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为何没烧紫禁城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vero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却没烧紫禁城。一些人认为,当时英国在华最高官员额尔金因圆明园是皇帝的私人园林、烧它才是报复清朝皇帝,所以烧了圓明园,不烧紫禁城是为了“保护北京百姓”。这与事实有较大出入。
  火烧圆明园的原因比较复杂。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期间,在圆明园外供大臣居住的房间内发现了此前被清军扣押的英国驻清公使等37名英、法外交人员的物品。他们听附近村民说“《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的尸体就曾被扔在这里,后来被猪吃了”,推测这些俘虏在圆明园受清军折磨而死,遂愤怒地放火烧房——火势蔓延到了圆明园,不过只有一座宫殿被烧毁。
  更大的火灾发生在数日后:10月中旬,英法人质陆续被释放,37名人质中18人已经死亡(一说为39人被俘、21人死亡)。幸存者自称受到了清政府的严重虐待,额尔金等人急欲惩罚清政府,于是照会恭亲王,除了赔款要求外还说:“(圆明园乃)英法侨民所受痛心疾首惨刑而死之地也,(英国)誓必毁为平地,此条固无须恭王之承认,敝军统帅所已决定,亟将执行也。”意思就是英法联军会自己动手毁掉圆明园。于是圆明园第二次被焚。
  焚毁圆明园的另一个因素与一个约定有关:10月中旬,清军打开安定门让英法联军进城,并释放了9名人质,英法联军此时承诺不会破坏北京城。当时英法联军缺少补给,必须在11月1日前撤军,为了迫使清政府赶紧同意议和,他们打算攻击一些建筑物来示威。但因存在“安定门之约”,他们只得放弃“攻击北京和城内任何公共建筑物”(也包括攻占紫禁城),退而求其次地将京郊的圆明园作为焚毁目标,所以圆明园也算代替紫禁城承受了灾难。
  至于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实在与“保护北京百姓”无关。
  首先,英法联军一直尽量避免进攻紫禁城。法国政府早有训令,战争目的“决不在推翻当今中国之君主”,不希望清政府瓦解,进而导致太平天国“迅速波及帝国其他地区”、使清政府垮台,这将损害法国的在华利益。为此,法军统帅甚至劝说额尔金不要坚持烧毁圆明园,以免刺激恭亲王,使和议的日期再次被拖延。英国政府对额尔金等人也有相似的指示。
  其次,英法联军入城时曾有“安定门之约”,额尔金曾向手下解释不能烧毁紫禁城的原因:如果我们“背信而暴行,无心无意”,和谈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这是急于早日和谈成功的英法联军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不过,破坏紫禁城仍在英法联军的预备计划之中。10月中旬,额尔金等人曾想警告清政府,若期限到了,清政府还不接受己方的要求,英法联军就要“把北京城内的皇宫烧的成为平地”。这个警告没有发出,次日,英军第二次火烧圆明园,“三山五园”成为一片废墟。
  总之,英法联军选择焚毁圆明园有报复清政府虐俘的动机,也有急于逼迫清政府议和的目的;而英法联军最终没有破坏紫禁城,有不愿导致清政府垮台的考量,也有“安定门之约”的约束,清政府在圆明园被焚后即答应议和也是紫禁城幸免于难的关键。
其他文献
二胎放开后,父母偏心的问题逐渐呈现,有些自感失宠的老大表示,自从家里有了老二,就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或许,引起战争与伤害的,还是那个自古以来永恒的家庭话题——父母偏心。  历史上,也从不缺偏心的父母。  刘疆作为光武帝刘秀的大儿子,不到三岁就被立为太子,刘秀一直将他作为储君进行培养,倾注了不少心血。但是自从同父异母的四弟刘阳,即后来的汉明帝刘庄出生后,刘疆就强烈地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欧洲人夺回了耶路撒冷,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赶去东方朝圣。为了保障他们在地中海东岸的安全,一些虔诚的骑士决定挺身而出,保护朝圣者免受敌人和盗匪的攻击。最开始,这样的骑士只有九人,后來归附的骑士越来越多,他们逐渐成为骑士团,驻扎在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上——这就是著名的“圣殿骑士团”、欧洲“三大骑士团”之首。  圣殿骑士团的义勇为他们赢得了声望。教皇也有意充实势力,就对圣殿骑士团大加褒奖,
蔡少芬曾在微博发了一组女儿下厨的萌照,照片里,6岁大的包子妹妹,个头不过比灶台高一点,却熟练地拿着小菜刀切着蔬菜和肉条,俨然一个小厨娘。网友大呼可爱的同时,也有点疑惑:为什么要让这么小的孩子炒菜做饭?蔡少芬对此回应道:“做饭是最简单的锻炼,担心孩子受伤是正常的。但其实,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同样,我一位博士朋友也特别推崇这样的教育方法: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应把他带进厨房,让他从最简单的手搓小
