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需要教育内部与外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为此,学校应该重视构建家校共同体,致力于完善班级家委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发挥教育合力,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关键词:班级管理;家委会;有效途径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现在,基本上每所学校都有校级和班级的家长委员会,但是我们需要思考,建立的制度是否完善?评价机制是否合理?如何更好地完善与发挥其作用呢?要想让家长真正走进学校,走进教育,提升家校共育实效性,必须使他们对学校工作有一个“认同—趋同—共同”的过程。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构建家校共同体,完善班级家委会建设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激发家委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了解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是家校共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1. 确定培训内容
家委会定期通过家长网上论坛、问卷调查分析、班主任家访等形式,收集和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最为关心的问题,确定家长学校培训的重点和方向、内容。
2. 选择恰当模式
每个家长的教育需求不一样,所以,不能一刀切,需要照顾个别及普遍需求,采用集体讲、分组讲、个别约谈,甚至是家庭综合治疗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共育。
3. 培养家教导师
作为一线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是最直接,也是最频繁的。过去,对于如何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教師更多的是定期邀请专家来开讲座。这显然不够,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尽相同,同时,也很难及时地给每一个家庭到位的育儿教育指导。让每一个老师都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有必要组织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们掌握更多科学的育儿知识,成为合格的家教导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家庭开展教育,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时效性、规范性、系统性。
4. 优化辅导内容
固化新生家长会,让每一位刚入学的孩子的家长,从会议中了解学校的文化及办学理念,增强心理认同。让家长从新学期第一天就了解学校工作思路;优化期中的学校、年级或班级座谈会、个别困难学生家长的交流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主题,增强交流会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5. 多种方式辅导
通过家庭教育沙龙、家访、宣传手册、影像材料、创办微信公号“家校共育”栏目等方式,有针对性、系统性、科学地为家长提供相应的辅导,更新育人观念,提升育人水平。
二、搭建互动平台,转变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角色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将家长由传统的漠不关心者、麻烦制造者、信息接受者、需要帮扶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伙伴。
1. 组建家校共育微信群(或QQ群、公众号)
由学校德育部门具体负责,组建家校共育微信群,由学校德育副校长或德育主任担任总群主,由相关专家、各班主任、家庭教育骨干担任组长。下设班级分群,由各班的家委组长、班主任、家长组成。
一是采撷信息,初步了解家长的教育现状。家校共育公众号设计调查表,调查问卷有以下四方面内容:①家庭基本信息;②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③家长自身的优势资源,如特长等,能否给班集体提供支持;④对家校共育的建议及意见。二是抒写心得,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可以在微信群及QQ群里表达自己的育儿心得,分享育儿经验,对班级、学校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及建议,使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及时、有效。老师亦可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管理、多项交流的舞台,从而使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生活和学习等情况。三是组织讨论,有效激发家长的头脑风暴。在学校的公众号专门开设“家长论坛”,由家委会代表作为“论坛坛主”,组织日常的沟通和交流。经常就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如孩子自杀频发的原因,如何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孩子的人生动力如何激发等。
2. 举行家长开放日
为了提升开放日的实效,有必要把开放日从简单的“参观听课”向新的模式演变。观摩式:家长进入孩子的课堂,了解孩子上课的状况,参观班级的环境。论坛式:由家委会组织,就某一话题展开大讨论,达到相互启发、自我教育的目的;也可集中问题,进行专题的讲座,甚至可以让教子有方的家长分享成功经验。体验式:参加“一日教师”、“一日志愿者”等各类体验活动。家长无论参加何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都应填写好《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反馈表》,以不断调整开放日的模式与内容。
3.开展新式家访
过去,老师家访许多是告状式、一言堂式的家访。家长唯唯诺诺,家访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在的教师一改传统的家访模式,采取孩子互访,家长互访,亲子互访等形式,通过不同角色与主体的参与,更容易共情共理,相互借鉴,共同进步,而且也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家访方式的不足。
三、培养“书香家庭”,提升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内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对于孩子行为、品格的养成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读书就是最重要的家庭学习。
