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喻盈盈: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英汉系教师,助教,院级课题主持人。江西省第五届“外教社杯”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三等奖。
侯俊涛: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英汉系教师,助教,主讲教师。参与多个课题建设。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西赛区特等奖。
摘要: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具备更强的战斗力。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多元化的人才。种种问题值得大学教师们的思考。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将i+1理论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使之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学生们的个体分析,然后确定针对性的教学素材。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来,让学生真正受益于课堂。
关键词:i+1理论;二语习得;可理解性输入;语言输入
一、 i+1理论简述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可理解输入说”,他认为,当学习者理解了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输入材料时,习得语言就能发生。克氏还把“可理解输入说”进行公式化,即“i+1”。“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原来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这里的输入材料不仅包括词、句、语法结构和课文篇章等书面材料,还包括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组织的材料。理想输入應具备以下特点:(1)输入是可理解的。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输入语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输入对习得者毫无意义。(2)输入是有趣或相关的: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有利,必须对意义进行加工。语言材料有趣、关联,学习者就会不知不觉习得语言。(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输入不按语法顺序进行。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可理解性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非“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必要且不可取。(4)输入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习得新语言结构需要连续不断地广泛阅读和大量会话才能起效。
二、i+1理论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在日常教学中,有时教师课堂语言输入过难,学生跟不上而放弃了学习;有时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而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使用怎样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生的外语学习顺利进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i+1”的输入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有借鉴意义。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语言环境,通过使用更标准的发音、更简单的词汇、更短的句子、不发生不合语法的调整等手段以及互动性的调整,进行语言形式和意义的调整,缩小学生语言水平之间的差异,那些输入的未知信息便可转化为可理解的输入被学习者理解并在大脑中储存起来,促进外语学习。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由于缺乏大范围的英语使用环境,学生们必须通过课堂学习,才能学习和习得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课堂上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语言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互动调整输入的难易程度,以适合学生的需要。例如:在一个班级里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准备一份材料并不能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使得分层教学尤为重要。
教学案例:以课文主题Teamwork为例。上课时我们会用一张赛龙舟图片进行导入,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老师会为他们准备一些比较容易又能提高表达能力的一些问题,如: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picture? Could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与此同时,在描述图片的时候老师会提示一些他们应该不知道的语言点,如:dragon boat, drummer等.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老师会准备稍有挑战性及启发性的问题。如:What do you understand from the picture?为学生介绍a. Team is power. T=Together, E=Everybody, A=Achieves,M=More. b.Feature/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Team: Clear Goal, Relevant Skills, Mutual Trust,Unified Commitment, Good Communication, Negotiating Skills, Appropriate Leadership, Internal Support, External Support,...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老师会准备以唐僧西天取经这样一个团队作为讨论点,让学生们讨论师徒四人在团队中的不同的角色扮演以及在团队中的作用。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老师给他们准备的是贝尔宾理论,介绍理论中的角色包括塑造者(Shaper)、 执行者(Implementer)、 完成者(Completer/Finisher)、领导者(1981) (Chairman)/协调者(1988)(Co-ordinator)、协作者(teamworker)、资源调查者(Resource Investigator)、创新者(Plant)、监控评估者(Monitor Evaluator)、专家(Specialist)(贝尔宾在1988年补充加入)。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各取所需。好学生不会因为上课内容没有挑战性而厌学,水平不高的学生也不会因为上课内容过难而放弃。
刘润清(2oo4)认为:教师水平要高,要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人。i+l输人理论假说,假说认为人们是通过接触并理解略高于自己目前已经习得的语言能力的材料输人而习得语言的(即i+l,i代表已经习得的语言能力)。只要交流是成功的,输人能得到理解并有足够的输人,那么i+l会自动得到提供。这样通过知识逐步累加,使学生系统扎实地理解学会每个知识点。(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英汉系)
参考文献
[1]Krashen,S.(1985a),The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
[2]Krashen,S.(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Press.
