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化学;改进实验;小型实验;自制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93—01
化学实验课是作为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值得我们努力探索和改进。本文立足于创新、实用、开放、多元等原则,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改进课本实验来优化实验教学
就某种意义而言,适当地改进就是一种创新。如果能够根据实验项目的性质和现象特征,把课本实验向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向进行改进,那么就已经实现了对实验教学的优化。
如在《过滤和结晶》一节中,课本安排的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但问题是NaCl和KNO3的固体均为白色,溶液又均为无色,当结晶分离出KNO3后,很难直观地说明滤出的晶体就是KNO3。为了消除这个疑点,有必要对实验进行改进,以黄色的FeCl3代替NaCl来做实验,过滤得到白色的晶体,而溶液是黄色,一看就一目了然,马上即可断定过滤出的白色晶体是KNO3。
二、以做小型实验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在实验课教学中能够化大为小,用小型实验来替代整体演示,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都成为主动的探索者,积极参与到实验情景中来,那么就会一改整体演示让学生“看热闹”的尴尬局面。
比如“探索分子运动”的实验,课本中用的是用大烧柘罩住两个分别装有酚酞试剂和浓氨水的小烧杯的方式。但学生进行实验时,不但需要大量烧杯,而且氨水的用量也比较大,易挥发出浓烈的刺鼻气味,实验既造成了药品浪费又不环保。我们完全可以把实验小型化,用小烧杯来代替大烧杯,用小瓶盖来代替小烧杯,人手各配一套,既可让每位同学动手并目睹实验现象,又可以节约药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以补充相关实验来强化实验效果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点知识的掌握,难点知识的突破,有时候很需要重复、加强和拓展。重复是为了促进对知识的反复回忆,加强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拓展是为了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有效迁移。那么补充相关实验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重复、加强和拓展的作用。
关于“NaOH能否和CO2反应”这个问题,课本上没有设置实验,这不足以让学生心服口服。所以有必要再补充一个“喷泉实验”(如图所示),在圆底烧瓶中先加入Na2CO3固体,滴入浓HCl,使它们充分反应生成CO,塞好带有导管的橡皮塞,按动胶头滴管滴入浓NaOH溶液,打开导管上的止水夹,即可见美丽的“红色喷泉”进一步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探索NaOH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四、以自制实验来升华课本实验
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其实,“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贴近实际生活,自制家庭小实验,让充满着好奇的同学们以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索世界,体味身边化学科学的美妙。
建议自制实验1:CO2的灭火性。将一支燃着的小蜡烛固定于碗底,在碗中放少量食用纯碱,倒入一定量食醋,随着碗内气泡的增多,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这个现象就证明了CO2的灭火性。
建议自制实验2:原电池工作原理。在导线上接好一张音乐卡,将铜片和锌片连在导线两端作电极,最后将连好的铜片和锌片插入一个西红柿中,音乐卡便响起来了。通过分析可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
总之,化学实验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学生,所以教学设计中应尽量为学生亲自动手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以新颖、独特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探究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感悟化学实验的同时得到启谴,那么,化学实验课就会充满活力,焕发生机。
编辑:练堂波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93—01
化学实验课是作为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值得我们努力探索和改进。本文立足于创新、实用、开放、多元等原则,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改进课本实验来优化实验教学
就某种意义而言,适当地改进就是一种创新。如果能够根据实验项目的性质和现象特征,把课本实验向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向进行改进,那么就已经实现了对实验教学的优化。
如在《过滤和结晶》一节中,课本安排的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但问题是NaCl和KNO3的固体均为白色,溶液又均为无色,当结晶分离出KNO3后,很难直观地说明滤出的晶体就是KNO3。为了消除这个疑点,有必要对实验进行改进,以黄色的FeCl3代替NaCl来做实验,过滤得到白色的晶体,而溶液是黄色,一看就一目了然,马上即可断定过滤出的白色晶体是KNO3。
二、以做小型实验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在实验课教学中能够化大为小,用小型实验来替代整体演示,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都成为主动的探索者,积极参与到实验情景中来,那么就会一改整体演示让学生“看热闹”的尴尬局面。
比如“探索分子运动”的实验,课本中用的是用大烧柘罩住两个分别装有酚酞试剂和浓氨水的小烧杯的方式。但学生进行实验时,不但需要大量烧杯,而且氨水的用量也比较大,易挥发出浓烈的刺鼻气味,实验既造成了药品浪费又不环保。我们完全可以把实验小型化,用小烧杯来代替大烧杯,用小瓶盖来代替小烧杯,人手各配一套,既可让每位同学动手并目睹实验现象,又可以节约药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以补充相关实验来强化实验效果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点知识的掌握,难点知识的突破,有时候很需要重复、加强和拓展。重复是为了促进对知识的反复回忆,加强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拓展是为了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有效迁移。那么补充相关实验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重复、加强和拓展的作用。
关于“NaOH能否和CO2反应”这个问题,课本上没有设置实验,这不足以让学生心服口服。所以有必要再补充一个“喷泉实验”(如图所示),在圆底烧瓶中先加入Na2CO3固体,滴入浓HCl,使它们充分反应生成CO,塞好带有导管的橡皮塞,按动胶头滴管滴入浓NaOH溶液,打开导管上的止水夹,即可见美丽的“红色喷泉”进一步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探索NaOH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四、以自制实验来升华课本实验
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其实,“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贴近实际生活,自制家庭小实验,让充满着好奇的同学们以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索世界,体味身边化学科学的美妙。
建议自制实验1:CO2的灭火性。将一支燃着的小蜡烛固定于碗底,在碗中放少量食用纯碱,倒入一定量食醋,随着碗内气泡的增多,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这个现象就证明了CO2的灭火性。
建议自制实验2:原电池工作原理。在导线上接好一张音乐卡,将铜片和锌片连在导线两端作电极,最后将连好的铜片和锌片插入一个西红柿中,音乐卡便响起来了。通过分析可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
总之,化学实验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学生,所以教学设计中应尽量为学生亲自动手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以新颖、独特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探究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感悟化学实验的同时得到启谴,那么,化学实验课就会充满活力,焕发生机。
编辑:练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