1. 亲子共读
家委会向家长发出共读倡议,积极开展共读活动。定期举办共读一书、亲子读书笔记展示、讲述读书故事、好书推介会等。同时,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不断发布亲子共读的好文章、心得,表彰亲子共读中的先进家庭,掀起亲子共读的高潮。
2. 共演故事
经典的故事是每个孩子童年成长的美好回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代代相传。家委会将故事创编成课本剧,把书本搬上舞台,让父母与孩子共同演绎书中的故事,不仅提高了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在亲子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更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为家庭教育助力。家委会更通过组织亲子课本剧展示活动,让家庭在相互观摩交流中获得提升,激发家庭阅读的兴趣。
3. 好书漂流
每个家庭都有一定量的藏书,家委会指导家长们选取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贴上标签,发动孩子们之间互相借阅,并互相交流。同时,举行“淘宝书市”,让家长支持孩子将好书拿到书市来卖,再淘自己喜欢的书。而义卖所得的钱,可以捐给有困难的学生家庭,让好书漂流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当学生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家委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师生同读、亲子共读蔚然成风。
四、实施“家校互评”,增强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效果
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设立“好习惯银行”,采用全员(包括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等)评价的方式,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对纪律、礼仪、卫生、学习、路队、安全等习惯情况进行评价。其中,要求家长每周至少一次从“亲子沟通情况”、“孩子在家看电视情况”、“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孩子整理房间的情况”、“孩子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以及“孩子外出情况”等几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实事求是,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班级每周汇总好习惯银行金币的储蓄情况,每月表彰“好习惯小明星”、“好习惯进步之星”。在寒暑假,把习惯教育的重心移至家庭,设立“好习惯亲子监督卡”,家长每日从孩子的安全、作业、纪律、好人好事、好习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价。假期回来班级根据家长评语推荐班级假期“好习惯小明星”,进行全校表彰。有的家长在此基础上创新了不少评价方式,如“亲子捆绑”、“成果树”、“成长卡”等,激发了孩子主动培养良好习惯的热情。
总之,创新班级家委会的工作方式,让家长委员会既有位,又有为。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和育人氛围,有了学校、班主任的支持与配合,家委会就不会只是个摆设。而家校共同体——一支充满智慧的热情务实的家长团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家委会;有效途径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现在,基本上每所学校都有校级和班级的家长委员会,但是我们需要思考,建立的制度是否完善?评价机制是否合理?如何更好地完善与发挥其作用呢?要想让家长真正走进学校,走进教育,提升家校共育实效性,必须使他们对学校工作有一个“认同—趋同—共同”的过程。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构建家校共同体,完善班级家委会建设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激发家委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了解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是家校共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1. 确定培训内容
家委会定期通过家长网上论坛、问卷调查分析、班主任家访等形式,收集和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最为关心的问题,确定家长学校培训的重点和方向、内容。
2. 选择恰当模式
每个家长的教育需求不一样,所以,不能一刀切,需要照顾个别及普遍需求,采用集体讲、分组讲、个别约谈,甚至是家庭综合治疗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共育。
3. 培养家教导师
作为一线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是最直接,也是最频繁的。过去,对于如何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教師更多的是定期邀请专家来开讲座。这显然不够,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尽相同,同时,也很难及时地给每一个家庭到位的育儿教育指导。让每一个老师都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有必要组织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们掌握更多科学的育儿知识,成为合格的家教导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家庭开展教育,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时效性、规范性、系统性。
4. 优化辅导内容
固化新生家长会,让每一位刚入学的孩子的家长,从会议中了解学校的文化及办学理念,增强心理认同。让家长从新学期第一天就了解学校工作思路;优化期中的学校、年级或班级座谈会、个别困难学生家长的交流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主题,增强交流会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5. 多种方式辅导
通过家庭教育沙龙、家访、宣传手册、影像材料、创办微信公号“家校共育”栏目等方式,有针对性、系统性、科学地为家长提供相应的辅导,更新育人观念,提升育人水平。