到过北欧国家如丹麦、挪威、瑞典旅游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在这里使用英语近乎畅通无阻。有時会让人产生恍惚,北欧都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确,北欧人的英语很好。原因之一是,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都属于北日耳曼语系,与现代英语是相近语系。其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北欧的公立学校里,语言学习常常是学校的优先事项。比如,丹麦和挪威学童在一年级时就开始学习英语,在五年级时还要再多学一门外语。在瑞典,英语是强制教育的核
剑,乃兵器之君也。古人使剑,上可号令千军万马,下可祝酒观赏。剑不比刀,剑有双刃。与人交手,一刃与人对抗,要担心另一刃是否会伤及自身,因此极为难练,也有“一年学刀,十年练剑”的说法。倘若练得炉火纯青,便可把剑使得快如闪电,左刃斩完紧接右刃,双刃就有优势了。  纵观历史,各个门派层出不穷,镇派之宝更是必不可少,其中,剑最受武林人士喜爱,大家都希望夺得“天下第一剑”的名头,因此剑术上的造诣也博大精深,刚
早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就有对于精神病的记载。美索不达米亚人相信,手掌控人的一切,如果人出了问题,就是因为双手被某位神控制了,没有治疗方法——神给予的疾病怎么治得好呢?  最先描述精神病症状的是古希腊人,但医生从不好好治病,而是建议病人通过哲学和个人力量来治愈自己,包括谈话、祈祷、出家、做个护身符。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认为精神病是会传染的,所以为净化城市而把精神病人赶到郊外,不然就用石头砸死。 
黛玉是否有钱?这是《红楼梦》中一个有趣的问题,谈钱太俗,曹公没有正面谈过这个问题,坊间一直有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黛玉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不仅没钱,吃穿用度都要向贾家伸手。支持这个观点的人从黛玉和宝钗互剖金兰情那一回中找到最直接的证据,那就是通过黛玉的口说自己“一无所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黛玉其实是带着万贯家财投奔贾家的,甚至有人认为她的钱财还在贾家之上,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其实
1896年,李鸿章游历欧美,在英国待了20天。其间,曾有两位女记者先后采访了他。大概从未面对过职业女性,更未接受过女记者的采访,李鸿章的好奇心很强,直接略带玩笑地反问。  第一位女记者以“李鸿章与新女性”为标题,报道了这次采访。她寫道:“总督主导性地采访了我,问我结婚了吗?打算结婚吗?多大年纪了?月薪多少?我一个美国人怎么就住在伦敦了呢?类似问题一个接一个。我开始好奇,对于东方人而言,他们是否觉得
公元前206年十月,咸阳,秦王子婴穿素服、乘白马车出城,亲手把玉玺交给刘邦,立国700年的秦国宣告灭亡。  秦人成了亡国奴,但都很高兴,因为刘邦刚入城就召开统一战线会议,问:“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除此以外的秦法全部废除……你们支持吗?”能够放宽苛刑,当然支持了。于是,秦人纷纷带着牛羊、酒肉去慰劳战士。  看着战士饱经风霜的脸庞,秦人都露出老父亲般的微笑。本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刘邦却马上叫停,“
2018年3月17日,首都博物馆的门口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龙,很多观众奔着一幅古画而来,这幅画就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原本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轻易不出宫的《步辇图》的背后有着怎样一段往事呢?  1300多年前,为迎娶文成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前往大唐都城长安——当时世界上最雄伟、最繁华的都市。爬雪山过草地,经过长达数千公里的跋山涉水,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丁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