学生事先整理自己的文章观点和大致思路,在课堂讨论时将自己的想法呈现给大家,由大家提出质疑或者是补充。自己再对别人的质疑和补充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再结合大家的讨论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点评。经过这个阶段的课堂讨论,学生们对自己研究的方向慢慢确定下来,自己的想法慢慢成熟起来,思路比原来更为清晰。(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在其他同学的质疑中发现了自己研究方向和思路上的问题,调整了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在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後,我们又再次走进了网络课堂,不过这次不再给学生统一推荐作品,而是一方面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他们进一步推荐阅读余斌先生写的《张爱玲传》、蔡登山先生写的《张爱玲未完传奇》等相关作品,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到网络中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并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进度逐渐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整体思考,写作成文
  这个阶段基本上是依靠课外时间完成。前後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结合自己的阅读和体会,根据自己前期的思考,理清自己的观点和写作思路,写作成文。由于每个学生对作品阅读的角度和深度不一样,思考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加上写作水平不一致,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写作速度差别较大。有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研究论文,并继续扩大阅读范围;有些学生写到一半就无法进行下去;更有甚者始终也无法找到破题之路。在这个时候,老师的个性化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那些“卡壳”的学生,我主要是让他们述说自己一开始的想法和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认真倾听的同时,根据他们遇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点拨和指导,让他们能顺利地度过难关,完成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打通了堵塞的思路。也有学生在经历多次的述说後依然没有办法打开思路,这时我会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回到原点,重读原著,再次去作品中寻求依据。在思路畅通之後学生也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写作,并将作品上交。
其他文献
我国的建筑能源非常严重,其中建筑外用门窗的能源约占建筑物热损失的50%,文章从影响门窗传热系数的因素入手,重点分析了门窗玻璃和框扇的传热系数与门窗传热系数的关系,并用塑料
摘要:《老子》学说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而诸多译文则更好地将其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对倪清和版《老子》译本加以解读和评价,为进一步提升《老子》的英译水平略尽绵力。  关键词:《老子》 译文 解读  一、《老子》及其译本概述  我国春秋末年的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所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徳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徳的“体”,
摘要:来自姚雪垠先生笔下的历史长篇小说《李自成》,以一种新颖的写作模式,开启了近代小说的新局面,特别是在对文中各个情节、人物以及环境等的描写时,其具备“唯物史观”以及“人学”的思想,使当代的历史小说写作模式翻新,为新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的顺利写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小说《李自成》 唯物史观 人学思想  1.前言  当代作家姚雪垠编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受到了众多作家、学者的瞩目,该小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全部病例均用血府逐瘀汤(由红花、桃仁、当归、赤芍、生地黄、川芎、柴胡、枳壳、桔梗、怀牛膝、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