二、搭建互动平台,转变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角色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将家长由传统的漠不关心者、麻烦制造者、信息接受者、需要帮扶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伙伴。
1. 组建家校共育微信群(或QQ群、公众号)
由学校德育部门具体负责,组建家校共育微信群,由学校德育副校长或德育主任担任总群主,由相关专家、各班主任、家庭教育骨干担任组长。下设班级分群,由各班的家委组长、班主任、家长组成。
一是采撷信息,初步了解家长的教育现状。家校共育公众号设计调查表,调查问卷有以下四方面内容:①家庭基本信息;②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③家长自身的优势资源,如特长等,能否给班集体提供支持;④对家校共育的建议及意见。二是抒写心得,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可以在微信群及QQ群里表达自己的育儿心得,分享育儿经验,对班级、学校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及建议,使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及时、有效。老师亦可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管理、多项交流的舞台,从而使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生活和学习等情况。三是组织讨论,有效激发家长的头脑风暴。在学校的公众号专门开设“家长论坛”,由家委会代表作为“论坛坛主”,组织日常的沟通和交流。经常就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如孩子自杀频发的原因,如何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孩子的人生动力如何激发等。
2. 举行家长开放日
为了提升开放日的实效,有必要把开放日从简单的“参观听课”向新的模式演变。观摩式:家长进入孩子的课堂,了解孩子上课的状况,参观班级的环境。论坛式:由家委会组织,就某一话题展开大讨论,达到相互启发、自我教育的目的;也可集中问题,进行专题的讲座,甚至可以让教子有方的家长分享成功经验。体验式:参加“一日教师”、“一日志愿者”等各类体验活动。家长无论参加何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都应填写好《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反馈表》,以不断调整开放日的模式与内容。
3.开展新式家访
过去,老师家访许多是告状式、一言堂式的家访。家长唯唯诺诺,家访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在的教师一改传统的家访模式,采取孩子互访,家长互访,亲子互访等形式,通过不同角色与主体的参与,更容易共情共理,相互借鉴,共同进步,而且也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家访方式的不足。
三、培养“书香家庭”,提升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内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对于孩子行为、品格的养成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读书就是最重要的家庭学习。
1. 亲子共读
家委会向家长发出共读倡议,积极开展共读活动。定期举办共读一书、亲子读书笔记展示、讲述读书故事、好书推介会等。同时,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不断发布亲子共读的好文章、心得,表彰亲子共读中的先进家庭,掀起亲子共读的高潮。
2. 共演故事
经典的故事是每个孩子童年成长的美好回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代代相传。家委会将故事创编成课本剧,把书本搬上舞台,让父母与孩子共同演绎书中的故事,不仅提高了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在亲子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更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为家庭教育助力。家委会更通过组织亲子课本剧展示活动,让家庭在相互观摩交流中获得提升,激发家庭阅读的兴趣。
3. 好书漂流
每个家庭都有一定量的藏书,家委会指导家长们选取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贴上标签,发动孩子们之间互相借阅,并互相交流。同时,举行“淘宝书市”,让家长支持孩子将好书拿到书市来卖,再淘自己喜欢的书。而义卖所得的钱,可以捐给有困难的学生家庭,让好书漂流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当学生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家委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师生同读、亲子共读蔚然成风。
四、实施“家校互评”,增强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效果
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设立“好习惯银行”,采用全员(包括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等)评价的方式,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对纪律、礼仪、卫生、学习、路队、安全等习惯情况进行评价。其中,要求家长每周至少一次从“亲子沟通情况”、“孩子在家看电视情况”、“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孩子整理房间的情况”、“孩子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以及“孩子外出情况”等几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实事求是,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班级每周汇总好习惯银行金币的储蓄情况,每月表彰“好习惯小明星”、“好习惯进步之星”。在寒暑假,把习惯教育的重心移至家庭,设立“好习惯亲子监督卡”,家长每日从孩子的安全、作业、纪律、好人好事、好习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价。假期回来班级根据家长评语推荐班级假期“好习惯小明星”,进行全校表彰。有的家长在此基础上创新了不少评价方式,如“亲子捆绑”、“成果树”、“成长卡”等,激发了孩子主动培养良好习惯的热情。
总之,创新班级家委会的工作方式,让家长委员会既有位,又有为。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和育人氛围,有了学校、班主任的支持与配合,家委会就不会只是个摆设。而家校共同体——一支充满智慧的热情务实的家长团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