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各门课程都在进行改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如何全面推进落实新课改要求,在短短四十五分钟内完成大容量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理念 文本意识 辨析能力 德育渗透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
要辩证地认识、掌握语文学科新课堂教学理念,做一次彻底的理论“洗脑”。(1)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2)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不能一味唾弃,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二、强化文本意识,以学定教、以学定讲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对学生而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大胆合理的调整和舍弃,确定教学篇目,并根据学情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师生确定好每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
三、同中求异,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比较,就是将“此”和“彼”互为参照,互相作比较,从而发现它们的“同”或“异”及“何同”或“何异”,进而达到比用其他学习方法求取的知识在范围上更宽广,在程度上更深刻的效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同一单元的课文,往往体裁相同,类型相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法,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文,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活跃起来。在明确答案时,可以鼓励学生尽量做到不看书即说出答案,这样学生在看书找答案时就会努力记住所找出的答案。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很集中,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五、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始终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学校教育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而且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课堂上,随机挖掘教材中人格塑造、道德教育的素材,采用“辩论赛、读后感、板报”等形式,春风化雨般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以“感动”为线索,以“讲故事、找感动、诉真情”活动单元的形式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循环播放图片。这样,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文本解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把握文本涵义,得到融情入微的体验,发挥情感审美和教育的功能。
六、多方设疑,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展其求异思维,开发才智,培养能力,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较为典型的问题,多方面发掘,提出疑问,推动学生阅读中的思考与求索。巧妙设疑,往往有“一石投水”之效,教师应把复杂的各种问题,归纳整理,抓住要害,集中在一两个较有分量的问题中提出来,激起学生思考的千层浪花,促使他们在阅读中寻求答案。
七、从小环境到大天地的学习
顾黄初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语文要学以致用,必须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运用语文工具的各种场合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1.全面学习。语文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既然语文的内涵如此丰富,那么,我们就必须什么东西都学,广泛地学,全面地学,不仅要学教材,更要向所有社会人员学,向所有课外读物学,学得广,才能用得好。
2.开放学习。在学语文时,可以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门类的各种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这些学科的文章都是特别好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理解这些学科的定理、公式、原理的同时,揣摩这些文章的语言特点、说明顺序,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文理渗透。
八、得当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常常能达到“一字千金”的效果,许多学生对老师的表扬会高兴很久,对老师的批评会耿耿于怀,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容忽视,特别是得当的评价。
1.不过度表扬。适当表扬,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但是,过多或过度的表扬则会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心理。比如,在很多公开课上,个别学生说出一个简单词语的意思或就某个问题作出回答时,老师就用夸张的言语表扬他们。结果,这堂课中,一些被表扬的学生常常在那儿洋洋得意,以致错过了老师之后的授课内容。
2.不吝啬表扬。有句话说得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我们虽然反对乱夸学生,但是教师必须明白一堂课没有夸奖也是不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应适当地加以表扬,而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应适当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总之,教师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深刻领会教学改革的精神,也就是高效在过程的科学适用,而不仅仅在于形式。当然,打造高效课堂没有一种适合套用的固定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主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尽管它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教学目标一样,但它对于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的运用的要求已经跳出推翻教学的“藩篱”。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教学理念,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理念 文本意识 辨析能力 德育渗透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
要辩证地认识、掌握语文学科新课堂教学理念,做一次彻底的理论“洗脑”。(1)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2)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不能一味唾弃,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二、强化文本意识,以学定教、以学定讲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对学生而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大胆合理的调整和舍弃,确定教学篇目,并根据学情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师生确定好每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
三、同中求异,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比较,就是将“此”和“彼”互为参照,互相作比较,从而发现它们的“同”或“异”及“何同”或“何异”,进而达到比用其他学习方法求取的知识在范围上更宽广,在程度上更深刻的效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同一单元的课文,往往体裁相同,类型相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法,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文,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活跃起来。在明确答案时,可以鼓励学生尽量做到不看书即说出答案,这样学生在看书找答案时就会努力记住所找出的答案。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很集中,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五、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始终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学校教育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而且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课堂上,随机挖掘教材中人格塑造、道德教育的素材,采用“辩论赛、读后感、板报”等形式,春风化雨般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以“感动”为线索,以“讲故事、找感动、诉真情”活动单元的形式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循环播放图片。这样,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文本解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把握文本涵义,得到融情入微的体验,发挥情感审美和教育的功能。
六、多方设疑,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展其求异思维,开发才智,培养能力,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较为典型的问题,多方面发掘,提出疑问,推动学生阅读中的思考与求索。巧妙设疑,往往有“一石投水”之效,教师应把复杂的各种问题,归纳整理,抓住要害,集中在一两个较有分量的问题中提出来,激起学生思考的千层浪花,促使他们在阅读中寻求答案。
七、从小环境到大天地的学习
顾黄初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语文要学以致用,必须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运用语文工具的各种场合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1.全面学习。语文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既然语文的内涵如此丰富,那么,我们就必须什么东西都学,广泛地学,全面地学,不仅要学教材,更要向所有社会人员学,向所有课外读物学,学得广,才能用得好。
2.开放学习。在学语文时,可以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门类的各种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这些学科的文章都是特别好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理解这些学科的定理、公式、原理的同时,揣摩这些文章的语言特点、说明顺序,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文理渗透。
八、得当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常常能达到“一字千金”的效果,许多学生对老师的表扬会高兴很久,对老师的批评会耿耿于怀,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容忽视,特别是得当的评价。
1.不过度表扬。适当表扬,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但是,过多或过度的表扬则会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心理。比如,在很多公开课上,个别学生说出一个简单词语的意思或就某个问题作出回答时,老师就用夸张的言语表扬他们。结果,这堂课中,一些被表扬的学生常常在那儿洋洋得意,以致错过了老师之后的授课内容。
2.不吝啬表扬。有句话说得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我们虽然反对乱夸学生,但是教师必须明白一堂课没有夸奖也是不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应适当地加以表扬,而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应适当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总之,教师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深刻领会教学改革的精神,也就是高效在过程的科学适用,而不仅仅在于形式。当然,打造高效课堂没有一种适合套用的固定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主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尽管它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教学目标一样,但它对于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的运用的要求已经跳出推翻教学的“藩篱”。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教学理念,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