[3]Raymond Meredith Belbin,(1981)Management Teams:Why They Succeed or Fail
侯俊涛: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英汉系教师,助教,主讲教师。参与多个课题建设。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西赛区特等奖。
摘要: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具备更强的战斗力。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多元化的人才。种种问题值得大学教师们的思考。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将i+1理论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使之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学生们的个体分析,然后确定针对性的教学素材。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来,让学生真正受益于课堂。
关键词:i+1理论;二语习得;可理解性输入;语言输入
一、 i+1理论简述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可理解输入说”,他认为,当学习者理解了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输入材料时,习得语言就能发生。克氏还把“可理解输入说”进行公式化,即“i+1”。“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原来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这里的输入材料不仅包括词、句、语法结构和课文篇章等书面材料,还包括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组织的材料。理想输入應具备以下特点:(1)输入是可理解的。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输入语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输入对习得者毫无意义。(2)输入是有趣或相关的: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有利,必须对意义进行加工。语言材料有趣、关联,学习者就会不知不觉习得语言。(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输入不按语法顺序进行。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可理解性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非“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必要且不可取。(4)输入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习得新语言结构需要连续不断地广泛阅读和大量会话才能起效。
二、i+1理论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在日常教学中,有时教师课堂语言输入过难,学生跟不上而放弃了学习;有时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而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使用怎样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生的外语学习顺利进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i+1”的输入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有借鉴意义。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语言环境,通过使用更标准的发音、更简单的词汇、更短的句子、不发生不合语法的调整等手段以及互动性的调整,进行语言形式和意义的调整,缩小学生语言水平之间的差异,那些输入的未知信息便可转化为可理解的输入被学习者理解并在大脑中储存起来,促进外语学习。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由于缺乏大范围的英语使用环境,学生们必须通过课堂学习,才能学习和习得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课堂上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语言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互动调整输入的难易程度,以适合学生的需要。例如:在一个班级里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准备一份材料并不能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使得分层教学尤为重要。
教学案例:以课文主题Teamwork为例。上课时我们会用一张赛龙舟图片进行导入,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老师会为他们准备一些比较容易又能提高表达能力的一些问题,如: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picture? Could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与此同时,在描述图片的时候老师会提示一些他们应该不知道的语言点,如:dragon boat, drummer等.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老师会准备稍有挑战性及启发性的问题。如:What do you understand from the picture?为学生介绍a. Team is power. T=Together, E=Everybody, A=Achieves,M=More. b.Feature/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Team: Clear Goal, Relevant Skills, Mutual Trust,Unified Commitment, Good Communication, Negotiating Skills, Appropriate Leadership, Internal Support, External Support,...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老师会准备以唐僧西天取经这样一个团队作为讨论点,让学生们讨论师徒四人在团队中的不同的角色扮演以及在团队中的作用。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老师给他们准备的是贝尔宾理论,介绍理论中的角色包括塑造者(Shaper)、 执行者(Implementer)、 完成者(Completer/Finisher)、领导者(1981) (Chairman)/协调者(1988)(Co-ordinator)、协作者(teamworker)、资源调查者(Resource Investigator)、创新者(Plant)、监控评估者(Monitor Evaluator)、专家(Specialist)(贝尔宾在1988年补充加入)。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各取所需。好学生不会因为上课内容没有挑战性而厌学,水平不高的学生也不会因为上课内容过难而放弃。
刘润清(2oo4)认为:教师水平要高,要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人。i+l输人理论假说,假说认为人们是通过接触并理解略高于自己目前已经习得的语言能力的材料输人而习得语言的(即i+l,i代表已经习得的语言能力)。只要交流是成功的,输人能得到理解并有足够的输人,那么i+l会自动得到提供。这样通过知识逐步累加,使学生系统扎实地理解学会每个知识点。(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英汉系)
参考文献
[1]Krashen,S.(1985a),The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
[2]Krashen,S.(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Press.
[3]Raymond Meredith Belbin,(1981)Management Teams:Why They Succeed or F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